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辅酶Q10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丽娟 曲进锋 +5 位作者 白玉婧 孙摇遥 于文贞 黄旅珍 黎晓新 赵明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37-1044,共8页
背景有多种因素参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发病,其中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与AMD的发病密切相关。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辅酶Q10是一种强抗氧化剂,探讨其对人RPE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对于AMD的防... 背景有多种因素参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发病,其中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与AMD的发病密切相关。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辅酶Q10是一种强抗氧化剂,探讨其对人RPE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对于AMD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辅酶Q10对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RPE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培养基培养)、不同浓度(0.01、1、100μmol/L)辅酶Q10预处理组和单纯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处理组,其中各浓度辅酶Q10预处理组以辅酶Q10预处理后暴露于TBHP,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RPE细胞的形态;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组RPE细胞活性的变化;AnnexinV—FITC/PI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BARS法检测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水平;用DCFH—DA荧光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RPE细胞中促凋亡基因Fas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中Fas蛋白的表达。结果单纯TBHP处理组RPE细胞贴壁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而0.01、1、100μmol/L辅酶Q10预处理组贴壁细胞数较单纯TBHP处理组增加,高浓度辅酶Q10预处理组细胞形态的改善和细胞存活的数目更接近正常对照组。与单纯TBHP处理组比较,1μmol/L、100μmol/L辅酶Q10预处理组RPE细胞吸光度(A450)值明显增高(0.52±0.10VS.0.25±0.03、0.59±0.06VS.0.25±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02);RPE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下降[(72.1±6.6)%VS.(91.7±2.3)%、(69.0±4.4)%VS.(91.7±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2、0.004);0.01、1、100μmol/L辅酶Q10预处理组的细胞脂质过氧化水平依次降低,与单纯TBHP处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7、0.030、0.015),与单纯TBHP组相比,0.01、1、100μmol/L辅酶Q10预处理组细胞内ROS水平逐渐下降,I;xmol/L、100μmol/L辅酶Q10预处理组细胞内ROS水平明显低于单纯TBHP处理组(5.25±0.90 vs11.39±2.30、7.91±0.80VS.11.39±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07);与单纯TBHP处理组相比,辅酶Q10预处理组细胞中FasmRNA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1μmol/L、100μmol/L辅酶Q10预处理组细胞中FasmRNA表达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9、0.008);0.01、1、100μmol/L辅酶Q10预处理组细胞中Fas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0、0.000)。结论辅酶Q10对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Q10 视网膜 色素上皮细胞 氧化应激 损伤 凋亡
下载PDF
黄斑前膜合并白内障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前后屈光状态改变 被引量:14
2
作者 余盈盈 黎晓新 鲍永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25-1029,共5页
背景 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是老年人常见的眼部疾病,其主要治疗方法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而确定术前计算IOL屈光度时所用的IOL 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的眼轴长度是... 背景 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是老年人常见的眼部疾病,其主要治疗方法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而确定术前计算IOL屈光度时所用的IOL 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的眼轴长度是否受黄斑前膜的影响对术眼术后获得准确的屈光度至关重要.目的 了解IMEM患者行白内障联合玻璃体手术后屈光变化的特征.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IMEM合并ARC的患者42例42眼为IMEM合并ARC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同期纳入单纯ARC患者47例47眼为单纯ARC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术.术前应用IOL 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术眼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应用SRK-T公式计算出IOL植入后的预期屈光度.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和医学验光,计算其等效球镜度数作为术后实际屈光度,并对术后实际屈光度与预期屈光度进行对比分析.