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中条山宋家山钴铁矿床钴的赋存状态及成矿规律
1
作者 李文 张连昌 +5 位作者 谢尚君 李文君 高炳宇 张新 董志国 王长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14-3130,共17页
宋家山钴铁矿床位于中条山地区东南缘“同善天窗”的中部,容矿岩石主要为古元古代宋家山群绛道沟组火山-沉积岩系。钴铁矿体受地层岩性控制,呈SN向层状展布。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硫铜钴矿和硫钴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 宋家山钴铁矿床位于中条山地区东南缘“同善天窗”的中部,容矿岩石主要为古元古代宋家山群绛道沟组火山-沉积岩系。钴铁矿体受地层岩性控制,呈SN向层状展布。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硫铜钴矿和硫钴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绢云母和绿泥石。矿石构造以块状、似条带状、浸染状、团块状和细脉状为主。黄铁矿和黄铜矿多呈浸染状和细脉状分布。围岩蚀变主要包括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和绿泥石化等。钴铁矿体的形成主要包括沉积、变质和热液三个期次。矿石显微镜观察、硫化物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钴元素主要赋存在硫铜钴矿、硫钴矿和黄铁矿中。黄铁矿特征元素Co/Ni比值主要集中在100~1000之间,个别比值小于100,反映硫化物的形成主体与热液活动有关。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组成δ^(34) S在12‰~16‰之间,低于元古代海水硫酸盐的δ^(34) S值(15‰~20‰),揭示热化学还原(TSR)在海水硫酸盐还原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综合研究表明宋家山矿床富钴矿体的形成经历了初始火山-沉积、造山期间含钴变质流体沿片理构造充填交代、造山后期热液活动的叠加等过程。由此认为宋家山矿床成因类型属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钴铁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的赋存状态 古元古代 沉积-变沉积岩型矿床 宋家山钴铁矿床 中条山地区
下载PDF
山西恒曲中条山铜尾矿自然定居植物群落优势种种间关系与生态位
2
作者 韩锦涛 李素清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34-143,共10页
【目的】筛选适合铜尾矿植物修复的先锋植物及配置模式。【方法】本研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方差比率、Godron群落稳定性、种间联结性与相关性、生态位指数测度方法,研究山西中条山铜尾矿植物群落优势种种间关系与生态位特征。【结... 【目的】筛选适合铜尾矿植物修复的先锋植物及配置模式。【方法】本研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方差比率、Godron群落稳定性、种间联结性与相关性、生态位指数测度方法,研究山西中条山铜尾矿植物群落优势种种间关系与生态位特征。【结果】16个优势种的120个种对中,70%以上种对呈不显著相关,说明该铜尾矿植物群落结构不稳定;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值O_(ik)与共同出现百分率PC值、Spearman秩相关系数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拟合效果优于PC值。优势种对荆条与白刺花或臭椿,白刺花与刺槐,臭椿与刺槐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这些种对的PC值较大、O_(ik)值较小,耐旱、耐贫瘠、抗污染、生态适应能力强,可推荐为当地铜尾矿植被修复的最佳先锋物种与混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尾矿 优势种 种间关系 生态位 中条山
下载PDF
Holocene slip rate and paleoearthquake records of the Salt Lake segment of the Northern Zhongtiaoshan Fault, Shanxi Province 被引量:3
3
作者 SI SuPei LI YouLi +1 位作者 Lü ShengHua WANG YiRa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9期2079-2088,共10页
The Northern Zhongtiaoshan Fault is a major deep fault at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Yuncheng Basin. There have been few studies on the fault, and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s are few and weak. However, the intensity of... The Northern Zhongtiaoshan Fault is a major deep fault at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Yuncheng Basin. There have been few studies on the fault, and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s are few and weak. However, the intensity of activity on the fault should never be underestimated. Through interpretations of aerial images, topography measurements and excavation of