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知言养气”说的理论内涵及其文本接受思想 被引量:3
1
作者 周甲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7-101,共5页
在孟子"知言养气"说中,"知言"与"养气"二者是互为前提、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辩证统一在一起的,它们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文本接受思想,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关键词 孟子 知言 养气 接受观
下载PDF
《孟子》“不动心”章发微 被引量:1
2
作者 郭锋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3-25,共3页
孟子的“不动心”相当于朱熹所谓的“气魄”,它是通过知言养气途径而达到的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养气就是不断扩充内心的善端,积蓄足够的力量去推行仁政;知言则是明察时势,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无论穷达,皆不失义,这才是孟子强调“不动心... 孟子的“不动心”相当于朱熹所谓的“气魄”,它是通过知言养气途径而达到的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养气就是不断扩充内心的善端,积蓄足够的力量去推行仁政;知言则是明察时势,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无论穷达,皆不失义,这才是孟子强调“不动心”的用意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心 集义 知言 养气
下载PDF
论孟子的精神修炼 被引量:7
3
作者 匡钊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52,共11页
孟子对人心的探索和对于精神修炼工夫的发掘,使早期儒家在这方面的思想变得真正丰满与完整。孟子曾用一系列大体对等的术语来指称精神修炼工夫,如"存心"、"求放心"、"养心"。对于"养心",孟子... 孟子对人心的探索和对于精神修炼工夫的发掘,使早期儒家在这方面的思想变得真正丰满与完整。孟子曾用一系列大体对等的术语来指称精神修炼工夫,如"存心"、"求放心"、"养心"。对于"养心",孟子首先明确将其与"寡欲"联系起来,这与他对于"求在我者"和"求在外者"的分辨有关,人欲属于"求无益于得"的那些内容,在精神修炼中应通过负面的工夫加以制约。对于"养心"的目标,在孟子看来大约不外就是让"良心"袒露,既不受外来因素也不受内在欲望的威胁,对于这样的精神状态,孟子称之为"不动心"。达到此种状态,需通过"知言养气"的修养技术。这套工夫论是孟子对精神修炼的全部理解中最重要的部分,可被视为"知言"、"集义"与"养气"两种精神修炼技术的平行开展。孟子"知天"、"事天"的言论,最终是在"天人有分"的前提下,强调我们应通过精神修炼之途径而达成理想人性,在取决于人自己的修身与不取决于自己的命运之间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修炼 知言养气 践形
原文传递
“儒学工夫论研究”专题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兴国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6-38,共13页
《孟子》“知言养气章”在东亚儒学发展史上居于重要和特殊的地位。千百年以来,对于此章的注解争议最大。我们在读《孟子》的时候,必须面对和重新理解、诠释“知言养气章”。在中国哲学史或心学史上.孟子的不动心之道与告子的不动心... 《孟子》“知言养气章”在东亚儒学发展史上居于重要和特殊的地位。千百年以来,对于此章的注解争议最大。我们在读《孟子》的时候,必须面对和重新理解、诠释“知言养气章”。在中国哲学史或心学史上.孟子的不动心之道与告子的不动心之道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工夫论的道路和方向.显示出他们在哲学思想上的异趣,具有不同的重要意义。但是,孟子的不动心之道不仅不同于告子的不动心之道.并且超越了告子的不动心之道;孟子为自己的不动心之道,从理论上、价值伦理上和工夫践形的实践上奠定了一个儒家的心性学的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言养气 不动心之道 工夫论 孟子 告子 义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