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红柳泉构造下干柴沟组下段岩性油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6
1
作者 牟中海 马力宁 +2 位作者 马达德 廖锐 徐良威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4年第6期24-32,共9页
通过地质、地震、测井、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分析,从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断裂作用3个方面,对柴达木盆地红柳泉构造下干柴沟组下段(E31)岩性油藏成藏的三大控制因素——沉积微相、胶结作用、微断层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红柳泉构造下干柴... 通过地质、地震、测井、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分析,从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断裂作用3个方面,对柴达木盆地红柳泉构造下干柴沟组下段(E31)岩性油藏成藏的三大控制因素——沉积微相、胶结作用、微断层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红柳泉构造下干柴沟组下段岩性油藏并非相控,沉积微相只控制砂体的分布。压实作用主要使储层变得致密,储集性能变差,但对物性或含油气性在横向上的变化影响不大;胶结作用在红柳泉构造上倾方向产生封堵,大致在红113井、红22井、红15井一线形成封堵带,并使油气主要聚集于斜坡带中部,胶结矿物主要是硬石膏、石膏、方解石等。微断层发育区是红柳泉构造油气主要分布区,不同微断层封堵条件的差异则是岩性油藏的重要控制因素,造成了相邻井含油气性的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红柳泉构造 岩性油藏 沉积微相 胶结作用 微断层 主控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