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骨科患者术后发热的发生率及病因诊断 被引量:9
1
作者 周凯华 陈铭吉 +2 位作者 陈农 庄健 潘福根 《中国临床医学》 2016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研究创伤骨科患者术后发热的现况并探讨病因相关诊断性检查方法的意义。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396例创伤骨科患者中286例患者出现了术后发热(体温高于38.5℃),对这些患者进行尿常规、尿培养、血培养或伤口渗出液培养... 目的:研究创伤骨科患者术后发热的现况并探讨病因相关诊断性检查方法的意义。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396例创伤骨科患者中286例患者出现了术后发热(体温高于38.5℃),对这些患者进行尿常规、尿培养、血培养或伤口渗出液培养等检查并摄X线胸片,以明确发热原因,记录相应结果。结果:365例次检查中38例(10.4%)为阳性结果,分别为尿常规检查19/92(20.6%)、尿培养11/103(10.7%)、X线胸片5/62(8.1%)、血培养3/103(2.9%)、伤口渗出液培养0/5(0%)。3例血培养阳性者均为术后1周仍有发热的患者。术后6 d后出现发热的患者诊断性检查的阳性率(40%)高于术后5 d内出现发热的患者(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创伤骨科患者术后发热较常见,术后早期发热可能由炎性反应或早期贫血所致,感染相关诊断性检查阳性率较低;手术6 d以后出现发热,应警惕术后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 发热 流行病学 病因
下载PDF
上海市青浦区工业性手外伤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傅阳 潘福根 +1 位作者 叶作舟 吴晓天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3年第1期19-20,28,共3页
目的 调查上海市青浦区工业性手外伤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 152例工业性手外伤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 工业性手外伤发生的高危人群是20~50岁的青壮年,男性为主.每年3,4月份及7,8月份为事故高发期,而每天12-18时为事故好发时间... 目的 调查上海市青浦区工业性手外伤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 152例工业性手外伤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 工业性手外伤发生的高危人群是20~50岁的青壮年,男性为主.每年3,4月份及7,8月份为事故高发期,而每天12-18时为事故好发时间.切割伤和轧砸伤是主要损伤类型,食、拇指较易受伤.设备条件差、缺少防护装置和人为因素是致伤的主因,个体私营企业是事故高发单位.结论 人为因素、安全培训和保护及事故好发单位是手外伤发生的三要素,针对其发病特征,制定预防措施,可降低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 流行病学 工业性
下载PDF
使用自制植骨漏斗经伤椎植骨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荚龙 李向前 +4 位作者 高如峰 陈铭吉 付文芹 陶星光 陈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6-483,共8页
目的:探讨使用自制微创经皮植骨漏斗进行伤椎植骨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26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3例,女13例,年龄51.23±9.56岁(33... 目的:探讨使用自制微创经皮植骨漏斗进行伤椎植骨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26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3例,女13例,年龄51.23±9.56岁(33~65岁);均为单节段损伤,T122例,L18例,L28例,L35例,L43例。采用跨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再通过自制的微创经皮植骨漏斗进行伤椎内空腔内植骨(自体髂骨)。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观测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伤椎中部高度压缩率及矢状面Cobb角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随访时间为15.19±2.51个月(12~22个月),手术时间84.62±12.88min,出血量55.58±12.44mL,无伤口感染、脊髓损伤等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1枚椎弓根螺钉尾冒松动脱落。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6.89±7.25)%、(10.28±7.50)%]、椎体中部高度压缩率[(7.11±5.75)%、(10.63±6.24)%]、Cobb角(4.38°±7.77°、2.14°±7.78°)、VAS评分(3.35±0.56、1.73±0.45)和ODI[(41.96±3.82%、13.77±2.42)%]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10.28±7.50)%]、椎体中部高度压缩率[(10.63±6.24)%]较术后1周轻度增加,Cobb角(2.14°±7.78°)较术后1周略有下降(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1.73±0.45)和ODI[(13.77±2.42)%]较术后1周好转(P<0.05)。结论:对于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使用自制微创经皮植骨漏斗进行伤椎植骨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骨移植
下载PDF
急性期与非急性期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效对比分析
4
作者 荚龙 高如峰 +2 位作者 陈农 陈铭吉 陶星光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373-378,共6页
目的比较急性期与非急性期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2月行PVP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 目的比较急性期与非急性期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2月行PVP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根据患者发生骨折到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长短分为急性期组(≤2周,80例)和非急性期组(>2周,56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弥散分布是否满意以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压缩比(前缘及中部),伤椎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为(15.92±2.78)个月(12~21个月),无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2组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前缘及中部)、Cobb角、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恢复(P<0.05),急性期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分布、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改善及随访时椎体高度和Cobb角维持优于非急性期组患者(P<0.05),末次随访时急性期组患者疼痛缓解(VAS评分)和功能恢复(ODI评分)也优于非急性期组患者(P<0.05),术后即刻疼痛缓解(术后3 d VAS)和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早期采用椎体成形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恢复和维持椎体高度,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两种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比较
