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0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漫性肝窦状血管肉瘤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黄蝶 林旭勇 +1 位作者 李异玲 王颖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314-316,共3页
肝血管肉瘤(hepatic angiosarcoma,HAS)是肝脏一种罕见但具有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仅占所有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2%^([1,2])。常见于60岁或70岁的老年人,其中男性发生率是女性的3倍^([3])。虽然一些研究表明,HAS与长期暴露于化学药物,如二... 肝血管肉瘤(hepatic angiosarcoma,HAS)是肝脏一种罕见但具有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仅占所有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2%^([1,2])。常见于60岁或70岁的老年人,其中男性发生率是女性的3倍^([3])。虽然一些研究表明,HAS与长期暴露于化学药物,如二氧化钍、氯乙烯、砷、镭和可能的铜等有关,使用雄激素类固醇和慢性特发性血色素沉着病可能促进发病,但75%的肿瘤没有已知的病因,并且环境暴露引起的HAS具有10~40年的延长潜伏期^([2,4])。HAS通常表现为右上腹痛、体质量减轻、腹胀、黄疸和疲劳等非特异性症状,具有不同的影像学特征,放射学检查也较难诊断,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肉瘤 窦状 上消道出血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和G-17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露 姜敏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5期2625-2630,共6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Ⅱ及胃泌素-17(G-17)的水平和意义.方法: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229例FD患者纳入本研究.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血清PGⅠ、PGⅡ和G-17含量,计算PGⅠ/Ⅱ比值(PGR),血...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Ⅱ及胃泌素-17(G-17)的水平和意义.方法: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229例FD患者纳入本研究.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血清PGⅠ、PGⅡ和G-17含量,计算PGⅠ/Ⅱ比值(PGR),血清幽门螺杆菌(H pylori)抗体滴度大于等于35EIU为阳性.结果:以≤40岁、41-50岁、51-60岁和≥61岁进行年龄分组.FD组年龄≥61岁组PGR低于≤40岁组(P=0.049).FD患者PGⅡ、G-17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0.000),PGⅠ没有明显变化(P=0.067),而PG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根据ROC曲线计算出诊断FD的PGII和G-17的最佳界值分别为13.2μg/L(灵敏度51.5%,特异度96.2%,准确率65.5%),6.84μg/L(灵敏度52.8%,特异度100%,准确度67.5%).FD组男性在PGⅠ与PGⅡ水平均显著高于女性(P=0.003,0.004).FD组H pylori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28).结论:FD患者血清PGⅡ与G-17水平增加,胃窦与十二指肠近端黏膜可能存在功能学的改变,FD与H pylori感染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循证健康教育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宁 王颖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1期137-139,共3页
目的研究基于循证护理的健康教育对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45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基于循证护理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疾... 目的研究基于循证护理的健康教育对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45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基于循证护理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和生活质量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基于循证护理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和生活质量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 出血 循证 护理 健康教育 应用
下载PDF
问题-讨论-指导教学法在本科消化专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卜秀梅 王旋 +1 位作者 张少茹 曹丽君 《现代护理》 2006年第4期378-379,共2页
问题-讨论-指导教学法进行本科消化专科护理教学的探讨,实验班运用确立目标、自我训练、临床见习、评估反馈的问题-讨论-指导教学法,对照班应用传统教学模式,两班学生课终进行不预告测验50道相同题目,结果实验班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问题-讨论-指导教学法进行本科消化专科护理教学的探讨,实验班运用确立目标、自我训练、临床见习、评估反馈的问题-讨论-指导教学法,对照班应用传统教学模式,两班学生课终进行不预告测验50道相同题目,结果实验班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表明,运用问题-讨论-指导教学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的导向作用,激发了学生的临床思维意向,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方法 消化专科 护理
下载PDF
肝动脉门静脉瘘致消化道大出血一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宁宁 孙明军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524-525,共2页
患者,女,73岁,因“间断黑便半年,加重伴呕血3天”入院。患者于2015年7月开始间断出现黑便,量不多,未就诊。入院3天前再次出现数次黑便,总量约700g,并伴有呕吐鲜血,
关键词 肝动脉门静脉瘘 消化道大出血
下载PDF
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一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邴浩 李异玲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854-855,共2页
患者,男,32岁,因“间断便血20年”于2016年4月21日入院。患者20年前无诱因出现便血,约3~4年发作一次,每次排暗红色血便约2 000~3 000ml,伴头晕、心悸、乏力,无意识障碍,无明显腹痛等腹部不适,排便后偶有腹部绞痛。上述症状给予止血药物... 患者,男,32岁,因“间断便血20年”于2016年4月21日入院。患者20年前无诱因出现便血,约3~4年发作一次,每次排暗红色血便约2 000~3 000ml,伴头晕、心悸、乏力,无意识障碍,无明显腹痛等腹部不适,排便后偶有腹部绞痛。上述症状给予止血药物等对症治疗后可缓解。曾于外院行胃镜、结肠镜及小肠镜检查均未见异常。3年前于我院行消化道血管造影未见异常。现患者因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就诊于我科。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及恶性肿瘤病史。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营养中等,皮肤巩膜无黄染,睑结膜无苍白。心、肺听诊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消化道出血 MECKEL憩室
