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解剖复位下股骨颈系统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贾继斋 殷贵鲲 +5 位作者 谢辉 傅维民 韩顺 马英杰 温准 王本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319-3325,共7页
背景:难复性股骨颈骨折很难获得解剖复位,作为一种新型内固定装置,目前关于股骨颈系统内固定治疗非解剖复位的股骨颈骨折尚是空白。目的: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股骨颈系统内固定治疗未能获得解剖复位的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 背景:难复性股骨颈骨折很难获得解剖复位,作为一种新型内固定装置,目前关于股骨颈系统内固定治疗非解剖复位的股骨颈骨折尚是空白。目的: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股骨颈系统内固定治疗未能获得解剖复位的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收集一名健康女性成年人的髋关节CT数据,利用Mimics 21.0、Geomagic Wrap 2021和SolidWorks 2020制作Pauwels角分别为30°,50°和70°的解剖复位股骨颈骨折模型,将以上3个解剖复位模型的骨折近端沿骨折线向上移位2 mm,得到3个不同Pauwels角的阳性支撑模型;相反,得到3个阴性支撑模型。使用SolidWorks 2020制作股骨颈系统内固定,并与以上9个模型装配。使用Ansys 19.0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记录2100 N应力下股骨和股骨颈系统的位移分布和最大位移、应力分布和最大应力。结果与结论:①Pauwels角为30°,50°,70°时,股骨颈系统最大应力均集中在螺栓与抗旋螺钉交界处,股骨最大应力集中在股骨内侧皮质,最大位移均分布于股骨头上部和股骨颈系统顶端;②Pauwels角为30°,50°时,股骨颈系统和股骨的最大位移和最大应力情况均为阴性支撑>解剖复位>阳性支撑;③Pauwels角为70°时,股骨颈系统的最大位移和最大应力情况为阴性支撑>解剖复位>阳性支撑;股骨的最大位移和最大应力情况为阴性支撑>阳性支撑>解剖复位;④随着Pauwels角的增大,阳性支撑的生物力学优势在减弱,但均优于阴性支撑;当Pauwels角为30°时,阳性支撑比解剖复位更稳定;当Pauwels角为50°时,阳性支撑与解剖复位的生物力学差异变得更小;当Pauwels角为70°时,解剖复位的稳定性略优于阳性支撑;⑤提示股骨颈骨折在术中若难以达到解剖复位,但已实现移位2 mm以内的阳性支撑,应用股骨颈系统内固定可以得到稳定的力学固定,但是需要避免阴性支撑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系统 内固定 非解剖复位 阳性支撑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芳军 王富洋 +3 位作者 苏云 王永泽 杨存恒 王铁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313-3318,共6页
背景:髓内钉及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其内固定方式选择尚未达成共识。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两部分及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收集1名志愿者肱骨CT数据,导入Minics 21.0... 背景:髓内钉及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其内固定方式选择尚未达成共识。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两部分及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收集1名志愿者肱骨CT数据,导入Minics 21.0、Geomagic Wrap、SoildWork 2017及Abaqus 2021中,建立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两部分及三部分骨折的有限元模型,分别为A组(髓内钉固定两部分骨折)、B组(锁定钢板固定两部分骨折)、C组(髓内钉固定三部分骨折)、D组(锁定钢板固定三部分骨折),对比分析肱骨及内固定物的应力分布、位移程度及其最大值。结果与结论:①A组模型中肱骨的最大应力及最大位移值最小,D组模型中肱骨的最大应力及最大位移值最大,锁定钢板组应力主要集中在肱骨头内侧下方及螺钉孔区域,而髓内钉组应力主要集中在骨折线周围及肱骨外科颈外侧下方区域,两者位移分布无明显差异,主要集中在肱骨远端;②A组模型中髓内钉的最大应力值最小,D组模型中锁定钢板的最大应力值最大,两种内固定的最大应力均主要集中在肱骨距螺钉及与内固定连接处,锁定钢板的应力云图分布集中,而髓内钉的应力云图分布更均匀;③结果显示,相比于锁定钢板,髓内钉更具有生物力学优势,这种优势在三部分骨折中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Neer分型 髓内钉 锁定钢板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3D打印多孔钽内部结构及表面改性在骨组织工程学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崔焱 杨帆 +6 位作者 刘家河 李陈致 李炎城 吴铭健 李振豪 熊婉琦 刘保一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3D打印多孔钽在骨缺损的修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机械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展现了其在人类骨组织工程学领域中巨大的临床价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仍需在多孔钽的内部结构及表面修饰方面有新的突破。现通过... 3D打印多孔钽在骨缺损的修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机械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展现了其在人类骨组织工程学领域中巨大的临床价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仍需在多孔钽的内部结构及表面修饰方面有新的突破。现通过回顾及分析相关文献,对3D打印多孔钽的内部结构及表面改性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钽 骨组织工程 骨缺损 表面修饰 内部结构 3D打印技术
下载PDF
可注射海藻酸钠水凝胶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小芳 郑国爽 +1 位作者 李茂源 于炜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9-794,共6页