trenches, this paper studied the fault distribution, the surface deformation and the activity of the normal fault south of Salt Lake near the city of Yuncheng. By tracing faults in the three trenches,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had been at least three large paleoseismic events, at 1–3.5, 3.6–4.4 and 7.4–8.8 ka BP. Employing 14 C dating, we determined the same gravel layers in the uplifted side and downthrown side. Making differential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measurements of the vertical difference and topographic profile, we obtained the mean slip rate of the Northern Zhongtiaoshan Fault since 24.7 ka BP(0.75±0.05 mm/a). Using the results of relevant studies, we calculated the possible vertical fault displacement of one earthquake(2.35 m) and obtained the recurrence interval of characteristic earthquakes as 2940–3360 a after dividing the displacement by the mean slip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zhongtiaoshan Fault Holocene paleoearthquakes slip rate earthquake recurrence interval Shanxi Province
原文传递
汾渭地堑系开启时限:基于中条山奇峰花岗斑岩岩脉的年代学约束
4
作者 崔加伟 李振宏 +1 位作者 井向辉 寇琳琳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5-496,共12页
汾渭地堑系是华北克拉通中部新生代一条重要的张性断陷带,以往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其形成过程及动力学机制方面,但对其开启时限的研究由于缺乏定量的测年对象,一直悬而未解。此次研究在汾渭地堑系相邻的中条山奇峰一带发现了一系列不规... 汾渭地堑系是华北克拉通中部新生代一条重要的张性断陷带,以往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其形成过程及动力学机制方面,但对其开启时限的研究由于缺乏定量的测年对象,一直悬而未解。此次研究在汾渭地堑系相邻的中条山奇峰一带发现了一系列不规则状的花岗斑岩岩脉。对该套花岗斑岩岩脉的测年结果表明,其年龄序列主要集中在1769.8±8.7 Ma和69.14±0.85 Ma两个阶段,前者与熊耳群火山岩的主体年龄一致,代表了继承性锆石的特点,后者代表了花岗斑岩岩脉的形成年龄。奇峰花岗斑岩岩脉样品的Ga/Al均大于2.6,表现富硅、碱、钾,贫钙,高镁的特点,稀土元素中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点,形成于拉张的构造背景下。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该套花岗斑岩岩脉指示了汾渭地堑系南段开启的时限,研究成果为汾渭地堑系的开启时限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特征 花岗斑岩岩脉 中条山 汾渭地堑系
下载PDF
中条山隧道重点车辆安全管控平台的研究与应用
5
作者 马鹏 《上海公路》 2023年第2期93-96,M0006,共5页
针对中条山隧道路侧安装的感知设备利用不充分、数据传送不及时、突发事件,尤其是“两客一危”、超高超限等重点车辆行为异常事件,时有发生的现状,对中条山隧道重点车辆安全管控平台展开研究。通过载入平台的“两客一危”AI检测算法,结... 针对中条山隧道路侧安装的感知设备利用不充分、数据传送不及时、突发事件,尤其是“两客一危”、超高超限等重点车辆行为异常事件,时有发生的现状,对中条山隧道重点车辆安全管控平台展开研究。通过载入平台的“两客一危”AI检测算法,结合宽高仪主动检测技术,可实现异常数据的汇聚处理、深度融合以及智慧应用,同时实现隧道场景内的“两客一危”以及超高超限等重点车辆的精准识别、实时定位以及隧道内的交通诱导,以提升隧道通行效率,减少安全事故,保障出行安全。该平台的研究与落地应用,有效地降低了中条山隧道中重点车辆的事故发生概率,为隧道的安全出行管理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条山隧道 重点车辆安全管控 “两客一危” 超高超限 AI检测算法 重点车辆告警信息联动 重点车辆分析决策
下载PDF
中条山北麓中段洪积扇上全新世断层陡坎的发现及其新构造意义 被引量:17
6
作者 田建梅 李有利 +2 位作者 司苏沛 吕胜华 王怡然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6-992,共7页
通过室内航片解译和野外调查,发现中条山北麓中段虞乡镇西南山前洪积扇上发育走向NW290°的陡坎。野外差分GPS测量和DEM数据分析得到其最大高度为13 m,最小高度只有3 m,高度的差别主要与陡坎所在的地貌面的发育先后有关,早期冲积扇... 通过室内航片解译和野外调查,发现中条山北麓中段虞乡镇西南山前洪积扇上发育走向NW290°的陡坎。野外差分GPS测量和DEM数据分析得到其最大高度为13 m,最小高度只有3 m,高度的差别主要与陡坎所在的地貌面的发育先后有关,早期冲积扇上发育的陡坎高度较大,晚期冲积扇上发育的陡坎高度较小。另外,断层下降盘冲沟扇状堆积也影响同一期洪积扇面上陡坎的高度,离开冲沟越远,堆积作用越弱,陡坎就高一些。探槽研究揭示,虞乡镇西南洪积扇上断层陡坎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至少发生过两次古地震事件,断层第一次活动时间在16720±70 aBP以后,7700±40 aBP之前,接近16720±70 aBP;断层第二次活动的时间在7700±40~7020±40 aBP之间,垂直断距大于2.2 m,说明该陡坎为全新世断层陡坎。对比研究估计,该断层垂直活动速率约为0.9 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条山北麓断裂 洪积扇 断层陡坎 古地震 全新世