下载PDF
中国HCV的基因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炳元 高田昭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36-39,共4页
对79例HCV肝病患者(日本53例、欧洲18例、中国8例)应用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est)方法,将血中HCV增幅,确定HCV-cDNA的碱基序列,得到了两类(PT-K_1、K_2)4种亚型(PT、K_1、K_(2a)、K_(2b))。中国和... 对79例HCV肝病患者(日本53例、欧洲18例、中国8例)应用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est)方法,将血中HCV增幅,确定HCV-cDNA的碱基序列,得到了两类(PT-K_1、K_2)4种亚型(PT、K_1、K_(2a)、K_(2b))。中国和日本亚型相似,以K_1、K_(2a)为主,约为3:1,欧洲以PT、K_1为主,约为1:1,显示出地域差异。与C抗原作对照,阳性者75%~80%为K_1型。经分析K_1型的碱基序列与C抗体的基因原型KPrototype)有79~84%相同。并观察到K_1型出现频度高,对干扰素治疗的反应差,且在C型肝癌中比率也较高,提示K_1亚型可能使HCV慢性化,是进而导致肝癌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 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炳元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16期2379-2380,共2页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主要是食管一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酸相关性疾病(消化性溃疡或急性出血糜烂性胃炎)。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因粗糙食物、化学性刺激及腹内压增高等因素而引起,其发生率大约30%左右;酸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率大...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主要是食管一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酸相关性疾病(消化性溃疡或急性出血糜烂性胃炎)。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因粗糙食物、化学性刺激及腹内压增高等因素而引起,其发生率大约30%左右;酸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率大约50%左右,其原因或诱因与消化性溃疡相同。余下的病因可能是门脉高压性胃病,极少见的病因包括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和胃癌等。由于病因的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也有很大的区别,预后也不同。临床上常根据呕血与黑便的速度和量.以及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判断其病因和选择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治疗方法 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急性出血糜烂性胃炎 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 酸相关性疾病 门脉高压性胃病 实验室检查结果
下载PDF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9
作者 王炳元 《药品评价》 CAS 2008年第2期64-67,共4页
没有精确的大样本临床统计,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主要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酸相关性疾病(消化性溃疡或急性出血糜烂性胃炎)。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因粗糙食物、化学性刺激及腹内压增高等因素而引起,其发生率大约30%左... 没有精确的大样本临床统计,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主要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酸相关性疾病(消化性溃疡或急性出血糜烂性胃炎)。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因粗糙食物、化学性刺激及腹内压增高等因素而引起,其发生率大约30%左右;酸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率大约50%左右,其原因或诱因与消化性溃疡相同。余下的病因可能是门脉高压性胃病,极少见的病因包括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和胃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出血 治疗
下载PDF
芦丁与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褚旭芳 宋顺喆 +2 位作者 王笑楠 李妍霞 汪旭 《医学综述》 2019年第20期4122-4127,共6页
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胰腺炎和肝脏损伤等是临床上常见疾病,目前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芦丁属于黄酮醇类物质,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包括抗炎、抗氧化,保护血管、心脏以及神经等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芦丁能... 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胰腺炎和肝脏损伤等是临床上常见疾病,目前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芦丁属于黄酮醇类物质,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包括抗炎、抗氧化,保护血管、心脏以及神经等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芦丁能通过抗炎、抗氧化作用在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中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目前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并影响着更多患者的生活质量,关于它们的治疗方法仍在不断探索中,对芦丁的相关研究能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消化系统疾病 炎症 抗炎 抗氧化
下载PDF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45例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鞠香丽 徐秀英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466-467,共2页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的病因及胶囊内镜在其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1月-2013年8月45例经胃镜、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出血灶并进一步行胶囊内镜的...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的病因及胶囊内镜在其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1月-2013年8月45例经胃镜、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出血灶并进一步行胶囊内镜的OGIB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入选的45例OGIB患者中共有42例检出小肠病变,其中单纯小肠血管畸形29例,小肠炎症2例,小肠蛔虫病1例,小肠溃疡1例,小肠息肉1例,十二指肠血管畸形1例,小肠血管畸形伴小肠黏膜下病变2例,小肠血管畸形伴蛔虫病2例,小肠血管畸形伴小肠溃疡、小肠淋巴管扩张1例,小肠血管畸形伴小肠糜烂1例,小肠血管畸形伴小肠憩室、小肠淋巴管扩张1例。OGIB最常见的病因为小肠血管畸形(83.33%,35/42)。结论胶囊内镜在OGIB的病因分析中能提供较直接的线索,对探索其病因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胶囊内镜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PNPLA3 rs738409(C>G)基因多态性与肝硬化病因学的相关性
