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ISPOT辅助临床结核病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朱召芹 卢水华 +9 位作者 王瑶娟 熊延青 刘晓茜 万延民 席秀红 许艳 张仁芳 施裕新 卢洪洲 Douglas Lowrie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0-363,共4页
目的探讨ELISPOT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离TB患者54例和非TB患者52例的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并采用以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ESAT-6和CFP-10为抗原的ELISPOT试验技术进行结核分枝杆菌(Mtb)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的检测,同... 目的探讨ELISPOT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离TB患者54例和非TB患者52例的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并采用以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ESAT-6和CFP-10为抗原的ELISPOT试验技术进行结核分枝杆菌(Mtb)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的检测,同时做痰涂片、痰培养、PPD试验和胶体金法检测。以临床明确诊断为标准,比较分析评价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TB-ELISPOT的敏感度(Se)90.7%、特异度(Sp)96.15%、阳性预测值(PPV)0.96、阴性预测值(NPV)0.91、阳性似然比(+LR)23.55和阴性似然比(-LR)0.1;胶体金法的Se 59.26%、Sp 88.46%、PPV0.84、NPV 0.68、+LR 5.14和-LR 0.46;PPD试验的Se 64.81%、Sp 82.69%、PPV 0.80、NPV 3.74、+LR 0.69和-LR 0.43;痰涂片的Se 40.74%、Sp 100.00%、PPV 1.0、NPV 0.62、+LR>10和-LR0.52;痰培养的Se 25.93%、Sp 100.00%、PPV 1.0、NPV 0.57、+LR>10和-LR0.77。统计结果显示ELISPOT检测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其它常用结核病诊断方法。ELISPOT在痰涂片和痰培养阴性的TB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4.38%和87.5%。结论 ELISPOT是一种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的结核病免疫学辅助诊断方法,有助于提高诊断结核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且耗时短,可作为临床结核病诊断尤其是菌阴结核病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诊断 酶联斑点杂交技术
下载PDF
术后标本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对结核病患者诊疗的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温子禄 王琳 +6 位作者 王军 陈辉 李洪伟 朱益军 蒋韶宁 张舒林 宋言峥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291-1295,共5页
目的 初步探讨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结核病患者术后快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临床资料齐全的170例结核病患者。170例患者中,男100例(58.82%)、女70例... 目的 初步探讨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结核病患者术后快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临床资料齐全的170例结核病患者。170例患者中,男100例(58.82%)、女70例(41.18%); 1~18岁年龄组18例(10.59%)、19~65岁年龄组142例(83.53%)、66~82岁年龄组10例(5.88%);肺结核39例(22.94%)、肺外结核131例(77.06%)。取术后标本采用PCR膜条杂交及二代测序技术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和耐药相关基因检测。所有患者术前进行晨痰及穿刺活检,或者术中取样进行抗酸染色涂片检测。在进行痰涂片的同时,进行分枝杆菌改良罗氏固体培养、BACTEC MGIT 960快速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 (1)痰液抗酸染色阳性率为9.41%(16/170),其中肺结核患者的阳性率为23.08%(9/39), 而穿刺活检或者术中取样(脓液或分泌物等)的抗酸染色阳性率为51.76%(88/170)。(2)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为27.65%(47/170),其中耐药结核病检出率为14.12%(24/170)。(3)术后标本分子生物学菌种鉴定阳性率为51.76%(88/170);PCR膜条杂交显示,7例为NTM,4例培养联合MPB64抗原检测结果显示为NTM,但未鉴定到菌种;3例培养结果为阴性,无法进行MPB64抗原检测。7例标本进行了分子生物学菌种鉴定,1例为瘰疬分枝杆菌、戈登分枝杆菌复合感染,3例为胞内分枝杆菌, 1例为海分枝杆菌, 1例为鸟分枝杆菌,1例为脓肿分枝杆菌。(4)除去7例NTM感染患者,剩余的163例进行了分子生物学耐药基因检测,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54.60%(89/163), 对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49.69%(81/163);与培养后药敏试验结果相比,药敏试验阳性的标本中有29.79%(14/47)在分子生物学耐药基因检测时的结果为阴性,而分子生物学耐药基因检测与药敏试验检测结果阳性的一致性为90.00%(27/30);分子生物学耐药基因检测与BACTEC MGIT 960快速培养药敏试验联合判断对耐药结核病的检出率为63.19%(103/163)。结论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术后标本的快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区分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及是否耐药,为结核病患者术后进一步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外科手术 分子诊断技术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对比研究 结果评价(卫生保健)