5
作者 荚龙 高如峰 +2 位作者 付文芹 陈农 陈铭吉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61-465,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与经皮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采用经皮短节段椎弓根螺钉... 目的比较经皮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与经皮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采用经皮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25例)和B组(采用经皮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21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VAS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和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3(15.80±2.64)个月。手术时间A组短于B组(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床时间A组长于B组(P<0.05)。B组发生4例骨水泥渗漏。疼痛VAS评分:术后1周B组低于A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两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B组均优于A组(P<0.05)。结论相较于经皮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经皮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能够更快地缓解患者疼痛、缩短患者下床时间、更好地维持伤椎高度,但存在骨水泥渗漏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直视下精准复位法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6
作者 庄健 杨军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398-403,共6页
目的通过与闭合复位法对比分析,观察直视下精准复位法治疗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60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 目的通过与闭合复位法对比分析,观察直视下精准复位法治疗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60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0例采用闭合复位固定(闭合组),30例采用直视下参照解剖标志点精准复位下胫腓联合脱位(直视组)。记录并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受伤机制、固定下胫腓联合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透视次数、下胫腓间隙(tibiofibular bottom clearance,TBCS)、下胫腓重叠影(tibiofibular overlap,TBOL)、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闭合组固定下胫腓联合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透视次数分别为(18.23±0.58)min、(84.37±1.83)mL、(9.47±0.26)次,直视组固定下胫腓联合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透视次数分别为(16.00±0.55)min、(74.5±1.61)mL、(7.97±0.23)次,两组上述三项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TBCS、TBO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观察指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术后TBCS、TBOL两组比较,闭合组分别是(3.16±0.04)mm、(7.77±0.03)mm,直视组分别是(2.98±0.05)mm、(7.92±0.0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视组的优良率为96.70%,闭合组的优良率为73.30%,直视组显著高于闭合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0%,直视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7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视下精准复位下胫腓联合脱位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疗效确切,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及透视次数、改善患者预后功能,是一种有效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损伤 闭合复位 直视下精准复位 复位不良
下载PDF
科学认识影像辐射,请勿谈“辐”色变
7
作者 英龙 陈铭吉 《科学生活》 2024年第8期10-11,共2页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它能够给医生提供直观的结果,帮助医生及时发现病因并进行治疗。然而,许多患者对这些检查心存戒备,担心放射检查会对身体造成辐射危害,因而耽误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接下来笔者将介绍一些关于辐射的知...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它能够给医生提供直观的结果,帮助医生及时发现病因并进行治疗。然而,许多患者对这些检查心存戒备,担心放射检查会对身体造成辐射危害,因而耽误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接下来笔者将介绍一些关于辐射的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影像辐射。辐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只要物体具有温度,就会产生辐射。根据其产生能量的高低,辐射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电离辐射 放射检查 辐射危害 自然现象 科学认识 影像 医生
下载PDF
