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语中句尾“都”的主观性研究
1
作者 陈新义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2-98,共7页
句尾“都”通过特定句法结构和句式表达主观性。特定句法结构有:动词+“了”+“都”、否定词+动词+“都”、动补结构+“都”、动宾结构+“都”、程度副词+形容词+“都”、“什么”+名词+“都”。句式有:XP+“都”;XP+“都”,YP;XP,YP+... 句尾“都”通过特定句法结构和句式表达主观性。特定句法结构有:动词+“了”+“都”、否定词+动词+“都”、动补结构+“都”、动宾结构+“都”、程度副词+形容词+“都”、“什么”+名词+“都”。句式有:XP+“都”;XP+“都”,YP;XP,YP+“都”。通过这些结构形式,句尾“都”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感受、主观判断、主观态度。句尾“都”之所以具有主观性,是因为受到它与句子结构的关系、句中“都”的语义功能、句尾其他语气词的主观性功能及语言的礼貌原则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尾“都” 主观性 情感态度
下载PDF
基于改进Conformer的新闻领域端到端语音识别
2
作者 张济民 早克热·卡德尔 +2 位作者 艾山·吾买尔 申云飞 汪烈军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6-164,共9页
目前,开源的中文语音识别数据集大多面向通用领域,缺少面向新闻领域的开源语音识别语料库,因此该文构建了面向新闻领域的中文语音识别数据集CH_NEWS_ASR,并使用ESPNET-0.9.6框架的RNN、Transformer和Conformer等模型对数据集的有效性进... 目前,开源的中文语音识别数据集大多面向通用领域,缺少面向新闻领域的开源语音识别语料库,因此该文构建了面向新闻领域的中文语音识别数据集CH_NEWS_ASR,并使用ESPNET-0.9.6框架的RNN、Transformer和Conformer等模型对数据集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实验表明,该文所构建的语料在最好的模型上CER为4.8%,SER为39.4%。由于新闻联播主持人说话语速相对较快,该文构建的数据集文本平均长度为28个字符,是Aishell_1数据集文本平均长度的2倍;且以往的研究中训练目标函数通常为基于字或词水平,缺乏明确的句子水平关系,因此该文提出了一个句子层级的一致性模块,与Conformer模型结合,直接减少源语音和目标文本的表示差异,在开源的Aishell_1数据集上其CER降低0.4%,SER降低2%;在CH_NEWS_ASR数据集上其CER降低0.9%,SER降低3%,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增加模型参数量的前提下能有效提升语音识别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到端语音识别 CONFORMER 句子层级一致性
下载PDF
近代汉语句末语气词“是”的产生、来源及发展
3
作者 张丽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36,共17页
判断系词位于句末并演变为语气词的现象出现于汉语及一些藏缅语系语言中,代表了判断系词语法化的一种新路向,体现了一种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不断增强的主观化过程,蕴含类型学价值。文章首先梳理现代汉语方言“是”作句末语气词的用法,并... 判断系词位于句末并演变为语气词的现象出现于汉语及一些藏缅语系语言中,代表了判断系词语法化的一种新路向,体现了一种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不断增强的主观化过程,蕴含类型学价值。文章首先梳理现代汉语方言“是”作句末语气词的用法,并在历时考察的基础上,探讨近代汉语句末语气词“是”的用法及其语法化路径。研究表明,句末语气词“是”大致产生于唐宋时期,主要经历了“回指代词→后置判断句中‘是也’共用→‘也’字脱落→句末语气词”的演变过程。判断系词“是”成为判断句的唯一语法标记后,全面取代了“也”的功能,除了发展出焦点标记、强调标记、对比标记的用法外,在“NP+VP+(其他)+是”结构中也发展出语气词的用法。最后将研究视野扩展到藏缅语系语言中,结合藏缅语句末系词语法化为语气词的众多实例,深入挖掘其蕴含的类型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汉语 句末语气词 “是” 语法化 类型学价值
下载PDF
“V着”存在句的语体结构与语法属性
4
作者 段清钒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61,共11页
将有“在”与无“在”的“V着”存在句视为相同的结构无法解释存在句中有无“在”造成的合法与非法。考察有无“在”“V着”的存在结构发现:(1)“LocP_(1)+VP”与“P+LocP_(2)+VP”是两个不同的句法结构,前者是口语体,后者是正式体,内... 将有“在”与无“在”的“V着”存在句视为相同的结构无法解释存在句中有无“在”造成的合法与非法。考察有无“在”“V着”的存在结构发现:(1)“LocP_(1)+VP”与“P+LocP_(2)+VP”是两个不同的句法结构,前者是口语体,后者是正式体,内含体原子不同。(2)“P+LocP_(2)+VP”的合法与否是由“三维语法”中的语体之法决定,只有“P+LocP_(2)”满足双步平衡律,结构才能合法。同时,这也是“在”后音节数较多的本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着”存在句 (在)+LocP+VP 语体语法 三维语法
下载PDF
句末“这是”再研究
5
作者 黄继省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21-128,共8页
