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华简《五纪》思想观念发微 被引量:18
1
作者 程浩 《出土文献》 CSSCI 2021年第4期1-16,154,共17页
清华简《五纪》以灾异论中的常见母题洪水故事开篇,引出了该篇的核心概念"五纪",并顺势推出一整套以之为基础的思想纲领与社会治理方案。"五纪"理论的产生源于古人对天文历数的观察,而为了服务商周以来强调人身依... 清华简《五纪》以灾异论中的常见母题洪水故事开篇,引出了该篇的核心概念"五纪",并顺势推出一整套以之为基础的思想纲领与社会治理方案。"五纪"理论的产生源于古人对天文历数的观察,而为了服务商周以来强调人身依附的等级秩序,又进一步演绎出了一套"天地神人"的宇宙体系。该篇构建的七十二位神明,通过"比物连类"的类感机制,与世间万物都建立了匹配关系。而《五纪》大谈天地神明的最终追求,还是通过"神道设教"的方式化民成俗、维护统治秩序。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该篇融合阴阳之学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剔除了凸显人民主体地位的"仁"等概念,反复宣扬"礼、义、爱、信、忠",以强调对君主的忠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五纪》 数法日月 比物连类 神道设教
下载PDF
清华简《五纪》的“骸”及相关字的再讨论 被引量:4
2
作者 贾连翔 《出土文献》 CSSCI 2021年第4期24-34,154,共12页
《五纪》中新见的■,以"足""肉"为附加意符,以"巳""子"为附加声符,是"骸"的形声异构字,所记录的词义为小腿骨(或小腿)。这组字左上所从的"■"或"■"应即甲骨文... 《五纪》中新见的■,以"足""肉"为附加意符,以"巳""子"为附加声符,是"骸"的形声异构字,所记录的词义为小腿骨(或小腿)。这组字左上所从的"■"或"■"应即甲骨文■字,可隶作"■",其词义范围可锁定在人的腿部。由此我们提出了两种推测,其一,"■"可能代表"骸"的初文;其二,"骸""胫""股"很可能同源,都是由"■"这一指示字分化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纪》
下载PDF
清华简《五纪》的“壇”与郭店简《唐虞之道》的“禅” 被引量:4
3
作者 石小力 《出土文献》 CSSCI 2021年第4期35-43,155,共10页
清华简第十一辑《五纪》的"■"即"壇(坛)"字省体,《祷辞》篇的"■"也应该释作"壇","■"字所从"■"旁上部或讹作"采/米"形,据此可知郭店简《唐虞之道》禅让之&qu... 清华简第十一辑《五纪》的"■"即"壇(坛)"字省体,《祷辞》篇的"■"也应该释作"壇","■"字所从"■"旁上部或讹作"采/米"形,据此可知郭店简《唐虞之道》禅让之"禅"为从"■(壇)"声之字,可隶作■,即"邅"字异体,与禅让之"禅"音义皆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 《五纪》 《唐虞之道》
下载PDF
清华简《五纪》篇“四冘”说 被引量:8
4
作者 黄德宽 《出土文献》 CSSCI 2021年第4期17-23,154,共8页
《五纪》篇"冘"字是一个新见字形,对简文"冘"和"四冘"所指的准确理解,关系到全篇简文的正确释读,是一个需要彻底解决的问题。文章首先辨析了"冘"字的构形及其形体演变情况,对释该字为"冘&... 《五纪》篇"冘"字是一个新见字形,对简文"冘"和"四冘"所指的准确理解,关系到全篇简文的正确释读,是一个需要彻底解决的问题。文章首先辨析了"冘"字的构形及其形体演变情况,对释该字为"冘"进行了论证。在此基础上,文章考察了"冘"和"四冘"在简文中具体使用的情况,通过与典籍文献材料互证,揭示了"四冘"的释读线索,并进而证明"冘"应读作"仲","四冘"即典籍文献中常见的"四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纪》 四冘 四仲
下载PDF
释甲骨文中的“铃”字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昂 《出土文献》 CSSCI 2021年第4期59-71,155,共14页