对两个组间术眼手术前后屈光度的误差进行比较,对IMEM合并ARC患者术后屈光度误差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两个组间患者年龄、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63、0.704、0.770).IMEM合并ARC组和单纯ARC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0).IMEM合并ARC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实际屈光度绝对值均明显高于术前预期屈光度绝对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纯ARC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实际屈光度绝对值明显高于术前预期屈光度绝对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O01);但IMEM合并ARC组与单纯ARC组间手术前后的屈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417,P=0.520).IMEM合并ARC组术眼术后1个月、3个月的屈光度误差分别为(-0.727±0.666)D和(-0.628±0.627)D,单纯ARC组分别为(-0.664±0.644)D和(-0.642±0.550)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036,P=0.849;F时间=1.523,P=0.221);IMEM合并ARC组术前黄斑中心凹厚度为(474.89±135.76) μm,术后1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值为(-83.84±91.12)μm,术后3个月为(-158.53±113.03)μm.IMEM合并ARC组术眼术后1个月和3个月屈光度误差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间均无明显相关性(r=0.200,P=0.229;r=0.065,P=O.698).结论 IMEM合并ARC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玻璃体手术后呈现的近视漂移现象和程度与单纯ARC患者术后相似,证实IOL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的眼轴长度不受黄斑前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 白内障/手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玻璃体切割术 屈光度 眼轴 近视漂移 生物测量
下载PDF
炎症反应和炎性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马燕(综述) 姜燕荣(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6-90,共5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低视力和致盲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DR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有文献报道,炎症反应以及C反应蛋白(CRP)、单核...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低视力和致盲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DR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有文献报道,炎症反应以及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等炎性因子与该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应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盐酸米诺环素及炎性因子拮抗剂抑制炎症反应过程可为治疗DR开辟新的途径。就炎症反应和炎性因子在DR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以及利用抑制炎症反应及炎性因子的方法治疗DR的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炎症反应 炎性因子 抗炎药物
下载PDF
假性囊膜剥脱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曹婷婷 鲍永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50-953,共4页
假性囊膜剥脱综合征(PEX)是一种以纤维状剥脱物广泛沉积于眼部及全身其他组织为特征的年龄相关性疾病,在发病过程中可加速白内障的进展,部分患者可继发青光眼。目前研究表明,PEX的发病与基底膜损伤、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以及遗传因素... 假性囊膜剥脱综合征(PEX)是一种以纤维状剥脱物广泛沉积于眼部及全身其他组织为特征的年龄相关性疾病,在发病过程中可加速白内障的进展,部分患者可继发青光眼。目前研究表明,PEX的发病与基底膜损伤、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以及遗传因素相关,但确切的发生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就PEX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有助于PEX的预防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囊膜剥脱综合征 发病机制 基底膜学说 免疫学说 遗传学说
下载PDF
视乳头旁萎缩区与视野损害程度的相关性
5
作者 陶勇 权敏 +1 位作者 黎晓新 李璀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1-843,共3页
目的:分析视乳头旁萎缩区与视野检查中的光敏感度和平均视野缺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1年4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2周之内完成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eidelberg retinal tomo-graphy,HRT)和视野两项检查的201例(... 目的:分析视乳头旁萎缩区与视野检查中的光敏感度和平均视野缺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1年4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2周之内完成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eidelberg retinal tomo-graphy,HRT)和视野两项检查的201例(402眼)患者进行筛选,其中视野平均缺损超过2 dB,且屈光度及眼底表现不符合排除标准的103例患者(161眼)数据纳入分析。结果:无论是β区最大直径,还是α区最大直径,与屈光度、视盘面积、视杯面积和盘沿面积的相关性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β区最大直径(r=-0.188,P=0.017)、α区最大直径(r=0.209,P=0.008)均与平均光敏感度显著相关。β区最大直径(r=0.159,P=0.044)、α区最大直径(r=-0.191,P=0.015)也均与视野平均缺损显著相关,但不同的是,β区最大直径是视野平均缺损的危险因子,而α区最大直径是保护因子。结论:在存在明显视野损害的人群中,视乳头旁萎缩区的最大直径与视野损害的程度是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视野 脉络膜 视网膜 显微镜检查 共焦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眼部生物结构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蒋晶晶 黎晓新 +2 位作者 元力 吴夕 纪立农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98-902,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眼部生物结构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118例病程超过10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全身和实验室检查情况、眼底改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程度、...