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教学模式在心胸外科ICU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雁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895-896,F0003,共3页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模式。由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提出,其打破了学科界限,被许多国家的医学院校采纳,现已在美国、荷兰、澳大利亚、...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模式。由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提出,其打破了学科界限,被许多国家的医学院校采纳,现已在美国、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南非等多个国家的医学院校应用,逐渐成为现代医学教育改革的主流,成为我国医学临床教学改革探索的新方向。心胸外科ICU专科性很强,是危重症患者集中监护和治疗的场所,ICU护理人员素质的优劣对患者的转归有直接影响。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临床实践热情,我们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心胸外科临床护理实习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模式 心胸外科 护理
下载PDF
心脏外科围术期38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的适应证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元 周新民 +5 位作者 唐浩 胡建国 刘立明 李建明 宋逢林 戴爱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脏外科围术期使用的适应证选择与效果。方法:2004年6月至2007年8月,对38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其中冠心病28例,瓣膜病10例;术中预防性植入球囊反搏5例,因为无法停机植... 目的:回顾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脏外科围术期使用的适应证选择与效果。方法:2004年6月至2007年8月,对38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其中冠心病28例,瓣膜病10例;术中预防性植入球囊反搏5例,因为无法停机植入球囊22例,其余均为术后在监护室紧急植入。均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控制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150~170s。结果:38例患者中死亡13例,总成功率66%,冠心病成功率82%,瓣膜病为20%。术中预防性植入球囊反搏患者均顺利恢复,无1例死亡;术中因为无法停机植入的患者中16例顺利停机,6例血压无法维持而死亡;术后ll例中,6例抢救成功,5例因低心排综合征无法纠正而死亡。无1例出现与球囊反搏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于冠心病患者效果明显优于瓣膜病。术中预防性植入球囊反搏的效果明显优于无法停机时紧急植入以及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可以替代常规肝素抗凝,ACT控制在较低的150~170s比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低心排综合征 心内直视术
下载PDF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发严重肺部感染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3
作者 宋逢林 罗会昭 +1 位作者 胡建国 尹邦良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5-156,共2页
观察 2 0例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心脏病并发严重肺部感染婴幼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治疗 16例 ,术后死亡 2例 ,14例康复出院 ,术后随访 8~ 2 4个月 ,患儿生长发育明显改善 ,未再发生严重肺部感染。 4例拒绝手术的患儿 ,3例早期死亡。表... 观察 2 0例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心脏病并发严重肺部感染婴幼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治疗 16例 ,术后死亡 2例 ,14例康复出院 ,术后随访 8~ 2 4个月 ,患儿生长发育明显改善 ,未再发生严重肺部感染。 4例拒绝手术的患儿 ,3例早期死亡。表明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心脏病婴幼儿合并严重肺部感染时 ,在积极抗感染治疗的同时 ,应果断采取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缺损 外科手术 肺疾病 感染 婴儿 儿童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危重心脏外科围术期的应用(附3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赵元 周新民 +5 位作者 唐浩 胡建国 刘立明 李建明 宋逢林 戴爱萍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8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在心脏外科围术期抢救危重患者的效果。方法2004年6月至2007年5月33例围术期危重心脏病患者实施了IABP,其中冠心病26例,瓣膜病7例,均在常规低温体外循环、心脏...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在心脏外科围术期抢救危重患者的效果。方法2004年6月至2007年5月33例围术期危重心脏病患者实施了IABP,其中冠心病26例,瓣膜病7例,均在常规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冠脉搭桥或瓣膜手术。术中植入IABP 22例,术后植入11例。结果死亡10例,总成功率69.7%,其中冠心病成功率81.8%,瓣膜病成功率28.6%,无一例出现与IABP相关的肢体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IAB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脏外科围术期辅助循环支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排血量 心脏瓣膜疾病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72例升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文 周新民 +1 位作者 刘巍 胡建国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3-184,F0003,共3页
