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9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被引量:26
1
作者 翟英芬 韩艳茹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70-70,106,共2页
目的 研究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间进行诊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对其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在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护理的... 目的 研究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间进行诊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对其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在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3个危险因素,即为:医院、护理人员以及患者本身,分别从这3个方面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论 为了有效的降低对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出现的危险因素,就要改善病房环境、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服务态度、鼓励护患沟通、提高护理水平、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法律观念、制定规章制度、完善护理记录、明确岗位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护理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下载PDF
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首次发病前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范书英 罗荷 +2 位作者 吴文静 徐曼曼 王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63-1266,共4页
目的:采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风险评估表对134例年龄≤45岁、首次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男性患者进行回顾性 ICVD 风险评估,以明确现行 ICVD 风险评估方法对青年男性患者 ICVD 风险评估的有效性。方法入选2011... 目的:采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风险评估表对134例年龄≤45岁、首次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男性患者进行回顾性 ICVD 风险评估,以明确现行 ICVD 风险评估方法对青年男性患者 ICVD 风险评估的有效性。方法入选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住院,年龄≤45岁,首次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男性患者134例。收集其发病前临床资料,根据传统 ICVD 风险因素(包括年龄、血压、体质量、吸烟史、糖尿病和血脂水平),按照国人 ICVD 10年发病风险评估表对其本次发病前的 ICVD 风险进行回顾性评估。结果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中,检出的前3位风险因素为超重和肥胖、吸烟及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检出率占20.0%~30.0%。根据传统风险因素,按照国人 ICVD 10年发病风险评估表对患者发病前的 ICVD 风险进行评估,发现ICVD 10年发病绝对风险仅为2.09%,属于低风险患者。与同年龄段人群 ICVD 10年发病平均风险相比,该组青年男性患者 ICVD 10年发病风险增加1.66倍;与 ICVD 10年发病最低风险相比,该组青年男性患者 ICVD 10年发病风险平均增加5.70倍。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者占44.0%,双支及三支血管病变者占56.0%;梗死相关血管以前降支为主,其次是右冠状动脉。结论青年男性是冠心病的易患人群,但我国现行的ICVD 10年发病风险评估表明显低估年龄≤45岁的男性 ICVD 风险,不能很好地预测其 ICVD 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风险性评估 男性 青年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浆脂肪激素Chemerin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范书英 于长安 +8 位作者 黎娜 郑金刚 彭文华 陈莉 车勇 赵霞 赵桂茹 王丹 王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945-1948,共4页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NSTEMI/UA)患者血浆脂肪激素Chemerin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因胸痛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21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组:对照组44例、稳定冠心病组40例和NSTEM...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NSTEMI/UA)患者血浆脂肪激素Chemerin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因胸痛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21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组:对照组44例、稳定冠心病组40例和NSTEMI/UA组37例。空腹抽血,测定血浆脂肪激素Chemerin水平及其他生化指标,如空腹血糖、血脂、肌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血浆纤维蛋白原等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稳定性冠心病组比较,NSTEMI/UA组血浆脂肪激素Chemerin水平升高〔(229.45±25.47)ng/ml、(203.82±9.89)ng/ml和(214.53±12.24 ng/mL)ng/ml,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血浆脂肪激素Chemerin水平与入院时心率、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hs-CRP、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肌酐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605、0.583、0.610、0.608、0.553、0.558和0.674,P<0.001)。结论 NSTEMI/UA患者血浆脂肪激素Chemerin水平明显升高,并与入院时心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hs-CRP、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和肌酐水平密切相关,提示Chemerin可能与不稳定斑块和继发血栓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ERIN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心绞痛
下载PDF