在现代汉语中“这是”位于句末的现象比较常见,并引起了学界关注,但学界众说纷纭,认识上还存在很大的分歧。“这是”本是指示代词加判断动词的跨层结构,在句法结构中属于非直接成分,但在现代汉语中它们经常位于句末,逐渐成词,成为一个... 在现代汉语中“这是”位于句末的现象比较常见,并引起了学界关注,但学界众说纷纭,认识上还存在很大的分歧。“这是”本是指示代词加判断动词的跨层结构,在句法结构中属于非直接成分,但在现代汉语中它们经常位于句末,逐渐成词,成为一个句末虚成分。作为一个虚成分,它对句式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并呈现出复杂的语法、语义、语用特点。从它成词条件来看,语体、语境、句法位置、韵律和使用频率等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这是” 句末虚成分 词汇化 语法化
下载PDF
藏语存在句动词语尾语法特征研究
6
作者 普片多 杨旦扎西 巴久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4年第2期43-57,共15页
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学者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藏语这一古老而神秘的语言。他们基于藏语传统语言学理论,结合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藏语的字、词、句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使藏语语法的研究更加深入... 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学者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藏语这一古老而神秘的语言。他们基于藏语传统语言学理论,结合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藏语的字、词、句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使藏语语法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细致。在藏语这一庞大的语法体系中,存在句以其独特的句式结构和精妙绝伦的句意表达方式,构成藏语句子表述中的一种特殊句类。文章采用语境分析的方法,结合口语与书面语、藏语方言间的比较研究,对藏语存在句进行了详尽的剖析和解读。首先,深入探讨了藏语存在句的定义,对其结构形式和核心要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其次,聚焦于存在句中的关键构句成分——动词语尾“■”和“■”,以及以这两个词语为基础的其他动词语尾,无论是在口语的流畅表达中,还是在书面语的精确描述里,抑或是在各地藏语方言的独特呈现中,这些动词语尾在表达存在义时都展现出了丰富的语义功能。它们不仅决定了句子的基本结构,还深刻地影响着各类句意的表达。文章对这些语尾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深入分析了它们在表达存在之意时所展现出的多样化的语义表达功能,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藏语存在句的特点和规律,也为藏语语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句 动词语尾 语义表达
下载PDF
格式“这NV得C”的补语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慧 《大理大学学报》 2023年第9期122-128,共7页
组合式述补结构“这NV得C”是现代汉语口语中高频使用的一种格式,其补语部分形式多样,语义类型丰富,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时往往会产生误加、错序、误代等多种学习偏误,其中,复杂式形容词类补语是留学生们最容易发生偏误的一种补语类型... 组合式述补结构“这NV得C”是现代汉语口语中高频使用的一种格式,其补语部分形式多样,语义类型丰富,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时往往会产生误加、错序、误代等多种学习偏误,其中,复杂式形容词类补语是留学生们最容易发生偏误的一种补语类型。针对这些偏误类型及其背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泛化等偏误原因,应采取语境教学、增强复现、循序渐进等教学策略,以此来更好地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者内化汉语补语的语法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补结构 “这NV得C” “得”字句 补语教学
下载PDF
中小河流对长江水下三角洲远端泥沉积的贡献:以椒江和瓯江为例 被引量:14
8
作者 薛成凤 贾建军 +5 位作者 高抒 蔡廷禄 晁海娟 李军 陈一宁 夏小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89,共15页
