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杂卤石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及地震勘探技术 被引量:5
1
作者 顾雯 徐敏 +4 位作者 梁虹 章雄 张洞君 陆林超 陈愿愿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1-528,共8页
探讨杂卤石定量预测的技术方法流程。四川盆地三叠系是杂卤石矿的主要产出层段,但因埋藏深(1~4km)、厚度薄(单层厚度1m),勘探难度大。针对杂卤石的特征,从地震勘探角度出发,采用层拉平技术、"印模法"、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 探讨杂卤石定量预测的技术方法流程。四川盆地三叠系是杂卤石矿的主要产出层段,但因埋藏深(1~4km)、厚度薄(单层厚度1m),勘探难度大。针对杂卤石的特征,从地震勘探角度出发,采用层拉平技术、"印模法"、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井震协同反演技术相结合,进行各种地震勘探技术研究,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杂卤石定量预测的技术方法流程。杂卤石的成因、运移以及与断层的关系复杂,通过采用高分辨率AFE技术对其进行叠后裂缝预测,认为川东地区杂卤石与裂缝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卤石 三叠系 印模法 地震多属性 井震协同反演 AFE技术
下载PDF
兴凯地裂运动与四川盆地下组合油气勘探 被引量:188
2
作者 刘树根 孙玮 +4 位作者 罗志立 宋金民 钟勇 田艳红 彭瀚霖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1-520,共10页
探讨兴凯地裂运动对四川盆地下组合油气成藏的影响。以兴凯地裂运动观点为指导,分析四川盆地早寒武世绵阳-乐至-隆昌-长宁拉张槽的演化过程及其对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绵阳-乐至-隆昌-长宁拉张槽形成过程可分为拉张... 探讨兴凯地裂运动对四川盆地下组合油气成藏的影响。以兴凯地裂运动观点为指导,分析四川盆地早寒武世绵阳-乐至-隆昌-长宁拉张槽的演化过程及其对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绵阳-乐至-隆昌-长宁拉张槽形成过程可分为拉张孕育阶段——隆升剥蚀期(灯影组沉积末期)、拉张初始阶段——初始发育期(麦地坪组沉积期)、拉张高潮阶段——壮年期(筇竹寺组沉积期)、拉张衰弱阶段——萎缩期(沧浪铺组沉积期)、拉张消亡阶段——消亡期(龙王庙组沉积期)。其形成演化对于筇竹寺组优质烃源岩的发育、灯影组优质喀斯特孔洞型储层和下寒武统优质储层的形成与保持,以及断裂输导体系的形成等,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该拉张槽内及其两侧可能成群地分布有震旦系灯影组和下古生界(如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大气田及丰富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运动 拉张槽 灯影组 寒武系 油气勘探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有关山地地震勘探构造成果的钻探失利井诠释与解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肖宇 梁顺军 +5 位作者 倪华玲 吴育林 汪少华 许勇 游李伟 雷开强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3年第4期26-35,共10页
油气勘探的探井是否有失利井,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从油气勘探不同环节和不同角度出发,初步厘定和诠释了成功井和失利井的定义。目前,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井位部署主要依据是地震勘探成果,地震勘探是一门预测性科学,部署探井有成功和失... 油气勘探的探井是否有失利井,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从油气勘探不同环节和不同角度出发,初步厘定和诠释了成功井和失利井的定义。目前,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井位部署主要依据是地震勘探成果,地震勘探是一门预测性科学,部署探井有成功和失利是正常现象。山地地震勘探主要对象为背斜圈闭。地震勘探过程包括采集、处理、解释3个环节,其中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会导致失利井发生。采集资料品质差导致处理解释存在多解性,地震成果精度降低;处理流程参数不当,产生构造假象,误导解释人员做出错误的判断;由于山地复杂构造解释的复杂性,导致解释中的层位标定、构造建模及速度建场会出现偏差,造成井—震不符。失利井分析,就是解释人员及时获得正钻井地质及测井信息,利用地震分析技术,对原有地震成果进行确认或修正,进而采取相应的地震勘探技术和措施,获得新的地震成果,及时地指导下一步钻探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油气勘探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成果 探井失利 解析 新地震成果 再钻探 井-震符合 成功
