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三届“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奖”颁奖录音实录 被引量:2
1
作者 米家路 杨小滨 盛艳 《江汉学术》 CSSCI 2019年第2期28-35,共8页
2018年9月22日,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的专项工程之一,由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研究中心、《江汉学术》编辑部主办的第三届"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奖"颁奖仪式暨《群像之魅:"现当代诗学研究"专题论... 2018年9月22日,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的专项工程之一,由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研究中心、《江汉学术》编辑部主办的第三届"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奖"颁奖仪式暨《群像之魅:"现当代诗学研究"专题论集》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院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东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作家出版社、北京文艺杂志社、台湾政治大学的专家、学者和诗人以及主办方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仪式。颁奖嘉宾分别将奖杯、证书和奖金颁发给了米家路、杨小滨、盛艳等三位第三届"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奖"得主。《江汉学术》"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是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工程的三批数十家学术期刊中唯一的新诗诗学研究类栏目,"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奖"也是海内外首创的汉语新诗诗学研究类专项大奖,其学术性、开放性、引领性和公益性得到了与会嘉宾的高度赞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诗学研究奖 教育部名栏 米家路 杨小滨 盛艳 《江汉学术》
下载PDF
身体与山水:探索“自然”的当代性 被引量:2
2
作者 何乏笔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0,共6页
超越自然者乃是体任自身的自然,"自然"概念可以看作阿多诺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剩余",它表达了一种唯物论的、具体的、能承认内世性、历史性和身体性之重要意义的形上学可能的希望。林寿宇的抽象山水画和蒋三石的石... 超越自然者乃是体任自身的自然,"自然"概念可以看作阿多诺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剩余",它表达了一种唯物论的、具体的、能承认内世性、历史性和身体性之重要意义的形上学可能的希望。林寿宇的抽象山水画和蒋三石的石上水墨为我们理解这一"自然"观的当代性义涵提供了绝妙的图示。林寿宇"去掉笔触"的方法论抉择与"绘画已死"的断言并不是艺术的简化或极少化,而是对艺术之底线或极限的探索,是一种将形上学所剩余的真理内涵浓缩到与物体发生微观感通的可能性之中的努力,这一努力,在蒋三石绘画过程中的自然性上生动起来,即,主体要放下意向性或特定的构图,进入放空状态,毫无保留地投入自然情境的当下,如此,真正的主体性,即同一性自我与非同一性自我的沟通才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形上学 平淡 身体感通 主体性
下载PDF
符号幽灵与迷宫剧场:陈东东诗中的都市幻境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小滨 《江汉学术》 CSSCI 2019年第1期54-61,共8页
通过陈东东诗歌写作中涉及的都市元素,从拉康精神分析学中关于符号域欲望与真实域绝爽的论述出发,可探讨当代诗如何切入都市生活锃亮诱人的快感内核。这种剩余快感(绝爽)的语言又纳入了戏剧化的样式,展示出东西方不同文化碰撞下当代中... 通过陈东东诗歌写作中涉及的都市元素,从拉康精神分析学中关于符号域欲望与真实域绝爽的论述出发,可探讨当代诗如何切入都市生活锃亮诱人的快感内核。这种剩余快感(绝爽)的语言又纳入了戏剧化的样式,展示出东西方不同文化碰撞下当代中国的时代寓言。在这样的写作形态中,陈东东诗中的抒情主体表现为拉康意义上的"驱力主体",围绕着创伤性绝爽的黑暗不断突进的后现代主体。那么,都市的现代性奇境便不再是欲望试图捕捉的幻影,而是在驱力下持续受到叩问但又难以蠡测的真实域深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东东 都市诗 拉康 驱力 现代性
下载PDF
《四库全书总目》佛教讯息探论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晋龙 《图书馆研究》 2019年第2期1-6,共6页