海洋沉积物的来源、输运过程及其归宿一直是海洋沉积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浙闽沿岸泥区的沉积物主要来自长江及浙闽沿岸的中小河流,对后者的贡献量进行定量化分析是相关研究比较薄弱的环节,这个问题的难点可能是缺乏同时指示"物源&qu... 海洋沉积物的来源、输运过程及其归宿一直是海洋沉积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浙闽沿岸泥区的沉积物主要来自长江及浙闽沿岸的中小河流,对后者的贡献量进行定量化分析是相关研究比较薄弱的环节,这个问题的难点可能是缺乏同时指示"物源"和"供应量"两个指标的示踪物。本文以椒江和瓯江这两条河流对浙闽沿岸泥区的贡献为切入点,运用了粒度端元和黏土矿物两种示踪指标进行研究,目的有两个:一是综合评价两种示踪指标的效率,二是定量化地了解中小河流对浙闽沿岸泥区的贡献。借助端元粒度分析模型对浙闽沿岸泥区的表层样粒度数据进行分解,划分出4个不同的端元,结果显示,EM1端元表现出长江来源的属性,EM2端元表现出椒江和瓯江等沿岸中小河流来源的属性,EM3端元可能来源于研究区南部并有向北输送的趋势,EM4端元可能来源于陆架中部的残留砂沉积区。基于特征粒级的进一步分析表明,研究区6个站位的柱样沉积物中都出现了第一特征粒级,在3.91~9.29μm之间,推测与长江口外悬浮颗粒物有关,并认为柱样所在的区域都会受到长江入海泥沙的影响。黏土矿物由于具有粒度依赖性,在定量探讨椒江与瓯江的泥沙贡献量时,只能指示小于2μm的细颗粒物的贡献量,而粒度端元作为一种"全粒度"的指标,在相对封闭的系统内,可以同时解答"从哪里来"和"有多少"这两个示踪问题,是受限比较小的示踪物指标,未来在定量研究物源方面可能会有较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闽沿岸泥 椒江 瓯江 端元 粒度 黏土矿物
下载PDF
“那”字应答句 被引量:14
9
作者 尹世超 孙杰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8,共9页
本文把由连词"那"打头表示应答的句子称为"那"字应答句。描写"那"字应答句的构成、类型和功能,讨论"那"的词性与功能,指出与通常"这"的使用频率高于"那"相反,在应答句句首... 本文把由连词"那"打头表示应答的句子称为"那"字应答句。描写"那"字应答句的构成、类型和功能,讨论"那"的词性与功能,指出与通常"这"的使用频率高于"那"相反,在应答句句首"那"的使用频率高于"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字应答句 特点 “那”与“这” 使用频率
下载PDF
正常人汉语句子事件相关电位N_(400)的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陈璇 金梅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12-815,共4页
目的研究汉语句子结尾词匹配与不匹配事件相关电位N400的变化,探讨正常人汉语句子N400的特征.方法对15名21~36岁右利手健康受试者,进行汉语正常句子结尾匹配词(匹配)与句子结尾歧义词(不匹配)N400的研究.结果受试者对句子结尾词匹配与... 目的研究汉语句子结尾词匹配与不匹配事件相关电位N400的变化,探讨正常人汉语句子N400的特征.方法对15名21~36岁右利手健康受试者,进行汉语正常句子结尾匹配词(匹配)与句子结尾歧义词(不匹配)N400的研究.结果受试者对句子结尾词匹配与不匹配的N400成分在潜伏期及波幅有显著性差异(P<0.05),句子不匹配结尾词的N400潜伏期较长,N400波幅高.N400广泛分布于脑部各区,左侧波幅偏高.结论汉语句子结尾字匹配与不匹配的N400与字词认知中的语义密切相关,可作为一个有临床价值的认知电位而用于临床多种伴有语言障碍疾病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句子 N400结尾词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化”尾动词构成的致使语态句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豫峰 宋桔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5-110,共6页
本文认为在"化"尾动词构成的致使语态句中,"化"尾动词具有"使……变化"和状态间临界点转变的语法特点,它同时具有致使词功能和致使状态意义。"化"尾动词联系着致使原因和致使对象,共同完成句... 本文认为在"化"尾动词构成的致使语态句中,"化"尾动词具有"使……变化"和状态间临界点转变的语法特点,它同时具有致使词功能和致使状态意义。"化"尾动词联系着致使原因和致使对象,共同完成句式的致使意义实现。通过句式比较分析了"化"尾动词构成的致使语态句的语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尾动词 致使语态 致使词
下载PDF
口语中的连词居尾与非完整复句 被引量:43
12
作者 姚双云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3,共12页
本文在位置敏感语法的视角下考察连词居尾与非完整复句这一新兴用法,探求口语中语法结构的"趋简性"。文章基于大规模口语语料库,调查了68个常见连词在话轮尾的分布情况。数据表明,有8个连词能较为自由地居于话轮之尾形成非完... 本文在位置敏感语法的视角下考察连词居尾与非完整复句这一新兴用法,探求口语中语法结构的"趋简性"。文章基于大规模口语语料库,调查了68个常见连词在话轮尾的分布情况。数据表明,有8个连词能较为自由地居于话轮之尾形成非完整复句。连词居尾有基式与变式两种格式,其在话语中的互动功能主要有话轮转换、他启纠偏、询问信息三种。句法位置、使用频率、语体倾向是制约连词居尾的三个重要因素。文章还从认识地位、话轮组织、纠偏机制三个方面讨论了连词居尾互动用法的成因。语言事实表明,汉语口语中的连词居尾是对位置敏感的互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敏感语法 连词居尾 非完整复句 认识地位 话轮组织 纠偏机制
下载PDF
试论存在句中“了”和“着”的互换问题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海燕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65-69,共5页
在句型的作用下,静态存在句整个句子既可表示存在的状态,即类似持续的状态,又含有前一动作过程达成之意。因此,存在句的“存在并继续”的意义,其实是“了/着”和“存在句框架”二者加合作用以后形成的。
关键词 存在句 语法意义 “了” “着” “体”
下载PDF
