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四川省水环境监测质量技术监督 被引量:1
1
作者 冷荣艾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2-94,98,共4页
为了使水利行业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达到规范化、法制化和标准化的要求,需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并开展科学的审核和监督工作。介绍了四川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在水利计量、计量认证和质量管理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具体经验,包括:规范管理,... 为了使水利行业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达到规范化、法制化和标准化的要求,需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并开展科学的审核和监督工作。介绍了四川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在水利计量、计量认证和质量管理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具体经验,包括:规范管理,提高检验能力;建立仪器设备计量标准,提升质量技术监督水平;强化质量管理,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等几个方面。指出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为四川省水资源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量认证:计量:质量管理 水环境监测 四川省
下载PDF
基于城市下垫面和雨污排放口监测方法的内江市建成区城市面源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军霞 罗彬 +4 位作者 秦承华 解淑艳 唐桂刚 吴鸿霁 罗晓慧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23,共5页
分别用基于城市下垫面和雨污排放口监测方法对内江市建成区城市面源进行3次全过程降雨监测。结果表明:(1)屋面5种污染物3次降雨的次降雨径流平均浓度(EMC)平均值均低于其他监测点位。雨污排放口氨氮、总氮的浓度总体高于其他监测... 分别用基于城市下垫面和雨污排放口监测方法对内江市建成区城市面源进行3次全过程降雨监测。结果表明:(1)屋面5种污染物3次降雨的次降雨径流平均浓度(EMC)平均值均低于其他监测点位。雨污排放口氨氮、总氮的浓度总体高于其他监测点位。交通道路,尤其是交通主干道,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大,各种污染物浓度都普遍较高。(2)交通主干道的降雨初始冲刷效应(FFE)最明显,其次为一般道路、庭院、屋面;雨污排放口的FFE很不明显。(3)两种监测方法相对误差最大的是9月6日总磷的估算结果,为14.75%;两种监测方法所得的COD相对误差最大,为9.10%~14.30%,相对误差最小的为氨氮。(4)比例推算法与基于城市下垫面监测方法的相对误差为1.3%~19.2%;排放强度法与基于城市下垫面监测方法的相对误差为0.7%~2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面源 面源监测 城市下垫面 雨污排放口
下载PDF
水中Cs-137在辐射应急监测中优化分析的研究
3
作者 毛万冲 杜垚垚 《环境研究与监测》 2014年第4期28-30,共3页
针对辐射应急工作中在移动放射性实验室中开展环境样品中Cs-137放射性测量的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该方案以新型的移动放射性实验室为平台,充分考虑应急监测的实际需求,实时高效的对辐射应急条件下监测水中Cs-137做出优化分... 针对辐射应急工作中在移动放射性实验室中开展环境样品中Cs-137放射性测量的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该方案以新型的移动放射性实验室为平台,充分考虑应急监测的实际需求,实时高效的对辐射应急条件下监测水中Cs-137做出优化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方案可以在现场局限环境中保证基本准确度的情况下快速地测量水样中Cs-137放射性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应急 移动实验室 CS-137 放射性测量
下载PDF
城市面源污染特征及排放负荷研究--以内江市为例 被引量:27
4
作者 王军霞 罗彬 +5 位作者 陈敏敏 解淑艳 唐桂刚 李纳 吴鸿霁 罗晓慧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1-156,共6页