背景:天然来源的多糖海藻酸钠具有含量高、成本低、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可降解性好等特点,在可注射型水凝胶的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制备可注射水凝胶的理想原料之一。目的:就海藻酸钠的性质、可注射海藻酸钠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在组织... 背景:天然来源的多糖海藻酸钠具有含量高、成本低、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可降解性好等特点,在可注射型水凝胶的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制备可注射水凝胶的理想原料之一。目的:就海藻酸钠的性质、可注射海藻酸钠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海藻酸钠;水凝胶;可注射”,英文检索词为“alginate;hydrogel;inject*”,检索文献时间范围为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结果与结论:由于海藻酸钠来源广泛,分子链结构上存在着许多可改性基团,可用各种共价交联或非共价交联的方法合成多种性能优良的可注射型水凝胶;将其他具有生物功能的分子引入海藻酸钠水凝胶中,可以调节其功能、拓宽其应用范围。另外,由于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等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可注射型海藻酸钠水凝胶在生物医学方面有着广泛的发展潜力,海藻酸钠水凝胶在体外与各种药物、细胞、因子或其他生物作用分子均匀调配,在人体内可形成凝胶,在基因载体、细胞支架和创口修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可注射水凝胶 组织工程 制备方法 综述
下载PDF
1例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期行左心室辅助装置安置术后患者的护理
5
作者 张鹿 纪代红 +4 位作者 丛玉波 尹光啸 马杰 刘明明 王金卓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553-555,共3页
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期的救治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但以心室辅助装置置入救治该类患者的方式暂未被广泛使用,本文就1例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期行左心室辅助装置安置术患者的术后护理进行总结,旨在为日后该类患者的护理提供相关经验。
关键词 左心辅助装置 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期
下载PDF
骨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朝均 芦健民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10期1538-1539,共2页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原因、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观察10例骨科手术后发生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表现、处理措施及预后情况。结果 10例患者手术切口于术后12~35 d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9 d。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结论高频电刀的应...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原因、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观察10例骨科手术后发生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表现、处理措施及预后情况。结果 10例患者手术切口于术后12~35 d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9 d。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结论高频电刀的应用、肥胖体型、糖尿病等因素均易导致切口脂肪液化,合理的预防和处理可有效控制切口脂肪液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矫形外科手术 手术后期间 外科伤口感染 病因学 脂肪液化
下载PDF
有限元分析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杨芳军 王富洋 +2 位作者 杨存恒 王永泽 王铁男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48-153,共6页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5%,多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由于骨折类型复杂,并发症多,常导致内固定物失效,是治疗中的难点。而有限元分析可以通过影像数据建立肱骨近端骨折有限元模型,准确分析肱骨近端骨折生物力学,优...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5%,多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由于骨折类型复杂,并发症多,常导致内固定物失效,是治疗中的难点。而有限元分析可以通过影像数据建立肱骨近端骨折有限元模型,准确分析肱骨近端骨折生物力学,优化植入物设计,增加内固定的稳定性,从而减少相关并发症,使植入物的设计选择更加个性化。本文总结有限元分析方法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为优化肱骨近端相关植入物的设计及放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全方位护理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晓蕾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1462-1463,共2页
目的探究全方位护理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50例创伤骨科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组予以常规护理,后组予以全方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功能康复... 目的探究全方位护理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50例创伤骨科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组予以常规护理,后组予以全方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功能康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疼痛不适评分低于对照组,精神状态、治疗依从性、疾病认知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将全方位护理应用于创伤骨科患者中,可以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骨科 全方位护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银杏叶干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
