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东亚土地调查事业之研究》书评
1
作者 陈慈玉 《历史地理》 CSSCI 2018年第1期198-200,共3页
本书《近代东亚土地调查事业之研究》由片山刚、小林茂、渡边理绘、鸣海邦匡、荒木遥介、稻田清一、山本一、大坪庆之、荒武达朗、田口宏二朗等10位学者共同执笔,旨在探讨近代中国土地调查事业的形成与发展。书中大量使用南京市档案馆、... 本书《近代东亚土地调查事业之研究》由片山刚、小林茂、渡边理绘、鸣海邦匡、荒木遥介、稻田清一、山本一、大坪庆之、荒武达朗、田口宏二朗等10位学者共同执笔,旨在探讨近代中国土地调查事业的形成与发展。书中大量使用南京市档案馆、'国史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相关史料,尤其是以往比较少被注意到的地籍图、地图等图像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登记资料 地籍图 南京市
下载PDF
近代早期西方人对中国旅游设施的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巫仁恕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2-99,共8页
晚明以迄清中叶,中国的旅游文化已有相当高度的发展,旅游的相关设施举凡饮食、住宿、交通工具等方面都朝向商品化发展。但是对明清这段时期中国旅游的发展如何作客观的评估呢?尤其是旅游的硬件设施,算是先进还是落后呢?明清旅游设施更... 晚明以迄清中叶,中国的旅游文化已有相当高度的发展,旅游的相关设施举凡饮食、住宿、交通工具等方面都朝向商品化发展。但是对明清这段时期中国旅游的发展如何作客观的评估呢?尤其是旅游的硬件设施,算是先进还是落后呢?明清旅游设施更新的进展是否有突破性与革命性的发展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中西比较的角度来找寻答案。晚明以来已有不少西方人到过中国,并留下许多记录。通过这些记录,我们将此时期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放在世界史的角度作观察,更能凸显出中国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早期 西方 中国旅游设施 社会文化史
下载PDF
问渠那得清如许:《晚清士人的西学阅读史》新书恳谈会纪要 被引量:1
3
作者 姜小青 潘光哲 +3 位作者 张仲民 张文彦 李恭忠 葛银丽 《学术评论》 2019年第6期22-40,共19页
时间:2019年6月23日(周日)14:00-16:00,地点: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南京市广州路173号),主持人:姜小青(凤凰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嘉宾:潘光哲(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胡适纪念馆主任),张仲民(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外现代化进... 时间:2019年6月23日(周日)14:00-16:00,地点: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南京市广州路173号),主持人:姜小青(凤凰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嘉宾:潘光哲(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胡适纪念馆主任),张仲民(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教授),张文彦(青岛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全民阅读研究中心主任),李恭忠(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教授、副院长),主办: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凤凰出版社、先锋书店,记录整理:葛银丽(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渠那得清如许 南京大学 凤凰出版社 全民阅读 青岛大学 学衡 近代史研究所 阅读史
下载PDF
口述历史在台湾社区营造的应用:以村史运动为主的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曾冠杰 《高校图书馆工作》 CSSCI 2017年第3期46-51,共6页
在台湾,狭义的村史运动系指1998年至1999年间的"大家来写村史"计划,在当时有其进步性与实验性,而广义的村史运动延续至今。村史运动不只是一种地方文史工作,更有浓厚的社区营造意义。本文首先考察地方文史工作与社区营造的关... 在台湾,狭义的村史运动系指1998年至1999年间的"大家来写村史"计划,在当时有其进步性与实验性,而广义的村史运动延续至今。村史运动不只是一种地方文史工作,更有浓厚的社区营造意义。本文首先考察地方文史工作与社区营造的关系,再说明村史运动的社区营造意义,以及村史运动应用口述历史的方法,并进一步探讨其中不同于学院派历史学者的作法,为口述历史带来新的活力与启发。参考文献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历史 台湾地区 社区营造 大家来写村史
下载PDF
从“文明”论述到“文化”论述——清末民初中国思想界的一个重要转折 被引量:25
5
作者 黄克武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8-78,共11页