语气副词与句末语气助词的共现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齐春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3期125-130,共6页
本文对主观量进行了重新定义,指出“主观量”是指说话人在话语中留下的自我印记的量。为了能更好地揭示语气副词与句末语气助词的共现规律,本文以主观量为标准,我们把语气副词可分为主观疑惑量类、主观估价量类、接近主观大量类、主观... 本文对主观量进行了重新定义,指出“主观量”是指说话人在话语中留下的自我印记的量。为了能更好地揭示语气副词与句末语气助词的共现规律,本文以主观量为标准,我们把语气副词可分为主观疑惑量类、主观估价量类、接近主观大量类、主观大量类四类。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本文指出促使语气副词与句末语气助词共现的内在动因是它们表达的主观量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量 语气副词 句末语气助词 共现
下载PDF
汉语方言中表被动的“着”论略 被引量:8
15
作者 崔显军 张雁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62-67,共6页
表被动的“着”主要分布在川、滇、黔等地区,西南官话为主要分布地区。“着”还没有完全虚化为表被动的功能词,它还承载着动词、助词等功能。此外,“着”与其它标记词共存互补,语义上的分工是它们共存的主要原因。对被动标记词“着”的... 表被动的“着”主要分布在川、滇、黔等地区,西南官话为主要分布地区。“着”还没有完全虚化为表被动的功能词,它还承载着动词、助词等功能。此外,“着”与其它标记词共存互补,语义上的分工是它们共存的主要原因。对被动标记词“着”的选择受到了结构、语义和表达上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字被动句 “着”字使役句 共存 共现 受事主语句
下载PDF
询问句特有的表达式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钦荣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06-109,共4页
询问句和反问句在句法、语义、语用上的对立造成二者都有其特有表达式。现代汉语中的附加疑问句和“吧”字问句是两类典型的询问句特有表达式,而且从渊源上看,两类问句间存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表达式 询问句 附加疑问句 "吧"字问句 汉语
下载PDF
文末决定性和语序的相对灵活性——日语句子结构的特点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19-120,共2页
文末决定性是日语的一个语法原则,谓语是句子的最重要部分,出现在句末。助词的存在使语序的相对灵活性成为日语句子的显著特点,但由于句子的最小单位句素的存在,句子的语序不是绝对自由的。
关键词 句子结构 文末决定性 语序 相对灵活性
下载PDF
句末语气词的四种语用功能 被引量:38
18
作者 孙汝建 《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76-80,共5页
对语气和口气应作这样的区分:语气只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口气是指句子中思想感情色彩的种种表达法,如肯定、否定、强调、委婉、活泼、迟疑等;一般认为句末语气词是表达语气的,如果把语气和口气区分开来,就会发现句末语气词并... 对语气和口气应作这样的区分:语气只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口气是指句子中思想感情色彩的种种表达法,如肯定、否定、强调、委婉、活泼、迟疑等;一般认为句末语气词是表达语气的,如果把语气和口气区分开来,就会发现句末语气词并不表达语气,只表达口气;句末语气词在表达口气时,具有增添口气、消减口气、指明疑问点、暗示预设等四种语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功能 语气词 句末 感情色彩 口气 表达法 区分 祈使 句子 肯定 否定 强调 委婉 预设
下载PDF
关于卜辞中“抑”和“执”是否句末语气词的问题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玉金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35,共6页
对于卜辞中“抑”和“执”的词性,目前学术界还有争议。有些学者认为是名词,有些学者认为是句末语气词。本文考察了“抑”和“执”前的动词及其后的名词,并分析了删掉两者后对句义的影响,认为后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关键词 卜辞 句末语气词
下载PDF
定距删词完形填空再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柳亚杰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5年第6期65-67,共3页
定距删词完形填空作为英语综合能力的测试形式,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本研究通过对照实验,验证了不同起止点的定距删词完形填空对于测试而言都是等价的。由此表明教师在设计定距删词完形填空时可以不必预留首尾句,提高测... 定距删词完形填空作为英语综合能力的测试形式,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本研究通过对照实验,验证了不同起止点的定距删词完形填空对于测试而言都是等价的。由此表明教师在设计定距删词完形填空时可以不必预留首尾句,提高测试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止点 定距删词完形填空 首尾句 等价 测试信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