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5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Translation Comparison of Nicknames in Shui Hu Zhuan
1
作者 曾升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2X期185-186,共2页
Shui-Hu-Zhuan is one of the four masterpieces in China.The translation of this masterpiece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enhancing the cultu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anslat... Shui-Hu-Zhuan is one of the four masterpieces in China.The translation of this masterpiece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enhancing the cultu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anslation of nicknames in Shui-Hu-Zhuan.The author believ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e communication,Shui-Hu-Zhuan will be accepted by more and more translators and will be widely spread all over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ui HU zhuan Nicknames TRANSLATION COMPARISON
下载PDF
How to Reproduce the Plain Style of Fictions:A Study of Hulanhe Zhuan and Its English Version
2
作者 包琳玲 《海外英语》 2017年第14期151-152,161,共3页
The most essential principle of translation is faithfulness, which includes both the fidelity to the content and the original style. As the masterpiece of Xiao Hong, Hulanhe Zhuan is unique in its local and plain feat... The most essential principle of translation is faithfulness, which includes both the fidelity to the content and the original style. As the masterpiece of Xiao Hong, Hulanhe Zhuan is unique in its local and plain features and distinct language expressions.With the reproduction of plain style in Howard Goldbaltt's transl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study makes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he style of Hulanhe Zhuan and its English ve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DELITY plain style Hulanhe zhuan
下载PDF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hui Hu Zhu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Theory
3
作者 Zhang Xiaoman Fang Fa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49-259,共11页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theory holds that translation has a close connection with politics and rights,which is not only the accomplice of the colonists,but also the mighty weapon of the weak culture against the stron...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theory holds that translation has a close connection with politics and rights,which is not only the accomplice of the colonists,but also the mighty weapon of the weak culture against the strong one. With effective translation strategies,translation can achieve decolonization to undo the harmful effects of colonization,eradicate traces of colonialism and reshape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the pre-colony. Based on this theory,especially decolonization and its strategies,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differen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decolonization between Buck's All Men are Brothers and Shapiro 's The Outlaws of the Marsh in three layers,namely,vocabulary,syntax and culture in order to showdifferent ways of decolonization. In conclusion,both of them use foreignization,domestication and hybridization,but with different emphasis. Both translators have done their best to respect and preserve Chinese culture. In postcolonial era,we can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ranslation to help spread Chinese literary and cultural trea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殖民化 文化 中国
下载PDF
知识嬗变与汉晋《左传》学的发展
4
作者 方韬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7,共11页
汉晋是《左传》学从初创到成熟的关键时期。西汉末,谶纬与古文经并兴。东汉初,图谶成为官方学说。郑众引占候之术入《左传》,学者罕习。贾逵以图谶解传,为执政者赞赏,成为《左传》学发展的一大转机。汉末,今文经与图谶并衰,博物多识成... 汉晋是《左传》学从初创到成熟的关键时期。西汉末,谶纬与古文经并兴。东汉初,图谶成为官方学说。郑众引占候之术入《左传》,学者罕习。贾逵以图谶解传,为执政者赞赏,成为《左传》学发展的一大转机。汉末,今文经与图谶并衰,博物多识成为士人们的追求。服虔用《山海经》《神异经》解传,显示出其独特的博物趣味,而方言俗语的运用则与士林的旨趣同调。过度引入新知识,是服注繁琐的原因之一。在汉魏史学发展的背景下,杜预认为《春秋》《左传》为叙事之史。杜氏以其深厚的历法与地理学养,建构出全新的《春秋》《左传》时空知识框架,为后世《左传》学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知识 谶纬 博物 史学 汉晋
下载PDF
When the Exotic Met the Erotic: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Foreign in Ruyijun zhuan and "Jinhailing zongyu wangshen"
5
作者 Junjie Luo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4年第2期277-301,共25页
Erotic fiction produced during the 16th and the early 17th centuries used different strategies to create settings for subversive sexual desires. This article examines one of these strategies: Authors of Ming erotic s... Erotic fiction produced during the 16th and the early 17th centuries used different strategies to create settings for subversive sexual desires. This article examines one of these strategies: Authors of Ming erotic stories often associated the sexual expressions that challenged the existing social order with portrayals of the foreign.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at historical accounts and literary traditions informed the representations of the foreign in Ming erotic stories produced during the mid- and late Ming period through the examination ofRuyijun zhuan and "Jinhailing zongyu wangshen." I argue that both narratives exoticized the erotic in order to exclude unsettling elements of sexual desire from China. However, due to their different views of sexual desire, they depicted the foreign differently.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different strategies for appropriating sexual desire into foreign settings may be related to the historical contexts within which the two works of fiction were cre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OTICISM FOREIGN "Jinhailing zongyu wangshen Ruyo'un zhuan Ming dynasty
原文传递
Statue of W. H. Hinton Unveiled in Zhangzhuang Village of Changzhi City,Shanxi Province
6
作者 Ni Yuan 《Voice of Friendship》 2007年第5期50-50,共1页
An unveiling ceremony of the statue of international friend William Howard Hinton,was held in Zhangzhuang Village of Changzhi City,Shanxi Province on the morning of July 11.