青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陈莉 李宪伦 +5 位作者 秦延莉 周颖 刘晓飞 王勇 曾玉杰 柯元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3802-3803,3806,共3页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将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389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和老年组(60~8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冠状...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将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389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和老年组(60~8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预后。结果与老年患者比较,青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占绝大多数,危险因素中以吸烟和肥胖为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单支病变多见,多累及左前降支。青年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老年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老年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和肥胖是青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青年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较老年患者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青年 危险因素 冠状血管造影术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及漏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范书英 柯元南 +5 位作者 周颍 陈莉 杜英 肖竹 徐永慧 王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3367-3370,共4页
目的评价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漏诊原因。方法入选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非心肌梗死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顺序记录12导心电图,计算心电图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并比较心电图诊断正确组和漏诊... 目的评价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漏诊原因。方法入选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非心肌梗死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顺序记录12导心电图,计算心电图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并比较心电图诊断正确组和漏诊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肌梗死部位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差异。结果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分别为48.61%、61.54%和90.63%;心电图诊断正确组和漏诊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心肌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诊断正确组和漏诊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特异性,但敏感性和准确性低,容易漏诊,漏诊原因主要与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有关,与心肌梗死部位、性别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心肌梗死 心电描记术 诊断
下载PDF
愈心痛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雷燕 陈可冀 +3 位作者 柯元南 葛崇华 陈朋明 徐亚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580-584,共5页
本研究观察了益气活血方药愈心痛胶囊配合常规西药治疗3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1)愈心痛组在总的临床疗效方面和在心电图缺血性ST段恢复、心绞痛分级改善、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以及平均起效时间上均明... 本研究观察了益气活血方药愈心痛胶囊配合常规西药治疗3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1)愈心痛组在总的临床疗效方面和在心电图缺血性ST段恢复、心绞痛分级改善、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以及平均起效时间上均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和74.2%,P<0.05);同时,患者的自觉症状和血瘀征象也明显好转。(2)实验室检测表明,UA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及血浆内皮素(ET)、丙二醛(MDA)和α-颗粒膜蛋白(GMP-140)浓度显著增高,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降低,提示UA患者存在严重的内皮功能损伤,体内血小板活化程度较高及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下降。给予愈心痛治疗2周后,血中CEC数量及ET、MDA和GMP-140含量均显著降低,而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1~0,001),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0.01)。提示愈心痛胶囊与抗心绞痛西药有协同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拮抗ET,抑制血小板活化和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等途径来达到治疗UA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 心绞痛 愈心痛胶囊
下载PDF
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心肌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何华 董道然 +2 位作者 李楠 朱丹 曾玉杰 《中国医药》 2015年第6期777-781,共5页