下载PDF
潜伏背斜圈闭优选在强烈挤压断褶区油气勘探的重要性分析——来自天山、龙门山、昆仑山山前逆冲断带及川东高陡背斜区的勘探实例 被引量:6
4
作者 梁顺军 肖宇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3年第1期1-14,共14页
强烈挤压断褶区油气勘探对象主要以背斜圈闭为主。通过天山北缘和南缘、龙门山南段和北段逆冲断带及川东高陡背斜的油气勘探现状对比分析,认为在构造特征和石油地质条件相似的区域,油气勘探重大发现与良好的背斜圈闭、优质的保存条件密... 强烈挤压断褶区油气勘探对象主要以背斜圈闭为主。通过天山北缘和南缘、龙门山南段和北段逆冲断带及川东高陡背斜的油气勘探现状对比分析,认为在构造特征和石油地质条件相似的区域,油气勘探重大发现与良好的背斜圈闭、优质的保存条件密切相关,而潜伏背斜具有"圈闭类型良好和保存条件优良"的双重条件。国内数十年油气勘探实践证明,强烈挤压断褶区油气田(藏)数量、储量及产量中,潜伏背斜所占比重远大于地面背斜,目前还具有良好的上升趋势。因此,潜伏背斜在强烈挤压断褶区油气勘探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应引起勘探家们的关注。强烈挤压断褶区油气勘探思路,应遵循"地面复杂背斜中寻找地下相对简单的潜伏背斜"这一原则,油气勘探可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勘探节奏进入良性循环的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断褶区 油气勘探 圈闭优选 潜伏背斜 重要意义 勘探前景
下载PDF
用户满意指数在物探公司的推广和应用
5
作者 毛卫平 胡建华 +1 位作者 陈漫 吕剑锋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09年第10期8-12,共5页
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物探公司开展了用户满意测评工作,就该工作如何运用与推广,如何持续改进,提高满意度指数做了分析和阐述。结果表明,该工作的实施,提高了服务水平,赢得了用户的认可,使公司业绩有了大幅... 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物探公司开展了用户满意测评工作,就该工作如何运用与推广,如何持续改进,提高满意度指数做了分析和阐述。结果表明,该工作的实施,提高了服务水平,赢得了用户的认可,使公司业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客满意度指数 测评体系 持续改进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周缘下古生界页岩气深埋藏-强改造独特地质作用 被引量:122
6
作者 刘树根 邓宾 +6 位作者 钟勇 冉波 雍自权 孙玮 杨迪 姜磊 叶玥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8,共18页
四川盆地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接转换部位,盆地及其周缘海相、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页岩经历了多旋回构造体系下的深埋藏(高演化)、强隆升、强剥蚀和强变形,强改造作用过程。这是我国南方中上扬子地区页岩与北... 四川盆地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接转换部位,盆地及其周缘海相、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页岩经历了多旋回构造体系下的深埋藏(高演化)、强隆升、强剥蚀和强变形,强改造作用过程。这是我国南方中上扬子地区页岩与北美页岩气产层在地质特征和演化上的最大不同。晚白垩世以来四川盆地多阶段性隆升过程致使地表普遍具有1 000~4 000m剥蚀厚度。地表差异性剥蚀幅度与陆相地层沉积厚度共同控制着其下伏地层的古埋深。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界和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底界古埋深分别大于6 500m和9 000m,等深线总体呈NE-SW展布,且二者底界埋深均具有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减小的趋势。龙马溪组底界古埋深最浅处位于盆地南缘宜宾南绥江地区(约6 000m),最大埋深处为川北地区(约9 000m),古埋深分别向盆地东南缘和北缘明显加深,且盆地中央具有明显的NE-SW向展布低值或浅埋深带,即绥江—宜宾—泸州地区和达州—巴中地区。