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在与求奇——南宋中兴诗人的六言绝句创作及诗史意义
1
作者 蒲柏林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4-83,共10页
六言绝句缺乏单音节音步调剂的声律短板使其向骈俪化与尚古两种方向发展。围绕《题西太一宫壁》的讨论促使两条诗歌脉络交汇,“自在”由此成为六绝诗体标准。南宋中兴诗坛,求奇的六绝作者试图调和多层次关系以因难见巧。范成大大量创作... 六言绝句缺乏单音节音步调剂的声律短板使其向骈俪化与尚古两种方向发展。围绕《题西太一宫壁》的讨论促使两条诗歌脉络交汇,“自在”由此成为六绝诗体标准。南宋中兴诗坛,求奇的六绝作者试图调和多层次关系以因难见巧。范成大大量创作六绝,刻意回避江西体,吸纳乐府传统和四六技法,但“好奇而卒不能奇”。陆游以六绝为咏怀组诗,融合自在之趣与不平之气,实现了由群而我的诗体功能转变。杨万里以活法求奇,重视江山之助,终至浑成健雅的自在之境。赵蕃等人虽大量创作六绝,但因墨守江西而被潮流抛弃;尤袤仅存两首六绝,却因符合自在之旨而获得认可。总之“,自在”因其普适性固化为六绝标准,却也成为一流诗人有意求奇的枷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兴诗人 六言绝句 自在 求奇 因难见巧
下载PDF
“自在”与美——论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自由精神及其审美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方红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16-20,共5页
西方哲学中自由范畴的核心内涵在于相互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 :一是与必然相对 ,二是强烈的主体自主自为意识。不同于此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由精神表现为人在“忘我”中与万物亲和、自然呈现本然样态而体验到的“自在”。这种以“自在”... 西方哲学中自由范畴的核心内涵在于相互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 :一是与必然相对 ,二是强烈的主体自主自为意识。不同于此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由精神表现为人在“忘我”中与万物亲和、自然呈现本然样态而体验到的“自在”。这种以“自在”形态表现出来的自由精神 ,以与自然的亲和倾向和内心超越性体验的实现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自在 本然 自然美 体验
下载PDF
刘子载的德育思想及其历史价值
3
作者 黄连元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2013年第3期111-116,126,共6页
作为大学德育史上的主要人物,刘子载的德育思想是在1955年全国高等工业学校、综合大学校(院)长座谈会这一关键会议系统总结的,是通过《关于高等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这一重要文献全面阐发的。他的德育思想,以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 作为大学德育史上的主要人物,刘子载的德育思想是在1955年全国高等工业学校、综合大学校(院)长座谈会这一关键会议系统总结的,是通过《关于高等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这一重要文献全面阐发的。他的德育思想,以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为指导思想,以与资产阶级争夺青年为现实基础,以政治理论课为主导渠道,以所有教师负有育人职责为基本要求,以改进大学生课外活动增强其思想性为有效途径。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刘子载德育思想成为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前这一段历史时期的理论认识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子载 大学德育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论明后期辽东安乐、自在州的变化——兼及辽东行政问题 被引量:4
4
作者 奇文瑛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5-126,149-150,共12页
明代辽东安乐、自在州是专管内迁女真达官的特殊建置,明中期以后随着对女真政策的调整,自在州南迁辽阳,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模式。尤其弘治以后,随着辽东都司事权逐渐转手文官,巡抚、分巡、分守等临时派出官员权重事繁,然而却无类似地方机... 明代辽东安乐、自在州是专管内迁女真达官的特殊建置,明中期以后随着对女真政策的调整,自在州南迁辽阳,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模式。尤其弘治以后,随着辽东都司事权逐渐转手文官,巡抚、分巡、分守等临时派出官员权重事繁,然而却无类似地方机构的完善机制,管达官的安乐、自在州知州遂成了抚、道离不开的"差官",管马市,代管民人、粮储及委派审理军民刑讼等。两州抚缉女真的性质并无改变,知州兼管也无敕命。这种不正常现象反映的是辽东军政体制下文官有权却无相应运行机制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安乐 自在州 辽东行政
原文传递
哈里哈里哈里观音图像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雅静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36,157,共12页
故宫博物院现藏哈里哈里哈里观音唐卡是六世班禅进献给乾隆皇帝的礼物,制作于18世纪的西藏。这种奇特的观音像,在西藏较为罕见,在尼泊尔却有一些作品存世。在北京的藏传佛教中,哈里哈里哈里观音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了,图像从一尊使人充... 故宫博物院现藏哈里哈里哈里观音唐卡是六世班禅进献给乾隆皇帝的礼物,制作于18世纪的西藏。这种奇特的观音像,在西藏较为罕见,在尼泊尔却有一些作品存世。在北京的藏传佛教中,哈里哈里哈里观音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了,图像从一尊使人充满陌生感的神像成为了外观上更具"亲和力"的观音。本篇文章着重探讨了哈里哈里哈里观音在不同地域的特征、图像演变及其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里哈里哈里观音 《成就法鬘》 毗湿奴 骑犼自在观世音
原文传递
Ding an sich中译考——基于物自身、物自体和自在之物三种译名的分析
6
作者 文炳 王晓丰 《泰山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51-57,共7页
Ding an sich是康德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曾引发广泛争议,这种争议也反映在其中译上。在康德哲学东渐过程中,该概念的中译名主要有物自身、物自体、自在之物三种。通过对这三种译名的历史演进过程进行考察,并结合《哲学历史辞典》和康德... Ding an sich是康德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曾引发广泛争议,这种争议也反映在其中译上。在康德哲学东渐过程中,该概念的中译名主要有物自身、物自体、自在之物三种。通过对这三种译名的历史演进过程进行考察,并结合《哲学历史辞典》和康德对Ding an sich的论述,辨析了三种译法的优劣,在此基础上主张将其译为“自在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g an sich 物自身 物自体 自在之物 中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