关键词 SHANXI CEREMONY MORNING friend MASSACHUSETTS zhuan
原文传递
法律文学翻译国家性探要——从沙博理英译《水浒传》谈起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军峰 龙新元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国家翻译对象特殊,翻译受制于国、服务于国。法律文学服务“群治”,基本属性和价值功能趋于复合,相关翻译由国家策动,应有机构在场。本文从作为国家翻译对象的法律文学本体切入,基于翻译主体适格论审视法律文学翻译国家实践的译者群体... 国家翻译对象特殊,翻译受制于国、服务于国。法律文学服务“群治”,基本属性和价值功能趋于复合,相关翻译由国家策动,应有机构在场。本文从作为国家翻译对象的法律文学本体切入,基于翻译主体适格论审视法律文学翻译国家实践的译者群体及协同机制,以沙博理译《水浒传》为例从译者适格性和译事制度化两方面阐释法律文学翻译的国家性。法律文学翻译扎根史实,面向现实,可为建构原生法律形象,讲好传统法律故事提供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翻译 法律文学 国家性 适格性 沙博理英译《水浒传》
下载PDF
继承性与民间精神——百年前赵焕亭小说仿拟《水浒传》的文化史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卫英 《晋阳学刊》 2024年第2期107-114,共8页
赵焕亭小说仿拟水浒故事母题,在武侠文学视野中延续了《水浒传》的艺术生命。第一,仿拟女强人比武耍横:增加了男女混合的比武打斗,善于利用团伙优势挟制官府,与懦弱丈夫组合反暴等。第二,仿拟李逵对李鬼之辈的打假:赵作未忽视英雄的同情... 赵焕亭小说仿拟水浒故事母题,在武侠文学视野中延续了《水浒传》的艺术生命。第一,仿拟女强人比武耍横:增加了男女混合的比武打斗,善于利用团伙优势挟制官府,与懦弱丈夫组合反暴等。第二,仿拟李逵对李鬼之辈的打假:赵作未忽视英雄的同情心,还注意到冒充者受银后的感恩心理,江湖黑店聚焦也有新开拓。第三,仿拟杨志卖刀:揭示出控方盯得紧、地区“健讼”风气、贪吏敲诈、讼师牵线等。第四,重写解珍解宝被夺猎物,侧重黑恶势力的吞占,突出了侠义英雄的纯粹利他、团体内部正邪纷争问题。水浒类话语再生产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也因这时代战争风云、外强欺凌和内在诸多困扰,使水浒类话语的含蕴有特定政治场域的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焕亭 民国武侠小说 水浒续书 民间性 还珠楼主
下载PDF
道教始祖张陵形象的文化嬗变
9
作者 汤洪 李丹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7-184,共8页
道教产生于西蜀鹄鸣山(鹤鸣山),由张陵糅合先秦道家学说,创制道书,将原始道教“五斗米道”阐扬光大。《三国志》始载张陵,历史信息异常简略。《华阳国志》《后汉书》不断增补史料,但张陵历史人物形象依然模糊。魏晋时期,道教繁盛,《神... 道教产生于西蜀鹄鸣山(鹤鸣山),由张陵糅合先秦道家学说,创制道书,将原始道教“五斗米道”阐扬光大。《三国志》始载张陵,历史信息异常简略。《华阳国志》《后汉书》不断增补史料,但张陵历史人物形象依然模糊。魏晋时期,道教繁盛,《神仙传》《魏书》已敷演出更为丰腴的张陵形象,遂使张陵从史述走向仙化,并完成塑造张陵道教开山始祖的天师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张陵 鹤鸣山 《神仙传》
下载PDF
中国传统江湖英雄形象海外生成考——基于赛、沙英译《水浒传》对比剖析
10
作者 赵军峰 龙新元 魏晋 《外国语言文学》 2024年第4期102-112,132,136,F0003,共14页
中国传统江湖英雄形象是绿林题材小说的创作核心,也是翻译的重心,翻译形象生成的具体轨迹有待详解。本文撷取形象学理论资源,基于赛、沙英译《水浒传》剖析江湖英雄形象的海外生成,结合译者生平经历、翻译事件发生的历史语境、翻译形象... 中国传统江湖英雄形象是绿林题材小说的创作核心,也是翻译的重心,翻译形象生成的具体轨迹有待详解。本文撷取形象学理论资源,基于赛、沙英译《水浒传》剖析江湖英雄形象的海外生成,结合译者生平经历、翻译事件发生的历史语境、翻译形象生成的互文网络为形象变异溯因。研究认为,两位译者尝以西方基督、骑士文化“格义”江湖英雄,比之赛珍珠对血腥逆叛情节的垂直还原,沙博理强化梁山之忠义,淡化其法外特性。两译本出版间隔近半个世纪,动态对比益于解蔽名著复译之于形象生成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沙英译《水浒传》 江湖英雄 形象生成 翻译形象研究
