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臂逆行岛状皮瓣在手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屈志刚 程国良 +5 位作者 方光荣 汤海萍 侯书健 丁小珩 孙乐天 潘达德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8-219,共2页
 目的 报道不同类型的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临床应用 8种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77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结果 术后 4例皮瓣部分坏死 ,成活 73例。术后随访 ,成活的皮瓣血运、质地良好。 ...  目的 报道不同类型的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临床应用 8种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77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结果 术后 4例皮瓣部分坏死 ,成活 73例。术后随访 ,成活的皮瓣血运、质地良好。 结论 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手术操作简单、安全 ,效果满意 ,是临床上较理想选择的皮瓣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逆行岛状皮瓣 手部皮肤缺损 软组织缺损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多种游离微型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刘育杰 丁小珩 +5 位作者 焦鸿生 刘春雷 仲霄鹏 刘明明 吴彩凤 张宏勋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78-82,128,共6页
目的比较3种新型游离微型穿支皮瓣和2种传统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0例50指手指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患者分成5组,采用5种游离皮瓣修复,包括3种新型游离微型穿支皮瓣:桡动脉掌浅支穿支皮瓣(SPBRAF组,10指)、骨间背... 目的比较3种新型游离微型穿支皮瓣和2种传统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0例50指手指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患者分成5组,采用5种游离皮瓣修复,包括3种新型游离微型穿支皮瓣:桡动脉掌浅支穿支皮瓣(SPBRAF组,10指)、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PIPF组,10指)、尺动脉腕上支穿支皮瓣(UAPF组,10指),2种传统游离皮瓣:动脉化的静脉皮瓣(AVF组,11指)、游离趾腹皮瓣(FFPF组,9指)。通过随访,对比评价5组疗效差异。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客观感觉恢复、寒冷不耐受、返回原工作所需时间、伤指主动活动度(ROM)和供受区的美学评价。结果所有游离皮瓣均存活。平均随访13.5个月。SPBRAF组和AVF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其他手术组(P<0.05)。FTPF组、AVF组和SPBRAF组修复后的感觉恢复优于其他两组(P<0.05)。在ROM、寒冷不耐受和返回工作时间方面,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觉恢复方面,FTPF组优于其他组;其他4组中,AVF组和SPBRAF组优于PIPF组和uAPF组(P<0.05)。FTPF组、AVF组和SPBRAF组受区的美容满意度最高,而SPBRAF组的供区美容满意度最高。结论与经典的游离皮瓣比较,在修复手指中小面积皮肤缺损方面,游离微型穿支皮瓣,特别是桡动脉掌浅支穿支皮瓣,其手术操作简单,只涉及单一手术区域,感觉恢复佳,供区创伤小,值得重视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重建 显微外科 游离皮瓣 穿支皮瓣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 动脉化的静脉皮瓣 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 游离 趾腹皮瓣 尺动脉腕上支穿支皮瓣
原文传递
不同形式的足趾移植拇手指再造与修复 被引量:85
3
作者 程国良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9,共2页
关键词 拇指缺损 手皮肤缺损 手指缺损 足趾组织移植 断指再造术
原文传递
拇指桡背侧筋膜蒂皮瓣逆行修复拇指大面积皮肤缺损13例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加利 丁小珩 +3 位作者 陈仲华 王晓辉 刘永亮 宋飞远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4-415,共2页
拇指在手部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应首先考虑皮瓣修复.临床上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较多.我科自2007年6月至2012年8月,应用掌指关节处为旋转点的拇指桡背侧筋膜蒂皮瓣逆行修复拇指皮肤缺损,取得了满意疗效.
关键词 筋膜蒂皮瓣 大面积皮肤缺损 复拇指 背侧 皮肤软组织缺损 拇指皮肤缺损 手部功能 皮瓣修复
原文传递
以第3支小肠动脉为蒂的游离空肠移植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焦鸿生 程国良 +3 位作者 单涛 夏玉军 潘达德 刘志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2-445,I0004,共5页
目的以第3支小肠动脉为蒂灌注观察,了解其有效供血的空肠范围,为移植手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对32例固定小肠、21例新鲜小肠标本解剖测量及醋酸乙酯、ABS血管灌注观察。结果两组标本血管变异在可接受范围内。在第1~5小肠动脉中,以第3支... 目的以第3支小肠动脉为蒂灌注观察,了解其有效供血的空肠范围,为移植手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对32例固定小肠、21例新鲜小肠标本解剖测量及醋酸乙酯、ABS血管灌注观察。结果两组标本血管变异在可接受范围内。在第1~5小肠动脉中,以第3支小肠动脉管径较粗。以第3支小肠动脉血供分布区域,肠壁、系膜血管吻合交通丰富,血液循环较好。灌注后均匀红染的空肠游离缘长度为(142.2±62.3)(69.0~206.6)cm;ABS有效分布的动脉弓长度为(30.8±7.3)(23.0~37.3)cm。结论以第3支小肠动脉为蒂作游离空肠移植,有足够长度的有效血管弓及足够长度血供的肠管,可满足临床作食管重建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 移植 食管重建 应用解剖
原文传递
小指展肌移位并跖趾关节背侧关节囊切开改善再造拇指功能
6
作者 王加利 丁小珩 +1 位作者 赵春霞 陈仲华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小指展肌移位并跖趾关节背侧关节囊切开改善再造拇指的外形与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8月至2012年5月,对12例拇指Ⅳ°、Ⅴ°缺损患者,采用携带跖趾关节的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术中采用小指展肌移位重... 目的探讨应用小指展肌移位并跖趾关节背侧关节囊切开改善再造拇指的外形与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8月至2012年5月,对12例拇指Ⅳ°、Ⅴ°缺损患者,采用携带跖趾关节的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术中采用小指展肌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并通过跖趾关节背侧关节囊切开,应用小指展肌、趾短伸肌调节跖趾关节张力,改善再造拇指外形与功能。结果12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再造拇指外形及功能明显改善,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9例,良3例。结论应用小指展肌移位能重建再造拇指的对掌功能,并结合跖趾关节背侧关节囊切开,调节关节张力,能改善再造拇指外形,手术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指展肌 跖趾关节 肌腱移位 关节囊 拇指再造
原文传递
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足底前部创面的应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岑海洋 岑健波 +2 位作者 林锎 屈志刚 孙乐天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6-147,共2页
目的 探讨足底前部及趾腹创面的修复方法。 方法 采用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足底前部、趾腹创面 ,皮瓣的神经与创面的神经吻合重建皮瓣感觉 ,足底内侧静脉与创面皮下静脉吻合以改善皮瓣血液回流。 结果 临床应用 8例 ,修复... 目的 探讨足底前部及趾腹创面的修复方法。 方法 采用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足底前部、趾腹创面 ,皮瓣的神经与创面的神经吻合重建皮瓣感觉 ,足底内侧静脉与创面皮下静脉吻合以改善皮瓣血液回流。 结果 临床应用 8例 ,修复足底前部创面 6例 ,修复足底前部及趾腹创面 2例 ,皮瓣全部成活 ,随访 3个月~ 2年 10个月 ,皮瓣外形满意 ,质韧耐磨 ,无溃疡现象 ,感觉良好 ,两点辨别觉 8~ 12mm ,足及足趾活动功能良好。 结论 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底前部及趾腹创面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前部创面 皮肤缺损 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移植 皮瓣感觉重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