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三种范式——试析毛泽东、李达、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个体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红梅 冯飞龙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1,共5页
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毛泽东、李达、艾思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道路上,他们三人有着很多共性,同时也各具特点和风格。体现在视角维度、逻辑理路、道路轨迹上风格迥异、特点鲜... 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毛泽东、李达、艾思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道路上,他们三人有着很多共性,同时也各具特点和风格。体现在视角维度、逻辑理路、道路轨迹上风格迥异、特点鲜明。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以不同的方法,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深入分析毛泽东、李达、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不同个体实践,对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李达 艾思奇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下载PDF
关学大儒冯从吾哲学思想述论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学智 米文科 《地方文化研究》 2013年第6期33-43,共11页
冯从吾是晚明关学大儒、著名理学家,他在关中书院的讲学活动不仅将明代关学推向了其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也使关学完成了心性化的转向。冯从吾以儒佛之辨为为学的第一步,将"理"作为辨别儒与佛老的根本,并以此为基力辨心性;冯从... 冯从吾是晚明关学大儒、著名理学家,他在关中书院的讲学活动不仅将明代关学推向了其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也使关学完成了心性化的转向。冯从吾以儒佛之辨为为学的第一步,将"理"作为辨别儒与佛老的根本,并以此为基力辨心性;冯从吾对当时流行的"无善无恶"说进行了批评,认为此说违背了孟子的"性善论"而堕入佛老之中;针对晚明学术思想的分歧,主张会通朱、王,尽力将本体与工夫统一起来,以为惟此方可避免流于玄虚与支离。冯从吾构建的"本体工夫合一"的理论体系,此后深刻地影响了清初关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从吾 关学 晚明 本体 工夫
下载PDF
我国区域文化建设的三重规定——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何振鹏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1-74,共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推进我国区域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在这一哲学视野下审视我国区域文化建设可以发现,区域文化建设包含着三重规定,分别为:从本质角度讲,区域文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反映,并从根...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推进我国区域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在这一哲学视野下审视我国区域文化建设可以发现,区域文化建设包含着三重规定,分别为:从本质角度讲,区域文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反映,并从根本上服从于和服务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这一时代主题;从表现形式看,区域文化建设是充满特色、凸显个性的文化创新活动,具有多元多样化特征;从社会历史的视角分析,区域文化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相适应,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服务。推进我国区域文化建设,需要将这三重规定有机结合起来,并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协调好三者之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文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重规定
下载PDF
生态文化——一种新哲学范式的转换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真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81-185,共5页
20世纪中叶以来,频频爆发的生态危机迫使人们反思工业革命以来对待自然的方式,重新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选择和建设文化体系。生态文化是以整体论思想为基础,以生态价值观为取向,以非线性思维为方法,以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宗旨... 20世纪中叶以来,频频爆发的生态危机迫使人们反思工业革命以来对待自然的方式,重新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选择和建设文化体系。生态文化是以整体论思想为基础,以生态价值观为取向,以非线性思维为方法,以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宗旨的文化。相对于传统工业文化观,它是一种新哲学思维范式的转换,是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文化支撑,它将开启人类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 哲学范式 转换