殷墟甲骨文中的■,前人将其视为"梌/榆"字的两种异体,比较它们的字形、辞例和组类分布,■实为二字。■字比较原始的写法作■,其右半之■与左半之木形上部树枝处紧密相连,并呈现出一定的倾斜。结合金文中"铃"字的相... 殷墟甲骨文中的■,前人将其视为"梌/榆"字的两种异体,比较它们的字形、辞例和组类分布,■实为二字。■字比较原始的写法作■,其右半之■与左半之木形上部树枝处紧密相连,并呈现出一定的倾斜。结合金文中"铃"字的相关材料考虑,■应为"铃"之初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下载PDF
談談豆形器的自名以及它與燈名的關係——以出土資料爲中心 被引量:1
6
作者 謝明文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1年第2期1-28,共28页
文章通過對豆形器的自名作全面的整理與研究,並對燈名與豆形器自名的關係作深入分析,可以發現豆形器自名中,用共名者有"彝""器"兩類,用其他器類之名代稱者有"簋""敦"兩類,用專名者有"豆&q... 文章通過對豆形器的自名作全面的整理與研究,並對燈名與豆形器自名的關係作深入分析,可以發現豆形器自名中,用共名者有"彝""器"兩類,用其他器類之名代稱者有"簋""敦"兩類,用專名者有"豆""鋪""登/鐙""鉦/錠""■""用/庸""■/■"等類,其中"豆""鋪""登/鐙""鉦/錠"四類自名可以肯定在燈的自名中沿襲下來,"■""用/庸"兩類自名則疑似在燈的自名中沿襲下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文 豆形器 自名
下载PDF
殷墟卜辞中的贞人网络——兼论运用图论中的完全图来交叉确定多人共时关系
7
作者 李霜洁 《出土文献》 CSSCI 2021年第4期44-58,155,共16页
董作宾先生的贞人系联法在建构殷墟甲骨文年代框架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清楚、不准确的问题,致使其年代框架亦有瑕疵,这是学界长期存在争议的焦点。本文旨在接续前人工作,在当前条件下,尽量全面、细密地重... 董作宾先生的贞人系联法在建构殷墟甲骨文年代框架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清楚、不准确的问题,致使其年代框架亦有瑕疵,这是学界长期存在争议的焦点。本文旨在接续前人工作,在当前条件下,尽量全面、细密地重新清理甲骨卜辞中的贞人共版关系,重新审视这一问题。本文借助数据建模及可视化分析等手段,是结合数据科学进行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的一次尝试。经过重新整理,甲骨卜辞中最大的三个贞人组宾、出、何彻底系联在了一起;本文还从现存材料背后挖掘出多种新的贞人共时关系。在人物共时这一问题上,用完全图模型交叉确定多人共时关系,很大程度上可弥补通行的系联法不准确的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卜辞 贞人系联 社会网络 数据分析 可视化
下载PDF
大一统视野下的西周分封制
8
作者 程浩 《历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67,M0004,共23页
从近出金文资料与清华简看,周初分封建立的央地关系模式有较强的中央集权属性。周公东征后在战略要冲设置隶属中央的地方军政机构,"诸‘侯’"作为周王派遣到地方政区的主官,需要接受中央任免与监督。三卿等地方封国的主要官僚... 从近出金文资料与清华简看,周初分封建立的央地关系模式有较强的中央集权属性。周公东征后在战略要冲设置隶属中央的地方军政机构,"诸‘侯’"作为周王派遣到地方政区的主官,需要接受中央任免与监督。三卿等地方封国的主要官僚,由中央直接任命。在"分寄式中央集权"体制的严格管控下,封国基本上能够恪尽职守、勤恤王事,裂土自重、对抗中央的情况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分封制 央地关系 中央集权 清华简
原文传递
马衡先生《中国金石学概要》“石刻”日本译注本
9