下载PDF
中条山北麓断裂中南段全新世地震事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怡然 李有利 +2 位作者 闫冬冬 吕胜华 司苏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2,共12页
通过对中条山北麓断裂进行探槽研究,揭露了全新世以来,断裂中段和南段的3次古地震事件,包括1次发生在8 570-8 010a BP、贯通断裂中段和南段的8级以上特大地震,以及4 800-6 010a BP和2 110-320a BP发生的2次7级左右的大地震,地震复发间... 通过对中条山北麓断裂进行探槽研究,揭露了全新世以来,断裂中段和南段的3次古地震事件,包括1次发生在8 570-8 010a BP、贯通断裂中段和南段的8级以上特大地震,以及4 800-6 010a BP和2 110-320a BP发生的2次7级左右的大地震,地震复发间隔约为3 500a。研究表明,中条山北麓断裂的南段和中段在全新世发生过多次活动,活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条山北麓断裂 古地震 探槽研究 活动断层 全新世
下载PDF
中条山森林植被涵养水源功能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棣 李林英 +2 位作者 李永生 史敏华 李新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1-27,共7页
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对中条山9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涵养水源功能的强弱进行了排序。结果为:林型Ⅰ>林型Ⅱ>林型Ⅲ>林型Ⅴ>林型Ⅶ>林型Ⅵ>林型Ⅸ>林型Ⅷ,结... 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对中条山9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涵养水源功能的强弱进行了排序。结果为:林型Ⅰ>林型Ⅱ>林型Ⅲ>林型Ⅴ>林型Ⅶ>林型Ⅵ>林型Ⅸ>林型Ⅷ,结论与已取得的定性研究结果相吻合。事实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中条山 森林植被 涵养水源功能
下载PDF
中条山中段植物群落优势种群的种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牛莉芹 上官铁梁 程占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65-2471,共7页
选取中条山中段植物群落的24个优势种,采用2×2列联表的χ2检验、Ochiai关联度指数、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进行种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所有种对中,呈极显著和显著相关的种对数所占比率较低,大部分种对呈负联结趋势;2... 选取中条山中段植物群落的24个优势种,采用2×2列联表的χ2检验、Ochiai关联度指数、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进行种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所有种对中,呈极显著和显著相关的种对数所占比率较低,大部分种对呈负联结趋势;2χ2检验只有与Ochiai关联度指数结合,结论才比较合理;3Spearman秩相关分析灵敏度较高,优于Pearson相关分析;424个优势种可划分为5个生态种组,同一生态种组内,各种间具有较强的正联结,表明其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态要求相似,而不同组间联结较为松散.槲栎、槲树、榛子、连翘等呈独立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条山 植物群落 优势种群 种间关系
下载PDF
中条山地区八一铜矿床中白钨矿的发现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登红 陈振宇 +3 位作者 秦燕 赵斌 陈郑辉 王成辉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3-517,共5页
中条山地区是我国重要铜矿基地之一,虽然区域资料中有钨的化探异常,但以往没有发现有价值的钨矿。文章在八一铜矿研究过程中,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野外快速分析仪检测、荧光灯检查、光薄片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查定出含铜矿脉中赋存白钨矿矿... 中条山地区是我国重要铜矿基地之一,虽然区域资料中有钨的化探异常,但以往没有发现有价值的钨矿。文章在八一铜矿研究过程中,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野外快速分析仪检测、荧光灯检查、光薄片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查定出含铜矿脉中赋存白钨矿矿物,其共伴生矿物主要是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脉石矿物以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英为主。通过对白钨矿矿物、金属硫化物、主要脉石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结合碳同位素组成,初步判断八一铜矿为岩浆热液成因。八一铜矿脉中白钨矿的发现,不但对深入研究我国钨矿的区域成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丰富中条山地区的矿床学研究内容,拓展找矿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 八一铜矿床 幔源岩浆热液 中条山