牛蹄塘组底界古埋深特征与现今埋深特征总体相似,最大埋深处位于川西-川北前陆盆地(古埋深大于11 000m);最小古埋深处位于川中—川西南宜宾—自贡—遂宁一带(古埋深小于8 000m)。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古生界页岩深埋藏与其高演化具有密切相关性。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和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热成熟度Ro值普遍大于2.4%和2.8%,与其古埋深相似均具有由盆地北东向南西逐渐减小的趋势。强隆升、强剥蚀和强变形作用致使下古生界页岩经历强改造作用,具有动态的应力-应变、温度和压力变化特征,及其保存条件有效性的动态调整。四川盆地及其周缘现今钻探成果揭示差异性埋藏-隆升剥蚀-构造变形作用对下古生界页岩气富集与分布具有较大的控制作用。因此,我国南方中上扬子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地质研究,不仅与北美一样,研究常规油气的优质烃源岩如何转化为非常规页岩气的优质储层,而且还须探讨在强改造作用下页岩气优质储层如何才能成为具商业价值的页岩气产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藏 强隆升 强变形 下古生界 页岩气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分布的构造控制理论 被引量:53
7
作者 刘树根 孙玮 +8 位作者 宋金民 邓宾 钟勇 罗超 冉波 田艳红 李智武 彭瀚霖 尹柯维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6-160,共15页
利用四川盆地深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质资料,结合测井、岩心等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四川盆地构造特征、作用、演化过程对油气成藏要素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分布的控制因素复杂,主要受拉张槽、古隆起和盆山结... 利用四川盆地深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质资料,结合测井、岩心等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四川盆地构造特征、作用、演化过程对油气成藏要素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分布的控制因素复杂,主要受拉张槽、古隆起和盆山结构的联合控制。(1)"兴凯"和"峨眉"地裂运动形成的绵阳-长宁拉张槽和开江-梁平拉张槽控制了原生油气地质条件的发育,特别是对烃源岩和储集层展布的控制作用明显,致使烃类的富集区集中在这两个拉张槽周缘地区;(2)加里东和印支古隆起成为区域油气运移的指向区,油气向古隆起高部位运聚并形成古油气藏;(3)盆山结构对保存条件的影响决定了天然气的最终聚集。因而,四川盆地海相天然气勘探应重点选择拉张槽、古隆起与原地隆起-盆地区或突变型盆山结构区三者相叠合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张槽 古隆起 盆山结构 四川盆地 海相油气
下载PDF
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显生宙演化阶段及其特征 被引量:46
8
作者 刘树根 孙玮 +5 位作者 钟勇 邓宾 宋金民 冉波 罗志立 韩克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58-1072,共15页
四川叠合盆地是在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基础上形成的。本文利用最新的钻井资料、地震资料及其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在显生宙的演化阶段及其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显生宙演化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为晚震旦... 四川叠合盆地是在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基础上形成的。本文利用最新的钻井资料、地震资料及其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在显生宙的演化阶段及其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显生宙演化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为晚震旦世-石炭纪,晚期为二叠纪-中三叠世。两期克拉通演化都经历了早期弱拉张,后期弱挤压阶段。弱拉张初始阶段都有一次海相碳酸盐岩的大面积稳定沉积(震旦系灯影组和二叠系栖霞-茅口组)和随后的隆升剥蚀作用及风化壳岩溶作用。其后进入弱拉张期,发育拉张槽,拉张强度最大的部位均位于克拉通的西北部,都是从克拉通的西北部边缘向克拉通内部减弱。