9
作者 曹放 覃开蓉 +1 位作者 郑国爽 赵德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66-275,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银杏叶干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及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银杏叶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检索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相关的疾病靶点。使用Cytoscape 3.6.1构建蛋白质-...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银杏叶干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及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银杏叶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检索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相关的疾病靶点。使用Cytoscape 3.6.1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对银杏叶干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靶点进行核心靶点分析、模块化分析、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得到16种银杏叶活性成分及547个靶点,其中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相关的靶点为133个。通过PPI网络拓扑分析,证明TP53、AKT1、IL6、VEGFA、MAPK1、JUN、MAPK8、EGFR、EGF、MYC为核心靶点。GO模块化分析表明这些核心靶点主要与细胞凋亡、血管新生相关。GO富集分析了核心靶点参与的生物学过程、细胞定位及分子功能。KEGG富集分析靶点主要参与的分子信号通路,其中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性最高。结论:银杏叶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和多途径协同干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为后续细胞实验及动物实验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银杏叶 网络药理学 机制
下载PDF
3种手术切口入路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王洪勋 孙强 +3 位作者 于晓光 崔大平 董新利 苏云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7期164-167,共4页
目的比较3种手术切口入路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60例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切口入路分为膝前正中横形切口组、膝前正中纵形切口组及膝关节内侧纵弧... 目的比较3种手术切口入路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60例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切口入路分为膝前正中横形切口组、膝前正中纵形切口组及膝关节内侧纵弧形切口组,每组20例。比较3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膝前正中纵形切口组、膝关节内侧纵弧形切口组手术时间、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膝前正中横形切口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膝前正中横形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前正中纵形切口组与膝关节内侧纵弧形切口组手术时间、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膝前正中纵形切口组及膝关节内侧纵弧形切口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均高于膝前正中横形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前正中纵形切口组与膝关节内侧纵弧形切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前正中纵形切口及膝关节内侧纵弧形切口应用于髌骨骨折效果显著,损伤较小,坚强固定,可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手术入路 膝关节 疗效
下载PDF
改良螺纹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突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向世均 孙强 +2 位作者 苏云 董新利 姜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016-2021,共6页
背景:对于肘关节不稳定的尺骨冠突骨折患者,应该进行有效的手术固定,当冠突骨折块较大时可选择的内固定材料较多,如微型钢板、钢丝、螺钉、锚钉等,但当骨折块较小时,选择合适的内固定装置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目的:利用有限元分... 背景:对于肘关节不稳定的尺骨冠突骨折患者,应该进行有效的手术固定,当冠突骨折块较大时可选择的内固定材料较多,如微型钢板、钢丝、螺钉、锚钉等,但当骨折块较小时,选择合适的内固定装置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法探讨改良螺纹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突骨折的稳定性。方法:采用128排薄层CT对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肘部进行扫描,运用Mimics 21.0等软件建立尺骨冠突Regan-MorreyⅡ型骨折模型,运用Unigraphics NX 10.0软件建立普通克氏针(1.2 mm)及改良螺纹克氏针(1.2 mm)模型。将上述3种模型数据导入ANSYS Workbench软件并生成尺骨冠突Regan-MorreyⅡ型骨折普通克氏针内固定模型(普通针组)和尺骨冠突Regan-MorreyⅡ型骨折螺纹克氏针内固定模型(螺纹针组),两组模型均进行抗拔出、抗水平位移及抗旋转位移模拟实验,记录骨折块位移及应力变化,绘制变化曲线图并得出Mises应力云图。结果与结论:①抗拔出模拟实验:普通针组骨折块的最大位移为3.96 mm、最大应力为93.2 N,螺纹针组骨折块的最大位移为0.20 mm、最大应力为177.6 N,螺纹针组应力分布较普通针组略有集中;②抗水平位移模拟实验:普通针组骨折块的最大位移为0.55 mm、最大应力为199.2 N,螺纹针组骨折块的最大位移为0.05 mm、最大应力为573.7 N,螺纹针组应力分布较普通针组略有集中;③抗旋转位移模拟实验:普通针组骨折块的最大位移为3.75 mm、最大应力为332.2 N,螺纹针组骨折块的最大位移为0.25 mm、最大应力为225.6 N,螺纹针组应力分布较普通针组略有集中;④结果表明:应用改良螺纹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突骨折块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 骨折 尺骨冠突骨折 内固定 克氏针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海藻酸盐支架修复关节软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诚 郑国爽 +1 位作者 蒯贤东 于炜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80-1088,共9页