下载PDF
笛卡尔哲学的怀疑精神及其二元论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郭锋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5-29,共5页
笛卡尔生活在新旧知识的交替时代,他通过对近代哲学方法论的反思,提出了普遍怀疑的方法,为"确然性"的理性知识提供了方法论依据。笛卡尔以普遍怀疑为契入点,找到了不可怀疑的第一原则,即"我思故我在",从而把人的主... 笛卡尔生活在新旧知识的交替时代,他通过对近代哲学方法论的反思,提出了普遍怀疑的方法,为"确然性"的理性知识提供了方法论依据。笛卡尔以普遍怀疑为契入点,找到了不可怀疑的第一原则,即"我思故我在",从而把人的主体意识抬高到整个哲学绝对起点的高度。在主体意识的挺立中,笛卡尔提出了心物二元论的理论体系,在与理性主义如何统一时遇到了不可避免的困难。因此,通过对笛卡尔哲学精神及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剖析,有助于对西方哲学传承脉络的领会和驾驭,对后来的哲学思想嬗变及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 普遍怀疑 方法论 心物二元论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道教身体哲学建设论纲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普春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61-66,共6页
身体哲学是一种以身体为本体的哲学观。在身体哲学的视域下审视魏晋南北朝道教,其理论思想呈现出鲜明的"根身性"特征。在神道设教的语境中,宇宙之存在、真理之体认、善恶之判别都与"身体"相缠绕,是身体"向世... 身体哲学是一种以身体为本体的哲学观。在身体哲学的视域下审视魏晋南北朝道教,其理论思想呈现出鲜明的"根身性"特征。在神道设教的语境中,宇宙之存在、真理之体认、善恶之判别都与"身体"相缠绕,是身体"向世界敞开"的内在环节、必要条件。天道之落实、伦理之践行、仙道之体贴,都因进入"以身体道"的身体场景而获得了笃实的存在根据,并因身体展开的不同指向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身体特征。魏晋南北朝道教的这种"根身性"特征,基本上奠定了后世道教哲学思想构建的运思风格,使之沿着"身天一体""天人感应"的整体趋向不断演变、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哲学 魏晋南北朝 神仙道教 根身性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的本体与特质及其价值取向之我见 被引量:1
7
作者 苏振武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5-9,共5页
马克思哲学以对象为基点,以实践为特色,因而是一种超越传统本体论的物质本体论;实践内涵的科学规定和地位提升,使其成为马克思哲学的特质和超越旧哲学的关键;发挥哲学的实践指导功能,谋求人类解放,达成真善美的统一,是马克思哲学的价值... 马克思哲学以对象为基点,以实践为特色,因而是一种超越传统本体论的物质本体论;实践内涵的科学规定和地位提升,使其成为马克思哲学的特质和超越旧哲学的关键;发挥哲学的实践指导功能,谋求人类解放,达成真善美的统一,是马克思哲学的价值指向,彰显着马克思哲学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物质本体论 实践特质 价值取向
下载PDF
论马尔库塞对现代技术的哲学批判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勇为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5-10,共6页
技术批判是马尔库塞现代性批判的一个重要维度,其本质是社会批判。技术作为现代性的逻辑之一,在现代历史和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结构性地位。马尔库塞不仅揭示了技术对人的控制和异化的工具理性本质,而且考察分析了从古希腊的"技艺&qu... 技术批判是马尔库塞现代性批判的一个重要维度,其本质是社会批判。技术作为现代性的逻辑之一,在现代历史和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结构性地位。马尔库塞不仅揭示了技术对人的控制和异化的工具理性本质,而且考察分析了从古希腊的"技艺"到现代"技术"的逻辑演变及其"形式"与"本质"、"事实"与"价值"相分离的实质,并试图通过重建这些对立分离的内在联系来拯救技术,从而最终拯救现代性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库塞 现代性 现代技术
下载PDF
研究型教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冯飞龙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3年第3期55-56,共2页
单纯讲授式教学不能满足和解决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课程中所面临的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理论性强等困惑。因此,从塑造、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角度入手,大力倡导、探究和实施研究型教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单纯讲授式教学不能满足和解决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课程中所面临的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理论性强等困惑。因此,从塑造、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角度入手,大力倡导、探究和实施研究型教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教学中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教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方法
下载PDF
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述评
10
作者 冯飞龙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23,共4页