12
作者 王心怡 李丹 李异玲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23期3691-3699,共9页
目的:探究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含patatin样磷脂酶域3(patain-like phospholipase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PNPLA3)I148M基因变异与酒精性肝硬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易感性及肝脏损伤程度、预后是否... 目的:探究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含patatin样磷脂酶域3(patain-like phospholipase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PNPLA3)I148M基因变异与酒精性肝硬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易感性及肝脏损伤程度、预后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24例中国汉族酒精性肝硬化、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88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83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53例及20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探针法基因分型检测PNPLA3 rs738409与肝硬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NPLA3 I148M rs738409 G等位基因型在酒精性肝硬化(OR=1.902,P<0.001)及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OR=1.452,P=0.047)与健康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丙型肝炎肝硬化与健康对照组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并未得出PNPLA3 I148M rs738409 C>G与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相关(P=0.965).结论:PNPLA3 rs738409 C>G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与酒精性肝硬化及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易感性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atin样磷脂酶域3 I148M 肝硬化 肝癌
下载PDF
以胃石症伴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的白塞病一例
13
作者 孙越 康凯 +2 位作者 李异玲 常冰 何向民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596-597,共2页
患者,男,58岁,因“上腹痛伴黑便20余天,加重7天”于2017年4月9日入院。患者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中上腹部为主,呈阵发性发作,刀割样,无放散,进食后加重,喜屈曲位,应用解痉药物可缓解,同时伴有黑便,每次约100 ml,每日1~2次,不成... 患者,男,58岁,因“上腹痛伴黑便20余天,加重7天”于2017年4月9日入院。患者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中上腹部为主,呈阵发性发作,刀割样,无放散,进食后加重,喜屈曲位,应用解痉药物可缓解,同时伴有黑便,每次约100 ml,每日1~2次,不成形,于当地医院就诊,胃镜检查结果提示为“残胃体炎,胃石症”,结肠镜下未见明显异常。予以口服碳酸氢钠、凝血酶、云南白药等对症治疗,未见明显好转。7天前患者上述症状加重并再次排出柏油样便,量约1000 ml,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我科。患者起病以来间断发热,体温最高达38.5℃,无寒战,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及呕血,无胸闷、气短,精神状态一般,睡眠、饮食差,小便正常,近20天体重减轻约10 kg。10年前因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毕罗Ⅰ式),饮酒40余年,每天饮白酒约500 ml,吸烟40余年,每天10余支。因“腰痛”曾间断口服双氯芬酸钠近1个月。入科体格检查:T 36.6℃,P 66次/分,R 18次/分,Bp 109/61 mmHg。睑结膜苍白,巩膜无黄染,口唇无发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石症 消化道出血 白塞病
下载PDF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Autotaxin、Copeptin、LBP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14
作者 张帆 毛屏 +2 位作者 张晨 金星 李丹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5期534-538,共5页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HBV-DC)并发肝功能衰竭(LF)患者血清自分泌运动因子(Autotaxin)、和肽素(Copeptin)、内毒素结合蛋白(LBP)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143例HBV-DC并发L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90 d...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HBV-DC)并发肝功能衰竭(LF)患者血清自分泌运动因子(Autotaxin)、和肽素(Copeptin)、内毒素结合蛋白(LBP)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143例HBV-DC并发L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90 d,根据预后情况分组为死亡组(55例)与存活组(88例),比较两组血清Autotaxin、Copeptin、LBP水平。收集HBV-DC并发LF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BV-DC并发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utotaxin、Copeptin、LBP单独或联合预测HBV-DC并发LF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143例HBV-DC并发LF患者随访90 d时,有55例死亡,88例存活,死亡率38.46%。