背景:由于关节软骨的解剖、生理特点,其自我修复能力有限,故而如何修复大面积的软骨缺损(直径>4 mm)成为医学界备受瞩目的问题之一。伴随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学科的发展,通过支架技术尤其具有模拟细胞外基质微环境的水凝胶支架研究的... 背景:由于关节软骨的解剖、生理特点,其自我修复能力有限,故而如何修复大面积的软骨缺损(直径>4 mm)成为医学界备受瞩目的问题之一。伴随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学科的发展,通过支架技术尤其具有模拟细胞外基质微环境的水凝胶支架研究的深入发展,为软骨损伤修复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目的:就海藻酸盐的性质、海藻酸盐水凝胶支架的制备以及在软骨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海藻酸盐水凝胶、软骨组织工程或软骨、骨软骨、支架”,英文检索词为“alginate hydrogel,cartilage tissue engineering or chondro*,osteochondral,scaffold”,检索文献时间范围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最终按入组标准筛选后纳入60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海藻酸盐作为带负电荷的天然亲水性多糖,可通过修饰技术赋予传统海藻酸盐水凝胶更优良的机械性能、黏附性、生物降解性以及生物相容性等。②修饰后的海藻酸盐复合水凝胶支架利于维持种子细胞的正常形态、合成相应的细胞外基质,促进成软骨相关基因的表达,表现出优良的成软骨能力。③有报道证实海藻酸盐复合水凝胶支架可在动物体内形成与周边正常软骨相似的软骨组织,有效修复缺损部位。④因此,海藻酸盐复合水凝胶支架具备良好的促软骨修复能力,为软骨组织工程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但该材料未来还需更完善的临床前试验数据的支撑,以推进其临床转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盐 软骨 骨软骨 支架 组织工程 修饰 水凝胶 综述
下载PDF
桡骨远端掌侧交叉锁定接骨板治疗FernandezⅢ~Ⅴ型桡骨远端闭合骨折的早期疗效
13
作者 王宗璞 王铁男 +2 位作者 王建川 刘吉斌 秦松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8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掌侧(DVR)交叉锁定接骨板与外固定架治疗FernandezⅢ~Ⅴ型桡骨远端闭合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76例桡骨远端闭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DVR组与...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掌侧(DVR)交叉锁定接骨板与外固定架治疗FernandezⅢ~Ⅴ型桡骨远端闭合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76例桡骨远端闭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DVR组与外架组,每组38例。DVR组采用DVR交叉锁定接骨板治疗,外架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高度和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2周,外架组掌倾角、尺偏角均小于术后2、6周,桡骨短缩高度长于术后2、6周,且术后6周,尺偏角均小于术后2周,桡骨短缩高度长于术后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周,DVR组尺偏角均小于术后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其他时间点各指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6、12周,DVR组掌倾角、尺偏角均大于外架组,桡骨短缩高度均短于外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VR接骨板组优良率为94.73%,高于外架组的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R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明显低于外架组的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VR交叉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闭合骨折疗效显著,能有效支撑关节面,维持患者折端的复位,且并发症少,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更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闭合骨折 桡骨远端掌侧交叉锁定接骨板 骨折愈合时间
下载PDF
骨水泥型和生物型股骨假体半髋置换修复高龄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32
14
作者 王本杰 赵德伟 +4 位作者 谢辉 杨磊 傅维民 刘保一 邱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45-1351,共7页
背景:高龄患者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可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修复,但该患者群体骨量往往不佳,采用骨水泥或生物型股骨假体一直存在争论。目的:对比分析高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及生物型股骨假体半髋置换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 背景:高龄患者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可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修复,但该患者群体骨量往往不佳,采用骨水泥或生物型股骨假体一直存在争论。