然而,两期拉张槽的充填特征不同,早寒武世绵阳-长宁拉张槽是补偿型充填,与拉张槽周缘相比,拉张槽内沉积厚度巨大;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开江-梁平拉张槽为欠补偿型充填,与拉张槽周缘相比,拉张槽内沉积厚度非常薄。拉张期结束后进入弱挤压阶段,形成古隆起,挤压强度最大的部位均位于克拉通的西南部,都是从克拉通的西南边缘向克拉通内部减弱。弱拉张阶段的拉张槽与弱挤压阶段的古隆起均为大角度相交关系;然而,拉张槽和古隆起的规模差别较大,早寒武世绵阳-长宁拉张槽面积约5.4×10~4km^2,对应的加里东期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面积6×10~4km^2;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开江-梁平拉张槽面积约2.0×10~4km^2,对应的印支期开江古隆起面积0.8×10~4km^2;晚二叠世-早三叠世蓬溪-武胜拉张槽面积约1.5×10~4km^2,对应的印支期泸州古隆起面积4.2×10~4km^2。绵阳-长宁拉张槽的规模比开江-梁平拉张槽、蓬溪-武胜拉张槽要大,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的规模也大于泸州-开江古隆起的规模。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显生宙演化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四川叠合盆地海相油气地质条件的发育和油气藏的形成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通 碳酸盐岩 演化 叠合盆地 油气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层序地层特征及其对源储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1
9
作者 苏旺 江青春 +5 位作者 陈志勇 汪泽成 姜华 卞从胜 冯庆付 吴育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4-43,共10页
近期在四川盆地西北及中部地区部署的双探1井、南充1井在中二叠统茅口组白云岩及岩溶储层中获得高产工业气流,展示了该区茅口组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为研究其层序地层发育特征,采用曲线频谱趋势属性分析技术并辅以钻井及野外露头资料... 近期在四川盆地西北及中部地区部署的双探1井、南充1井在中二叠统茅口组白云岩及岩溶储层中获得高产工业气流,展示了该区茅口组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为研究其层序地层发育特征,采用曲线频谱趋势属性分析技术并辅以钻井及野外露头资料验证,对茅口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进而建立起全盆地统一的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层序格架内的地层剥蚀特征,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层序对源储的控制作用:①可将茅口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其中SQ1由茅一段茅三段构成,SQ2由茅四段构成;②层序地层的对比表明,在盆地范围内茅口组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存在"三强两弱"剥蚀区,其中川西南、川东局部地区2个弱剥蚀区仅SQ2上部少量遭受剥蚀,而蜀南一川中、川东北、川西北3个强剥蚀区SQ2剥蚀殆尽;③层序格架内烃源岩和储集层的发育部位明显受层序界面控制,能够形成有效储层的颗粒滩主要分布于SQ1的高位体系域,而有效烃源岩则主要分布于SQ1的海侵体系域。结论认为:这一层序划分方法更客观合理,可有效指导该区的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二叠世 频谱趋势属性分析 层序地层 剥蚀区 烃源岩 储集层 颗粒滩
下载PDF
四川盆地:周缘活动主控下形成的叠合盆地 被引量:24
10
作者 刘树根 邓宾 +4 位作者 孙玮 钟勇 李智武 李金玺 姜磊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8-326,共19页