下载PDF
山西中条山铜矿峪铜矿流体包裹体、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1
作者 许庆林 孙丰月 +1 位作者 张晗 霍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3期64-80,共17页
铜矿峪铜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克拉通中部带南缘的中条山区内。通过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测温学研究,探讨了成矿流体演化、成矿时代及矿床成因问题。研究表明,矿床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2种类型。... 铜矿峪铜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克拉通中部带南缘的中条山区内。通过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测温学研究,探讨了成矿流体演化、成矿时代及矿床成因问题。研究表明,矿床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2种类型。成矿早阶段流体为高温(540~620℃)、高盐度(w(NaCl)为47.6%~70.9%)的岩浆流体;中阶段流体因减压沸腾、温度降低、挥发分逸失、氧逸度降低等因素,变为中高温(440~520℃)、高盐度(w(NaCl)为30.5%~44.3%)流体,该阶段金属硫化物大量沉淀成矿;随后流体演化为晚阶段的低温(140~240℃)、中低盐度(w(NaCl)为16.5%~27.1%)的流体。成矿早、中阶段富液相和含子矿物包裹体密切共生,盐度相差较大但均一温度接近,暗示流体发生过沸腾作用。估算成矿压力为24~36 MPa,对应的成矿深度为2.4~3.6 km。总体来看,原始流体直接来自岩浆,具有高温、高盐度、高氧逸度等特点,成矿流体的不混溶或沸腾作用是导致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成矿的花岗闪长斑岩体锆石U-Pb年龄为2 128~2 163 Ma,17个点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 149±4.3)Ma,即形成于古元古代;其εHf(t)值为-1.95~1.06,加权平均值为-0.28±0.50,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2 666~2 854 Ma,平均值为2 747 Ma,岩浆源区应来自于新太古代古陆壳物质重熔,并有幔源物质的加入。结合前人资料研究认为,铜矿峪铜矿床可能形成于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环境,矿床类型为斑岩型铜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锆石U-PB年龄 同位素 斑岩型铜矿 铜矿峪铜矿 中条山
下载PDF
山西中条山铜矿峪铜矿流体演化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键 李碧乐 +1 位作者 张晗 许庆林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00-211,共12页
铜矿峪铜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南部,主容矿围岩为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岩及变质基性火山岩。对不同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激光拉曼显微探针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包裹体可分为气液... 铜矿峪铜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南部,主容矿围岩为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岩及变质基性火山岩。对不同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激光拉曼显微探针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包裹体可分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含多子晶包裹体、含石盐子晶包裹体、含CO2包裹体及纯CO2包裹体。其中早阶段以富含多子晶包裹体(均一温度为436.2℃~>550℃,盐度(w(NaCl))为49.34%~>62%)和含石盐子晶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45.6℃~>550℃,盐度(w(NaCl))为29.72%~>62%)为主。主成矿阶段主要由含石盐子晶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9.1℃~324.9℃,盐度(w(NaCl))为30.47%~39.75%)、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59.9℃~242.9℃,盐度(w(NaCl))为1.56%~22.31%)组成并发现少量含CO2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59.7℃~320.5℃,盐度(w(NaCl))为8.93%~13.16%)和纯CO2包裹体(CO2均一温度为24.3℃~27.22℃)。晚成矿阶段仅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6.9℃~212.3℃,盐度(w(NaCl))为1.56%~7.44%)。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CO2、HF组成,晚期为CO2、N2。包裹体中普遍存在CO2。早阶段流体应为高温高盐高氧逸度NaCl-H2O-CO2体系。主成矿阶段含气液两相包裹体与富CO2相包裹体共存,表明流体发生了不混溶或沸腾现象。成矿晚阶段低温低盐度气液两相包裹体可能来源于大气降水。分析认为,铜矿峪铜矿成因类型属斑岩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铜矿峪 斑岩型铜矿 中条山 山西