本文从思想史的角度探讨"文明"与"文化"两词汇在近代中国的来源、演变,及其对历史书写与思想论辩的影响。"文明"与"文化"均为传统词汇,十九世纪中期经由传教士与日本汉译接引了西方civilizati... 本文从思想史的角度探讨"文明"与"文化"两词汇在近代中国的来源、演变,及其对历史书写与思想论辩的影响。"文明"与"文化"均为传统词汇,十九世纪中期经由传教士与日本汉译接引了西方civilization(文明)与culture(文化)之概念。1908年颜惠庆的《英华大辞典》与1916年赫美玲的《官话》正式将两词收入辞典之中,建立对等关系,并成为当代汉语的常用语汇。"文明"一观念产生之影响较早,从18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严复、梁启超之著作而迅速传播。此一观念具有西方中心与线性发展的历史视野,在此论述之下西方以外所有的"不文明"之地区只反映了不同程度的"野蛮"状态。受到文明史观的影响,清末兴起了一股"文明史"翻译、书写之风潮。在汉语中,"文化"常与"文明"混用。1910年代后期至1920年代初期,在欧战影响之下,"文化"概念方日益兴盛并与文明观念逐渐有所区隔。"文化"论述摆脱了西方中心论,将焦点返回到自身之特质,而催生了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以梁启超《欧游心影录》为转折点,近代中国思想经历了一个从以西方中心、线性演化论为基础的"文明论述"转变为强调中国文化具有精神价值、民族个性之"文化论述"。1930-1940年代,中国学界又兴起了"文化史"书写之风气,柳诒徵与钱穆之著作可为代表。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文明论述与文化论述之争辩不曾止息。从"科玄论战"(1923年)到当代"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新儒家思想"之辩论,乃至晚近"全球化"与"地方化"之讨论,均与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文化 颜惠庆 梁启超 科玄论战
原文传递
“跨境民族”与中华民族的建构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启讷 《文化纵横》 CSSCI 2017年第6期112-119,共8页
近年来,跨境民族的概念在国内日益流行,人们期望通过唤起国境线两侧、具有共同族源和语言文化群体的认同意识与感情纽带,推动跨境交流和经贸往来,甚至可能让古代王朝合理的"天下秩序"重现生机。本文作者则对这一观点提出不同... 近年来,跨境民族的概念在国内日益流行,人们期望通过唤起国境线两侧、具有共同族源和语言文化群体的认同意识与感情纽带,推动跨境交流和经贸往来,甚至可能让古代王朝合理的"天下秩序"重现生机。本文作者则对这一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多元文化和族群现象一直是中华民族建构的"先天不足",也是中国对西方国家暴露的一大软肋。这时,"跨境民族"的认知将进一步削弱边疆少数民族对国族、国家的认同,进而成为滋生"泛民族主义"、分离主义的温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民族 中华民族 边疆少数民族 西方国家 泛民族主义 认同意识 文化群体 经贸往来
原文传递
晚清的鸦片税(1858~1906年) 被引量:3
7
作者 林满红 《国家航海》 2016年第3期31-81,共51页
本文主要利用清末海关出版品、英国领事商务报告、清朝的官方文献及文集和地方志等资料重构1858至1906年的鸦片税制。本文研究了鸦片税课征沿革、种类、性质及与各级政府间的关系,也研究了鸦片税在晚清全国与各地财政中的地位,及其在平... 本文主要利用清末海关出版品、英国领事商务报告、清朝的官方文献及文集和地方志等资料重构1858至1906年的鸦片税制。本文研究了鸦片税课征沿革、种类、性质及与各级政府间的关系,也研究了鸦片税在晚清全国与各地财政中的地位,及其在平衡区间财政盈亏中所发挥的作用。文中还利用进口鸦片价格需求弹性指出,鸦片上税而导致的价格上涨对鸦片消费总额的影响不大。在对鸦片吸食人口与鸦片消费额提出估算之后,本文指出:清政府的鸦片税征课政策虽增加了岁入,从而协助了政权的维系,而且由于本国、外国鸦片税率的差异,也有助于本国鸦片逐渐取代外国鸦片而减少中国的漏卮,但整体而言,这项政策还是推迟了中国的经济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财政 进口鸦片价格需求弹性 鸦片与区间财政 本国、外国鸦片税率 鸦片吸食人口 鸦片消费额
原文传递
日本的亚洲思维及殖民台湾初期舆论对戊戌中国知识人的影响
8
作者 吴启讷 《东方学刊》 2018年第2期17-26,共10页
两个甲子之前,中国的部分政治精英推动'变法','变法'的重要背景,是发生在此前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以及由此造成的中国对日割地赔款。被迫割让的是中国的岛屿省份──台湾。自割让之日开始到祖国发生戊戌变法止,台湾岛内... 两个甲子之前,中国的部分政治精英推动'变法','变法'的重要背景,是发生在此前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以及由此造成的中国对日割地赔款。被迫割让的是中国的岛屿省份──台湾。自割让之日开始到祖国发生戊戌变法止,台湾岛内在政治和文化上发生了一些改变,这些改变有相当一部分与整个亚洲的变化联动,更与中国的改变密切相关。梳理甲午到戊戌的日本对华政策和对华作为,可以发现,从16世纪后期开始,日本即有意改变东亚的由中国王朝主导的国际秩序,并欲取代中国成为东亚政治的主导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提摩太 伊藤博文 甲午战争 康有为 日本对华政策 维新派 台湾日日新报 “大东亚共荣圈”
原文传递
中华历史文化价值中的“天下共同体”
9
作者 张启雄 《东亚评论》 2018年第2期151-164,共14页
在中华传统思想文化里,天下是复数国家、民族的融合,'天下共同体'是东方的理想目标。区域的'整合概念'是以'1+1+1+1+N'的形式开放加盟。'共同体'的概念,是根植于'共同'而成'一体'的基... 在中华传统思想文化里,天下是复数国家、民族的融合,'天下共同体'是东方的理想目标。区域的'整合概念'是以'1+1+1+1+N'的形式开放加盟。'共同体'的概念,是根植于'共同'而成'一体'的基础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观 “天下”概念 共同体 天下共同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