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产数据传输的新一代川庆专网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罗盛勤 童杉杉 梁泰崧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2期165-168,共4页
随着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庆公司)在“十三五”规划期间推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国内外企业分支站点面临在更广地域开展业务、更多样化数据传输,势必要优化公司的网络传输结构,实现分支站点能够高效快... 随着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庆公司)在“十三五”规划期间推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国内外企业分支站点面临在更广地域开展业务、更多样化数据传输,势必要优化公司的网络传输结构,实现分支站点能够高效快速组网,安全稳定的网络传输渠道。通过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升级川庆公司网络结构,专用网络将承载集团庞大办公网和生产网的数据传输,将有效提高川庆公司跨地域间的交流频率和办公效率,转控分离技术和可视化运维技术也将进一步优化公司的网络运维效率,从而实现提质增效,降低运营成本,川庆专网将助力川庆公司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的科技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智能化发展 软件定义广域网 科技创新 信息化建设 川庆专网
下载PDF
川西南筇竹寺组页岩气复合地质导向方法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颜磊 王崇敬 +2 位作者 唐诚 瞿子易 罗鑫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0,23,I0001,共5页
目前针对川西南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的勘探已取得可喜的油气成果,揭示了筇竹寺组页岩气藏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文章总结富气页岩储层地质的测井响应特征,利用岩心刻度、元素录井、岩屑伽马能谱录井、随钻测量等方法建立了岩石组分... 目前针对川西南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的勘探已取得可喜的油气成果,揭示了筇竹寺组页岩气藏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文章总结富气页岩储层地质的测井响应特征,利用岩心刻度、元素录井、岩屑伽马能谱录井、随钻测量等方法建立了岩石组分含量、孔隙度、有机碳含量和含气量、脆性随钻评价模型,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筇竹寺组页岩气储层的复合地质导向方法,并在川西南地区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寺组页岩气水平井 地质导向测录井 随钻评价
下载PDF
深层富有机质页岩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四川盆地威远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管全中 董大忠 +5 位作者 孙莎莎 胡澜潇 漆麟 李冲达 陈诚 陈鑫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8,共11页
与中、浅层页岩不同,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层富有机质页岩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发育不同的孔隙结构,影响页岩气的赋存状态。为了探讨深层富有机质页岩的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及其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以该... 与中、浅层页岩不同,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层富有机质页岩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发育不同的孔隙结构,影响页岩气的赋存状态。为了探讨深层富有机质页岩的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及其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以该盆地南部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有机碳分析、X射线衍射、高分辨率扫描电镜和低温氮气吸附等测试手段,定量表征研究区深层富有机质页岩储层的基础参数及其孔隙结构特征;并运用FHH分形理论,结合低温氮气吸附实验,计算页岩孔隙分形维数,讨论孔隙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有机质含量(TOC)高,平均值为2.04%,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占38.00%~73.00%;(2)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储层普遍发育墨水瓶状有机孔、狭缝型或平板状无机孔等,BET比表面积介于1.252~28.676 m^(2)/g,BJH孔体积介于0.013 192~0.063 874 cm^(3)/g;(3)深层页岩孔隙分形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分形维数D_(2)>D_(1),孔隙结构受页岩组成控制,分形维数受控于比表面积和孔径,且与TOC密切相关;(4) LM1—LM3笔石带沉积的富有机质硅质页岩TOC高、分形维数D_(1)和D_(2)值大,介孔BET比表面积和BJH孔体积最大,既有较多的气体吸附位点赋存吸附气,又有良好的孔隙空间贮存游离气,是深层页岩气富集的“甜点段”。结论认为,综合页岩品质参数和分形维数特征可有效评价页岩气富集的“甜点段”,并对实现深层页岩气的增储上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威远地区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深层页岩 孔隙结构 分形特征