下载PDF
2019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吕莹 袁伟 +11 位作者 施冬玲 廖怡馨 李颖川 钟鸣 李锋 毛恩强 沈银忠 徐金富 宋元林 胡必杰 张文宏 凌云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257-263,共7页
目的探讨2019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纳入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1月6日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987例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 根据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 目的探讨2019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纳入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1月6日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987例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 根据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分为奥密克戎组(193例)与非奥密克戎组(794例), 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和曼-惠特尼U检验, 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奥密克戎组以18~30岁者居多, 占51.3%(99/193), 高于非奥密克戎组的31.4%(249/79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5, P<0.001)。奥密克戎组中轻型占88.6%(171/193), 高于非奥密克戎组中的81.6%(648/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 P=0.021)。奥密克戎组患者临床表现较非奥密克戎组更多见[60.1%(116/193)比29.1%(231/79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9, P<0.001), 以咽痛/咽痒、发热、咳嗽/咳痰为主。入院时奥密克戎组存在肺部计算机断层成像影像学病变者占13.0%(25/193), 低于非奥密克戎组的27.1%(215/79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3, P<0.001);奥密克戎组入院时2019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G阳性比例为47.7%(92/193), 低于非奥密克戎组的61.1%(485/79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1, P<0.001)。奥密克戎组的住院时间为20.0(16.0, 23.0) d, 长于非奥密克戎组的14.0(10.0, 22.0)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42, 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入院时2019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G阳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住院时间短, 发热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住院时间长(均P<0.050)。结论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以发热及上呼吸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其肺部计算机断层成像存在影像学病变少, 住院时间稍延长;入院时2019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G阳性者和不伴发热者住院时间较短, 病毒清除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奥密克戎突变 临床特征 2019新型冠状病毒抗体 住院时间 预后因素
原文传递
CROI2019:实现HIV储存库清除及功能性治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荀静娜 卢洪洲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6-558,548,共4页
反转录病毒和机会感染会议(CROI)是艾滋病及机会性感染领域的顶尖会议,为全球艾滋病的预防、治疗和治愈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近年来,研究者致力于通过各种方法实现艾滋病功能性治愈。功能性治愈意味着艾滋病病毒(HIV)感染... 反转录病毒和机会感染会议(CROI)是艾滋病及机会性感染领域的顶尖会议,为全球艾滋病的预防、治疗和治愈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近年来,研究者致力于通过各种方法实现艾滋病功能性治愈。功能性治愈意味着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接受一定时长的治疗后最大限度地抑制HIV复制,同时将HIV储存库减少至可控程度,保证机体免疫功能维持正常水平。2019年CROI会议中呈现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实现HIV储存库清除及功能性治愈的研究进展,本文对此进行总结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I会议 艾滋病病毒储存库 功能性治愈
原文传递
人免疫缺陷病毒储存库及其清除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荀静娜 卢洪洲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8年第11期732-736,共5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全球性传染病。消除HIV感染的主要挑战是HIV储存库的存在。近年多种类型的储存库细胞得到识别,且对于不同组织储存库的特点也有了更多认识。HIV储存库清除策略的研究...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全球性传染病。消除HIV感染的主要挑战是HIV储存库的存在。近年多种类型的储存库细胞得到识别,且对于不同组织储存库的特点也有了更多认识。HIV储存库清除策略的研究主要包括激活和杀伤策略、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基因治疗以及促进特异性免疫治疗等。本文就上述领域的进展作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人免疫缺陷病毒(HⅣ)储存库 清除策略
