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系统性硬化症治疗现状——风湿科和皮肤科医师调查问卷
1
作者 赵力 姜莉 +4 位作者 梁敏锐 于一云 万伟国 邹和建 薛愉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4期236-244,共9页
目的:了解中国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治疗的现状。方法:通过向风湿科和皮肤科医师发放电子问卷,收集有关SSc治疗的信息。结果:286名医师完成了问卷。74.5%的受访者在SSc治疗中使用了肾上腺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 目的:了解中国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治疗的现状。方法:通过向风湿科和皮肤科医师发放电子问卷,收集有关SSc治疗的信息。结果:286名医师完成了问卷。74.5%的受访者在SSc治疗中使用了肾上腺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并支持低剂量长期维持GC使用。75.5%的受访者将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作为皮肤累及和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一线免疫抑制剂,而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则被33.6%的受访者选择。38.8%受访者将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作为SSc-ILD中最常用的免疫疗法。13.6%的受访者将抗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受体抗体作为SSc-ILD中生物制剂的首选。约半数(47.9%~61.2%)受访者使用靶向药物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作为一线或联合治疗药物来治疗指/趾端血管病变和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此外,有31.5%的受访者曾尝试使用吡非尼酮治疗SSc-ILD。造血干细胞移植在皮肤受累、SSc-ILD和指/趾端血管病变方面进行了尝试,但在胃肠道(gastrointestinal,GI)受累(1.4%)和SSc-PAH(1.0%)方面尝试较少。受访者的背景对SSc-ILD、SSc-PAH、指/趾端血管病变和皮肤受累的一线免疫抑制剂的选择产生了影响,但对长期GC维持影响较小,职称比科别影响更大。结论:除了使用GC外,免疫抑制剂和靶向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SSc;并在难治性病例中尝试了生物制剂、IVIG和造血干细胞移植。风湿科和皮肤科医师在药物选择上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生物制剂 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2016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痛风治疗指南》评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磊 邹和建 薛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66-568,共3页
痛风(gout)是尿酸盐晶体诱发的炎症性疾病。长期异质性嘌呤代谢活跃,体内尿酸生成过多,肾脏尿酸排泄障碍,可导致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尿酸盐晶体在关节沉积,进而出现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随着时间的延长,痛风石沉积... 痛风(gout)是尿酸盐晶体诱发的炎症性疾病。长期异质性嘌呤代谢活跃,体内尿酸生成过多,肾脏尿酸排泄障碍,可导致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尿酸盐晶体在关节沉积,进而出现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随着时间的延长,痛风石沉积引起慢性关节炎和关节损坏,或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结石形成。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已经成为“病中之王”(king of the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石 治疗指南 风湿病 急性关节炎 慢性间质性肾炎 欧洲 炎症性疾病 高尿酸血症
下载PDF
类风湿因子三种检测方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章菲菲 徐麦玲 +1 位作者 邹和建 陈宇明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60-463,共4页
目的 类风湿因子 (RF)常用的检测方法有乳胶凝集法、ELISA法和散射比浊法。本研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 (ROC)曲线比较上述 3种RF检测方法对类风湿性性关节炎 (RA)的诊断价值 ,并获得最佳临界值。方法 以 2 0 0 1年 7~ 12月因关节肿痛... 目的 类风湿因子 (RF)常用的检测方法有乳胶凝集法、ELISA法和散射比浊法。本研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 (ROC)曲线比较上述 3种RF检测方法对类风湿性性关节炎 (RA)的诊断价值 ,并获得最佳临界值。方法 以 2 0 0 1年 7~ 12月因关节肿痛在我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 2 4 7例患者为实验组 ,其中RA患者91例 ,非RA患者 15 6例 ;以 12 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分别采用乳胶法、ELISA法和散射比浊法测定其血清RF ,金标准为在不依赖实验室检测RF的前提下仍符合 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所修订的RA诊断标准。绘制ROC曲线。结果 ELISA法测定的IgM RF曲线下面积最大 ,与其他曲线下面积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比浊法的最佳临界值是 4 5U/ml,与原临界值相比 ,特异度明显上升。结论 ELISA法测定IgM RF对RA诊断价值最高 ,散射比浊法测定RF的最佳临界值是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诊断 类风湿因子 检测方法 诊断 乳胶凝集法 ELISA法 散射比浊法
下载PDF
2013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联盟系统性硬化分类标准评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杨雪 王久存 +1 位作者 吴文育 邹和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系统性硬化(硬皮病,SSc)是一种具有多重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病理学特征包括小血管病变、自身抗体产生和成纤维细胞功能失调导致的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目前SSc一般分为局限性皮肤型SSc、弥漫性皮肤型SSc和无皮肤累及的SS... 系统性硬化(硬皮病,SSc)是一种具有多重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病理学特征包括小血管病变、自身抗体产生和成纤维细胞功能失调导致的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目前SSc一般分为局限性皮肤型SSc、弥漫性皮肤型SSc和无皮肤累及的SSc。因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SSc尚无法通过诊断性实验来予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 美国风湿病学会 分类标准 抗风湿 自身免疫性疾病 诊断性实验 欧洲 细胞功能失调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在风湿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并发症的处理 被引量:8