目的:对比分析高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及生物型股骨假体半髋置换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半髋置换修复高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26髋,采用生物型股骨假体治疗同类型患者30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换后引流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置换后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进行髋关节临床功能评价。结果与结论:随访时间20-44个月,两组骨水泥或生物型假体置换后效果均满意,置换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9%和8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术中出血量及置换后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生物型假体组手术时间更短(P<0.01)。两组患者在随访期内未出现关节松动、下沉、感染及脱位等并发症。表明对于骨量不佳的高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生物型半髋置换能取得与骨水泥型半髋置换同样良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人工假体 半髋关节置换 高龄 股骨颈骨折 骨质疏松 骨水泥 生物型假体
下载PDF
骨水泥弥散分布类型对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谢辉 陈浩鹏 +2 位作者 王本杰 傅维民 赵德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8期4505-4510,共6页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但骨水泥在椎体内分的布情况可导致术后临床症状有一定的差异。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后骨水泥分布对不同部位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但骨水泥在椎体内分的布情况可导致术后临床症状有一定的差异。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后骨水泥分布对不同部位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39例,年龄60-85岁,其中胸椎骨折组144例、腰椎骨折组195例,均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术后根据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弥散分布情况将两组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术前、术后3d及6个月进行目测类比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研究获得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术后3d、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且术后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较术后3 d进一步下降(P<0.05);②术后6个月当骨水泥分布为相同类型时,两组间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术后6个月胸椎骨折组内,不同分型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Ⅰ型、Ⅱ型、Ⅲ型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Ⅳ型、Ⅴ型(P<0.05);④术后6个月腰椎骨折组内,不同分型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Ⅰ型、Ⅱ型、Ⅲ型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Ⅳ型、Ⅴ型(P<0.05);⑤结果表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后骨水泥在椎体内呈Ⅰ-Ⅲ型弥散分布可更好地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水泥分布 骨质疏松 骨水泥弥散 老年 目测类比评分 Oswestry功
下载PDF
应用肘内侧切口治疗儿童完全移位的髁上骨折 被引量:28
16
作者 张克民 赵德伟 +4 位作者 吕占辉 王明山 周忠水 张耀 王来旭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5期397-398,共2页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以往多采用肘后侧或肘外侧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自1998年2月~2002年3月应用肘内侧入路,对完全移位的42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通过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以往多采用肘后侧或肘外侧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自1998年2月~2002年3月应用肘内侧入路,对完全移位的42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通过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19例,女23例,年龄3~12岁,平均6.5岁。右侧24例,左侧18例,伸直型4例,伸直尺偏型26例,伸直桡偏型7例,屈曲型5例:合并尺神经损伤症状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切口治疗 移位 切开复位内固定 肘内侧 儿童 肘外侧入路 3~12岁 尺神经损伤 内侧入路
下载PDF
关节镜下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创伤性关节炎11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率功 赵德伟 +4 位作者 王卫明 刘宇鹏 于晓兵 张春刚 李瑞欣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0月,11例(男8例,女3例)晚期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年龄45~67岁,平均56岁;9例为外伤引起,2例为习惯性扭伤。均采用关节镜行踝关节融合术,镜下清除踝关...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0月,11例(男8例,女3例)晚期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年龄45~67岁,平均56岁;9例为外伤引起,2例为习惯性扭伤。均采用关节镜行踝关节融合术,镜下清除踝关节内增生肥厚滑膜,磨削胫骨及距骨表面的关节软骨及其硬化骨,取出游离体,并以两枚松质骨螺钉固定踝关节于屈曲0°,外翻5°~10°,外旋5°~10°及距骨轻度后移位。术后平均随访26周(20周~32周),分别采用Mazur评分系统及Angus and Cowell评价标准比较手术前后评分。结果:11例患者术前Mazur评分平均49.5分,术后平均86.7分(P<0.05)。11例患者术前Angus and Cowell评价标准为差,术后8例优,2例良,1例差(即踝关节未融合患者)。术后患者完全融合时间为11.2周(8周~16周)。融合率为90.9%。1例未达到骨性融合,进行对症治疗未见骨质融合倾向遂取下螺钉并清理钉道溶解骨行自体骨植骨外固定架固定。术后14周时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关节镜下行踝关节融合术是治疗晚期创伤性关节炎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镜 踝关节 关节融合
