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慢性病患者社会支持与舒适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邓敏 黎雪梅 王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0期31-33,37,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社会支持与舒适度的相关性,为优质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自行设计的老年慢性病患者舒适量表,对2011年7-11月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内科收治的19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慢...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社会支持与舒适度的相关性,为优质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自行设计的老年慢性病患者舒适量表,对2011年7-11月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内科收治的19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慢性病患者社会支持评分为(30.10±5.57)分,处于低支持水平;舒适度评分为(72.36±8.62)分,为中等舒适水平,且与社会支持显著相关(r=0.529)。结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优质护理应关注社会支持水平,提高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慢性病 社会支持 舒适度
下载PDF
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5
2
作者 何真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72-374,共3页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岁以上老年CHF 患者86例,在心衰症状已基本缓解,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2. 5 mg,2次/d,以后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在4~6周内渐增到病人能耐受的最大剂量或...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岁以上老年CHF 患者86例,在心衰症状已基本缓解,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2. 5 mg,2次/d,以后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在4~6周内渐增到病人能耐受的最大剂量或达到目标剂量20 mg,2次/d。维持剂量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及维持剂量治疗3个月后心率、血压、血生化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心率、血压均明显下降(P<0. 01) ,心搏量、心脏指数、心排血量、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增加(P<0. 01或P<0. 05) ,左房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降低(P<0. 01) ;而各项生化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 05) 。结论: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并且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卡维地洛
下载PDF
胸腔积液在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何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1844-1845,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心力衰竭 充血性/诊断 胸腔积液/诊断
下载PDF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骨密度变化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何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5期6092-6093,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骨密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应用超声波骨密度测定仪,计算出骨质指数BQI。同时检测血钙、磷、24 h尿钙、血脂。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为23.47%,对照组为16.67%,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骨密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应用超声波骨密度测定仪,计算出骨质指数BQI。同时检测血钙、磷、24 h尿钙、血脂。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为23.47%,对照组为16.67%,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TC、LDL-C及BQI值、T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原发性高血压组24 h尿钙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P<0.01)。结论:老年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骨质疏松患病率较正常老年人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病理生理学 骨密度
下载PDF
老年不稳定心绞痛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与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何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2091-2092,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心绞痛 不稳定型/诊断 C反应蛋白质/分析
下载PDF
老年肺心病心率变异性关系探讨
6
作者 何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3年第7期617-618,共2页
关键词 肺心病 心率变异性 老年人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血清尿酸水平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关系探讨
7
作者 何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5期2917-2918,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 肾性/病理学 肾/病理学 尿酸/血液
下载PDF
时间治疗学在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的应用分析
8
作者 何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第13期12-12,共1页
目的:时间治疗学在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合并微量蛋白尿患者93例,观察运用时间治疗学的方法,治疗前后的24小时动态血压,白昼及夜间的动态血压及其血压负荷,血、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尿微量... 目的:时间治疗学在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合并微量蛋白尿患者93例,观察运用时间治疗学的方法,治疗前后的24小时动态血压,白昼及夜间的动态血压及其血压负荷,血、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尿微量白蛋白(mALB)。结果:能有效降低24小时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动态变化及白昼与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尿β_2-MG、血β_2-MG、尿-mALB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昼夜血压变化呈非杓型65例(69%),治疗后昼夜血压变化呈非杓型24例(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昼夜血压变化节律,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改变(P<0.01)。结论:应用时间治疗学,血压能够控制到比较理想的水平,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24小时血压的昼夜节律,降低靶器官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病 时间治疗学 动态血压监测 早期肾损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