5
作者 薛愉 万伟国 《上海医药》 CAS 2012年第19期25-31,共7页
糖皮质激素是风湿病治疗中的最重要药物,具有强力的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但在改变病理过程的同时也会打破原有的生理平衡,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准确认识、规范应用和及时防治糖皮质激素的并发症对临床医师来说十分重要。本文就糖皮质... 糖皮质激素是风湿病治疗中的最重要药物,具有强力的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但在改变病理过程的同时也会打破原有的生理平衡,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准确认识、规范应用和及时防治糖皮质激素的并发症对临床医师来说十分重要。本文就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药理机制以及规范化应用和并发症防治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生理作用 药理机制 风湿病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矽肺合并类风湿关节炎一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徐雪 薛愉 +2 位作者 宣丹旦 万伟国 邹和建 《新医学》 2012年第8期594-596,共3页
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致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由于二氧化硅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矽肺患者可合并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矽肺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的报道较少见,该文报道1例男性矽肺患者出现全身多关节... 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致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由于二氧化硅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矽肺患者可合并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矽肺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的报道较少见,该文报道1例男性矽肺患者出现全身多关节肿胀疼痛2月余,入院检查发现多个免疫学指标异常,肺部CT可见多发而散在的圆形或类圆形阴影,考虑为Caplan综合征而非结核,进一步诊断明确为矽肺合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已经出现肺部间质性病变,故不用免疫抑制药,而用小剂量激素控制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 类风湿关节炎 Caplan综合征 肺纤维化
下载PDF
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姜莉 郑舒聪 +1 位作者 万伟国 苏媁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第5期753-754,763,共3页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及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136例RA患者、246例非RA的风湿病患者和31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抗-CCP和GPI浓...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及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136例RA患者、246例非RA的风湿病患者和31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抗-CCP和GPI浓度,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抗-CCP和GPI的曲线下面积,比较两者对RA的诊断价值。结果:以试剂盒制定的5U.L-3和0.20μg.L-3为抗-CCP和GPI的诊断临界值,诊断R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抗-CCP分别为90.4%和93.5%、GPI分别为35.3%和87.7%,抗-CCP和GP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8和0.685。结论:抗-CCP对RA的诊断价值优于GPI。在检测抗-CCP的同时加测GPI,与抗-CCP独立试验比较,联合试验可提高特异度6%,平行试验可提高敏感度约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下载PDF
传统慢作用抗风湿药 被引量:3
8
作者 孔宁 吕玲 万伟国 《上海医药》 CAS 2012年第7期11-14,共4页
传统慢作用抗风湿药是目前治疗风湿病的主要用药类别之一。本文就传统慢作用抗风湿药的品种、用药选择及其不良反应作一概要介绍。
关键词 风湿病 传统慢作用抗风湿药 治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风湿病治疗用生物制剂 被引量:3
9
作者 孔宁 吕玲 万伟国 《上海医药》 CAS 2012年第7期14-18,共5页
生物制剂因具有靶向特点,近10年来在风湿病治疗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目前已获准用于临床的各生物制剂的特点以及这些生物制剂类慢作用抗风湿药在各种风湿病治疗中的应用和不良反应。
关键词 生物制剂 抗风湿药 风湿病 治疗
下载PDF
羟基氯喹在风湿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章菲菲 邹和健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3-115,共3页
关键词 抗疟药 羟基氯喹 氯喹 风湿性疾病 临床应用 作用机制 毒性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理性思维——多基因关联的抗原驱动的链式炎症反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孟济明 邹和建 叶霜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6期502-510,共9页
从1892年Garrod命名“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以来,先后提出了“血管外免疫复合物”、“细胞超敏反应”、“二相疾病”等病因和发病机制假说;直到1986年Alareon才概略地提出了“易感基因与生态体系反应异常”学说... 从1892年Garrod命名“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以来,先后提出了“血管外免疫复合物”、“细胞超敏反应”、“二相疾病”等病因和发病机制假说;直到1986年Alareon才概略地提出了“易感基因与生态体系反应异常”学说,而对具体内容表述较少^[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多基因关联遗传 发病机制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类风湿因子检测中乳胶凝集试验与比浊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宇明 沈新玉 +2 位作者 章菲菲 邹和建 关明 《江西医学检验》 2002年第5期273-274,310,共3页
