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柱斧为仪仗器考——兼论“宋挥玉斧”与“斧声烛影” 被引量:3
1
作者 胡绍文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8,39,共7页
柱斧是重要的名物词,后人不解其形制,有拄杖说、礼器说、斧头说和柱拂子说。文章通过考察认为"柱斧是仪仗器,其使用范围和形制有严格的限定:玉柱斧也称玉斧,用于皇帝殿前迎驾或在出行的仪仗中导驾;水晶柱斧用于升朝官的官轿前方导... 柱斧是重要的名物词,后人不解其形制,有拄杖说、礼器说、斧头说和柱拂子说。文章通过考察认为"柱斧是仪仗器,其使用范围和形制有严格的限定:玉柱斧也称玉斧,用于皇帝殿前迎驾或在出行的仪仗中导驾;水晶柱斧用于升朝官的官轿前方导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斧是权力的象征,斧形很早就出现在仪仗里,宋代的柱斧就是由此发展而来。升朝官用水晶柱斧在宋徽宗大观年间被废止,为帝王导驾的玉柱斧则在明清时期消失。宋太祖所操柱斧,"宋挥玉斧"与"斧声烛影"之"斧",都是仪仗器柱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仗器 玉斧
下载PDF
西北汉简中“柱马”与“柱”新考
2
作者 洪帅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94,128,共14页
“柱马”一词在西北汉简中多次出现,学界对其意义争议颇大,主要有备用马、正马或主马、专用马、驮马、驻马五种观点。对于“柱”,有通“住”、通“驻”两种说法。在全面梳理简牍中“柱马”和“柱”的基础上,并结合传世文献,文章认为“... “柱马”一词在西北汉简中多次出现,学界对其意义争议颇大,主要有备用马、正马或主马、专用马、驮马、驻马五种观点。对于“柱”,有通“住”、通“驻”两种说法。在全面梳理简牍中“柱马”和“柱”的基础上,并结合传世文献,文章认为“柱”通“驻”,是停留、逗留义。“柱马”就是“驻马”,是传马的一种,是因接送客人等任务而逗留、停留在某地的马匹。传马自接到任务起就称为柱马,直到完成任务回到本地止。在接到任务等待客人的阶段,“柱马”似为“备用马”,但就整体阶段来说,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后世有“驻马”,是动宾结构,与汉简中偏正结构的名词“柱马”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马
原文传递
说秦“厎柱丞印”封泥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子今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17,108,109,共8页
秦“厎柱丞印”封泥显示,秦时“底柱”即"厎柱”、“砥柱”,有官职设置。“底柱”是地理坐标,“厎柱丞”是官职名号,这表明,当时黄河三门峡河段的漕运可能已经得到幵发。“砥柱之漕”的早期开发,可能对秦关中“仓粟多”的经济储备... 秦“厎柱丞印”封泥显示,秦时“底柱”即"厎柱”、“砥柱”,有官职设置。“底柱”是地理坐标,“厎柱丞”是官职名号,这表明,当时黄河三门峡河段的漕运可能已经得到幵发。“砥柱之漕”的早期开发,可能对秦关中“仓粟多”的经济储备优势的形成发挥过积极作用。秦“厎柱丞印”封泥的发现,增进了我们对于秦交通史的认识,对于中国古代水运史及交通管理史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泥 漕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