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眼部生物结构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118例病程超过10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全身和实验室检查情况、眼底改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程度、相干光生物测量仪及屈光检测资料。同时以50例非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根据病变程度,将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0组无DR,1组轻中度DR,2组威胁视力DR。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控制来自同一患者双眼数据的关联性,将眼部生物结构指标包括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直径、角膜曲率及屈光度数等变量指标分别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除外全身因素,眼部各变量因素分析,显示118例糖尿病患者的眼轴长度为(23.22±1.46)mm,前房深度为(3.01±0.42)mm,角膜直径为(11.60±0.48)mm,角膜曲率为(44.844-1.44)D;与对照组眼轴长度(23.87±1.55)mm、前房深度(2.59±0.41)mm、角膜直径(11.59±0.41)mm及角膜曲率(44.54±1.71)D比较,其中眼轴长度和前房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358,5.955;P〈0.05)。糖尿病患者3组间比较,显示眼轴长度越短、前房深度越浅,DR发生和发展的危险性越大(OR=16.869,7.248,6.577;P〈0.05),其中DR分型和黄斑水肿类型的危险性尤为突出。远视眼发生严重DR病变的危险性显著增加(OR=1.301,95%CI=1.044~1.621,P〈0.05)。结论病程10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眼部危险因素主要为眼轴长度和前房深度,其具有促使DR发生及病情进展的作用。(中华腰科杂志,2012,钳:898-9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轴长度 前房 角膜 危险因素 生物统计学
原文传递
激光光凝治疗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野及屈光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姚昱欧 尹虹 +2 位作者 黎晓新 赵明威 梁建宏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 观察激光光凝治疗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眼视野及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曾接受激光光凝治疗的ROP患儿39例73只眼(ROP组)和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儿童13名25只眼(正常对照组)纳入研究.ROP组患儿中,男性24例4... 目的 观察激光光凝治疗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眼视野及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曾接受激光光凝治疗的ROP患儿39例73只眼(ROP组)和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儿童13名25只眼(正常对照组)纳入研究.ROP组患儿中,男性24例45只眼,女性1 5例28只眼.平均年龄(7.00±128)岁.首次接受激光光凝治疗时平均矫正胎龄(PA) (38.74±3.82)周,平均出生体重(BW)(140233±369.61)g,平均激光光斑数量(517.86±277.40)个.正常对照组13名受检儿童中,男性6例12只眼,女性7例13只眼;平均年龄(7.17±0.96)岁;均为足月产儿.两组受检儿童平均年龄(t=0.691)、性别构成比(x2=1.4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1、0.233).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屈光、视野检查.对比观察两组受检儿童视野平均缺损(MD)值、等效球镜(SE)的变化.根据视野检查结果,ROP组患儿分为有无视野缺损组和轻度、中重度视野缺损组,比较两组之间胎龄(GA)、PA、BW、光斑数量、SE的差异.结果 正常对照组、ROP组受检眼视野MD值分别为(1.27±3.34)、(4.87±5.12) dB;两组受检眼之间视野M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P<0.001).有无视野缺损组患眼之间BW、光斑数量、S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4、-1.996、-2.162,P=0.042、0.026、0.034);G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73,P=0.052).轻度视野缺损组与中重度视野缺损组之间S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3,P=0.002);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3,P=0.051).SE≤-0.25 D者12只眼,占18.8%.ROP组、正常对照组受检眼之间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2,P=0.19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OP组患儿BW、病变分期与SE呈显著相关(r=-0.304、-0.387,P=0.015、0.002).ROP组患眼平均BCVA为0.84±0.23.其中,≥0.5者59只眼,占91.2%.结论 激光光凝治疗对ROP患眼视野、屈光影响较小;视力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治疗 激光凝固术/副作用 视野 屈光不正
原文传递
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后裂孔解剖愈合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佩佩 赵明威 +6 位作者 董冲亚 孙摇遥 黎晓新 姜燕荣 尹虹 梁建宏 曲进锋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9-342,共4页