城市面源污染已引起国内外的重视,研究城市面源污染特征及排放负荷,为城市面源防治提供借鉴有重要意义。在内江市将城市下垫面按照水文效应和面源污染特性不同划分为屋面,庭院,交通道路,城市水环境四类,每类下垫面中选取一定数量... 城市面源污染已引起国内外的重视,研究城市面源污染特征及排放负荷,为城市面源防治提供借鉴有重要意义。在内江市将城市下垫面按照水文效应和面源污染特性不同划分为屋面,庭院,交通道路,城市水环境四类,每类下垫面中选取一定数量的点进行监测,根据选取的典型点位的监测结果,研究城市面源污染特征及污染物负荷,结果表明:(1)各类下垫面中,交通干道污染质量浓度普遍较高,屋面污染物质量浓度相对较低,交通干道 COD、悬浮物、总磷、氨氮、总氮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15.31 mg·L-1、280.20 mg·L-1、0.35 mg·L-1、2.29 mg·L-1、4.06 mg·L-1;屋面COD、悬浮物、总磷、氨氮、总氮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85.56 mg·L-1、117.25 mg·L-1、0.13 mg·L-1、2.03 mg·L-1、3.63 mg·L-1。(2)不同材质屋面中,沥青屋面的污染物质量浓度普遍较高,陶瓦屋面的污染物质量浓度相对较低。沥青屋面 COD、悬浮物、总磷、氨氮、总氮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73.4 mg·L-1、56.0 mg·L-1、0.181 mg·L-1、2.529 mg·L-1、5.254 mg·L-1;陶瓦屋面COD、悬浮物、总磷、氨氮、总氮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0.8 mg·L-1、45.4 mg·L-1、0.106 mg·L-1、2.099 mg·L-1、4.167 mg·L-1。(3)单次降雨COD污染负荷在34.6~73.7 t之间,相当于整个城区城镇生活污水不加处理排放1天;根据3次降雨监测结果估算全年COD、悬浮物、总磷、氨氮、总氮排放量分别为2177.1 t、2778.3 t、3.855 t、41.410 t、69.133 t,城市面源COD污染负荷是城镇生活源的近20%。(4)各类下垫面中,屋面的污染物排放负荷贡献率最大,其次为庭院、交通干道、一般道路、城市水环境,一次典型降雨中,屋面对COD污染负荷的贡献率为30.9%,庭院为28.7%,交通干道为24.7%,一般道路为14.9%,城市水环境仅为0.8%。(5)各类下垫面中,交通干道的初始冲刷效应最明显,其次为一般道路、庭院、屋面。根据分析得出结论:城市面源中COD、悬浮物的污染不容忽视;不同下垫面呈现不同的污染特征,屋面的污染物质量浓度较低,但由于面积贡献率大,污染物负荷贡献率较高,均在25%以上,交通干道、一般道路五类污染物由于质量浓度较高,各污染物负荷贡献率均超过其面积贡献率,可作为城市面源防治的重点;截留和处理城市降雨初期径流对于城市面源污染处理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面源 污染特征 排放负荷 城市下垫面
下载PDF
可再生资源中木糖利用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
5
作者 邓雪柯 廖翀 +1 位作者 李晋川 汪云利 《技术与市场》 2006年第08A期52-53,共2页
通过微生物利用纤维素类可再生资源中的木糖,在世界上获得了相当的重视,表现出极其广泛的利用前景。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拥有大量的纤维素资源,充分重视木糖的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综合介绍了利用木糖生成木糖醇和乙醇的相关途径... 通过微生物利用纤维素类可再生资源中的木糖,在世界上获得了相当的重视,表现出极其广泛的利用前景。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拥有大量的纤维素资源,充分重视木糖的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综合介绍了利用木糖生成木糖醇和乙醇的相关途径和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糖 木糖醇 乙醇
下载PDF
关于臭氧—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GB/T15437-95)问题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詹朝坤 《四川环境》 1999年第3期70-72,共3页
本文就臭氧—靛蓝二磺酸钠( I D S)分光光度法( G B/ T15437- 95)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其臭氧摩尔质量( 12 O3)为2400g/m ol,而不是1200g/m ol,从而纠正了方法中的错误。
关键词 臭氧 靛蓝二磺酸钠 分光光度法 摩尔质量
下载PDF
成都市大气细颗粒物组成和污染特征分析(2012—2013年) 被引量:54
7
作者 陈源 谢绍东 罗彬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21-1031,共11页
为了解成都市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于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成都市城区开展了每6 d采集1次样品的长期颗粒物观测.利用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热光碳分析仪、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别分析了颗粒物样品的质量浓度、... 为了解成都市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于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成都市城区开展了每6 d采集1次样品的长期颗粒物观测.利用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热光碳分析仪、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别分析了颗粒物样品的质量浓度、有机碳/元素碳、水溶性离子、无机元素等,同步收集了污染物在线观测数据、气象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成都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粒子(PM2.5)浓度颗粒物浓度分别高达(129.7±76.4)和(91.6±54.3)μg·m-3,PM2.5中以二次无机离子(SNA,43.6%)和有机物(OM,31.2%)污染最为突出,其次为土壤组分(Soil,13.8%)、元素碳(EC,5.0%)和微量元素(Trace,0.8%);1月、3月、5月和10月是污染较重的月份.