目的 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87年制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关)分类标准中,将血清类风湿因子(RF)1:32以上阳性(乳胶法)作为诊断的依据之一。目前国内较多单位采用比浊法进行类风湿因子定量测定来取代乳胶凝集试验的滴度测定,在... 目的 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87年制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关)分类标准中,将血清类风湿因子(RF)1:32以上阳性(乳胶法)作为诊断的依据之一。目前国内较多单位采用比浊法进行类风湿因子定量测定来取代乳胶凝集试验的滴度测定,在使用ACR标准时常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对比浊法与乳胶凝集试验进行对比研究,以期明确两种不同方法的相关性,并提出比浊法诊断的临界值。方法 对210例风湿科门诊及住院患者血清标本同时采用乳胶法、比浊法进行类风湿因子检测,检测数据输入Foxpro数据库,采用SPSS-PC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回归分析、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以0.05作为显著性界限。结果 乳胶凝集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0.55%、89.86%。乳胶法与比浊法检测结果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835,P=0.01。结论 对比浊法与乳胶凝集试验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比浊法与乳胶法滴度呈较好的一致性。传统上以20IU/ml作为正常参考值,但作用RA诊断界限并不妥当。在50IU/ml时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分别为 94.44%和94.21%,因此建议将50IU/ml作为类风关诊断的界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胶凝集试验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 比浊法 RF 定量测定 诊断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价值的研究
13
作者 顾昳丽 陈宇明 +1 位作者 吕玲 徐麦玲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4期254-256,共3页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A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各亚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08例RA患者,与38例其他疾病患者对照,用ELISA测定ACCP与RF各亚型,以美国风湿病协会(ACR)修订的RA分类标准,通过四格表计算诊断试验的...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A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各亚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08例RA患者,与38例其他疾病患者对照,用ELISA测定ACCP与RF各亚型,以美国风湿病协会(ACR)修订的RA分类标准,通过四格表计算诊断试验的特异度、敏感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CP的特异度高于IgA鄄RF、IgM鄄RF,与IgG鄄RF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敏感度高于IgA鄄RF、IgG鄄RF,与IgM鄄RF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CCP对RA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关节炎 特异度 敏感度
下载PDF
欧洲抗风湿病联盟2018年更新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炎护理建议解说
14
作者 毛莉华 朱小霞 吴菊蕾 《上海医药》 CAS 2019年第19期51-54,共4页
慢性炎症性关节炎(chronic inflammatory arthritis,CIA)是风湿免疫性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常导致患者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甚至最终关节畸形、失能。CIA的主要特点为慢性进展和反复发作,因此须重视疾病管理,其中护理的作用不可或缺。... 慢性炎症性关节炎(chronic inflammatory arthritis,CIA)是风湿免疫性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常导致患者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甚至最终关节畸形、失能。CIA的主要特点为慢性进展和反复发作,因此须重视疾病管理,其中护理的作用不可或缺。2012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在《风湿病年鉴(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杂志上发布了CIA护理建议。2019年7月,该杂志又发表了EULAR 2018年更新的CIA护理建议。本文就更新后的CIA护理建议作一解说,以期为提高我国风湿病专科护理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抗风湿病联盟 慢性炎症性关节炎 护理
下载PDF
^(99m)TcO^-_4动态显像测定正常人腮腺功能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谭海波 顾昳丽 +4 位作者 刘兴党 刘从进 朱汇庆 李鼎 林祥通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41-543,共3页
通过TcO-4腮腺动态SPECT显像,对正常人的腮腺功能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绘制了两侧腮腺的时99m间-放射性活度曲线。研究表明腮腺摄取指数、给酸后的分泌率是评价腮腺摄取及分泌功能的良好指标。
关键词 腮腺 正常功能 放射陛核素显像 定量分析
下载PDF
硬皮病及其在不同人群中遗传因素的差异 被引量:10
16
作者 楚海燕 吴文育 +5 位作者 屠文震 陈冬冬 赵振宏 于伶 邹和建 王久存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7-264,共8页
硬皮病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有微血管受损和组织器官纤维化,根据其发病累及范围不同,主要分为系统性硬皮病和局限性硬皮病两种类型。硬皮病发病症状复杂,发病机制不明,导致治疗效果不甚理想。硬皮病发病有家族聚集现... 硬皮病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有微血管受损和组织器官纤维化,根据其发病累及范围不同,主要分为系统性硬皮病和局限性硬皮病两种类型。硬皮病发病症状复杂,发病机制不明,导致治疗效果不甚理想。硬皮病发病有家族聚集现象及种族差异,表明硬皮病具有遗传易感性。近年来许多研究集中于寻找硬皮病发病的遗传因素,并已发现有多种候选基因及通路参与硬皮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然而,不同人群中的研究结果并未得出完全一致的结论,群体遗传结构的差异可能与硬皮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种族差异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IL-17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被引量:17
17