目的 探讨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影响裂孔解剖愈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164例16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3例,女性121例;平均年龄(64.0±6.7)岁.采用最... 目的 探讨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影响裂孔解剖愈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164例16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3例,女性121例;平均年龄(64.0±6.7)岁.采用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表行矫正视力检查,以及间接检眼镜、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患眼平均logMAR矫正视力1.0;平均病程(8.7±14.9)个月;平均裂孔最小径(MIN)、裂孔底径(BASE)、裂孔高度(H)分别为521、1010、406 μm;平均黄斑裂孔指数(MHI)、裂孔牵拉指数(THI)、孔径指数(DHI)、黄斑裂孔愈合指数(MHCI)分别为0.43、0.82、0.57、0.92.根据患眼手术后SD-OCT图像特征,将黄斑裂孔愈合分为A、B、C级.A级:黄斑裂孔桥状愈合;B级:黄斑裂孔良好愈合;C级:黄斑裂孔不良愈合.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6±3.2)个月.观察黄斑裂孔愈合形态,并与患者年龄、性别、手术前病程、logMAR矫正视力、黄斑裂孔各测量参数、指数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65只眼中,黄斑裂孔愈合A、B、C级分别为30、120、15只眼.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黄斑裂孔愈合等级与病程(r=0.141)、手术前logMAR矫正视力(r=0.082)、年龄(r=0.044)、性别(r=0.109)无关;与MIN(r=0.397)、BASE(r=0.276)、H(r=-0.240)、MHI(r=-0.363)、THI(r=-0.432)、DHI(r=0.272)呈弱相关或低度相关(P<0.05).MHCI与手术后黄斑裂孔愈合等级呈显著相关(r=-0.543,P=0.000).A、B、C级MHCI中位数分别为1.07、0.91、0.56.A、B、C级MH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2.857,P<0.05).结论 MHCI与裂孔愈合等级的相关性最好,可视为影响手术后裂孔愈合的主要因素并作为预测解剖愈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穿孔 外科学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预后
原文传递
254例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陶勇 侯婧 黎晓新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1-444,共4页
目的观察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4例临床确诊的PCV患者306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以及光相干断层扫... 目的观察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4例临床确诊的PCV患者306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以及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OCT)。结果254例患者中,男性152例,占59.8%;女性102例,占40.2%。年龄38~91岁,平均年龄(65.4±8.9)岁。双眼52例,占20.5%;单眼202例,占79.5%。患眼矫正视力无光感~1.2。其中,矫正视力〈0.1者167只眼,占54.6%;≥0.1且〈O.3者92只眼,占30.10.4;≥0.3者47只眼,占15.4%。有玻璃体积血61只眼,占19.9%。202例单眼PCV患者中,另眼可见玻璃膜疣68例,占33.7%;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24例,占11.9%;对侧眼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病史9例,占4.5%。306只眼中,可见脉络膜高通透性表现43只眼,占14.1%。PCV病变位于黄斑区下199只眼,占65.0%;颞侧视网膜血管弓下49只眼,占16.0%;视盘旁15只眼,占4.9%。形态表现为孤立样110只眼,占35.9%;簇样176只眼,占57.5%;串样3只眼,占1.0%;分支样4只眼,占1.3%;既有孤立样同时也有簇样13只眼,占4.2%。存在神经视网膜下液性暗区125只眼,占40.8oA;出血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121只眼,占39.5%;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73只眼,占22.9%。结论PCV双眼发病率、女性患病比例较高;病灶位于视盘旁比例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疾病 黄斑变性 疾病特征
原文传递
中国眼底病手术治疗的研究热点与挑战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琼 赵明威 黎晓新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9-402,共4页
我国眼底病手术治疗研究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包括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HRD)、玻璃体积血、小儿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治疗方式和手术时机选择。玻璃体切割、内界膜(ILM)剥除联合眼内填充手术是治疗 MHRD 的常用方法。但对于 ILM ... 我国眼底病手术治疗研究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包括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HRD)、玻璃体积血、小儿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治疗方式和手术时机选择。玻璃体切割、内界膜(ILM)剥除联合眼内填充手术是治疗 MHRD 的常用方法。但对于 ILM 剥除的必要性、ILM 剥除范围以及眼内填充物的选择对预后的影响等还需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有效办法,尽早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才能尽可能挽救患者视力。早产儿视网膜病变、Coats 病等小儿视网膜病变因疾病主体、眼部结构的特殊性,其治疗方案的选择是临床工作的难点。玻璃体切割手术是其有效治疗手段,但有关手术时机以及如何根据病情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外科学 近视 退行性/并发症 视网膜穿孔/外科学 玻璃体积血/外科学 早产儿视网膜病/外科学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综述
原文传递
微切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1
作者 姚昱欧 梁建宏 黎晓新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5-499,共5页
目的观察微切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TR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检查确诊并接受微切口玻璃体切割手术的PDR合并TRD患者42例5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平... 目的观察微切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TR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检查确诊并接受微切口玻璃体切割手术的PDR合并TRD患者42例5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4.5±11.2)岁。TRD累及黄斑者16只眼;未累及黄斑者34只眼。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数指及以下者18只眼;〈0.1者15只眼;0.1~0.3者16只眼;〉0.3者1只眼。均接受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3G或25G微切口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者12只眼。其中,玻璃体腔填充长效气体5只眼,硅油7只眼。