十六大以来,国内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在微观领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诸如"化与被化论"、"结合论"、"融(契)合论"、"批判继承、能动选择、扬弃提升论"... 十六大以来,国内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在微观领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诸如"化与被化论"、"结合论"、"融(契)合论"、"批判继承、能动选择、扬弃提升论"、"哲学形态与哲学新形态构建论"等。然而,仅从微观领域研究,很难使读者从全局上把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笔者就当前研究成果提炼概括为"谁化谁与谁被化"、"谁可化与谁不可化"、"为何化与如何化"、"和谁结合与怎样结合"、"如何批判、选择与怎样扬弃、提升"、"构建什么样哲学形态与怎样构建哲学新形态"等,以期为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者的研究活动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述评
下载PDF
现代儒学的历史连接与时代意蕴——评《理学与现代新儒学》
11
作者 米文科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27-128,共2页
关于宋明理学和现代新儒学的关系研究,学界已有成果主要从个案出发,重点围绕代表人物来展开,如通过对现代新儒家思想渊源的分析、理论体系的建构来探讨其与宋明理学的理论关联。即使以二者的关系为主线也是从人物着手,因此虽然取得了丰... 关于宋明理学和现代新儒学的关系研究,学界已有成果主要从个案出发,重点围绕代表人物来展开,如通过对现代新儒家思想渊源的分析、理论体系的建构来探讨其与宋明理学的理论关联。即使以二者的关系为主线也是从人物着手,因此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儒学 宋明理学 现代儒学 连接 历史 代表人物 现代新儒家 思想渊源
下载PDF
从绝望开始“向死而生”的抗争——关于鲁迅生命“回心轴”的哲学思考
12
作者 马小茹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52-55,共4页
鲁迅精神已经是中华民族精神"回心轴"上的一个关键性定点。鲁迅生命的"回心轴"是生成于鲁迅在人生绝望之海的洗礼碰撞中,本真意义上一次探底式的生死抗争;是生成于近代以来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的瞬间裂... 鲁迅精神已经是中华民族精神"回心轴"上的一个关键性定点。鲁迅生命的"回心轴"是生成于鲁迅在人生绝望之海的洗礼碰撞中,本真意义上一次探底式的生死抗争;是生成于近代以来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的瞬间裂缝中,各种新旧力量为争夺"权威"的中心舞台而展开殊死搏斗的混乱中的一个奇迹。鲁迅精神之所以成为民族的"回心轴",是因为他不仅在历史的高速旋转的漩涡中准确的介入了"那个不动的轴心",参与并融进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区,并且开拓性的扩展延伸了民族精神新的生命生长点。鲁迅精神的"回心轴"指向既是历史的又是时代的,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今天在民族复兴的当口,我们只有整体上及时而精准的承接好鲁迅生命"定点"的把手,重新唤起民族精神生命"回心轴"的新一轮探寻与澄明,以及由此展开"定点"式的决断行动,才能够躲过卷入历史虚无"黑洞"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绝望 抗争 回心轴 民族精神
下载PDF
《大众哲学》的理论贡献及社会影响
13
作者 王红梅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8-22,25,共6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代表作,《大众哲学》不仅开辟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先河,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且还在认识论等方面为毛泽东的《实践论》写作提供了经验借鉴。从一定意...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代表作,《大众哲学》不仅开辟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先河,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且还在认识论等方面为毛泽东的《实践论》写作提供了经验借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大众哲学》是中国思想史上"新启蒙运动"的前驱,它的成功经验为当前在新历史的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有益的范本和重要的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思奇 《大众哲学》 理论贡献 社会影响
下载PDF
张载哲学思想中的“神”与“化”
14
作者 朱慧芸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33-36,共4页
"神"与"化"是张载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两个重要范畴,包含深刻的思想意蕴。神是对本体依据义的描述,现实世界阴阳、动静都是以天之神为前提;而化则是对其推行的过程的描述,"化"说明本体可以有其"神用&qu... "神"与"化"是张载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两个重要范畴,包含深刻的思想意蕴。神是对本体依据义的描述,现实世界阴阳、动静都是以天之神为前提;而化则是对其推行的过程的描述,"化"说明本体可以有其"神用"。如此,彰显出天道本体既有其至一性,又非静止孤立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气化 神化
下载PDF
对“两个不能否定”的哲学思考
15
作者 何振鹏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9-13,共5页
