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巯基功能化金纳米搅拌棒的制备及其对Pb(Ⅱ)和Cd(Ⅱ)的吸附检测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海霞 饶红红 +3 位作者 张丽 郑艳萍 刘芳 赵国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39-843,共5页
为实现金纳米粒子(AuNPs)对环境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吸附,以刻饰不锈钢丝为基体,采用化学沉积法在刻蚀不锈钢丝表面沉积AuNPs,再用自组装法将1,8-辛二硫醇修饰于AuNPs上,制备了一种以巯基功能化金纳米为吸附剂的金属搅拌棒(AuNPs-S... 为实现金纳米粒子(AuNPs)对环境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吸附,以刻饰不锈钢丝为基体,采用化学沉积法在刻蚀不锈钢丝表面沉积AuNPs,再用自组装法将1,8-辛二硫醇修饰于AuNPs上,制备了一种以巯基功能化金纳米为吸附剂的金属搅拌棒(AuNPs-SH-SBSE)。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OES)为检测手段,以常见的金属离子Pb(Ⅱ)和Cd(Ⅱ)为例,评价了金属搅拌棒的萃取分离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pH值、解吸溶剂等因素对Pb(Ⅱ)和Cd(Ⅱ)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吸附平衡时间为30min、pH 8.0,6.0 mL 1.5 mol/L HNO_3作洗脱剂时,Pb(Ⅱ)和Cd(Ⅱ)的吸附率分别达98.5%和87.4%。将该方法用于实际样品中痕量Pb(Ⅱ)和Cd(Ⅱ)的吸附检测,其线性范围分别为0.1~50 mg/L和0.2~20 mg/L,方法的检出限(S/N=3)分别为24 ng/L和3.6μg/L。在低、高2个浓度水平下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分别为85.4%~105.0%和74.2%~97.8%,相对标准偏差(RSD,n=3)分别为3.8%~8.2%和4.2%~10.6%。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可应用于环境水体中Pb(Ⅱ)和Cd(Ⅱ)的分离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巯基功能化 搅拌棒吸附 重金属离子
下载PDF
氮掺杂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测定柠檬黄 被引量:9
2
作者 杨彩玲 赵国虎 +2 位作者 张鸣 饶红红 杨文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93-1298,共6页
以甘氨酸和乙二胺为前驱物,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了氮掺杂碳量子点(N-CQDs)。该量子点近乎球形,分散性好,稳定性高。在pH=5的B-R缓冲溶液中,柠檬黄对N-CQDs的荧光强度有明显猝灭作用,且其猝灭程度与柠檬黄浓度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基于此构... 以甘氨酸和乙二胺为前驱物,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了氮掺杂碳量子点(N-CQDs)。该量子点近乎球形,分散性好,稳定性高。在pH=5的B-R缓冲溶液中,柠檬黄对N-CQDs的荧光强度有明显猝灭作用,且其猝灭程度与柠檬黄浓度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基于此构建了荧光传感体系,建立了柠檬黄检测新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0.16~20.0μmol·L^-1,检出限为0.076μmol·L^-1,应用于饮料和枸杞酒中柠檬黄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2.3%~103.5%。光谱分析和荧光寿命测量结果表明柠檬黄对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为内滤效应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协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黄 甘氨酸 氮掺杂碳量子点 荧光猝灭
下载PDF
普鲁兰多糖菌丝球对亚甲基蓝和甲基橙染料的吸附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洁 魏云霞 +1 位作者 赵苑 赵丹 《广州化工》 CAS 2019年第17期84-87,99,共5页
以普鲁兰多糖菌丝球(PMP)作为吸附剂,分析了菌丝球投放量、p H值和吸附时间对多糖菌丝球吸附亚甲基蓝(MB)和甲基橙(MO)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吸附剂用量为52 mg,溶液p H分别为碱性和2. 5,吸附时间为300 min对MB和MO吸附效果最好。菌丝... 以普鲁兰多糖菌丝球(PMP)作为吸附剂,分析了菌丝球投放量、p H值和吸附时间对多糖菌丝球吸附亚甲基蓝(MB)和甲基橙(MO)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吸附剂用量为52 mg,溶液p H分别为碱性和2. 5,吸附时间为300 min对MB和MO吸附效果最好。菌丝球对MB和MO的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Freundlich等温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常数分别为0. 0041和0. 0048 g/(mg·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多糖菌丝球 亚甲基蓝 甲基橙