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血清Autotaxin、Copeptin、LBP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住院时间≥14 d比例、并发腹水比例、并发肝性脑病比例、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显著升高(P<0.05),白蛋白显著降低(P<0.05),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血肌酐、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胆红素升高、并发肝性脑病、MELD评分升高以及血清Autotaxin、Copeptin、LBP水平升高均为HBV-DC并发LF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Autotaxin、LBP、Copeptin标联合检测预测HBV-DC并发LF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30、85.45%、88.64%,显著优于单项指标检测预测的效能。结论血清Autotaxin、Copeptin、LBP高表达与HBV-DC并发LF患者短期死亡发生风险有关,且联合检测对HBV-DC并发LF患者短期死亡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 肝功能衰竭 自分泌运动因子 和肽素 内毒素结合蛋白 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Graves病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蝶 张鑫赫 +2 位作者 佟静 林旭勇 李异玲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48-150,共3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导致肝损伤的原因有甲状腺激素增多引起的损伤、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及可能合并的其他肝脏疾病等[1,2]。Graves病(Graves'disease,GD)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最常...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导致肝损伤的原因有甲状腺激素增多引起的损伤、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及可能合并的其他肝脏疾病等[1,2]。Graves病(Graves'disease,GD)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最常见的表现形式。2010年一项研究报道,另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恶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在GD患者的发生率为9.7%,在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率为14.3%[3]。近年来,部分文献报道了GD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尤其是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但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或合并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OS)的情况还比较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GD患者在治疗期间反复出现肝功能异常,经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其合并PBC-AIH OS,经积极治疗后病情明显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GRAVES病
下载PDF
DPMAS治疗药物性肝损伤伴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16
作者 黄蝶 张鑫赫 +4 位作者 佟静 常冰 关琳 王宁宁 李异玲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分析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治疗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伴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诊治的DILI伴严重高胆红素... 目的分析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治疗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伴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诊治的DILI伴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内科治疗,观察组在传统内科治疗基础上行DPMA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及疗效差异。结果引起肝损伤的主要药物包括中药、解热镇痛药、化疗药物等;DILI损伤类型包括肝细胞损伤型、胆汁淤积型、混合型;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AST、ALT、ALP、TBA、TBIL、DBIL较两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PT和INR较治疗前降低,而ALB和PTA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BIL下降率达30%、50%和70%所需的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TBIL和DBIL总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PMAS治疗DILI伴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快速降低胆红素并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高胆红素血症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疗效
下载PDF
沈阳市小学生非酒精性脂肪肝流行病学与生活习惯调查
17
作者 张鑫赫 田昊宇 +1 位作者 关琳 李异玲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4年第2期125-132,共8页
目的:调查沈阳市小学生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生活习惯及家庭因素与脂肪肝患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12月在沈阳市进行健康体检的小学生,根据FibroScan结果将纳入人群分为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比较年... 目的:调查沈阳市小学生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生活习惯及家庭因素与脂肪肝患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12月在沈阳市进行健康体检的小学生,根据FibroScan结果将纳入人群分为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比较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对脂肪肝的影响,并选取纳入人群中的一部分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生活习惯对脂肪肝患病的影响。结果:沈阳市小学生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总患病率为22.73%,男生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生,且超重的学生相比于非超重的学生患脂肪肝的比例明显增高。饮食因素和家庭因素均与小学生脂肪肝患病有关。结论:沈阳市小学生非酒精性脂肪肝十分流行,与肥胖因素密切相关,生活习惯及家庭因素对小学生NAFLD患病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小学生 肥胖 生活习惯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浆B型利尿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莹 刘维新 +3 位作者 邢俊伟 周凤 于艳红 王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47,60,共4页