通过比较揭示了不同污染源影响下的典型污染特征.生物质燃烧期间,成都城区PM2.5浓度达214.3μg·m-3,PM2.5/PM10比达0.89,其中OM贡献增加至57.2%,K+浓度达8.7μg·m-3,OC/EC比达8.3,SNA比重下降;而沙尘传输期间,PM2.5浓度为122.6μg·m-3,仅占PM10浓度的0.28,PM2.5中土壤组分比例剧增至77.3%,SNA和无机元素的比重明显下降;静稳天气下PM2.5浓度为261.0μg·m-3,各组分比重并无明显变化,硝酸盐和铵盐比例稍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PM2.5) 长期观测 颗粒物组成 重污染 成都
原文传递
重庆市主城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与来源解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陈源 谢绍东 +1 位作者 罗彬 翟崇治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420-2430,共11页
重庆市主城区大气细颗粒物(PM_(2.5))浓度从1990s的>100μg·m^(-3)下降至当前的约70μg·m^(-3),但仍高于环境标准限值.为探讨重庆市主城区PM_(2.5)化学组成与来源特征,于2012—2013年在渝北区大气超级站利用四通道采样仪... 重庆市主城区大气细颗粒物(PM_(2.5))浓度从1990s的>100μg·m^(-3)下降至当前的约70μg·m^(-3),但仍高于环境标准限值.为探讨重庆市主城区PM_(2.5)化学组成与来源特征,于2012—2013年在渝北区大气超级站利用四通道采样仪连续采集了颗粒物样品,分析了其中水溶性离子、碳质组分和无机元素含量.采样期间,重庆市主城区大气PM_(10)和PM_(2.5)的年日均浓度分别为103.9和75.3μg·m^(-3),扩散条件不利的冬季,细颗粒物污染较为严重.受静稳天气影响的1月和2月,受沙尘影响的3月,及二次转化显著的6月是重庆市细颗粒物污染较重的月份.重庆市PM_(2.5)组成以有机物(OM,30.8%)为主,其次为硫酸盐(SO_4^(2-),23.0%)、硝酸盐(NO_3^-,11.7%)、铵盐(NH_4^+,10.9%)、地壳物质(Soil,8.2%)、元素碳(EC,5.2%)、K^+(1.1%)、Cl^-(1.0%)和微量元素(Trace,0.6%).较高的SO_4^(2-)浓度和逐步上升的[NO_3^-]/[SO_4^(2-)]比值反映了重庆市燃煤污染较重,同时机动车污染比例逐步增加.采用主因子分析/绝对主因子得分法解析了重庆城区细颗粒物5类主要来源是:二次粒子(41.7%)、燃煤(15.6%)、建筑/道路尘(12.4%)、土壤尘(11.0%)和工业尘(10.4%),通过各污染源季节变化及与其他结果对比,该源解析结果能够较可靠反映重庆市细颗粒物的来源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PM2.5) 化学组成 来源解析 重庆
原文传递
内江市大气细颗粒物化学组成及其消光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源 谢绍东 罗彬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85-492,共8页
2012—2013年在内江市环境监测站楼顶采集了PM_(10)和PM_(2.5)样品,并分析了颗粒物中金属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质组分的质量浓度,以研究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及其消光特性.采样期间,内江市的PM_(10)和PM_(2.5)浓度分别为(116.3±54... 2012—2013年在内江市环境监测站楼顶采集了PM_(10)和PM_(2.5)样品,并分析了颗粒物中金属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质组分的质量浓度,以研究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及其消光特性.采样期间,内江市的PM_(10)和PM_(2.5)浓度分别为(116.3±54.7)μg·m^(-3)和(78.6±36.8)μg·m^(-3);颗粒物污染冬季较重,其次为秋季,春季和夏季污染水平相当.内江市PM_(2.5)中以二次无机离子(SNA,42.5%)和有机物(OM,35.0%)污染最为突出,其次为地壳元素(Soil,11.4%)、元素碳(EC,5.2%)和微量元素(Trace,0.3%).高相对湿度和细颗粒物浓度是导致内江灰霾频发的主要原因,10km能见度对应的PM_(2.5)浓度界值为72.2μg·m^(-3).采用IMPROVE模型计算,内江市PM_(2.5)的平均散射系数为(504.6±293.2)Mm-1,吸光系数平均为(41.0±20.6)Mm-1;PM_(2.5)中硫酸盐对消光系数贡献最大,占40.0%;其次为有机物和硝酸盐,贡献率分别是29.2%和15.3%;EC的贡献率为7.3%.PM_(2.5)质量浓度与散射系数呈现出较强的线性关系(r=0.88),通过回归方程得到PM_(2.5)的质量散射效率为4.2 m^2·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PM2.5) 散射系数 能见度 化学组分 内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