下载PDF
骨质疏松骨折椎体及相邻椎体骨水泥注入前后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邱兴 杨圣 +6 位作者 芦健民 赵德伟 刘爱旗 陈华星 袁驰 任福泉 吕兴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7期3041-3048,共8页
背景:目前有限元构建模型主要是基于医学图像的建模方法,骨水泥注入主要是人为假设的,而文章中治疗前后的数据直接来源于CT扫描,可靠性更高。目的:构建骨水泥注入前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椎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治疗前后病椎及邻椎的... 背景:目前有限元构建模型主要是基于医学图像的建模方法,骨水泥注入主要是人为假设的,而文章中治疗前后的数据直接来源于CT扫描,可靠性更高。目的:构建骨水泥注入前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椎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治疗前后病椎及邻椎的应力变化。方法:选取1例75岁骨质疏松性L2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双侧椎弓根注入少量骨水泥获得良好疗效,随访2年病椎及邻椎无新发骨折,局部无疼痛。根据其治疗前后的腰椎CT数据,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腰椎屈伸、左右侧屈、旋转等运动,统计分析治疗前后同一运动状态下的应力变化。结果与结论:建立了腰椎压缩骨折骨水泥注入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共生成222727个单元。骨水泥注入增加了L2椎体(病椎)屈、伸、侧屈各运动时的应力(P<0.05),对其旋转时的应力无明显影响(P>0.05);对L1,L3椎体(邻椎)在屈、伸、侧屈及旋转时的应力亦无影响(P>0.05)。提示少量骨水泥注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可增加病椎强度及应力,但不改变相邻椎体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骨质疏松 腰椎 骨折 骨水泥 相邻椎体 三维有限元 生物力学 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关节镜下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合并肩袖撕裂 被引量:21
19
作者 于晓兵 赵德伟 +3 位作者 王卫明 钟世镇 刘宇鹏 张耀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6-349,共4页
目的报道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合并肩袖撕裂关节镜下肩峰减压成形术及肩袖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始,对20例肩峰撞击征合并肩袖撕裂行关节镜下肩峰减压成形术及肩袖修复术,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5~72岁,16例无外伤史,4例有外伤... 目的报道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合并肩袖撕裂关节镜下肩峰减压成形术及肩袖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始,对20例肩峰撞击征合并肩袖撕裂行关节镜下肩峰减压成形术及肩袖修复术,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5~72岁,16例无外伤史,4例有外伤史,均有肩关节疼痛伴有夜间痛、活动受限,Neer征阳性,疼痛反射弧阳性、撞击诱发试验阳性,术前MRI扫描示肩袖损伤,关节镜检查可见肩袖大撕裂10例,中撕裂6例,小撕裂4例,均行关节镜下肩峰下减压成形术,其中13例行缝合锚钉肩袖修复术,分别在术前及术后最终随访时采用ASES和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术后随访24个月(10~32个月),ASES评分优良率为85%,Constant-Murley评分优良率为90%,术后各项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ASES:P<0.001,Constant-Murley:P<0.001)。结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合并肩袖撕裂是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关节镜下肩峰减压成形术及肩袖修复是治疗的有效方法,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撕裂 肩峰下减压 修复术 关节镜
下载PDF
全脊柱终板抗压强度分布规律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光灿 李康华 +4 位作者 郑连杰 李靖年 李正维 刘晓凯 李志刚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1年第6期521-526,554,共7页
目的通过测量全脊柱不同椎体上下终板不同位点的抗压强度,研究全脊柱终板抗压强度的分布规律。方法选用5具成年男性新鲜脊柱标本(C3~S1),共225个终板。对终板平面49个测试点用平底压头进行压缩加载试验,获得最大破坏载荷。结果 (1)全... 目的通过测量全脊柱不同椎体上下终板不同位点的抗压强度,研究全脊柱终板抗压强度的分布规律。方法选用5具成年男性新鲜脊柱标本(C3~S1),共225个终板。对终板平面49个测试点用平底压头进行压缩加载试验,获得最大破坏载荷。结果 (1)全脊柱终板抗压强度呈颈腰椎较强、胸椎较弱趋势(P<0.01)。抗压强度自C3~7逐渐减小,在T1水平增大,然后再次逐渐减小,至T7降至最低,自T8开始增强,至L4达到强度最大值,L5复又降低后,S1再次增大。(2)除C5和T1外,下终板抗压强度大于上终板(P<0.01)。(3)除C5/6,T12/L1和L5/S1间隙外,椎间隙相邻面上一椎体下终板的抗压强度大于下一椎体上终板。(4)中央至外周抗压强度逐渐增大(P<0.05)。(5)处于不同角度组的压力点,其抗压强度存在差异(P<0.01)。(6)全脊柱终板不同节段前后强度分布不同(P<0.01)。C3/4后侧终板强度大于前部,C5~7前后部大体持平,至T1再次后部大于前部,经过T2~5过渡段后,自T6~L3出现前部抗压强度大于后部,L4再次相对均衡,至L5、S1出现后部抗压强度大于前部。结论全脊柱不同节段终板和终板不同部位的强度分布与脊柱生理弯曲关系密切。抗压强度下终板高于上终板,外周大于中央,椎间隙相邻面上一椎体下终板大于下一椎体上终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终板 抗压强度 破坏荷载 力学测试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