原文传递
新型分枝杆菌荧光报告噬菌体的构建及其在结核分枝杆菌药敏检测中的应用
6
作者 钱程成 马瑞青 +1 位作者 郭明权 范小勇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49-755,共7页
目的设计基于纳米荧光素酶(Nluc)的新型荧光报告系统,构建新型分枝杆菌荧光报告噬菌体ΦFN,分析该噬菌体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能力。方法构建P_(furAma)启动子控制表达的Nluc荧光报告系统,将其整合至耻垢分枝杆菌基因组中,测试其在... 目的设计基于纳米荧光素酶(Nluc)的新型荧光报告系统,构建新型分枝杆菌荧光报告噬菌体ΦFN,分析该噬菌体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能力。方法构建P_(furAma)启动子控制表达的Nluc荧光报告系统,将其整合至耻垢分枝杆菌基因组中,测试其在分枝杆菌的荧光报告能力;随后将P_(furAma)-nluc报告系统整合到TM4分枝杆菌噬菌体基因组中,构建新型分枝杆菌荧光报告噬菌体ΦFN;通过调整药物预处理时间、感染时间等条件,建立ΦFN检测分枝杆菌耐药性的快速检测流程,在96孔板中检测52株已知耐药性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3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的耐药性。结果整合型表达荧光报告系统P_(furAma)-nluc的耻垢分枝杆菌可报告下限达到100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CFU),低于已报道的P_(left)启动子表达nluc系统。新型分枝杆菌荧光报告噬菌体ΦFN可通过孔板读值法在24 h内检测到分枝杆菌的存在,检测下限达到100 CFU。药物与待测菌预培养48 h后再加入噬菌体孵育24 h,敏感菌在105 CFU以下均无法检测到荧光信号,可有效区分敏感株并进行耐药性的快速检测。以罗氏药敏实验作为金标准,使用ΦFN检测52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菌株对利福平、异烟肼和链霉素的耐药性,检测准确性分别是51/52、48/52、49/52。结论利用新型重组荧光报告噬菌体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的耐药性具有极高的准确性,报告时间仅需3 d,有望成为一种快速简便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荧光报告噬菌体 药物敏感性测试 耐药结核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突变株相关肝功能损害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袁伟 吕莹 +4 位作者 施冬玲 廖怡馨 李锋 沈银忠 凌云 《中华肝脏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3-519,共7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突变株感染者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于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1月15日于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连续收治的1183例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收集临床资料、病毒...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突变株感染者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于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1月15日于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连续收治的1183例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收集临床资料、病毒基因分型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肝功能损害的基本情况及临床特征。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earson相关性检验,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125例(10.6%)患者基线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升高和60例(5.1%)基线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异常,其中33例(2.8%)患者接受了保肝药物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肝功能损害通常较轻,其中奥密克戎突变株肝功能损伤更轻。ALT升高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有所升高[(6.96±1.78)×10^(9)/L比(6.41±1.96)×10^(9)/L,P=0.0052];CT提示肝脏密度减低的比例显著升高(2.4%比0.3%,P=0.0180);AST升高患者中,超敏C反应蛋白[(7.83±22.36)mg/L比(2.68±6.21)mg/L,P=0.0078]、D二聚体水平[(0.34±0.39)μg/ml比(0.31±0.75)μg/ml,P=0.0475]高于正常组。26例患者入院时肝功能正常,病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另有8例患者入院时肝功能有异常,治疗过程中进一步进展。肝功能进展患者显著影响康复时间和住院天数。基线体质量指数值[比值比(OR)=1.80,P=0.047)]、非奥密克戎病毒株(OR=12.63,P=0.046)、D二聚体(OR=2.36,P=0.047)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OR=1.03,P=0.009),以及入院后有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或乌司他丁者(OR=6.89,P=0.034)肝功能进展风险较高。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部分存在肝功能受损,奥密克戎突变株相关的肝功能异常相对少见。新型冠状病毒诊疗中需对肝功能进行评估,尤其是对基线白细胞介素-6、D-二聚体水平升高,或入院后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或乌司他丁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肝损害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