四川盆地位于扬子板块西缘和青藏高原东缘,地震勘探资料等揭示盆地前寒武纪基底保存完整的古俯冲带和地堑-地垒结构,说明盆地基底后期构造活动非常稳定;显生宙以来经历晚震旦世-石炭纪、二叠纪-中三叠世两幕克拉通边缘强拉张-强挤压... 四川盆地位于扬子板块西缘和青藏高原东缘,地震勘探资料等揭示盆地前寒武纪基底保存完整的古俯冲带和地堑-地垒结构,说明盆地基底后期构造活动非常稳定;显生宙以来经历晚震旦世-石炭纪、二叠纪-中三叠世两幕克拉通边缘强拉张-强挤压,而克拉通内弱拉张-弱挤压的构造演化过程,体现出盆地内部稳定性结构沉积演化特征。克拉通内弱拉张初期以海相碳酸盐岩大面积稳定沉积(即震旦系灯影组和二叠系栖霞-茅口组)和随后的风化壳岩溶作用(即桐湾期、东吴期等不整合面)为特征,弱拉张期以拉张槽(如:绵阳-长宁拉张槽和开江-梁平拉张槽等)的形成为典型特征;弱挤压则以古隆起(如:加里东期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印支期泸州古隆起等)的发育为典型特征。四川盆地晚三叠世后的前陆盆地演化阶段受控于其周缘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活动,是现今地貌和构造盆地的主要建造期,形成了四川l盆地周缘突变(线型)和渐变(弥散型)两种盆山结构。盆地西边界(龙门山)和北边界(米仓山-大巴山)即是线型突变边界,也是扬子地块(板块)的边界,边界几何形状和扬子板块刚性特征对盆山系统结构-构造特征等有较大的控制作用;四川盆地的东边界(齐岳山-大娄山)和西南边界(大凉山)即是渐变弥散型边界,同时也是板(陆)块内部的边界,它们受控于邻区(盆外)的构造变形和盆内沉积盖层中滑脱层的分布特征。受控于盆地(克拉通)周缘活动,四川盆地垂向上前寒武纪基底与盖层、盖层内早期和晚期构造具解耦特征。基底与盖层构造的解耦有利于盆地内部前寒武纪基底结构构造的保存和盖层内大型隆-坳结构的形成演化;盖层内早期和晚期构造的解耦有利于早期构造免遭后期破环,对深层油气藏的保存意义重大。总之,四川盆地可能是具独特形成过程和特征的叠合盆地新类型,其突出特征表现为周缘活动、内部稳定及早期和晚期构造解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拉张-强挤压 弱拉张-弱挤压 突变型盆山结构 渐变型盆山结构 构造解耦叠合盆地
下载PDF
四川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分布特征及其构造主控因素 被引量:47
11
作者 刘树根 孙玮 +8 位作者 李智武 邓宾 钟勇 宋金民 冉波 罗志立 韩克猷 姜磊 梁霄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7,共17页
为了研究四川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预测勘探接替区,从盆地区域构造角度,分析油气沿(或在)拉张槽、古隆起和盆山结构区的分布特征,探讨拉张槽、古隆起和盆山结构对海相油气成藏和分布的控制作用,并据此探讨... 为了研究四川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预测勘探接替区,从盆地区域构造角度,分析油气沿(或在)拉张槽、古隆起和盆山结构区的分布特征,探讨拉张槽、古隆起和盆山结构对海相油气成藏和分布的控制作用,并据此探讨四川叠合盆地深层—超深层海相油气的勘探前景和有利地区。研究发现,拉张槽控制油气成藏的基础条件,即烃源岩、储集岩和优质源-储组合的发育,为油气成藏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古隆起是油气运聚的指向地区,控制古油藏和古气藏的形成与演化,奠定了油气成藏的主要聚集区,属于油气藏的建造过程;盆山结构则进一步改变盆地内的构造格局,再分配和调整古油气藏,形成现今油气藏,属于改造过程。拉张槽是油气早期富集最根本的控制因素,古隆起是油气运聚的指向地区,盆山结构是油气晚期散失最主要的控制因素,从基础到建造再到改造的一系列过程相辅相成,共同控制了四川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的分布。在此基础上,推测川西中北段深层—超深层是未来四川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最主要的有利地区,具备形成大型气田的基本条件,可能是原生气藏和次生气藏共存的天然气富集区,理由为:1具有以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为主的多源供烃系统;2具有多时代优质储集层的叠合层系;3具有以断裂(及不整合面)和优质储层构成的立体输导网络;4具有致密碳酸盐岩、泥质岩和膏盐等构成的多级封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碳酸盐岩 油气特征 主控因素 四川叠合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开江-梁平台棚东侧长兴组礁白云岩沉积-成岩-成藏系统 被引量:11
12
作者 文华国 周刚 +5 位作者 郑荣才 彭才 张兵 徐文礼 章宇路 罗连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5-1134,共20页