目的 评价缺血后适应(IPOC)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早期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急诊PCI治疗的首发AMI患者2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PO... 目的 评价缺血后适应(IPOC)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早期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急诊PCI治疗的首发AMI患者2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POC组(114例)和对照组(102例).所有病例按照常规方法行PCI.对照组在支架置入后不予其他干预;IPOC组在支架置入再灌注的1 min内,在支架上方血流处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球囊低压(4 kPa)扩张梗死相关动脉30 s,后球囊放气30 s,再扩张(6 kPa)30 s,重复3次.比较2组患者术后ST段回落情况,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Ⅰ)峰值,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肌灌注状况和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结果 对照组术后2hST段完全回落45例(44.1%),术后4hST段完全回落54例(52.9%),术后6hST段完全回落61例(59.8%);IPOC组术后2h ST段完全回落55例(48.2%),术后4hST段完全回落68例(59.6%),术后6hST段完全回落73例(64.0%).与对照组比较,IPOC组术后2、4、6 hST段回落情况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IPOC组术后肌酸激酶、CK-MB、c-TnⅠ峰值明显减低[(1 418 ±634)U/L比(2 324±862) U/L、(121±113) mmol/L比(188±147) mmol/L、(17±12) mmol/L比(21±10)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IPOC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22.8% (26/114)比41.2% (42/102),5.3%(6/114)比21.6%(22/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肌Blush分级0-1级6例,2级33例,3级63例;IPOC组心肌Blush分级0-1级5例,2级21例,3级88例.与对照组比较,IPOC组心肌Blush分级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CI术后24h、术后1周LVEDVI、LVESVI和LVEF,术后梗死血管TIMI血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OC用于AMI患者PCI术后能够缩小梗死面积,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改善微循环,产生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缺血后适应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心血管电子器械植入术围术期评估和康复随访 被引量:7
8
作者 高焱莎 周益锋 吴学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0-493,共4页
近年来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s,CIED)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主要包括心脏起搏器(cardiac pacemaker)、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1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和心... 近年来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s,CIED)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主要包括心脏起搏器(cardiac pacemaker)、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1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和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 器械 电子 围术期 植入术 心脏再同步治疗 随访 康复
下载PDF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与左心导管法对比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郑霄云 郑知刚 +2 位作者 张小平 钱端 王勇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078-1080,共3页
目的与左心导管法对比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超声心动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21例高血压患者在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束后24小时内行左心导管检查。QTVI测量左室壁(侧壁和后间隔、前壁和下壁、前间隔和后壁... 目的与左心导管法对比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超声心动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21例高血压患者在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束后24小时内行左心导管检查。QTVI测量左室壁(侧壁和后间隔、前壁和下壁、前间隔和后壁)二尖瓣环6个位点处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左心导管检查测定左心室收缩期压力上升最大速率(dp/dt)m ax、左心室舒张期压力下降最大速率[(dp/dt)m in]、计算等容舒张期左心室压力下降时间常数T值。结果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壁二尖瓣环6个位点处的平均峰值S即MSm与(dp/dt)m ax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显著正相关性,分别为(r=0.77,P<0.01;r=0.61,P<0.05)。左心室壁二尖瓣环6个位点处的平均峰值Em即MEm与(dp/dt)m in和T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分别为(r=-0.68和r=-0.76,P<0.01);E/A与(dp/dt)m in和T以及Em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P>0.05)。结论QTVI所测MSm及MEm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无创、简便、准确评价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心脏导管插入术 心室功能
下载PDF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0
作者 王志军 孙宁玲 柯元南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6年第5期302-304,共3页
关键词 舒张性心力衰竭 左室收缩功能正常 心室舒张功能障碍 心脏收缩功能 左室舒张功能障碍 心脏舒张功能 充血性心力衰竭 老年高血压患者
下载PDF
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晓莉 柯元南 吴文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17-319,共3页