下载PDF
醒世之心与愤世之情——西周生的创作意图与《醒世姻缘传》的批判精神
11
作者 傅承洲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25,40,共11页
《醒世姻缘传》写了一桩“阴阳颠倒,刚柔失调”的恶姻缘,丈夫狄希陈懦弱、愚蠢,妻子薛素姐悍泼、狠毒,不仅导致婚姻名存实亡,还气死了狄母与薛父,葬送了狄希陈的仕途。西周生写这桩恶姻缘,就是要劝男人竖起脊梁,女人做贤妻孝妇,其婚姻... 《醒世姻缘传》写了一桩“阴阳颠倒,刚柔失调”的恶姻缘,丈夫狄希陈懦弱、愚蠢,妻子薛素姐悍泼、狠毒,不仅导致婚姻名存实亡,还气死了狄母与薛父,葬送了狄希陈的仕途。西周生写这桩恶姻缘,就是要劝男人竖起脊梁,女人做贤妻孝妇,其婚姻观相当陈腐。西周生的女性观更为落后,对悍妇极尽丑化之能事,对女性的正当权利也横加指责。小说大量的内容游离于恶姻缘故事之外,将笔触伸向世间乱象,指斥社会弊端,体现出西周生强烈的批判现实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西周生 醒世思想 批判精神
下载PDF
论《左传》传例的发展及刘师培对其的发明
12
作者 郭院林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103-110,共8页
我国早期图书没有凡例,需要读者去总结它文字背后的意义,有时要超越文本本身,进而推导出作者言外之意。《春秋》经“例”成为经学义理阐释最为显著与重要的内容。杜预明确提出《春秋》《左传》都为史记,否定所谓的时月日例,批评一字褒贬... 我国早期图书没有凡例,需要读者去总结它文字背后的意义,有时要超越文本本身,进而推导出作者言外之意。《春秋》经“例”成为经学义理阐释最为显著与重要的内容。杜预明确提出《春秋》《左传》都为史记,否定所谓的时月日例,批评一字褒贬说,认为《左传》除日食、大夫卒而外别无他例,提出新凡旧凡说。在刘师培之前,对杜《注》的批评主要在训诂、章句与辑录汉说方面,而义例方面的成果很少,《左传》“例”学亟待突破。刘师培否定杜预的凡例说,同时将《左传》与《公羊传》《穀梁传》划分界限,系统地归纳总结《左传》传例。刘师培在解释《左传》与《春秋》关系和体例特色时体现出通变观念,但经学观念限制了他在古史研究方面进一步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传例 今古文 杜预 刘师培
下载PDF
《左传》转折复句构式的轶出预期类型及其激活机制
13
作者 郭燕妮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4-22,35,共10页
《左传》中的转折复句构式有无标记图式、句间标图式、从句标图式和框架匹配图式四种图式,表现为三种轶出预期类型:否定预设类、句内对比预设类、句外对比预设类。出现频率越高的图式,其轶出预期类型越丰富。激活发话者或受话者心中轶... 《左传》中的转折复句构式有无标记图式、句间标图式、从句标图式和框架匹配图式四种图式,表现为三种轶出预期类型:否定预设类、句内对比预设类、句外对比预设类。出现频率越高的图式,其轶出预期类型越丰富。激活发话者或受话者心中轶出预期概念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单一句法成分构件激活句法语义范畴产生轶出预期语义;二是通过成对句法成分构件激活主观倾向产生轶出预期语义;三是通过关联标记构件激活背景语境产生轶出预期语义。用概念整合的方法可以勾勒出激活句法语义范畴、主观倾向和背景语境产生轶出预期语义的概念整合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转折复句 构式 轶出预期 激活机制
下载PDF
交往行为理论观照下的译者行为有效性评析——以《水浒传》两个英译本为例
14
作者 张志强 李柳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6-72,共7页