长兴组礁白云岩是川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天然气储层类型之一。通过对开江-梁平台棚东侧长兴组礁白云岩岩石组构、成岩演化序列、铁锰锶微量元素、碳氧锶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油气性质及来源综合研究,认为古地貌格局控制了开江-梁平台... 长兴组礁白云岩是川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天然气储层类型之一。通过对开江-梁平台棚东侧长兴组礁白云岩岩石组构、成岩演化序列、铁锰锶微量元素、碳氧锶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油气性质及来源综合研究,认为古地貌格局控制了开江-梁平台棚东侧不同类型台缘生物礁的展布,古海平面的"升降"控制了生物礁形态及规模,台缘礁坪/礁盖滩微相及部分毗邻发育的骨架礁相带控制了优质储层发育位置和空间展布规律;可将长兴组白云岩划分为准同生白云岩和埋藏白云岩两种成因类型,优质的礁、滩相白云岩储层仅与多期次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有关,推测成岩流体主要来源于封存地层中的早-中三叠世蒸发岩溶解产生的具低Mn含量、较低Fe含量、高Sr含量、较高δ^(13)C值、较高^(87)Sr/^(86)Sr比值特点的高盐度埋藏循环海源孔隙水,并有长兴期同生卤水和深部有机酸热液混入;按水文体制,将长兴组白云岩成岩系统划分为4类,分别为海源同生卤水、封存卤水、混源热卤水和深源混合热卤水成岩系统,认为混源热卤水成岩系统埋藏白云石化和溶蚀作用是提高储层质量的关键;论证了开江-梁平台棚东侧长兴组存在同一流体输导体系控制的埋藏白云石化作用与油气充注成藏的统一"成岩-成藏"系统,揭示了长兴组白云岩沉积-成岩-成藏耦合关系,为该地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目标优选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成岩流体 输导体系 沉积-成岩-成藏系统 长兴组 二叠系 开江-梁平台棚
下载PDF
四川盆地威远构造震旦系灯影组气烟囱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13
作者 梁霄 刘树根 +2 位作者 夏铭 孙玮 邓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2-712,共11页
四川盆地威远构造震旦系灯影组气藏充满度仅为25%,与早寒武世拉张槽相隔的高石梯-磨溪构造灯影组则为充满度近100%的特大型整装气田。两者的区域背景和生储盖组合条件相近,但气田充满度出现很大差异。威远构造2D和3D地震剖面存在较多震... 四川盆地威远构造震旦系灯影组气藏充满度仅为25%,与早寒武世拉张槽相隔的高石梯-磨溪构造灯影组则为充满度近100%的特大型整装气田。两者的区域背景和生储盖组合条件相近,但气田充满度出现很大差异。威远构造2D和3D地震剖面存在较多震旦系—三叠系管状异常特征,有的出露地表或隐伏浅层之下,分析可能为气烟囱特征。其主要特征包括:1受气烟囱效应影响,威远构造地表三叠系嘉陵江组出露附近河流中有大量气苗;2上覆寒武系遇仙寺组气藏、洗象池组气藏及二叠系阳新统气藏的天然气非烃气体中的氮、氩、氦成分与威远气田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成分相似,具有灯影组气藏天然气上窜特征;3威远构造震旦系—二叠系压力系数均为1.0左右,高石梯-磨溪构造灯影组压力系数也为1.0左右,但其上覆层位均为超压。威远构造气烟囱表明,震旦系灯影组气藏封闭系统基本失效,保存条件较差,天然气垂向运移,直接影响现今气藏的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烟囱 天然气 灯影组 威远构造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沉积相与缓斜坡模式 被引量:22
14
作者 梁宁 郑荣才 +3 位作者 邓吉刚 蒋欢 郭春利 高志勇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67,共10页
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研究成果较多,但在沉积相特征和模式等的认识上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制约了其勘探效益。为了深化对研究区栖霞组沉积相特征的认识,提高油气勘探效益,在对9口井的岩心描述和15条野外剖面测量的基础上,结合测井相与... 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研究成果较多,但在沉积相特征和模式等的认识上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制约了其勘探效益。为了深化对研究区栖霞组沉积相特征的认识,提高油气勘探效益,在对9口井的岩心描述和15条野外剖面测量的基础上,结合测井相与地震相等资料,对其沉积相特征进行了研究,编制了栖霞组沉积早期和晚期的沉积相平面展布图,认为栖霞组主要发育开阔台地、台地边缘与前缘缓斜坡等3种沉积相带及6种亚相和11种微相。结合相对海平面变化,沉积微相、亚相和相带的展布特征及其纵、横向演化规律,建立了川西北地区栖霞组缓斜坡台地沉积演化模式,协调了碳酸盐台地模式与碳酸盐缓坡模式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沉积相模式 缓斜坡台地模式 中二叠统栖霞组 川西北地区
下载PDF
川中古隆起构造演化特征及其与早寒武世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关系 被引量:46
15
作者 钟勇 李亚林 +8 位作者 张晓斌 刘树根 巫芙蓉 刘定锦 邓小江 陈胜 杨飞 李小娟 蒋波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3-712,共10页