目的研究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心功能分级(NYHA)Ⅱ-Ⅳ级,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左心室射血分数≤40%,将患者随机分配到比索洛尔组(62例)或卡维地洛组(63例),... 目的研究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心功能分级(NYHA)Ⅱ-Ⅳ级,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左心室射血分数≤40%,将患者随机分配到比索洛尔组(62例)或卡维地洛组(63例),均治疗30周。每次随访评估心功能,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改善,比索洛尔组提高11%,卡维地洛组提高12%,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程度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心力衰竭症状两组均较前改善,心功能分级比索洛尔组和卡维地洛组心功能Ⅲ级治疗后减少至5例(8.1%)和6例(9.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比索洛尔组和卡维地洛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2.3%和34.9%,组间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一样安全有效,比索洛尔可以达到与卡维地洛靶剂量长期治疗相同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索洛尔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 治疗等效
下载PDF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屹云 李宪伦 +3 位作者 钱端 王云 秦延莉 柯元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33-235,共3页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钾镁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 ,单盲 ,对照的方法将 118例急性心机梗死患者分为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组和对照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 1个月内 ,两组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钾镁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 ,单盲 ,对照的方法将 118例急性心机梗死患者分为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组和对照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 1个月内 ,两组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 8.9%和 2 2 .6 % (P <0 .0 5 ) ;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 10 .7%和 2 5 .8% (P<0 .0 5 ) ;1个月内两组死亡率分别为 5 .4%和 17.7% (P<0 .0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冬氨酸钾镁 急性心肌梗塞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死亡率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冬芹 曾玉杰 +2 位作者 董道然 朱丹 李楠 《中国医药》 2014年第9期1253-1257,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PLA2)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5-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 CAG)的患者254例,根据CAG结果...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PLA2)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5-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 CAG)的患者254例,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 n=206)和排除冠心病的对照组(n=48)。冠心病组按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3个亚组;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可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3个亚组;按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可分为0~19分、20~39分和≥40分3个亚组。所有患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Lp-PLA2水平,同时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等临床资料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实验室数据。结果①冠心病组血浆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80±37)μg/L比(160±44)μg/L, P<0.01]。②SAP、UAP、AMI亚组的血浆Lp-PLA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83±38)、(178±34)、(181±38)μg/L比(160±44)μg/L,均P<0.05],但SAP、UAP、AMI亚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冠心病组中,随着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的增加,血浆Lp-PLA2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各亚组Lp-PLA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各亚组(177±41)、(182±32)、(183±35)μg/L和Gensini积分0~19分、20~39分、≥40分各亚组(175±38)、(179±38)、(182±36)μg/L比(160±44)μg/L,均P<0.05],但各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血浆Lp-PLA2水平与年龄、体重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HDL-C、hs-CRP、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均无明显相关性。⑤年龄、吸烟史、血浆Lp-PLA2水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LDL-C、hs-CRP、血浆Lp-PLA2与Gensini积分独立相关。结论血浆Lp-PLA2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明显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有一定关系,但血浆Lp-PLA2水平与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人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缝隙连接通讯改变与其凋亡及坏死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曾玉杰 冯义柏 +6 位作者 于世龙 柯元南 王勇 朱丹丹 李志远 姜磊 李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3074-3077,3085,共5页