经皮置钉联合微创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向前 吴明虎 +4 位作者 龚东亮 张军 付文芹 高如峰 陈农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936-942,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置钉联合微创经椎弓根植骨与非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回顾性分析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试验组26例,男21例,女5例;年龄(47.3±12.3)岁;采用经皮椎弓根置钉联合微创经椎弓... 目的:探讨经皮置钉联合微创经椎弓根植骨与非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回顾性分析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试验组26例,男21例,女5例;年龄(47.3±12.3)岁;采用经皮椎弓根置钉联合微创经椎弓根自体骨植骨术。对照组14例,男7例,女7例;年龄(50.2±11.2)岁;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12个月伤椎的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良MacNab评分及术后内植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及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VAS及前缘高度百分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前两组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6);术后1周及术后3、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2个月两组伤椎Cobb角均有显著降低(P<0.001)。根据MacNab评分,术后12个月试验组优20例,良5例,可1例;对照组优10例,良3例,可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8)。对照组术后第3天出现1例浅表伤口感染,经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治愈;两组患者术后均无钉棒松动断裂等其他并发症。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势,均可以恢复伤椎高度、重建脊柱序列,使骨折椎体复位;而伤椎经皮经椎弓根植骨可以增加骨折椎体的稳定性,术后能更好地维持椎体高度,从而降低后凸畸形和钉棒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弓根植骨 经皮置钉 胸腰椎骨折 自体骨植骨
下载PDF
XPC rs2228000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
9
作者 李牧 龚东亮 +1 位作者 徐黎明 彭荣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235-239,共5页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组C(XPC)rs2228000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女性乳腺癌患者562例(乳腺癌组)、女性体检健康者572名(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组C(XPC)rs2228000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女性乳腺癌患者562例(乳腺癌组)、女性体检健康者572名(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检测XPC基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XPC rs2228000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XPC rs2228000位点CC基因型(野生型)、CT基因型(杂合型)和TT基因型(纯合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3.2%、50.9%、15.9%,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3.2%、48.4%、8.4%,2个组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9,P<0.01);2个组之间等位基因C和T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携带T等位基因的个体乳腺癌发生风险是携带C等位基因个体的1.52倍[比值比(OR)值=1.52,95%可信区间(CI)为1.37~1.94]。雌激素受体(ER)阳性、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的乳腺癌患者XPC rs2228000位点基因型分布分别与ER阴性、其他病理类型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绝经状态、孕激素受体(PR)表达、BRCA1基因表达的乳腺癌患者之间XPC rs2228000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PC rs2228000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组C 基因多态性 乳腺癌
下载PDF
有限元分析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与钛合金髓内钉固定胫骨中段骨折的效果
10
作者 陈新用 周凯华 +5 位作者 张光明 马功常 杨庆 吴晓天 何小健 陈农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3年第4期261-265,共5页
目的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比较低模量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R-PEEK)髓内钉与钛合金髓内钉固定胫骨中段骨折的效果。方法 采用钛合金和不同碳纤维含量CFR-PEEK(CF30、CF50、CF60)髓内钉固定胫骨干粉碎性骨折,分析皮质骨最大应力、骨折最... 目的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比较低模量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R-PEEK)髓内钉与钛合金髓内钉固定胫骨中段骨折的效果。方法 采用钛合金和不同碳纤维含量CFR-PEEK(CF30、CF50、CF60)髓内钉固定胫骨干粉碎性骨折,分析皮质骨最大应力、骨折最大位移。结果 在轴向压缩200 N载荷条件下,髓内钉最大应力集中在胫骨近端区域,钛合金组最大应力为104.2 MPa,CF30组为32.7 MPa,CF50组为103.3 MPa,CF60组为103.1 MPa。在轴向压缩700 N载荷条件下,髓内钉最大应力也位于胫骨近端区域,钛合金组最大应力为294.2 MPa,CF30组为175.0 MPa, CF50组为143.6 MPa,CF60组为145.0 MPa。在轴向压缩200 N、700 N载荷条件下,钛合金组最大位移分别为1.07 mm和3.15 mm,CF30组分别为4.25 mm和8.17 mm,CF50组分别为2.02 mm和4.15 mm,CF60组分别为1.94mm和4.08 mm。结论 CF50、CF60髓内钉可安全应用于胫骨干粉碎性骨折,而CF30髓内钉不适用于胫骨干粉碎性骨折。CFR-PEEK材料具有一定的生物力学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 复合材料 髓内钉 胫骨骨折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 被引量:10
11
作者 何小健 庄健 +4 位作者 周凯华 陈铭吉 高如峰 郑奋 潘福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688-695,共8页
背景:锁定接骨板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钢板,可以改善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09... 背景:锁定接骨板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钢板,可以改善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31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28-81岁,平均56.4岁。骨折类型采用Neer分类,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12例。内固定治疗采用胸大肌三角肌间沟入路,行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另外,检索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并发症的相关研究文献,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综合分析临床病例疗效与检索文献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获得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特点。结果与结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应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31例患者均得到13-49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9.8个月。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失效,临床愈合时间为8-16周。根据Constant评分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其中优11例,良16例,可3例,差1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可靠有效的方法。但也可发生螺钉松动、肱骨头坏死等相关并发症,因此,内固定治疗操作时应注意保护肱骨头血运,复位肱骨颈内侧骨折块并牢固固定,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内固定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关节植入物学术探讨 锁定接骨板 肱骨 骨折 内固定 并发症 肱骨头 大结节 肩峰 钢板 克氏针 螺钉