未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者38只眼,均行灌注液填充。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9.7个月。观察手术后患眼BCVA变化、视网膜复位以及玻璃体积血(VH)、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高眼压、虹膜新生血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0只眼中,视力提高者34只眼,占68.0%;视力不变者12只眼,占24.0%;视力下降者4只眼,占8.0%。与手术前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87,P〈0.01)。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42只眼,占84.0%。随访期结束时,视网膜复位48只眼,最终视网膜复位率为96.0%。灌注液填充的38只眼中,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34只眼,占89.5%;手术后3个月内出现视网膜再脱离或视网膜未复位4只眼,再次行气体或硅油填充手术。随访期结束时所有患眼视网膜均复位,最终视网膜复位率为100.0%。眼内填充长效气体或硅油的12只眼中,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8只眼,占66.7%;视网膜未复位4只眼,占33.3%。视网膜未复位的4只眼中,再次行硅油填充手术2只眼;患者放弃治疗2只眼。随访期结束时视网膜复位10只眼,最终视网膜复位率为83.3%。手术后出现VH17只眼,经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或玻璃体腔灌洗后VH吸收。一过性高眼压9只眼。NVG4只眼,行抗VEGF药物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或无灌注区补充激光光凝治疗2只眼;放弃治疗2只眼。结论微切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PDR合并TRD安全有效;在不合并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时可不进行眼内填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外科学 视网膜脱离/外科学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原文传递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眼内填充物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应用利弊 被引量:13
12
作者 梁建宏 黎晓新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7-528,共2页
辅助使用硅油、长效气体等眼内填充物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是减少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割手术并发症,改进、提高治疗效果的常用方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牵拉性视网膜脱离(DRTRD)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中发... 辅助使用硅油、长效气体等眼内填充物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是减少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割手术并发症,改进、提高治疗效果的常用方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牵拉性视网膜脱离(DRTRD)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中发现有视网膜裂孔者,手术结束时行硅油或长效气体填充以帮助视网膜复位不存在争议,但如果手术中没有发现视网膜裂孔是否还需要应用上述眼内填充物则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外科学 惰性气体/治疗应用 硅油类/治疗应用 糖尿病视网膜 病变/药物疗法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原文传递
认识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特色,提升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临床应用水平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黎晓新 石璇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共4页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经历时域OCT、频域OCT等技术演进后推出的OCT血管成像(OCTA)技术是视网膜影像检查技术发展的里程碑。OCTA无需注射造影剂,通过更快的扫描速度,更密集的扫描模式对同一位置进行多次扫描,提取变化的OCT信号,...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经历时域OCT、频域OCT等技术演进后推出的OCT血管成像(OCTA)技术是视网膜影像检查技术发展的里程碑。OCTA无需注射造影剂,通过更快的扫描速度,更密集的扫描模式对同一位置进行多次扫描,提取变化的OCT信号,以不同算法去除伪迹并转换成血流,安全快速地得到视网膜脉络膜微血管的三维成像;对黄斑区血管病变等视网膜脉络病疾病有不同于传统血管造影的诊断评估优势。充分认识OCTA的技术特色,不断提升其临床应用水平,将为眼底疾病临床诊疗提供更多病理生理特征信息,有助于加深对眼底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为眼底疾病检查诊疗模式改进带来划时代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相干断层扫描 血管成像技术 临床应用 视网膜脉络膜 眼底疾病 影像检查技术 CT血管成像 病理生理特征
原文传递
低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潘中婷 赵明威 +6 位作者 董冲亚 曲进锋 李宏彦 魏航 李岩 刘国栋 徐秀兰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9-373,共5页
目的 对比观察30%、50%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队列病例研究.2007年3月至2013年8月行30%、50%剂量维替泊芬治疗的急性CSC患者88例92只眼纳入研究.患眼均行最... 目的 对比观察30%、50%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队列病例研究.2007年3月至2013年8月行30%、50%剂量维替泊芬治疗的急性CSC患者88例92只眼纳入研究.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统计时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间接检眼镜、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92只眼中,50%剂量49只眼(50%剂量组);30%剂量43只眼(30%剂量组).两组患者平均年龄(t=-1.45)、性别(x2=0.011)、眼别(x2=2.140)、平均logMAR BCVA(t=-0.40)、平均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平均浆液脱离最高处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斑大小(t=-2.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6~6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7.16±11.30)个月.