目的:了解不同缺血再灌注时间心肌细胞缝隙连接通讯改变情况,分析心肌细胞缝隙连接通讯与心肌细胞坏死、凋亡的关系以及卡维地洛、庚醇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3在中日友好医院临床研究所完成。取培育7d心肌细胞缺氧30mi... 目的:了解不同缺血再灌注时间心肌细胞缝隙连接通讯改变情况,分析心肌细胞缝隙连接通讯与心肌细胞坏死、凋亡的关系以及卡维地洛、庚醇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3在中日友好医院临床研究所完成。取培育7d心肌细胞缺氧30min后换用正常含糖的DMEM培养基培养1,2,3,6h,造成再给氧损伤。给药方案:分为三组;未用药组,庚醇组,卡维地洛组。庚醇用DMEM(含5%的小牛血清)配成1,2mmol/L的浓度,卡维地洛配成0.001g/L的浓度,分别加入药物于受试细胞,培养细胞30min后再做相关实验。未用药组不加药。采用细胞划痕技术,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直观地观察不同组别、缺氧再灌注不同时间罗氏黄经过缝隙连接流通情况。利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缺氧再灌注不同时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在缺氧30min时心肌缝隙连接通讯明显下降,荧光仅传至划痕附近第二列细胞,正常细胞荧光则传至四列以外的细胞。再供氧1h时恢复到第三列,以后逐步恢复到正常。运用庚醇后传导明显减慢荧光仅传至第二列细胞,缺氧和再供氧时传导也无明显变化。运用卡维地洛后传导改变不明显。②正常和缺血30min时凋亡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再供氧1h凋亡指数为27.4%,与正常相比差异显著(P<0.01)。坏死的心肌细胞在再供氧2h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运用卡维地洛、庚醇后凋亡指数在再灌注1h时分别较未用药组减少了55.11%,21.53%。③培养7d的心肌细胞搏动频率为(120±18)次/min,缺氧30min时,搏动减弱,次数为(56±16)次/min,再供氧1h时,搏动次数为(118±22)次/min,两者差异显著(P<0.01)。加入浓度为2mmol/L的庚醇后,心肌细胞搏动明显减弱,约为(64±20)次/min,差异显著(P<0.001)。加入0.001g/L卡维地洛搏动次数也有不同程度的减低(P<0.05)。在缺氧再灌注过程中,两个干预组搏动次数变化不大。结论:心肌细胞在缺氧时缝隙连接通透性减低,庚醇、卡维地洛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缝隙连接通讯的作用。庚醇、卡维地洛通过改变缝隙连接通讯以及其他方面的作用来减少心肌细胞的死亡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凋亡 缝隙连接通讯 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 卡维地洛 庚醇
下载PDF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起源于肺静脉的心房颤动(附二例报告) 被引量:21
15
作者 马长生 刘兴鹏 +3 位作者 董建增 颜红兵 王勇 周玉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9年第3期134-136,共3页
报道 2例经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起源点位于肺静脉的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 ,均伴有频发房性早搏 (简称房早 )的阵发性房颤。电生理检查时行两次房间隔穿刺 ,将两根 10极标测导管通过长鞘送入左、右上肺静脉 ,选择性肺静脉造影证实肺静脉... 报道 2例经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起源点位于肺静脉的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 ,均伴有频发房性早搏 (简称房早 )的阵发性房颤。电生理检查时行两次房间隔穿刺 ,将两根 10极标测导管通过长鞘送入左、右上肺静脉 ,选择性肺静脉造影证实肺静脉开口部位。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 1例诱发出频发房早 ,另 1例诱发出频发房早及房颤 ,且房早及房颤开始发作时的心内电图均显示最早心房激动点位于右上肺静脉内 ,其局部电位分别较体表心电图异位 P波的起点提前 61和 96ms。在最早心房激动点处以 15~ 2 0 W的输出功率消融 60~ 180 s后房早及房颤消失 ,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亦未再诱发房颤。术后随访 8~ 12个月 ,房颤无复发。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起源于肺静脉的房颤效果较好且相对安全 ;在这类患者应用两根多极导管同步标测双上肺静脉是一种有效的标测和消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肺静脉 导管消融 射频消融
下载PDF
房室结改良时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的特征性心电改变 被引量:30
16
作者 马长生 董建增 +7 位作者 刘旭 王勇 颜红兵 周玉杰 李宪伦 刘兴鹏 杜昕 赵瑞革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0年第3期159-163,共5页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 (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时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 (Ⅲ度AVB)前的特征性心电改变。回顾分析自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RFCA治疗AVNRT放电过程有完整心内电图记录者 486例。放电过程中有室房 (VA)阻滞...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 (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时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 (Ⅲ度AVB)前的特征性心电改变。回顾分析自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RFCA治疗AVNRT放电过程有完整心内电图记录者 486例。放电过程中有室房 (VA)阻滞、快速交界心律 (≥ 16 0bpm)和 /或房室 (AV)阻滞称为特征性心电改变。Ⅰ组 387例 ,任何一次放电过程中无特征性心电改变 ;Ⅱ组 99例 ,有一次或一次以上放电过程中有特征性心电改变。Ⅱ组中有特征性心电改变的放电共 316次 ,即刻停止放电组 (Ⅱa组 ) 2 19次 ,指发现特征性心电改变后 2s以内停止放电 ;延迟停止放电组 (Ⅱb组 ) 97次 ,指发现特征性心电改变 2s后停止放电。结果 :①AVNRT消融总成功率 97.9%(4 76 /4 86 ) ,永久性Ⅲ度AVB 0 .41% (2 /4 86 )。②特征性心电改变中VA阻滞占 72 .5 % (2 2 9/316 )、快交界心律占2 0 .6 % (6 5 /316 )、AV阻滞占 7.0 % (2 2 /316 )。③Ⅲ度AVB(包括一过性和永久性 )发生率为 2 .3% (11/4 86 ) ,其中Ⅰ组为 0 (0 /387)、Ⅱ组为 11.1% (11/99) ,P <0 .0 0 0 1。④Ⅱa组Ⅲ度AVB发生率为 0 .9% (2 /2 19)、Ⅱb组Ⅲ度AVB发生率为 9.3% (11/97) ,P <0 .0 0 1。RFCA改良房室结治疗AVNRT时Ⅲ度AVB均发生在特征性心电改变之后 ,发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 心动过速 房室阻滞 射频消融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服用氯吡格雷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与血小板抑制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付东亮 刘晓飞 +5 位作者 彭文华 张虎 杨鹏 程文立 郑金刚 王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6期434-437,共4页