依据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交往的合理性有赖于遵循交往的有效性原则。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交往行为,翻译主体也应遵循交往行为的有效性原则,翻译策略的选择应该尽可能符合真诚性、真实性和正确性的原则。对赛珍珠和沙博理的《水浒传》... 依据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交往的合理性有赖于遵循交往的有效性原则。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交往行为,翻译主体也应遵循交往行为的有效性原则,翻译策略的选择应该尽可能符合真诚性、真实性和正确性的原则。对赛珍珠和沙博理的《水浒传》译本翻译策略的对比分析发现,两个译者都有实现文化间平等交流的初衷,符合交往的真诚性要求,但在交往的真实性原则和正确性原则的符合度上,赛译和沙译各有差异。理想的翻译应该尽可能兼顾交往有效性的诸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行为理论 交往有效性原则 《水浒传》英译本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易本烺《字辨证篆》“误省”同形分类考察
15
作者 雍淑凤 《汉字汉语研究》 2024年第2期58-72,126,共16页
《字辨证篆》是清代易本烺在文字学方面的代表作。“误省,指本非省字而误作省者。”《字辨证篆·误省》收录了“误省”实例40例,其揭示的同形字类型有:一个字与另一个字的换声符俗字同形;一个字与另一个字的会意俗字同形;一个字与... 《字辨证篆》是清代易本烺在文字学方面的代表作。“误省,指本非省字而误作省者。”《字辨证篆·误省》收录了“误省”实例40例,其揭示的同形字类型有:一个字与另一个字的换声符俗字同形;一个字与另一个字的会意俗字同形;一个字与另一个字的简省某些部件的俗字同形;一个字与另一个字的讹变俗字同形;一个字与另一个字的通假俗字同形;一个字与另一个字的借形俗字同形;一个字的讹字与另一个字的省形俗字同形;一个字的古文与另一个字的音近换声旁简体俗字同形。这些“误省”实例告诉我们要从形音义三个方面综合辨析字际关系。这些同形字以同为形声字的同形字居多;在形声字的同形现象跟假借现象之间有时很难划出一条截然分开的界限;这些同形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字形简化或字形讹混或字形简化和字形讹混共同作用。“古代汉语”课程学习要引导学生辨析同形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辨证篆 误省 同形字类型
下载PDF
从“幽人”内涵变迁看苏轼黄州时期的贬谪心态
16
作者 郭春林 刘潇涵 《嘉应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0-65,共6页
“幽人”语汇贯穿苏诗创作全过程,而在谪宦黄州时期,“幽人”实现内涵的粉碎、颠覆与重塑。苏轼《东坡易传》丰富了“幽人”的内涵,涵盖了“幽隐”“幽囚”和“幽愤”等义项。从初至黄州的“幽囚”情感,到求道的人生尝试中“幽隐”与“... “幽人”语汇贯穿苏诗创作全过程,而在谪宦黄州时期,“幽人”实现内涵的粉碎、颠覆与重塑。苏轼《东坡易传》丰富了“幽人”的内涵,涵盖了“幽隐”“幽囚”和“幽愤”等义项。从初至黄州的“幽囚”情感,到求道的人生尝试中“幽隐”与“幽囚”心态的矛盾徘徊,促成“幽愤”心态的萌芽,从而彻底落于“幽愤之人”的自我体认,皆足以洞察苏轼演“易”所带来的痕迹,生动地展露其贬谪心态的复杂演变。从易学视角入手,为我们理解“幽人”的多重含义及其嬗变脉络指明方向,由此窥测苏轼贬谪黄州的心态,理解其贬谪心态由惊惧避祸转向自我疏解与自我观省,从而实现自身文化人格自立的内在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人 苏轼 黄州时期 《东坡易传》
下载PDF
《经传释词》“为”字条辨析
17
作者 孙洪伟 《嘉应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2-76,共5页