下载PDF
山西中条山断裂带的晚第四纪分段模型 被引量:27
13
作者 程绍平 杨桂枝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9-302,共14页
山西南部的中条山断裂是鄂尔多斯断块周边活动断裂系东南部分的 1条断裂。有关断层活动性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 ,中条山断裂的活动性水平较低且重复间隔较长。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 ,根据构造不连续性、构造地貌学、探槽古地震学和断层运动... 山西南部的中条山断裂是鄂尔多斯断块周边活动断裂系东南部分的 1条断裂。有关断层活动性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 ,中条山断裂的活动性水平较低且重复间隔较长。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 ,根据构造不连续性、构造地貌学、探槽古地震学和断层运动学证据 ,进一步提出了晚第四纪中条山断裂的分段模型及其定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模型 晚第四纪 中条山断裂 山西 地震 构造地貌学
下载PDF
山西中条山洞沟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赵斌 王登红 +1 位作者 陈振宇 陈毓川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2-472,共11页
赋存在方解石脉中的铜矿不是铜矿的主要类型,但世界上与碳酸岩和幔源岩浆作用有关的铜矿不仅存在,而且可以达到大型以上的规模。中条山地区曾经是中国铜矿主要产地之一,除了产出沉积变质型铜矿和斑岩型铜矿之外,含铜方解石脉也广泛出现... 赋存在方解石脉中的铜矿不是铜矿的主要类型,但世界上与碳酸岩和幔源岩浆作用有关的铜矿不仅存在,而且可以达到大型以上的规模。中条山地区曾经是中国铜矿主要产地之一,除了产出沉积变质型铜矿和斑岩型铜矿之外,含铜方解石脉也广泛出现,但以往的地质工作对其找矿前景均给予了"潜力不大"的评价。根据近年来在洞沟方解石脉型铜矿的深部发现独立金矿和独立银矿的事实,结合初步的成因矿物学研究和综合分析,文章认为,中条山铜矿带洞沟方解石脉型铜矿,其成因与胡家峪-篦子沟明显不同,但具有幔源岩浆流体直接成矿的可能性,其深部具有进一步找矿的前景。该研究为区域上重新评价老矿点、开拓找矿思路、拓展找矿空间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方解石脉型铜矿 找矿前景 洞沟铜矿 中条山
下载PDF
中条山区域野生油脂植物资源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滕红梅 王艳萍 +2 位作者 闫丽清 曹发昊 郝浩永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7-144,共8页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和资料查询,对中条山区域分布的野生油脂植物资源的种类、含油量、用途及蕴藏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同时对中条山油脂植物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中条山区域共有油脂植物57科135属176种;在物种组成上,以...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和资料查询,对中条山区域分布的野生油脂植物资源的种类、含油量、用途及蕴藏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同时对中条山油脂植物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中条山区域共有油脂植物57科135属176种;在物种组成上,以蔷薇科、唇形科、豆科、榆科、忍冬科、菊科、十字花科为优势类群;在生活型上,以木本植物数量为多,占油脂植物的60.2%;在含油量上,以含油量在20%~29.9%之间的种数最多,含油量在20%以上具有潜在开发利用价值的有136种;从用途看,具有工业用途的有158种,具有食用价值的有45种,具有医药及保健作用的有72种;含油部位以种子为主,少数为果实和种仁。松科、胡桃科、桦木科、蔷薇科、唇形科、无患子科、槭树科、胡颓子科、省沽油科、菊科等具有较大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条山区域 油脂植物 资源调查 特征
下载PDF
中条山铜矿区电气石特征及其对成岩成矿作用的示踪意义 被引量:12
16
作者 孙海田 葛朝华 冀树楷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3期232-242,共11页
中条山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铜矿床集中区。在胡-篦型层控铜矿床容矿热液沉积岩建造和铜矿峪型铜矿床容矿钙碱性次火山-火山沉积岩系及其它地质环境内发现有大量电气石产出。电气石均属镁-铁系列,且以不含锂为主要特征。电气石由海底盆地热... 中条山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铜矿床集中区。在胡-篦型层控铜矿床容矿热液沉积岩建造和铜矿峪型铜矿床容矿钙碱性次火山-火山沉积岩系及其它地质环境内发现有大量电气石产出。电气石均属镁-铁系列,且以不含锂为主要特征。电气石由海底盆地热液沉积作用、火山热液喷气作用及热液交代作用形成。这些地质作用的产生均与中条山地区21亿年左右的岩浆活动有关。由于形成条件和形成方式不同,在不同地质环境产出的电气石具有明显不同的光性和标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电气石 成岩 成矿 中条山
下载PDF
中条山地区地壳递进演化与胡─篦型铜矿床的成因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亮明 陈国达 +1 位作者 彭省临 杨牧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2-358,共7页