作者 徐雪 邹和建 吕玲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26例SLE患者及21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中IL-1...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26例SLE患者及21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中IL-17的蛋白水平;以β-actin为内参照,采用荧光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 me RT-PCR)检测两组外周血中IL-17 mRNA表达水平。结果SLE组患者血浆IL-17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8.04±6.04)pg/mLvs(12.73±6.81)pg/mL,P<0.01];SLE组患者外周血IL-17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IL-17蛋白含量与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P=0.007 0)。SLE组血浆IL-17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积分和抗dsDNA抗体水平呈正相关(r=0.459,P<0.05;r=0.487,P<0.05);与血清C3水平呈负相关(r=-0.373,P<0.01)。结论SLE患者体内IL-17蛋白分泌及基因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异常,两者呈正相关,且与疾病活动性有明显相关性,提示IL-17可能在SLE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白细胞介素-17 活动性 相关性
下载PDF
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小鼠模型的建立及特征 被引量:13
18
作者 赵永强 楚海燕 +7 位作者 滕礼 吴文育 刘庆梅 伍婷 马彦云 邹和建 王久存 郭刚 《疑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705-708,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博莱霉素气管灌注诱导肺纤维化小鼠模型在不同时期分子生物学及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方法 6~8周龄C57BL/6小鼠60只,30只为正常对照组,30只以博莱霉素2.5 mg/kg单次气管灌注建立小鼠肺纤维化模型(模型组),以肺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基... 目的探讨博莱霉素气管灌注诱导肺纤维化小鼠模型在不同时期分子生物学及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方法 6~8周龄C57BL/6小鼠60只,30只为正常对照组,30只以博莱霉素2.5 mg/kg单次气管灌注建立小鼠肺纤维化模型(模型组),以肺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基因表达水平为指标,判断模型小鼠肺纤维化发展阶段。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的肺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模型组小鼠肺部有不同程度的肺泡结构破坏、炎性细胞浸润以及大量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沉积。基因表达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灌注博莱霉素1~2周,小鼠肺组织白介素(IL)-4、IL-13较正常对照组升高,而3~5周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模型组肺组织中胶原基因Colla2、Cola1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均较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组织病理学改变一致。结论博莱霉素2.5 mg/kg单次气管灌注可成功建立肺纤维化小鼠模型;博莱霉素灌注早期以肺部炎性浸润为主,第3周时肺纤维化达到高峰,第5周开始纤维化有所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动物模型 博莱霉素 纤维化期 小鼠
下载PDF
性别和年龄因素对腮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谭海波 刘从进 +5 位作者 顾昳丽 张光明 李鼎 朱汇庆 蒯大禹 林祥通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评价性别及年龄因素对腮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7例健康者(男11例,女36例,女性受试者分成4个年龄组)进行^(99)Tc^mO_4^-腮腺动态显像,1帧/min×50min。达到摄取高峰时让受试者口含 Vit C 200 mg(1ml)。将结果应用计算机感兴趣区(... 目的评价性别及年龄因素对腮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7例健康者(男11例,女36例,女性受试者分成4个年龄组)进行^(99)Tc^mO_4^-腮腺动态显像,1帧/min×50min。达到摄取高峰时让受试者口含 Vit C 200 mg(1ml)。将结果应用计算机感兴趣区(ROI)程序进行定量分析。计算腮腺摄取指数、酸刺激后分泌率、流率,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上述参数差异性进行比较,对女性组上述参数与年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①男女两组受试者间摄取指数、分泌率、流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女性各年龄组摄取指数、流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分泌率差异有显著性(左侧 F=3.774,P=0.020;右侧 F=3.603,P=0.024),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LSD)法对各年龄组分泌率均值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发现第1~3组均高于第4组(P 均<0.05),而第1、2、3组间分泌率差异无显著性(P 均>0.05)。③摄取指数及流率与年龄无相关性(r 值分别为0.66、-0.175,P 值分别为0.588、0.147),分泌率与年龄呈负相关(r=-0.382,P=0.018)。结论不同性别受试者腮腺功能无差异,但随着年龄增长腮腺的储备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放射性核素显像 ^99Tc^m高锝酸盐 性别因素 年龄因素
下载PDF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及选择 被引量:43
20
作者 于一云 薛愉 +1 位作者 朱小霞 邹和建 《上海医药》 CAS 2015年第11期14-18,共5页
痛风是由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的最常见首发症状,传统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物、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故能阻断炎症介质如白介素-1、肿... 痛风是由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的最常见首发症状,传统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物、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故能阻断炎症介质如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等的生物制剂有望在该疾病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就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作一概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药物治疗 生物制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