根据早寒武世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发现,为深化对四川盆地基础地质的认识开展相关构造演化研究。通过震旦系顶界古构造恢复,对比分析拉张槽分布范围与各期川中古隆起分布范围,研究了古隆起演化与拉张槽的关系。以拉张槽和古隆起为主体可将... 根据早寒武世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发现,为深化对四川盆地基础地质的认识开展相关构造演化研究。通过震旦系顶界古构造恢复,对比分析拉张槽分布范围与各期川中古隆起分布范围,研究了古隆起演化与拉张槽的关系。以拉张槽和古隆起为主体可将四川盆地划分为12个区域。认为川中地区的隆起是伴随着早寒武世拉张槽由隆起转换为凹陷演化形成的,川西南地区在晚震旦世拉张槽隆升剥蚀阶段已具有雏形。拉张槽东西两侧是相互独立的构造区域,印支期(晚三叠世)古隆起与拉张槽具有北东向联合古隆起特征。此后演化特征仍具有差异性,特别是喜马拉雅期至今的演化过程中,川西南地区的隆升幅度远大于川中地区,致使现今构造特征表现为震旦系顶界构造川西南与川中分别位于同一隆起构造的高点和斜坡位置。因此,绵阳-长宁拉张槽对震旦系-下古生界原生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和川中古隆起对震旦系-下古生界古今油气藏的形成、调整和保存具有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中古隆起 拉张槽 下古生界-震旦系 烃源岩
下载PDF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浅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郑文宝 唐菊兴 +2 位作者 畅哲生 黎枫佶 姚晓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85-994,共10页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内产出的超大型矿床,其铜、钼、铅+锌、伴生金、伴生银资源量均达到大型及以上规模,该矿床也是成矿系列理论指导实践取得找矿突破的典型矿床。矿区的矽卡岩型主矿体呈层状、厚板状产于下白垩统林布宗组...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内产出的超大型矿床,其铜、钼、铅+锌、伴生金、伴生银资源量均达到大型及以上规模,该矿床也是成矿系列理论指导实践取得找矿突破的典型矿床。矿区的矽卡岩型主矿体呈层状、厚板状产于下白垩统林布宗组砂板岩、角岩(矿体顶板)与上侏罗统多底沟组灰岩、大理岩(矿体底板)的层间因推覆-滑覆构造引起的扩容空间内,矿体走向延长超过3000m,倾向延伸超过2200m,最大真厚度达250m。除了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是主要矿体类型外,矿区角岩型钼铜矿体与斑岩型钼铜矿体已经初具规模。角岩型矿体主要呈筒状分布于0~40线矽卡岩型矿体上部的角岩中,平面面积约0.8km2,矿体垂向最大延伸超过800m;斑岩型矿体已初见端倪,基本位于矽卡岩型矿体下部,但也有部分穿切矽卡岩型矿体。矿床中矿石的主要构造特征为浸染-细脉状,结构特征以热液交代作用形成的结构为主。矿石中主要的矿石矿物包括黄铜矿、斑铜矿、辉钼矿、黝铜矿和辉铜矿等,脉石矿石以矽卡岩矿物和石英为主。通过不同类型矿石中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测年,甲玛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时代介于18~10Ma之间,与青藏高原后碰撞伸展阶段成矿作用有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甲玛矿区矽卡岩是由斑岩结晶分异过程中分泌出的岩浆热液交代大理岩而形成。文章通过对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详细分析和讨论,提出该矿床成因是与斑岩成矿作用有关的斑岩-矽卡岩-角岩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角岩型矿床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 西藏
下载PDF
冀中坳陷深层油气成藏潜力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林炎 范昆 +2 位作者 黄臣军 孟庆伟 刘和甫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1年第2期144-157,共14页
现有资料表明,构造演化、原型盆地叠合改造过程是冀中坳陷深层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和主控因素;有效烃源岩和油气保存条件是评价和预测不同类型油气成藏区带的两个关键因素;"古生界自生自储型"与"新生古储潜山型"是... 现有资料表明,构造演化、原型盆地叠合改造过程是冀中坳陷深层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和主控因素;有效烃源岩和油气保存条件是评价和预测不同类型油气成藏区带的两个关键因素;"古生界自生自储型"与"新生古储潜山型"是冀中坳陷深部油气勘探的两个重要领域,具有巨大的油气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深层油气 成藏类型 成藏潜力 勘探方向