目的:总结升主动脉瘤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72例升主动脉瘤患者中有36例为马凡综合征,35例为夹层动脉瘤,1例为多发性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全部患者在中或深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血管置换或修补手术,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2例,... 目的:总结升主动脉瘤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72例升主动脉瘤患者中有36例为马凡综合征,35例为夹层动脉瘤,1例为多发性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全部患者在中或深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血管置换或修补手术,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2例,主动脉瓣置换2例,血管补片修补1例。结果:72例中死亡8例,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良好的治疗效果依赖于早期快速诊断、及时正确的手术方法和合理的围术期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症 主动脉夹层 诊断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制作多媒体课件在整形美容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陈铁夫 彭清云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4期587-588,共2页
整形美容外科是对先天或后天性生理缺陷和畸形进行修复与重建的临床学科,是外科学的一个新分支。传统教学难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地、多角度地阐述和展示缺陷、畸形及其特征,无法短时间内观赏手术演示、手术效果。如何应用多媒体技... 整形美容外科是对先天或后天性生理缺陷和畸形进行修复与重建的临床学科,是外科学的一个新分支。传统教学难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地、多角度地阐述和展示缺陷、畸形及其特征,无法短时间内观赏手术演示、手术效果。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美容外科 多媒体课件 外科教学 应用 制作 生理缺陷 手术效果 多媒体技术
下载PDF
外科手术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中、重度二尖瓣返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罗金文 吴勤 +1 位作者 杨欢 杨一峰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观察外科手术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二尖瓣返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行外科手术治疗PDA合并MR的患者12例。分别于动脉导... 目的:观察外科手术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二尖瓣返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行外科手术治疗PDA合并MR的患者12例。分别于动脉导管结扎术后1周、3个月和1年复查心脏超声,观察左室内径、左室收缩功能及二尖瓣返流面积与左房面积之比(MR/LA)的变化。结果:12例术前诊断PDA合并中、重度MR患者均行动脉导管结扎术,术后均无残余分流。术后3月后心脏彩色多普勒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和MR/L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LVEDD术后1年较术后3个月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外科手术治疗中重度功能性MR的PDA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二尖瓣返流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短轴缩短率 二尖瓣返流面积/左房面积
下载PDF
92例胸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国宝 周新民 +4 位作者 胡建国 尹邦良 刘锋 杨进福 吴曼蓉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1-394,共4页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0年间 92例胸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 30d内死亡 12例 ,手术死亡率 13.0 4%。手术死亡与术前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疾病 ,术前动脉瘤破裂 ...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0年间 92例胸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 30d内死亡 12例 ,手术死亡率 13.0 4%。手术死亡与术前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疾病 ,术前动脉瘤破裂 ,术中停循环 ,术后心律紊乱、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有关(P <0 .0 5~ 0 .0 1)。结论 :外科手术是胸主动脉瘤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恰当的手术时机、提高手术技巧、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加强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将有利于提高胸主动脉瘤外科手术的成功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瘤 治疗 外科手术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慢性房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文武 周新民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3年第5期324-327,共4页