两组患者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CVA变化;根据SD-OCT检查结果,评定治愈率、复发率、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浆液脱离最高处视网膜厚度变化.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治疗光斑与治疗结局的关系.结果 30%剂量组43只眼中,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31只眼,治愈率72.09%;50%剂量组49只眼中,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47只眼,治愈率95.92%.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77,P=0.02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分组和光斑大小对患者治愈结局的影响呈显著负相关(比值比>1,P=0.040).随访时间12个月以上者,50%剂量组logMAR BCVA优于30%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治疗后3、6、12个月及以上,50%剂量组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30%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0.060、0.082、0.067).两组浆液脱离最高处视网膜厚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剂量组治愈31只眼中,视网膜下液再次出现8只眼,复发率25.81%;50%剂量组治愈47只眼中,视网膜下液再次出现1只眼,复发率2.13%.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0%剂量维替泊芬PDT治疗急性CSC,疗效优于30%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治疗 光敏感药 投药和剂量 光化学疗法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拓展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机制的研究思路 被引量:7
15
作者 黎晓新 黄旅珍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65-866,共2页
在发达国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50岁以上人群不可逆性严重视力下降的首要原因,是65岁以上人群主要的致盲眼病。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加速,AMD患者不断增多,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AMD的病因学和发病... 在发达国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50岁以上人群不可逆性严重视力下降的首要原因,是65岁以上人群主要的致盲眼病。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加速,AMD患者不断增多,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AMD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至今未明,是全世界眼科研究的热点。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环境与基因、氧化损伤、炎症免疫、血管生成与抑制生成因子失调等因素参与AMD的发生与发展。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相关因素中,探索我国人群AMD的发病机制是值得国内研究者认真关注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应善于从学术争议中寻找突破点,以拓展AMD发病机制的研究思路,为临床治疗AMD提供理论依据。(中华眼科杂志,2012,48:865—8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变性 哮喘 TOLL样受体3
原文传递
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与光动力疗法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丹 金子夜 陶勇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9-513,共5页
目的 评价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IVB)与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及循证对照试验注册Cochranc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等数据库广... 目的 评价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IVB)与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及循证对照试验注册Cochranc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等数据库广泛地检索文献,选取以病理性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选治疗方案采用IVB与PDT相比较的所有临床对照研究.对这些临床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获得IVB组和PDT组治疗病理性近视CNV的疗效.采用漏斗图、Egger线性回归法和Begg轶检验法分析发表偏倚.评价指标为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中心凹厚度(CFT).结果 共纳入临床对照研究6篇,共351只眼.351只眼中,IVB组166只眼,PDT组185只眼.漏斗图、Egger线性回归法和Begg轶检验法均提示无明显发表偏倚.治疗后3、6、12个月,IVB组患眼视力得到明显提高[3个月:加权均数差(WMD)=-0.14,95%可信区间(CI)为-0.26~-0.01,P=0.04;6个月:WMD=-0.18,95% CI为-0.33~-0.03,P=0.02;12个月:WMD=-0.26,95% CI为-0.35~-0.18,P<0.001].IVB组与PDT组患眼CF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WMD=-22.49,95% CI为-93.49~48.52,P=0.53;6个月:WMD=-17.34,95% CI为-56.00~21.31,P=0.38;12个月:WMD=-5.32,95% CI为-56.37~45.74,P=0.84).结论 IVB较PDT可明显提高病理性近视CNV患眼的BCVA.IVB与PDT在减少病理性近视CNV患眼的CFT方面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疾病/治疗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光化学疗法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眼内抗血管生成药物临床应用的利与弊 被引量:35
17
作者 黎晓新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70-873,共4页
