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全本戏到折子戏——《荆钗记》标目研究
1
作者 黄雅囡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60-65,76,共7页
折子戏是南戏传奇形态戏剧中的一折或数折,是相对于全本戏的概念。《荆钗记》的版本众多,对其全本戏与曲选进行梳理,可以看出从万历后期到明末,《荆钗记》逐渐有了从四字标目到二字标目转化的趋势;对比全本戏代表《六十种曲》与折子戏... 折子戏是南戏传奇形态戏剧中的一折或数折,是相对于全本戏的概念。《荆钗记》的版本众多,对其全本戏与曲选进行梳理,可以看出从万历后期到明末,《荆钗记》逐渐有了从四字标目到二字标目转化的趋势;对比全本戏代表《六十种曲》与折子戏集大成者《缀白裘》中《荆钗记》的标目,标目不变是因为戏点未变,标目改变除了戏点的变化之外,还或出自于舞台本演出追求和结局不同的原因;针对标目《舟会》与《团圆》的不同,对两大结局版本做进一步思考,认为《团圆》在戏点、人物和观众心理方面更加适应舞台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子戏 全本戏 《荆钗记》 标目 《缀白裘》 《六十种曲》
下载PDF
论明清流行的折子戏对传奇原作主题的改变——以明代汪廷讷《狮吼记》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玫 《铜仁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16-22,27,共8页
明代中后期开始,折子戏成为明清传奇在戏曲舞台上流传的主要形式。因此,长期以来广大受众接受知晓的,是那些在舞台上经常演出的折子戏,而原作反而鲜有人知。折子戏所表达的主题,所突显的人物及其对人物的态度和评价,与原作往往不一致。... 明代中后期开始,折子戏成为明清传奇在戏曲舞台上流传的主要形式。因此,长期以来广大受众接受知晓的,是那些在舞台上经常演出的折子戏,而原作反而鲜有人知。折子戏所表达的主题,所突显的人物及其对人物的态度和评价,与原作往往不一致。以明代剧作家汪廷讷《狮吼记》中折子戏在明清两代、直至现当代的流传情况为例,分析舞台流行的《狮吼记》折子戏《梳妆》《跪池》等与《狮吼记》原作在思想观念方面的差异。进而说明,一部传奇中哪些折子戏能够在舞台持续上演,是长期、集体的选择。选择机制的背后,是与传奇作者的观念意识、与社会传统观念不甚相同的大众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子戏 明清传奇 《狮吼记》 《梳妆》 《跪池》
下载PDF
折子戏·短剧·单齣选本与戏曲传播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兴勤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6-22,共7页
众所周知,在杂剧与南戏的早期阶段,艺人对剧本及戏曲艺术的接受,主要通过师徒口耳相传,但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和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对精品意识的追求逐渐成了欣赏群体与创作、演出团体的共同追求,单齣(折)选本与折子戏、短剧的... 众所周知,在杂剧与南戏的早期阶段,艺人对剧本及戏曲艺术的接受,主要通过师徒口耳相传,但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和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对精品意识的追求逐渐成了欣赏群体与创作、演出团体的共同追求,单齣(折)选本与折子戏、短剧的出现,恰适应了戏曲传播的客观情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子戏 短剧 单齣选本 戏曲传播
下载PDF
明代戏曲声腔流变管窥——以明代折子戏选本为视角
4
作者 尤海燕 《菏泽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33-36,共4页
明代折子戏选本为研究明代戏曲声腔的变化提供了一个角度。明代戏曲的南北曲之争,明代南曲各声腔的兴衰起落,都可以由此得以发现或证实。从明代折子戏选本的情况来看,万历前的舞台以北曲为主,万历中,南曲兴盛,而北曲则吸收了民间小调的... 明代折子戏选本为研究明代戏曲声腔的变化提供了一个角度。明代戏曲的南北曲之争,明代南曲各声腔的兴衰起落,都可以由此得以发现或证实。从明代折子戏选本的情况来看,万历前的舞台以北曲为主,万历中,南曲兴盛,而北曲则吸收了民间小调的特色,以弦索腔的形式流传下来。明代南曲各腔也经历了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嘉靖间,弋阳腔、海盐腔首先兴起,继之以青阳腔、徽州腔,而备受文人推崇的昆腔则在万历后才盛行一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声腔 明代 折子戏
下载PDF
试论明代折子戏在净脚演化中的作用
5
作者 尤海燕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1-106,共6页
在明代传奇中,净的脚色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折子戏的出现,加速了净脚与其他脚色尤其是丑脚在职责、内涵上的分化,净脚逐渐形成以粗犷豪放为底色的行当特征。折子戏使净脚从全本中的配角成为本出的主角,最大程度地发挥本行当的特点,并在... 在明代传奇中,净的脚色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折子戏的出现,加速了净脚与其他脚色尤其是丑脚在职责、内涵上的分化,净脚逐渐形成以粗犷豪放为底色的行当特征。折子戏使净脚从全本中的配角成为本出的主角,最大程度地发挥本行当的特点,并在反复演出中强化这些特点。折子戏的发展促进了各种脚色的细分,让每种脚色都有作为主角尽情发挥的机会,从而形成了各自行当的鲜明特色,净脚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子戏 净脚 演化
原文传递
从清唱到折子戏——也谈折子戏的产生
6
作者 尤海燕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52,共7页
折子戏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中国传统的清唱艺术是不可忽视的一个。从明代折子戏选本来看,剧曲与清曲曾长期混杂,成为清唱的内容。这种摘录全本中的一段进行演出的形式为折子戏的产生开辟了道路。同时,作为情节艺术,单... 折子戏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中国传统的清唱艺术是不可忽视的一个。从明代折子戏选本来看,剧曲与清曲曾长期混杂,成为清唱的内容。这种摘录全本中的一段进行演出的形式为折子戏的产生开辟了道路。同时,作为情节艺术,单纯的剧曲有时不能完整地表达戏曲的内容,于是科介、对白被保留下来。这种兼具科白的片段式表演逐渐与清曲分离开来,并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唱 折子戏 产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