关键词 慢性房颤 外科手术 治疗 持续性心律失常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鲁登巴赫综合征的外科手术抉择(附21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元 周新民 +3 位作者 刘立明 李建明 张伟 胡建国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8年第6期447-450,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鲁登巴赫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其手术治疗的术式抉择和处理要点。方法21例鲁登巴赫综合征患者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17例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选用25号瓣14例,27号瓣3例),4例行二尖瓣成形术。房间隔缺损直接缝合17... 目的总结分析鲁登巴赫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其手术治疗的术式抉择和处理要点。方法21例鲁登巴赫综合征患者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17例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选用25号瓣14例,27号瓣3例),4例行二尖瓣成形术。房间隔缺损直接缝合17例,补片修补4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7例,左心耳结扎4例。结果本组因室颤死亡1例,余均顺利出院,心功能明显改善。无一例出现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右房、右室、左房舒张末直径分别为(41.3±6.0)mm、(41.8±4.4)mm、(35.4±6.6)mm,均明显小于术前的(53.5±5.9)mm,(51.7±6.2)mm和(48.7±9.6)mm;术后跨二尖瓣口压差为(19.2±6.3)mmHg,平均肺动脉压为(24.4±6.5)mmHg,均明显低于术前的(29.5±10.4)mm-Hg和(36.2±10.5)mmHg;术后射血分数为74.8%±11.0%,高于术前的67.0%±12.4%(P<0.05)。结论外科手术治疗鲁登巴赫综合征宜采用小口径的机械二尖瓣置换和直接缝闭房间隔缺损。术后积极改善肺动脉高压,保护左室功能,严格控制心房颤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TEMBACHER综合征 二尖瓣狭窄 房间隔缺损
下载PDF
胸腔镜外科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永义 尹邦良 《医学与哲学(B)》 2006年第7期13-15,共3页
胸腔镜手术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经历了传统胸腔镜外科,电视胸腔镜外科,机器人辅助胸腔镜外科,远程机器人手术等阶段,目前已成为许多胸部疾病的首选治疗手段。但胸腔镜外科的发展并不一帆风顺,经历了兴起、衰落、振兴的过程。我国现处... 胸腔镜手术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经历了传统胸腔镜外科,电视胸腔镜外科,机器人辅助胸腔镜外科,远程机器人手术等阶段,目前已成为许多胸部疾病的首选治疗手段。但胸腔镜外科的发展并不一帆风顺,经历了兴起、衰落、振兴的过程。我国现处于电视胸腔镜阶段。胸腔镜外科的发展历程是生产力水平和社会需求两个要素综合作用的典型范例,随着21世纪的到来,胸腔镜外科的明天更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外科 生产力 社会需求
下载PDF
恶性胸腺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梁恒星 喻风雷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8年第6期468-472,共5页
胸腺肿瘤在所有恶性疾病中占0.2~1.5%,是成人较常见的前纵隔肿瘤之一,大约占50%,其中恶性胸腺瘤约占纵隔肿瘤的8%~10%。目前主要通过WHO胸腺肿瘤组织学分型进行分类,临床上常用Masaoka分期。手术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治疗胸腺瘤,尤其是恶... 胸腺肿瘤在所有恶性疾病中占0.2~1.5%,是成人较常见的前纵隔肿瘤之一,大约占50%,其中恶性胸腺瘤约占纵隔肿瘤的8%~10%。目前主要通过WHO胸腺肿瘤组织学分型进行分类,临床上常用Masaoka分期。手术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治疗胸腺瘤,尤其是恶性胸腺瘤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恶性胸腺瘤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及预后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下载PDF
126例心脏黏液瘤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13