目的 探讨服用氯吡格雷的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与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500例,根据CYP2C19基因型分为氯吡格雷快、中、慢代谢3组,通过血栓弹力... 目的 探讨服用氯吡格雷的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与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500例,根据CYP2C19基因型分为氯吡格雷快、中、慢代谢3组,通过血栓弹力图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分析3组CYP2C19基因型与血小板抑制率之间的相关性;对患者进行术后6个月的随访,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1)500例患者中,氯吡格雷快、中、慢代谢3组的人群分布为42.0%、44.8%和13.2%。(2)氯吡格雷快代谢组的血小板抑制率在0~20%、20%~50%、50%~75%和75%~100%的人群分布为1.90%、14.29%、30.00%和53.81%;中代谢组的人群分布为3.57%、17.86%、22.32%和56.25%;慢代谢组的人群分布为7.58%、21.21%、30.30%和40.91%;3组之间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6个月,氯吡格雷快、中、慢代谢3组发生心血管缺血事件分别有9、13和4例,3组之间的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本组人群中,CYP2C19基因型与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推测仅通过CYP2C19基因型不能准确预测氯吡格雷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氯吡格雷抵抗 CYP2C19基因多态性 血小板抑制率
下载PDF
国产药物洗脱支架对冠心病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近中期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志军 王勇 柯元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02-703,共2页
目的探讨国产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对冠心病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10月~2006年10月于我院进行药物支架介入治疗的114例(Firebird支架56例,Gypher支架58例)冠心病小血管病变患者进行随访观察6~1... 目的探讨国产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对冠心病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10月~2006年10月于我院进行药物支架介入治疗的114例(Firebird支架56例,Gypher支架58例)冠心病小血管病变患者进行随访观察6~10个月,并重复造影评价再狭窄及血管重建情况。结果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术中无急性血栓形成、急性血管闭塞及死亡。临床随访及复查造影显示,Firebird组支架内再狭窄患者5例(8.9%),3例(5.4%)再次血管重建治疗,其中1例(1.8%)患者进行了外科血管重建治疗。Cypher组支架内再狭窄患者5例(8.6%),2例(3.4%)再次血管重建治疗。结论应用国产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对小血管病变进行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满意的近、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小血管病变 疗效
下载PDF
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晓莉 柯元南 吴文静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1-393,共3页
目的研究比索洛尔(bisoprolol)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临床试验,以卡维地洛为对照药。12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功能分级(NYHA分级Ⅱ-Ⅳ级,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射血分数≤0.4,并接受... 目的研究比索洛尔(bisoprolol)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临床试验,以卡维地洛为对照药。12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功能分级(NYHA分级Ⅱ-Ⅳ级,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射血分数≤0.4,并接受了至少14 d以上的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若未服用过受体阻滞药患者随机分配到比索洛尔或卡维地洛组,如正在使用β受体阻滞药患者逐渐减量至停药(停药至少14 d)。治疗期分为初试期、剂量递增期和剂量维持期,疗程6月。每次随访测血压、心率,评估心功能,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比索洛尔组(n=63)提高11%,卡维地洛组(n=65)提高10%,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改善程度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心衰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NYHA分级比索洛尔组和卡维地洛组治疗前心功能Ⅲ级分别为21(33.3%)例和26(40.0%)例,治疗后减少至分别为6例(9.5%)和7例(10.8%),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事件发生率:比索洛尔组和卡维地洛组分别为38%和46%,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一样安全有效,比索洛尔可以达到与卡维地洛靶剂量长期治疗相同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索洛尔 卡维地洛 慢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立体心电向量图对心肌梗死病变血管定位的价值 被引量:9
20
作者 崔超英 杨鹏 +2 位作者 范书英 杜英 王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心电图(ECG)和立体心电向量图(3D-VCG),评价3D-VCG在心肌梗死相关动脉(IRA)定位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114例临床确诊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将冠状动脉单支完全闭塞或狭窄≥75%者,分成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心电图(ECG)和立体心电向量图(3D-VCG),评价3D-VCG在心肌梗死相关动脉(IRA)定位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114例临床确诊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将冠状动脉单支完全闭塞或狭窄≥75%者,分成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共3个IRA组,分别分析其ECG和3D-VCG的分区定位特点。结果以3D-VCG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之前壁区定位LAD,高侧壁定位LCX,下壁定位RCA,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ECG(分别为:91.7%比50%,75%比12.5%,70%比3.5%,均为P<0.01)。阴性检出率:LAD、LCX和RCA组3D-VCG显著低于ECG(2.7%比33.3%,2.1%比50%,0比30%,均为P<0.01)。结论 3D-VCG对心肌梗死IRA有定位诊断价值,且较常规ECG为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电描记术 立体心电向量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