下载PDF
普鲁兰多糖菌丝球对结晶紫染料和Cu2+吸附性能研究
4
作者 陈洁 魏云霞 +1 位作者 罗榕 马丽月 《食品工程》 2019年第4期35-39,共5页
在改变时间、投加量、pH值、起始浓度的条件下,研究了菌丝球对结晶紫染料和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加入60 mg吸附剂,恒温振荡640 min,菌丝球对结晶紫染料的吸附效能最佳;菌丝球对Cu2+的吸附效果不是很明显,吸附率达不到... 在改变时间、投加量、pH值、起始浓度的条件下,研究了菌丝球对结晶紫染料和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加入60 mg吸附剂,恒温振荡640 min,菌丝球对结晶紫染料的吸附效能最佳;菌丝球对Cu2+的吸附效果不是很明显,吸附率达不到10%。菌丝球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式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多糖菌丝球 结晶紫 CU2+
下载PDF
聚吡咯/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对Cu(Ⅱ)和Cr(Ⅵ)吸附机制 被引量:11
5
作者 狄婧 刘海霞 +2 位作者 姜永强 郭金鑫 赵国虎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1-231,共11页
以聚吡咯(PPy)和壳聚糖(CS)为原料,制备PPy/CS复合膜,通过红外、孔径分析、热分析和SEM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PPy/CS复合膜对Cu(Ⅱ)和Cr(Ⅵ)吸附性能的影响及吸附机制,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溶液起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率的影... 以聚吡咯(PPy)和壳聚糖(CS)为原料,制备PPy/CS复合膜,通过红外、孔径分析、热分析和SEM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PPy/CS复合膜对Cu(Ⅱ)和Cr(Ⅵ)吸附性能的影响及吸附机制,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溶液起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浓度对吸附率影响最大;在pH=3.5、温度为333 K及速率为100 r·min^(-1)下震荡吸附50 min,20 mg的PPy/CS复合膜吸附6 mg·L^(-1)的Cu(Ⅱ)和Cr(Ⅵ)混合液时,PPy/CS复合膜对Cu(Ⅱ)表现出很好的选择性,吸附量达2.715 mg·g^(-1);通过对PPy/CS复合膜和CS膜的吸附性能比较,PPy/CS复合膜对Cu(Ⅱ)的吸附率增加至94.14%;采用0.1 mol·L^(-1)的NaOH溶液对吸附Cu(Ⅱ)和Cr(Ⅵ)的PPy/CS复合膜进行脱附再生,循环15次后,其吸附量变化很小,可以多次使用。研究表明,PPy/CS复合膜对Cu(Ⅱ)和Cr(Ⅵ)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 壳聚糖 复合膜 吸附 Cu(Ⅱ) Cr(Ⅵ)
原文传递
水溶性硅量子点荧光探针用于食品中胭脂红的测定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彩玲 李建颖 +1 位作者 赵国虎 张丽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44-849,共6页
以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柠檬酸为前驱体,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了尺寸均一、稳定性高、水溶性好的硅量子点(SiNPs)。通过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其结构和发光特性。研究表明,SiNPs的绝对荧光量子产... 以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柠檬酸为前驱体,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了尺寸均一、稳定性高、水溶性好的硅量子点(SiNPs)。通过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其结构和发光特性。研究表明,SiNPs的绝对荧光量子产率可达18. 93%,最大激发波长为370 nm,最大发射波长为465 nm,胭脂红对SiNPs有明显荧光猝灭作用。基于此,建立了胭脂红荧光检测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 8~60μmol/L和60~140μmol/L,检出限为0. 51μmol/L。成功应用于不同食品中胭脂红的测定,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3. 5%~103. 6%。通过测定荧光寿命和温度对淬灭常数的影响确定了猝灭机理。该方法适宜于各类食品中胭脂红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法 硅量子点 胭脂红 食用合成色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