下载PDF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外科治疗及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健 陈农 +5 位作者 董健 李熙雷 周晓岗 方涛林 林红 马易群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9-383,共5页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9例胸椎OLF患者,其中30例采用"揭盖"式全椎板切除减压,9例采...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9例胸椎OLF患者,其中30例采用"揭盖"式全椎板切除减压,9例采用改良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及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随访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术前病程、术前JOA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学会,11分)、硬化节段、CT分型、脊髓信号改变与术后疗效的关系。结果3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在10个月~8年,平均54个月。根据JOA评分标准进行术前和术后的疗效评价。术后疗效评价为优19例、良14例、可6例,优良率达84.6%。术前病程短,JOA评分高,单节段骨化,CT分型为外侧型及矢状位T2加权像髓内信号无改变的病例术后疗效好。结论"揭盖"式全椎板切除减压和改良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是治疗胸椎OLF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患者术前病程、术前JOA评分、硬化节段、CT分型及压迫节段MRI示脊髓信号有无改变是影响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黄韧带骨化 手术治疗 术后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皮下钉棒系统改良置钉法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3
作者 吴晓天 陈农 +2 位作者 潘福根 刘佐庆 何小健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 :探讨皮下钉棒系统改良置钉法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选择性应用钉棒系统改良经髂前下棘和耻骨结节置钉治疗14例Tile B型骨盆骨折,男8例,女6例;年龄23~65岁,平均42岁。观察患者的... 目的 :探讨皮下钉棒系统改良置钉法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选择性应用钉棒系统改良经髂前下棘和耻骨结节置钉治疗14例Tile B型骨盆骨折,男8例,女6例;年龄23~65岁,平均42岁。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并采用Matta复位标准及Majeed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5个月,平均10.5个月。手术时间25~45 min,平均32 min;术中出血量10~35 ml,平均18 ml。术后骨折均Ⅰ期愈合,愈合时间9~14周,平均12.5周。术后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及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4例出现单侧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出现单侧股神经麻痹,最终均恢复正常。Matta复位标准结果 ,优7例,良5例,中2例。末次随访时Majeed功能评分为(81.50±8.05)分,其中优5例,良7例,中2例。结论 :应用皮下钉棒系统改良经髂前下棘和耻骨结节置钉固定前环创伤小、复位牢靠、并发症少,是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一种有前景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固定术 钉棒系统
下载PDF
同种异体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复合β-磷酸三钙支架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子征 李受珉 +2 位作者 王泽 李智 张键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8-343,共6页
目的探讨以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陶瓷为支架材料复合兔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rabbit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rADSCs)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的rADSCs接种于β-TCP... 目的探讨以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陶瓷为支架材料复合兔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rabbit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rADSCs)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的rADSCs接种于β-TCP支架上,构建rADSCs/β-TCP骨组织工程复合体,并进行体外培养。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双侧桡骨中下段造成2cm长度的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平均分为3组,A组: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B组:单β-TCP人工骨对照组;C组:rADSCs/β-TCP复合体实验组。在手术后2周、4周、6周和8周时进行X线检查,然后每组各选2只兔处死后取出标本,对标本进行大体观察以及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骨修复情况,并观察是否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结果 rADSCs在适当的诱导条件下具有成骨细胞分化潜能,复合β-TCP后对其生长分化无影响。X线检查结果发现,A组有稍多的骨组织形成,未见髓腔及正常骨影像学表现;B组虽然骨连接性基本恢复,但骨髓腔尚未完全再通;C组骨连接性完全恢复,骨缺损基本修复,骨髓腔再通。术后4周,C组可观察到骨缺损周围开始形成新生骨,并随着时间的延长新生骨量逐渐增多。术后6周,材料逐渐降解,材料孔隙内有新生骨长入。术后8周,C组材料降解明显,材料孔隙基本消失,髓腔已基本再通;B组部分骨髓腔再通,而A组未发现骨髓腔再通。新生骨组织面积比较,各时间点C组的面积最大,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检测未见免疫排斥现象。结论 rADSCs在适当的诱导条件下具有成骨细胞分化潜能。ADSCs有望成为理想的修复骨缺损、促进骨折愈合的组织工程骨所需要的种子细胞,为大段骨缺损组织工程的修复提供可行的技术方案,为临床治疗大段骨缺损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 骨组织工程复合体 大段骨缺损 Β-磷酸三钙