作者 朱云喜 胡建国 +1 位作者 周新民 刘立明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79-180,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126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6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死亡4例,死因分别为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2例、应激性溃疡及大面积脑栓塞各1例,围... 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126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6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死亡4例,死因分别为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2例、应激性溃疡及大面积脑栓塞各1例,围术期病死率为3.17%。术后并发房性心律失常8例、心包积液4例、下肢栓塞1例。术后随访108例,随访率85.71%。2例分别在术后4年及8年复发,1例为多发性黏液瘤、1例为左房壁黏液瘤;2例分别死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充血性心衰。结论心脏黏液瘤只要能够手术切除,预后是良好的,手术切除是治疗心脏黏液瘤首选的治疗方法。心脏黏液瘤手术后复发率低,远期复发可能与其起源部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黏液瘤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心脏病外科治疗之趋势——微创
14
作者 房渝 胡建国 贺达仁 《医学与哲学(B)》 2010年第2期51-53,共3页
在近20年间,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微创已经成为了外科医生行使手术的重要选择之一;由于国家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不但追求高生存率,同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病痛,快恢复期,伤口美观等,微创外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 在近20年间,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微创已经成为了外科医生行使手术的重要选择之一;由于国家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不但追求高生存率,同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病痛,快恢复期,伤口美观等,微创外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本文主要探讨了微创心脏外科的分类(小切口技术,电视胸腔镜辅助心脏外科技术,机器人辅助心脏外科技术)以及各种新技术在心脏外科领域所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同时辩证地指出了心脏外科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同时指出了医疗为患者个体服务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心脏外科 哲学
下载PDF
胸部双源性疾病外科治疗的临床决策
15
作者 高华 胡建国 《医学与哲学(B)》 2006年第12期33-34,共2页
胸部双源性疾病随人口的老龄化而逐年增加,而老年人的心肺及各种脏器功能随年龄的增长逐渐衰退,并发症多,手术风险大,对此类病人的外科治疗如何做出正确的临床医疗决策?我们以循证医学理论为基础,努力做到临床医疗决策的科学性,治疗方... 胸部双源性疾病随人口的老龄化而逐年增加,而老年人的心肺及各种脏器功能随年龄的增长逐渐衰退,并发症多,手术风险大,对此类病人的外科治疗如何做出正确的临床医疗决策?我们以循证医学理论为基础,努力做到临床医疗决策的科学性,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大胆尝试,逐步从分期手术向一期手术过渡,既达到了解决病人疾苦,救治病人的目的,又解决了医疗需求的增加和卫生资源短缺的矛盾,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降低了医疗成本,节约了医疗资源,产生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双源性疾病 外科手术 临床决策
下载PDF
胸腺瘤的外科治疗及临床分析
16
作者 胡英斌 胡野荣 +1 位作者 李津 周新民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第1期255-255,共1页
目的:探讨胸腺瘤外科手术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本院手术治疗胸腺瘤48例患者均完整切除胸腺瘤及清除纵隔脂肪组织。结果:所有患者局部占位均消失;37例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服用溴吡啶斯的明及强的松后症状控制。结论:胸腺瘤... 目的:探讨胸腺瘤外科手术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本院手术治疗胸腺瘤48例患者均完整切除胸腺瘤及清除纵隔脂肪组织。结果:所有患者局部占位均消失;37例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服用溴吡啶斯的明及强的松后症状控制。结论:胸腺瘤手术治疗仍是目前首选治疗方法,同时应重视围手术期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正中胸骨劈开切除术
下载PDF
光氧化反应处理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形态学与理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冯耀光 吴忠仕 +5 位作者 胡建国 胡铁辉 张竟超 徐朝军 王晖 马忠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9-431,共3页
目的 :探讨光氧化反应处理后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外观形态、组织稳定性及流体物理性能的特征。方法 :取新鲜牛颈静脉带瓣管道 2 4根 ,分为光氧化处理组、戊二醛处理组及新鲜对照组。分别观察和测量各组处理前后的管壁的厚度、管腔外径... 目的 :探讨光氧化反应处理后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外观形态、组织稳定性及流体物理性能的特征。方法 :取新鲜牛颈静脉带瓣管道 2 4根 ,分为光氧化处理组、戊二醛处理组及新鲜对照组。分别观察和测量各组处理前后的管壁的厚度、管腔外径及各组管道瓣膜的抗返流功能的变化 ,测定处理前后的组织含水量、热皱缩温度、最大应力 ,并作各组的组织蛋白提取分析以了解组织稳定性。结果 :光氧化组与对照组相比管壁厚度、管腔外径、瓣膜抗返流功能、组织含水量及热皱缩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与戊二醛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光氧化组最大应力大于对照组 ,低于戊二醛组。光氧化组和戊二醛组的组织蛋白提取量均少于对照组。结论 :光氧化方法处理后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能较好地保持原有的管壁及瓣膜结构的完整性 ,并可提高组织的稳定性和组织的断裂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颈静脉带瓣管道 对照组 处理 瓣膜 戊二醛 抗返流 形态学 光氧化 反应 外观形态