"两个不能否定"的重要论断有着坚实的哲学依据,鲜明地、深刻地体现了唯物辩证法"革命性"与"保守性"及其二者的统一关系。具体表现在:第一,辩证法的"革命性"体现了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 "两个不能否定"的重要论断有着坚实的哲学依据,鲜明地、深刻地体现了唯物辩证法"革命性"与"保守性"及其二者的统一关系。具体表现在:第一,辩证法的"革命性"体现了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必然性。第二,辩证法的"保守性"体现了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必要性。第三,辩证法的"革命性"与"保守性"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统一关系体现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不能相互否定的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的革命性 辩证法的保守性 相互渗透 相互包含
下载PDF
薛敬之理学思想略论
16
作者 米文科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35-39,共5页
薛敬之的思想上承河东薛王宣,下启高陵吕木冉,侧重于理气之辨,并以"存心"为宗旨。他反对朱子的"理先气后"之说,认为理气相即不离,且互为体用;主张"心"即是理即是善,认为学者首先要"识心"。他... 薛敬之的思想上承河东薛王宣,下启高陵吕木冉,侧重于理气之辨,并以"存心"为宗旨。他反对朱子的"理先气后"之说,认为理气相即不离,且互为体用;主张"心"即是理即是善,认为学者首先要"识心"。他的这一"重气"思想和对心体的重视为明代中期儒学及关中理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成为推动关学中兴的一位重要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敬之 关学 理气 存心
下载PDF
卢卡奇的哲学方法与策略
17
作者 许勇为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55-60,共6页
卢卡奇认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在于其正确的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在哲学方法上与马克思保持内在一致。但在革命实践中经常凸显出哲学方法论原则与实践策略之间的紧张关系,哲学方法的"正确"与实践行动的"成功&q... 卢卡奇认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在于其正确的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在哲学方法上与马克思保持内在一致。但在革命实践中经常凸显出哲学方法论原则与实践策略之间的紧张关系,哲学方法的"正确"与实践行动的"成功"有时并不一致。哲学方法与实践策略的关系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深层逻辑,也是长期困扰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实践指导的一个难题。如何认识和建构哲学方法与策略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正确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奇 西方马克思主义 哲学方法论
下载PDF
哲学的价值论转向何以可能
18
作者 杨普春 《消费导刊》 2009年第12期233-233,共1页
以价值为中心重构哲学即哲学的价值论转向是当代哲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证:当代人的实践需要要求凸显价值,重建信仰;哲学形态自身演变发展过程中,认识论哲学的终结;实证主义、分析哲学等当代哲学主要派别的理论... 以价值为中心重构哲学即哲学的价值论转向是当代哲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证:当代人的实践需要要求凸显价值,重建信仰;哲学形态自身演变发展过程中,认识论哲学的终结;实证主义、分析哲学等当代哲学主要派别的理论困境。这三个方面,可以认为是价值论转向的实践根据、历史根据与理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转向 价值论 实践根据 历史根据 理论根据
下载PDF
恩格斯与青年黑格尔派哲学
19
作者 宇恒伟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3年第1期19-20,共2页
受启蒙运动影响的恩格斯,在转向青年黑格尔派哲学过程中,受到了青年黑格尔派不同思想要素的影响,大卫·施特劳斯、布鲁诺·鲍威尔、费尔巴哈、摩西·赫斯等对恩格斯产生了不同层面的影响。在批判谢林以及费尔巴哈进一步的... 受启蒙运动影响的恩格斯,在转向青年黑格尔派哲学过程中,受到了青年黑格尔派不同思想要素的影响,大卫·施特劳斯、布鲁诺·鲍威尔、费尔巴哈、摩西·赫斯等对恩格斯产生了不同层面的影响。在批判谢林以及费尔巴哈进一步的影响下,恩格斯最终转向了唯物主义。从恩格斯与青年黑格尔派的纠葛,可以更加详细地窥见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基本历程,以此也可以作为透视马克思主义思想渊源的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青年黑格尔 唯物主义
下载PDF
构建、消解、解蔽——现代西方哲学对传统美学的诘难
20
作者 杨蕾 《安康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4-26,共3页
柏拉图对"美是什么"这一哲学问题的开启,是对"美的本质"哲学追踪的历史性揭幕。由此,西方美学开始成为体系性的美学。分析美学放弃了对"美是什么"问题的理论思辨,试图从其繁复的语言分析中消解美的本质... 柏拉图对"美是什么"这一哲学问题的开启,是对"美的本质"哲学追踪的历史性揭幕。由此,西方美学开始成为体系性的美学。分析美学放弃了对"美是什么"问题的理论思辨,试图从其繁复的语言分析中消解美的本质。而海德格尔在早期就为美学奠定了一个存在论的基础,"美的本质"等经典问题不再有意义,"美"只是一个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美学 分析美学 存在主义美学 本质 存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