下载PDF
骨盆骨折合并损伤临床特点的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庆 蒋凯 +3 位作者 陶星光 陈农 周海林 潘福根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骨盆骨折合并损伤病例,统计各部位合并损伤例数,分析骨盆骨折严重程度与合并损伤关系,研究骨盆骨折合并损伤与患者预后关系。结果592例骨盆骨折患者有155例(26.2%)存在其他部位合并伤。四...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骨盆骨折合并损伤病例,统计各部位合并损伤例数,分析骨盆骨折严重程度与合并损伤关系,研究骨盆骨折合并损伤与患者预后关系。结果592例骨盆骨折患者有155例(26.2%)存在其他部位合并伤。四肢损伤发生率与其他部位合并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155例骨盆骨折合并损伤患者ISS评分平均16分(6~27分),B型、C型骨盆骨折ISS评分明显高于A型,C型亦较B型高。死亡9例(1.5%),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平均为29分,较存活病例ISS评分(13分)明显升高(P<0.05)。ISS评分是预测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骨盆骨折合并损伤发生率较高,ISS评分是骨盆骨折死亡率的重要预测指标,与患者预后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合并伤 创伤严重度评分
下载PDF
DHS、短重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85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庄健 金冬泉 +4 位作者 王传忠 郑奋 潘福根 高如峰 刘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3期224-225,共2页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治疗 重建钉 DHS 动力髋螺钉
下载PDF
双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Ⅵ型骨折 被引量:13
17
作者 庄健 何小健 +2 位作者 周凯华 杨军 潘福根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双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Ⅵ型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5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胫骨平台SchatzkerⅥ型骨折28例。术前CT扫描明确骨折具体部位、关节塌陷移位程度。所有病例均接受胫骨近端内外侧双钢板螺... 目的探讨双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Ⅵ型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5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胫骨平台SchatzkerⅥ型骨折28例。术前CT扫描明确骨折具体部位、关节塌陷移位程度。所有病例均接受胫骨近端内外侧双钢板螺钉固定、自体髂骨植骨,3例结合克氏针辅助固定。结果 28例患者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16.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3个月,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3.6个月。术后1年根据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22例,良4例,中2例,优良率为92.9%。术后即刻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与术后1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CT扫描对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具有明确指导作用。双钢板治疗可减少对胫前皮瓣和骨折端血供的破坏,坚强固定和良好植骨能避免关节面二期塌陷和膝关节力轴对线不良,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有助于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双钢板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陈农 周海林 +2 位作者 周凯华 高如峰 刘佐庆 《中国临床医学》 2016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23个月,平均14.6个月。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和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3 d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和Cobb角和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均有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和脱出。结论: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能充分恢复伤椎的高度,更好地重建椎体解剖形态、矫正后凸畸形、维持矫正效果和避免长期腰背疼痛发生,该手术方法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固定 椎弓根植骨
下载PDF
肩关节后脱位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附8例报告)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军 金冬泉 +1 位作者 王传忠 郑奋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7期588-589,共2页
关键词 肩关节 后脱位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髓内固定方法的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陆明 潘福根 金冬泉 《当代医学》 2010年第7期59-61,共3页
目的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国产短重建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最佳选择。方法自2006年12月~2008年6月,我们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 目的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国产短重建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最佳选择。方法自2006年12月~2008年6月,我们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PFNA固定38例,采用国产短重建髓内钉固定44例,共82例。对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疗效及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恢复作比较分析。结果PFNA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较国产短重建钉少,但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国产短重建钉组出现退钉及锁钉切出有3例。结论PFNA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和出血少,固定牢固,允许早期功能锻炼特点,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髓内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