下载PDF
利用组织微阵列结合免疫组化法研究PTEN、P16、P21、P5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8
作者 廖晓波 胡冬煦 +3 位作者 周新民 喻风雷 袁运长 陈名久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4-338,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的发生与PTEN、p16、p21和p53突变或失表达有关。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研究PTEN、P16、P21、P53在肺癌中表达报道较少见。本研究目的是检测肺癌中PTEN、P16、P21和P53蛋白表达及其与肺癌侵袭、转移、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背景与目的:肺癌的发生与PTEN、p16、p21和p53突变或失表达有关。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研究PTEN、P16、P21、P53在肺癌中表达报道较少见。本研究目的是检测肺癌中PTEN、P16、P21和P53蛋白表达及其与肺癌侵袭、转移、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法检测PTEN、P16、P21和P53蛋白在100例肺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肺癌组织中PTEN、P16、P21和P5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31%(31/100)、38%(38/100)、42%(42/100)、53%(53/100),其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5%(85/100)、75%(75/100)、80%(80/100)、23%(23/100)。肺癌组织中PTEN、P16和P21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其相应癌旁组织,而P53蛋白在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但癌旁组织呈低表达(P<0.05,P<0.01)。肺癌组织中PTEN与P21两者呈共同低表达(P<0.05)。PTEN、P16、P21和P53的表达与肺癌临床分期以及肺鳞癌和腺癌的病理分级有关(P<0.05,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PTEN、P16和P21呈低表达而P53高表达(P<0.05,P<0.01)。结论:肺癌中存在PTEN、P16、P21蛋白的共同低表达和突变型P53蛋白高表达;PTEN、P16和P21低表达和突变型P53蛋白高表达与肺癌侵袭、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微阵列 免疫组化法 PTEN P16 P21 P53 肺癌组织 基因表达 肿瘤
下载PDF
醇对戊二醛鞣制的牛心包防钙化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龙隆 陈胜喜 +3 位作者 龚光甫 胡建国 尹邦良 胡野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8期46-47,共2页
目的 :本实验采用几种醇改性戊二醛处理后的牛心包 ,希望寻找一种理想的生物瓣处理方法。方法 :分为五组 ,即新鲜对照组及戊二醛、2 ,3 -丁三醇、1,3 -丙二醇、1,2 -丙二醇组。分组将牛心包试片植入SD大鼠背部皮下 6 0d后 ,行组织钙定... 目的 :本实验采用几种醇改性戊二醛处理后的牛心包 ,希望寻找一种理想的生物瓣处理方法。方法 :分为五组 ,即新鲜对照组及戊二醛、2 ,3 -丁三醇、1,3 -丙二醇、1,2 -丙二醇组。分组将牛心包试片植入SD大鼠背部皮下 6 0d后 ,行组织钙定量测定及组织学检测。结果 :2 ,3 -丁二醇改性后的牛心包试片钙平均含量为3.99± 0 .96ug/mg干重 ,与GA组、1,2 -丙二醇 ,1,3-丙二醇试片的钙平均含量 (2 41.89± 7.79、2 44 .2 6± 6 .39、16 7.32± 12 .2 9ug/mg干重 )相比 ,钙化 ,钙化明显减轻 (均P <0 .0 1) ,但与对照组 (4.11± 2 .2 3ug/mg干重 )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 2 ,3 -丁二醇组和 1,3 -丙二醇组试片仅有轻度形态学改变。而GA组和 1,2 -丙二醇组试片有严重的胶原变性 ,大片钙化。结论 :戊二醛鞣制的生物材料经2 ,3 -丁二醇改性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心包 防钙化 戊二醛 2 3-丁二醇 心胸外科
下载PDF
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结构特性及流体动力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吴忠仕 张竟超 +3 位作者 程端 杨晓涵 陈金兰 胡建国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8-300,共3页
目的 :探讨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结构形态及其流体动力学特性。方法 :取新鲜牛颈静脉带瓣管道 ,应用自制的流量测定装置 ,在相同压力下测定其在一定时间内顺行和逆行灌注量 ,根据逆行与顺行流量的百分比将瓣膜功能分级。重复测量以 0 .6 2 ... 目的 :探讨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结构形态及其流体动力学特性。方法 :取新鲜牛颈静脉带瓣管道 ,应用自制的流量测定装置 ,在相同压力下测定其在一定时间内顺行和逆行灌注量 ,根据逆行与顺行流量的百分比将瓣膜功能分级。重复测量以 0 .6 2 5 %戊二醛液固定的牛颈静脉管道的顺逆行灌注流量 ,观察静脉瓣膜解剖结构。结果 :牛颈静脉管道常有 2~ 3组瓣膜 ,瓣叶菲薄、透明。每组瓣可为三叶或两叶 ,少数为四叶。各组瓣叶发育程度不一 ,发育良好的组瓣呈散在分布。瓣膜抗返流功能和瓣膜与瓣窦高度之比值呈正相关 (r =0 .70 9,P <0 .0 0 1 ) ;瓣膜抗返流功能与瓣叶数和管径之间不相关 (P >0 .0 5 )。固定前后其逆行与顺行灌注流量百分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部分牛颈静脉具有发育良好的瓣膜 ,抗返流特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颈静脉带瓣管道 结构特性 流体动力学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