探索《四库全书》出现的僧众与收录的佛教书籍的实情。以《四库全书》附录的武英殿版《总目》为对象,考得《总目》总共出现274位僧众,以宋代的72人最多;收录与征引185部涉及佛教作者与内容的专书和17篇文章,其中属于集部者最多,子部次... 探索《四库全书》出现的僧众与收录的佛教书籍的实情。以《四库全书》附录的武英殿版《总目》为对象,考得《总目》总共出现274位僧众,以宋代的72人最多;收录与征引185部涉及佛教作者与内容的专书和17篇文章,其中属于集部者最多,子部次之。这有助于切实了解《总目》佛教相关讯息,也可为四库学、宗教学与清代学术研究者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学 四库全书总目 佛教 僧众
下载PDF
亂世哀音——程兆熊及其《春秋講義》
5
作者 蔡長林 《人文中国学报》 2017年第1期303-332,共30页
本文略述程兆熊其人其學,及其《春秋講義》之主旨。以爲程氏深悉中國歷代土地政策對型塑中國文化具關鍵影響力,故其討論中國文化,頗能從土地開發與心靈開發相對應的關係上進行論述,以爲歷代農政之實施,同時包含了王道教化之精神在内。... 本文略述程兆熊其人其學,及其《春秋講義》之主旨。以爲程氏深悉中國歷代土地政策對型塑中國文化具關鍵影響力,故其討論中國文化,頗能從土地開發與心靈開發相對應的關係上進行論述,以爲歷代農政之實施,同時包含了王道教化之精神在内。而此一王道教化之精神,即是儒家的性情之教。程先生《春秋講義》講述的内容,亦不外是對此儒家性情之教的贊揚與維護。是書所揭護持人道大防、讚揚禮義之行、堅守民族(文化)大義諸論,振聾發聵,令人耳目一新。而後知不論就學術史的角度,或者就當代新儒家的研究視野而言,程兆熊都不應該是被忽視埋没的學者。尤其當風雨飄零之際,若研究傳統學問之人,其視野仍僅在考訂字句之是非、版本之)錯,而無視於天下家國之危,則經學之運晦而難明,亦自身之失誤有以招之。觀20世紀下葉,新儒家於海外之聲勢,對照經學傳統之落寞,得無慨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兆熊 新儒家 春秋講義 農業政策 性情之教
下载PDF
离乱杭州——战争记忆与杭州记事文学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晓真 《东吴学术》 2013年第1期73-90,共18页
杭州富庶繁华,又有西湖依傍在侧,从来是四时游赏之地,士女闲都之所。这个城市的联想是奢华、艺文、才情,以及西子般的美貌丽容.蕴藉风流。然而杭州也是江南要地,更曾是多朝帝都,改朝换代之际,又何能凭斯文一派躲过兵燹?战乱一... 杭州富庶繁华,又有西湖依傍在侧,从来是四时游赏之地,士女闲都之所。这个城市的联想是奢华、艺文、才情,以及西子般的美貌丽容.蕴藉风流。然而杭州也是江南要地,更曾是多朝帝都,改朝换代之际,又何能凭斯文一派躲过兵燹?战乱一向是城市历史记忆重要的一环。于杭城亦如是。每逢兵祸,因城市人口密集,又有城墙与外界隔绝,故坚守则往往困于粮运阻断.一旦城破,则不免集体劫杀焚掠,在极短的时间可造成极大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 战争记忆 历史学 文学 记事 城市人口 历史记忆 蕴藉
原文传递
台湾学界关于韩国儒学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明辉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3-36,共4页
关键词 中国台湾 韩国 儒学 述评 文化交流 中国文化 学生学习 中文教学
原文传递
儒學經典詮釋中的存有論轉化——以朱熹思想爲基礎的討論
8
作者 林維杰 《历史文献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26-41,共16页
本文將以儒家,特别是宋儒與朱熹爲例,説明經典詮釋中發生在經典與作者的兩種"存有論轉化"現象。從詮釋學的角度來説,文本出於作者的創造,而此創造則涵藴其陳述之内容,因而兩者皆具有"媒介者"的存在身份。不過在諸... 本文將以儒家,特别是宋儒與朱熹爲例,説明經典詮釋中發生在經典與作者的兩種"存有論轉化"現象。從詮釋學的角度來説,文本出於作者的創造,而此創造則涵藴其陳述之内容,因而兩者皆具有"媒介者"的存在身份。不過在諸宋儒與朱熹的眼中,先秦以來的《四書》、《五經》並不只是表現作者意圖及其陳述的普通文本,更是可以媒介天道的卓越創作。同樣地,這些卓越文本可以媒介天道,則它們的作者也能够扮演相同的卓越角色。在此種媒介真理的過程中,由於諸作者與衆文本的完滿貢獻,即讓他們從媒介者的工具、手段身份,逐漸在身份上趨近於其所欲通達的被媒介者,從而取得"媒介者與被媒介者的統一"。這便是文本轉化爲經典,以及作者轉化爲聖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經典 聖人 存有論 媒介與被媒介 朱熹
原文传递
伏生傳《尚書》説獻疑
9
作者 楊晋龍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19年第1期1-24,共24页
本文旨在探討漢代記載《尚書》學上有關"伏生傳經"的原始文獻,以及因爲這些記載的差異,造成的争論議題。藉由文獻搜尋與歸納的分析,了解漢代有司馬遷等八家論及"伏生傳經"事。再經由較爲全面性的分析,了解八家異論... 本文旨在探討漢代記載《尚書》學上有關"伏生傳經"的原始文獻,以及因爲這些記載的差異,造成的争論議題。藉由文獻搜尋與歸納的分析,了解漢代有司馬遷等八家論及"伏生傳經"事。再經由較爲全面性的分析,了解八家異論導致學者對伏生的師承、藏書、教學方式、傳授篇章、伏女傳經等等諸事,出現不同的詮釋意見;且由於記載不明、各自詮釋,因而導致《尚書》學出現十三項争論性的議題,這些議題至今依然没有共識性的最終答案。研究獲得的結果,大致釐清《尚書》學某些争論議題的起因與内容,同時也有助於《尚書》學研究者,重新檢討是否有必要再繼續追問這類很難有共識的争議問題,同時反思爲這些議題取得唯一答案的可能性、合理性與必要性,或者可以因此而不受這類無法證實或證僞固有包袱窠臼的影響,開展出新的《尚書》學研究議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生 尚書 傳經 鼂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