下载PDF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多组系复杂构造区的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徐敏 刘克难 梅莉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3-456,共4页
勘探区位于川东高陡复杂地区,工区地表、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受多期次多组系应力作用,虽经过了多次二维地震勘探,但仍然难以搞清各构造之间的相互接触关系及区内断层的断点位置和组合关系。在该地区进行的三维地震勘探施工中,通... 勘探区位于川东高陡复杂地区,工区地表、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受多期次多组系应力作用,虽经过了多次二维地震勘探,但仍然难以搞清各构造之间的相互接触关系及区内断层的断点位置和组合关系。在该地区进行的三维地震勘探施工中,通过优化野外采集施工方式、室内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措施、三维可视化技术精细地震资料对比解释技术,提高了地震分辨率,查清了各构造特征及相互间的接触关系,从三维立体角度对断层进行了精细的刻画,获得了准确可靠的成果,由此发现了一个大的潜伏高部位带,为老油田进一步挖潜提供了丰富可靠的资料。这证明三维地震勘探是查清多组系复杂构造区各构造相互接触关系的最有效勘探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复杂构造 三维勘探 地震分辨率 川东高陡构造
下载PDF
川东北黄龙场地区嘉二段构造及其演化特征
19
作者 周路 张斐劼 +2 位作者 李飞 李先艳 倪华玲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30,共11页
黄龙场构造位于川东大巴山褶皱带与川东弧形褶皱带交汇处,构造及其演化特征复杂,地震剖面上发育深、浅两套断层褶皱构造体系。通过地震剖面和水平切片反射特征分析,厘清了断裂类型与分布特征,建立了对应的构造样式,并对其进行了地震正... 黄龙场构造位于川东大巴山褶皱带与川东弧形褶皱带交汇处,构造及其演化特征复杂,地震剖面上发育深、浅两套断层褶皱构造体系。通过地震剖面和水平切片反射特征分析,厘清了断裂类型与分布特征,建立了对应的构造样式,并对其进行了地震正演数值模拟以确定构造样式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构造及其演化特征分析,指出了黄龙场构造发育时期和构造演化特征。中生代以来,黄龙场地区先后经历了印支早期低幅度隆起发育期、印支晚期大幅度冲断褶皱发育期、燕山期小规模挤压调整发育期和喜马拉雅期继承性隆升发育期4个构造发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黄龙场地区 嘉陵江组 构造特征 演化分析
下载PDF
川中古隆起龙王庙组特大型气田战略发现与理论技术创新 被引量:302
20
作者 杜金虎 邹才能 +7 位作者 徐春春 何海清 沈平 杨跃明 李亚林 魏国齐 汪泽成 杨雨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8-277,共10页
2011年以来,在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磨溪—高石梯地区发现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主力含气层系包括震旦系灯影组灯二段、灯四段及寒武系龙王庙组,地质储量规模超过万亿立方米。在简要回顾川中古隆起大气区战略发现历程的基础上,系统阐... 2011年以来,在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磨溪—高石梯地区发现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主力含气层系包括震旦系灯影组灯二段、灯四段及寒武系龙王庙组,地质储量规模超过万亿立方米。在简要回顾川中古隆起大气区战略发现历程的基础上,系统阐述川中古隆起龙王庙组特大型气田的形成条件及油气富集规律,指出大型古隆起背景、大型网状供烃系统、规模化的颗粒滩储集层以及区域性的储盖组合是特大型气田形成的重要条件;针对龙王庙组超深、高温、高压等复杂地层条件,分别在测井、地震、钻井、储集层改造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攻关,并形成了相应的配套成果,应用效果良好,展示了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王庙组 古隆起 特大型气田 战略发现 裂陷槽 川中古隆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