《经传释词》在虚词研究上的贡献和不足,前人多有论述,但对其中的义项和例句,则缺乏全面详细的辨析。本文选取其中义项较多的“为”字条,对其义项和例句逐一进行检视,观察其例句的分析是否正确,义项的设立是否合理。文章认为“犹用也”... 《经传释词》在虚词研究上的贡献和不足,前人多有论述,但对其中的义项和例句,则缺乏全面详细的辨析。本文选取其中义项较多的“为”字条,对其义项和例句逐一进行检视,观察其例句的分析是否正确,义项的设立是否合理。文章认为“犹用也”“犹使也”“犹则也”“犹与也”“犹有也”五个义项是不能成立的;“犹于也”“犹谓也”“语助也”虽可成立,其中部分例句分析有误。文章还从历时的角度,分析了“犹将也”“犹如也”“语助也”三个义项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传释词》 “为” 义项 准系词 语法化
下载PDF
《左传》释义新解三则
18
作者 王超 《史志学刊》 2024年第4期26-29,共4页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有“讲于梁氏女公子观之”,参诸《史记·鲁世家》所载,“女公子”的“女”应属上读,全句当断读为“讲于梁氏女,公子观之”;“讲”或通假为“觏”,意为公子偶遇梁氏之女,遂注目欣赏她。文公十四年“王叛王孙苏...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有“讲于梁氏女公子观之”,参诸《史记·鲁世家》所载,“女公子”的“女”应属上读,全句当断读为“讲于梁氏女,公子观之”;“讲”或通假为“觏”,意为公子偶遇梁氏之女,遂注目欣赏她。文公十四年“王叛王孙苏”的“叛”似不应为“背叛”之义;或可假借为“反”,表返回之义,意为王使王孙苏返回成周。襄公三十年“视躁而足高”的“躁”或可通假作“傲”,意为儋括眼神傲慢、抬脚过高,此为人有异志之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梁氏女
下载PDF
论巫、瞽史口述与《左传》的诗性特征
19
作者 李鹏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6-121,共6页
巫、瞽史一体的职官传统,使“史”与“诗”在三代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和同步性。巫、瞽史口述的历史是《左传》的早期史料来源;巫、瞽史口述的方法为《左传》所继承,并发展成一种“史有诗笔”的表现方法;巫、瞽史独立的、批判性的话语权力... 巫、瞽史一体的职官传统,使“史”与“诗”在三代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和同步性。巫、瞽史口述的历史是《左传》的早期史料来源;巫、瞽史口述的方法为《左传》所继承,并发展成一种“史有诗笔”的表现方法;巫、瞽史独立的、批判性的话语权力,构成了贯穿于《左传》中的史诗精神,具体表现为天命意识和道德意识的统一。对巫、瞽史口述与《左传》诗性特征的关系研究,对我们进一步从诗学的角度解读周代经典文本,有着重要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瞽史 《左传》 史诗精神 诗性
下载PDF
《说唐前传》汉文版本系统论略
20
作者 李明 聚宝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1期19-23,共5页
《说唐前传》汉文版本庞杂、歧义纷呈,今海内外图书馆藏有多种《说唐前传》汉文版本。目前,学界对《说唐前传》汉文版本的研究相对滞后。仅有少数学者在论著中提到《说唐前传》汉文版本的问题,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类。据当前存... 《说唐前传》汉文版本庞杂、歧义纷呈,今海内外图书馆藏有多种《说唐前传》汉文版本。目前,学界对《说唐前传》汉文版本的研究相对滞后。仅有少数学者在论著中提到《说唐前传》汉文版本的问题,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类。据当前存世文献,《说唐前传》汉文版本根据文字内容多寡可分为足本和节本两大系统。足本与节本系统在章回结构、诗词韵文的数量、正文文字内容等方面存有显著的差异。今存《说唐前传》汉文版本的搜集、整理与版本系统建构对于其版本、传播和译介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文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唐前传》 版本系统 足本 节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