通过分析中条山地区的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变质作用和构造型相等对中条山地区地壳演化运动史进行了反演,并用地洼学说的递进成矿思想对胡篦型铜矿床的成因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论证了中条山地区地壳经历了地槽、地台和地洼3个不同性... 通过分析中条山地区的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变质作用和构造型相等对中条山地区地壳演化运动史进行了反演,并用地洼学说的递进成矿思想对胡篦型铜矿床的成因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论证了中条山地区地壳经历了地槽、地台和地洼3个不同性质的大地构造阶段,胡篦型铜矿床是经中条期裂谷环境的喷流沉积成矿作用、中条褶皱造山运动时的变形变质改造成矿作用和西洋河期再生裂谷环境中的热液叠加成矿作用而形成的多因复成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演化 成矿作用 胡-篦型铜矿床 中条山
下载PDF
中条山地区武系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康建威 牟传龙 +4 位作者 周恳恳 王启宇 陈小炜 梁薇 葛祥英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1期37-46,共10页
华北地区沉积岩石特征表明:早寒武世辛集期主要为潮间-潮下带沉积,馒头期海平面相对稳定,毛庄期—张夏期大量的潮下鲕粒滩发育,中寒武世张夏期为寒武纪最大海侵期。随后海平面下降,晚寒武世主要表现潮坪相的白云岩沉积。通过地球化学... 华北地区沉积岩石特征表明:早寒武世辛集期主要为潮间-潮下带沉积,馒头期海平面相对稳定,毛庄期—张夏期大量的潮下鲕粒滩发育,中寒武世张夏期为寒武纪最大海侵期。随后海平面下降,晚寒武世主要表现潮坪相的白云岩沉积。通过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碳酸盐岩δ13 C多数为-1.23~0.34,总体上反映相对水体较浅的环境。早寒武世δ13C为负值,中寒武世逐渐正漂移,晚寒武世又逐渐负偏,表明该地区寒武纪海平面经历了由浅变深再变浅的变化过程,最大海侵面时期为中寒武世张夏期,与岩石特征所反映的结果一致;低负值的δ18 O说明该区域均为较为局限的海域。LREE/HREE值反映了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与碳酸盐岩球粒陨石标准化后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一致;δEu和δCe异常、La/Yb值显示早寒武世和晚寒武世海平面均发生过几次明显波动,表明寒武纪碳酸盐岩沉积时期,沉积水体经历了几次氧化-还原环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条山 寒武纪 稀土元素 碳、氧同位素
下载PDF
中条山与皖南地区古铜矿冶炼产物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罗武干 秦颍 +2 位作者 王昌燧 魏国锋 席增仁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09-212,共4页
利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等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对采自中条山地区多个古铜矿冶炼遗址的冶炼产物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与同类硫化铜矿床相比,其显著特征为元素Se、Te、Bi、Sb、As、Ag、Hg、Au含量较低,甚至极低,且元素含量比值w(Se... 利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等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对采自中条山地区多个古铜矿冶炼遗址的冶炼产物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与同类硫化铜矿床相比,其显著特征为元素Se、Te、Bi、Sb、As、Ag、Hg、Au含量较低,甚至极低,且元素含量比值w(Se)/w(Te)较高,w(Co)/w(Ni)很高,这些特征应可作为该地区古铜矿冶炼产物区别于皖南地区古铜矿的判别依据。研究发现,中条山炼渣的稀土配分曲线与中条山原生硫化铜矿的稀土配分曲线很相近,但不同于其氧化铜矿;从原生硫化矿→半氧化矿→氧化矿,部分微量元素似乎有一个逐步流失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元素 铜冶炼产物 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中条山地区 皖南地区
下载PDF
中条山地区铜矿峪斑岩铜钼矿床电气石硼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晗 王宗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5-586,共12页
硼同位素由于其稳定性,可以作为很好的源区示踪工具。本次采用LA-MC-ICP-MS方法对铜矿峪变斑岩型铜钼矿床绢英岩化带中的电气石硼同位素进行了原位测试。获得δ11 B值为-21.1‰~1.1‰,数据分布显示为相对富轻硼的(-16‰^-14‰)和相对富... 硼同位素由于其稳定性,可以作为很好的源区示踪工具。本次采用LA-MC-ICP-MS方法对铜矿峪变斑岩型铜钼矿床绢英岩化带中的电气石硼同位素进行了原位测试。获得δ11 B值为-21.1‰~1.1‰,数据分布显示为相对富轻硼的(-16‰^-14‰)和相对富重硼的(-1.5‰~1.5‰)两个峰值。结合前人硼同位素储库比对分析,铜矿峪铜钼矿床显示了大陆热液系统的硼同位素组成特征。铜矿峪铜钼矿床富轻硼的峰值特征很可能由火山岩围岩提供。相对富重硼峰值很可能是铜矿峪成矿花岗闪长斑岩和花岗闪长岩提供。铜矿峪铜钼矿床的电气石硼同位素特征相对于其他斑岩型铜矿床及IOCG矿床明显更富集轻硼,显示了该矿床成矿中有大量陆壳的硼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条山 铜矿峪 斑岩型铜钼矿 电气石 硼同位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