目的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浆B型利尿肽(BNP)水平,分析其与肝功能分级、消化道出血、肝硬化腹水、血红蛋白、肾功能、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61例为实验组,同时选取16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基本信息,测定血浆... 目的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浆B型利尿肽(BNP)水平,分析其与肝功能分级、消化道出血、肝硬化腹水、血红蛋白、肾功能、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61例为实验组,同时选取16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基本信息,测定血浆BNP、血红蛋白、肾功能、凝血功能及是否合并消化道出血和肝硬化腹水。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浆BNP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实验组中不同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以及是否合并消化道出血、腹水等并发症时BNP水平的变化,以及BNP水平与血红蛋白、肾功能、凝血功能、便潜血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血浆BNP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实验组中,不同年龄及性别间血浆BN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Child-Pugh C级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Child-Pugh A级和B级患者,且Child-Pugh B级患者高于Child-Pugh A级患者(P<0.05)。实验组中合并消化道出血、腹水、贫血、便潜血阳性、肾功能异常的患者,血浆BNP高于不合并上述症状的患者(P<0.05)。实验组中血浆BNP水平与血红蛋白、肌酐、胱抑素C、血尿素氮呈正相关,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无相关性。结论血浆BNP水平同性别、年龄等基本因素无关。BNP水平可反映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且受消化道出血、肝硬化腹水、贫血、肾功能异常等因素的影响。BNP对肝脏合成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利尿肽 肝硬化 消化道出血 腹水 血红蛋白 肾功能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内脏感知异常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21
19
作者 姜敏 汤浩 +2 位作者 刘峥艳 张义侠 傅宝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1-564,共4页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内脏感知异常与临床腹部症状的相关性. 方法: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符合RomeⅡ诊断标准的腹泻、便秘、腹泻与便秘交替三种亚型的IBS患者与内脏感知异常有关的腹部症状进行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内脏感知异常与临床腹部症状的相关性. 方法: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符合RomeⅡ诊断标准的腹泻、便秘、腹泻与便秘交替三种亚型的IBS患者与内脏感知异常有关的腹部症状进行调查分析;部分患者接受了直肠水囊容积初始阈值和紧迫感阈值的测定结果:腹痛是IBS患者内脏感知异常的主要临床表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BS患者直肠容积的初始闽值和紧迫感阈值明显降低(腹泻型IBS组初始感觉阈值33±2.02 vs 56±4.04mL, 紧迫感阈值86±4.53 vs 135±3.55 mL,P<0.01: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IBS组初始感觉阈值分别为42±3.69 vs 56±4.04,38±3.56 vs 56±4.04 mL,紧迫感阈值分别为96±3.45 vs 135±3.55 mL,102±4.78 vs 135±3.55 mL, P<0.05),以腹痛为主和以非腹痛为主的IBS患者相比,以腹痛为主的IBS患者的初始阈值和紧迫感阈值明显降低(初始感觉阈值26±2.29 vs 42±3.34ml,P<0.05,紧迫感阈值68±4.20 vs 94±4.37 mL,P<0.01) 结论:腹痛是内脏感知异常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内脏神经敏感性增加即内脏感知异常是IBS的主要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S 患者 腹痛 内脏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 腹部 感知 结论 容积
下载PDF
脂肪肝与非脂肪肝患者血常规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24
20
作者 秦永军 孙杰生 +4 位作者 王炳元 刘鹏亮 孙福荣 刘翠香 谢大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脂肪肝患者与非脂肪肝患者血常规的差异。方法选用沈阳地区2008年3月~2008年12月参加体检的18岁以上人群为研究对象,对肝脏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的脂肪肝与非脂肪肝患者,采用问卷咨询、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查外,重点探讨脂肪肝... 目的探讨成人脂肪肝患者与非脂肪肝患者血常规的差异。方法选用沈阳地区2008年3月~2008年12月参加体检的18岁以上人群为研究对象,对肝脏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的脂肪肝与非脂肪肝患者,采用问卷咨询、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查外,重点探讨脂肪肝与血常规之间的关系,数据用SPSS16.0软件分析。结果入选人群共8842名,B超共检出脂肪肝3306例,占37.39%,其中酒精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分别占15%(1326名)和22.39%(1980名),与非脂肪肝组(NAFL)相比,脂肪肝组(AFL)WBC(白细胞计数)、EO%(嗜酸性细胞比率)、RBC(红细胞计数)、HGB(血红蛋白浓度)、HCT(红细胞比积测定)、MCH(平均红细胞Hb含量)、MCHC(平均红细胞Hb浓度)、RDW(红细胞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分布宽度)显著增加(P<0.01);LYM%(淋巴细胞比率)、MONO%(单核细胞比率)、MCV(平均细胞容积)、P-LCR(大型血小板比率)、MPV(平均血小板体积)等明显增加(P<0.05);PLT(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P<0.05);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NAFL)比,酒精性脂肪肝(AFL)组RBC、HGB、HCT、MCV、MCHC等显著增加(P<0.01),LYM%明显减少(P<0.05),MCH、MONO%(单核细胞比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中白细胞总数及分类(除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外)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红细胞系统(除MCHC外)也有类似的趋势,而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非脂肪肝组;而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相比,红细胞系统显著增加,尤其MCV更加明显,而白细胞系统(除LYM%明显减少外)和血小板系统大部分无显著变化。说明简单的血常规及分类检查对脂肪肝的临床诊断和病因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 血常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