作者 王素 《故宫学刊》 2023年第1期6-13,共8页
马衡先生是中国近代金石学的开山宗师,其代表作《中国金石学概要》系门生傅振伦先生根据1931年修订本整理而成,而其中的“石刻”部分,有一个日本译注本,根据的是1931年之前的文本,国内从未有人留意或关注。本文经过比较,认为这个日本译... 马衡先生是中国近代金石学的开山宗师,其代表作《中国金石学概要》系门生傅振伦先生根据1931年修订本整理而成,而其中的“石刻”部分,有一个日本译注本,根据的是1931年之前的文本,国内从未有人留意或关注。本文经过比较,认为这个日本译注本更加接近原本,也更加可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衡 金石学概要 “石刻”部分 日本译注本
原文传递
商周青铜器铭文铸造中的机械复制技术——从淅川和尚岭二号墓出土编钟编镈铭文谈起
10
作者 崎川隆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79,共23页
本文通过对淅川和尚岭二号春秋晚期墓出土的编钟、编镈铭文铸造特征的仔细观察,结合同时期比邻地区出土的相关铜器铭文材料,对春秋战国时期楚地青铜器铭文铸造中“单字模”或“全铭模”等机械复制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对商周时... 本文通过对淅川和尚岭二号春秋晚期墓出土的编钟、编镈铭文铸造特征的仔细观察,结合同时期比邻地区出土的相关铜器铭文材料,对春秋战国时期楚地青铜器铭文铸造中“单字模”或“全铭模”等机械复制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对商周时期“同铭青铜器”铸造工艺中“机械复制”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及其社会、思想背景等问题进行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考古 青铜器铭文 机械复制技术 单字模 模块化生产
原文传递
谈“宝”论“富”
11
作者 谢明文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122,共11页
从"宀"、从"玉"或"贝"(或兼从"玉"从"贝")之形应该是"宝""富"共同的表义初文,即屋中藏有玉、贝,它既可以表示"珍宝"之"宝",也可以表示家... 从"宀"、从"玉"或"贝"(或兼从"玉"从"贝")之形应该是"宝""富"共同的表义初文,即屋中藏有玉、贝,它既可以表示"珍宝"之"宝",也可以表示家中很有财货即"丰于财"的"富"。后来为了区分读音相近的"宝""富"二字,于是在它们共同的表义初文上添加"桴/缶"声即成"宝"字,添加"畐"声即成"■(富)"字。两周金文中,"富""宝""福"关系密切,彼此可构成糅合字形。师■簋盖铭"永宝用"之"宝",器铭异文作"■〈■(富)〉",宜看作形音皆近的两字相通之例。朋叔壶盖铭"■"应释作"福",它与器铭"宝"是音近相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文 糅合字形
原文传递
甲骨文辞例释疑二种
12
作者 章秀霞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2-135,共4页
殷墟甲骨文中,有两种看似简单的卜辞辞例,其神名的内涵反而常常会带来一些理解上的困扰:一是神名与地点类名词同版并举的辞例;二是"祭祀动词+(其)+至+神名(或地名)"的辞例。这里的"神名"主要涉及上甲、帝臣、夒、... 殷墟甲骨文中,有两种看似简单的卜辞辞例,其神名的内涵反而常常会带来一些理解上的困扰:一是神名与地点类名词同版并举的辞例;二是"祭祀动词+(其)+至+神名(或地名)"的辞例。这里的"神名"主要涉及上甲、帝臣、夒、河、岳、■、■、黄尹(伊尹)等。我们认为,两种辞例中的神名极可能也具有地域涵义,此类现象应反映了他们乃具有两属现象的人祖,这是商人在原始氏族社会时期形成的古老思想文化在卜辞时代仍具影响力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甲骨文 辞例 释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