在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病理改变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呈高表达状态;抗VEGF治疗的临床试验证实,治疗可使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缩小、液体渗漏减少,在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各种病因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糖尿病和静脉... 在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病理改变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呈高表达状态;抗VEGF治疗的临床试验证实,治疗可使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缩小、液体渗漏减少,在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各种病因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糖尿病和静脉阻塞导致的黄斑水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中,抗VEGF治疗显示出一定程度的有效性。目前研究者对临床抗VEGF治疗的适应证尚存争议,如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前应用血管生成抑制剂,Coats病的抗VEGF治疗等。争议的焦点是抗VEGF制剂可以加重组织纤维膜的形成。目前临床应用的抗VEGF药物半衰期短,多种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需要频繁行眼内注药治疗,潜在发生眼内炎的风险,这是抗VEGF治疗存在的明显问题。(手华聪科杂志,2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新生血管化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血管生成抑制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 子A
原文传递
重视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7
18
作者 苗恒 陶勇 黎晓新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影响多达80%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并显著降低其生活质量。眼部GVHD可累及全部眼组织,且最常影响泪腺和结膜等眼表结构,引起难治性干眼症。眼部GVHD与移植... 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影响多达80%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并显著降低其生活质量。眼部GVHD可累及全部眼组织,且最常影响泪腺和结膜等眼表结构,引起难治性干眼症。眼部GVHD与移植术后患者的死亡率和病死率密切相关,其临床表现与其他存在眼部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胶原血管性疾病非常相似。眼部GVHD的评估、诊断和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综合进行,并应采用多途径和多方案联合的方式逐步进行治疗。除了进行常规的人工泪液、眼表糖皮质激素、泪小点栓子及接触软镜等干眼症治疗措施外,抗炎药物环孢素A和自体血清滴眼对眼部GVHD也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多数研究者对眼部GVHD的诊断和治疗已达成共识,但对于GVHD的预防和后期随访研究较少。鉴于此,笔者对眼部GVHD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述评,以促进GVHD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伪膜性结膜炎 治疗 眼表疾病
原文传递
米诺环素对缺氧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丹 白贤明 陶勇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观察缺氧状态下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和VEGFR-2的表达情况及米诺环素的干预效果。方法培养RF/6A并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对照组、米诺环素低剂量组(O.5/lmol/L)、米诺... 目的观察缺氧状态下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和VEGFR-2的表达情况及米诺环素的干预效果。方法培养RF/6A并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对照组、米诺环素低剂量组(O.5/lmol/L)、米诺环素中剂量组(5.0μmol/L)、米诺环素高剂量组(50.0μmol/L)。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EGFR-1、VEGFR-2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结果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各组细胞中VEGFR-1mRNA的表达水平在24(F=0.17)、48(F=1.53)、72h(F=2.04)各时间点未发生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h后,米诺环素低(t=4.69)、中(t=20.16)、高(t=17.12)剂量组VEGFR-2mRNA表达水平与缺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均可见表达VEGFR1、VEGFR-2蛋白的阳性细胞。VEGFR-1蛋白表达水平偏低,染色浅或中度棕色,主要位于内皮细胞胞膜和细胞质中,各组细胞中VEGFR-1蛋白的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h=0.251,F18h=0.340,F72h=0.589;P〉0.05);VEGFR-2蛋白表达水平较高,各组内皮细胞胞膜上均可见棕黄色染色物质,细胞质中也见少量表达,缺氧对照组染色强度明显比正常对照组强,并且与米诺环素处理各组间VEGFR-2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h=19.147,F48h=14.893,F72h=11.984;P〈0.05)。结论缺氧RF/6AVEGFR-2表达上调,米诺环素对其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内皮细胞 病理生理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 体2 细胞低氧
原文传递
微创玻璃体手术重在微创意识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明威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1-482,共2页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在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后,已步人微创时代。以25G和23G为代表的玻璃体手术器械和技术的发展,使手术切口明显缩小,达到免缝合的要求。但“微切口”手术并不等同于“微创手术”,“微创手术”的关键在于术者拥有较强的“...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在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后,已步人微创时代。以25G和23G为代表的玻璃体手术器械和技术的发展,使手术切口明显缩小,达到免缝合的要求。但“微切口”手术并不等同于“微创手术”,“微创手术”的关键在于术者拥有较强的“微创”意识,时刻遵循“微创”的基本原则,用最小的手术创伤换取最好的手术效果。理想的微创玻璃体手术应该是在“微创意识”引领下的“微创技术”与“微创设备或器械”的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玻璃体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