下载PDF
石油勘探中地质勘探技术的应用探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薛辉 许静 +1 位作者 粟娥 王轩 《石化技术》 CAS 2015年第5期184-184,共1页
本篇文章介绍了现阶段新型的地质勘探技术,再以多波地震勘探技术为例对该项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为今后地质勘探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优化使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石油勘探 地质勘探技术 应用
下载PDF
地震勘探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及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曹雯 梁瑜 《化工管理》 2023年第35期48-50,98,共4页
石油地质勘探与常规的地质勘探不同,其勘探工作的开展需要兼顾到油气资源的探明分析。因此,在实际的勘探中需要结合相关专业技术进行勘探,文章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地震勘探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希望对实际技术应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 地震勘探技术 石油地质勘探 勘探技术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南缘志留系古油藏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25
6
作者 马文辛 刘树根 +3 位作者 黄文明 张长俊 徐国盛 袁海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2-441,共10页
为明确四川盆地周缘志留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征,通过地表地质和地下地质相结合,应用岩相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手段,对四川盆地东南缘下志留统石牛栏组礁滩相沉积特征和古油藏进行了精确刻画和深入解剖,认识到石牛栏组由3个向上变浅的沉积... 为明确四川盆地周缘志留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征,通过地表地质和地下地质相结合,应用岩相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手段,对四川盆地东南缘下志留统石牛栏组礁滩相沉积特征和古油藏进行了精确刻画和深入解剖,认识到石牛栏组由3个向上变浅的沉积旋回构成,其中第三个旋回在林滩场-良村-丁山构造一带发育有台地边缘生物礁滩相沉积,礁滩相储层内部沥青发育,为礁滩型岩性古油藏,但古油藏分布较零星、规模较小,恢复古油藏量约为6.62×103t。古油藏的油源主要来自于震旦系古油藏原油逸散跨层充注,但可能存在志留系烃源岩的生烃充注。古油藏的形成和破坏过程如下:震旦系古油藏遭受破坏,原油充注到石牛栏组,形成古油藏(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持续深埋,原油裂解,形成古气藏(中侏罗世—中白垩世)—褶皱及快速隆升作用,古气藏遭受破坏(80 Ma至现今)。川东南地区志留系油气勘探前景不容乐观,而川东-渝东地区将是志留系最为有利的勘探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相 志留系 地球化学 古油藏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四段岩溶古地貌恢复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3
7
作者 金民东 谭秀成 +8 位作者 童明胜 曾伟 刘宏 钟波 刘庆松 连承波 周星合 许浒 罗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8-68,共11页
基于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三维地震和钻孔资料,论证并选取龙王庙组顶—寒武系底界印模地震厚度来表征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岩溶古地貌。灯四段岩溶古地貌可进一步划分为岩溶台面、斜坡和叠合斜坡3种地貌单元,且不同地貌单元具有不同的... 基于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三维地震和钻孔资料,论证并选取龙王庙组顶—寒武系底界印模地震厚度来表征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岩溶古地貌。灯四段岩溶古地貌可进一步划分为岩溶台面、斜坡和叠合斜坡3种地貌单元,且不同地貌单元具有不同的古水文条件,进而控制了岩溶作用强度和储集层质量差异。其中,叠合斜坡区域溶蚀作用最强,发育较大型的溶沟、溶洞系统,其储集空间主要为蜂窝状溶蚀孔洞,质量最好;台面斜坡溶蚀作用有所减弱,发育较小型的溶沟、溶洞系统,储集层质量相对变差;岩溶台面区域溶蚀作用最弱,主要发育小型花斑状岩溶系统,储集空间多为针孔—较小的溶蚀孔洞,整体质量相对较差,局部也存在质量较好储集体。结果表明,除高勘探程度的西部台缘带外,台内勘探程度较低的台面斜坡也可作为灯四段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岩溶台面 斜坡 叠合斜坡 寒武系龙王庙组 震旦系灯影组 高石梯-磨溪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基底断裂对长兴组生物礁的控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谭秀成 罗冰 +5 位作者 江兴福 刘宏 李凌 张本健 邹娟 赵长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7-284,共8页
四川盆地长兴组生物礁油气藏是国内外该类型油气藏的一个典型代表。在前人主要针对川东北地区提出台地边缘是生物礁发育有利部位的基础上,从盆地更广的尺度,结合国内外已有实例,着重从基底断裂角度,分析了其对生物礁发育的影响与控制作... 四川盆地长兴组生物礁油气藏是国内外该类型油气藏的一个典型代表。在前人主要针对川东北地区提出台地边缘是生物礁发育有利部位的基础上,从盆地更广的尺度,结合国内外已有实例,着重从基底断裂角度,分析了其对生物礁发育的影响与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盆地内长兴组发育有大量NE和NW向深大断裂,地层、岩相和构造证据均反映这些断裂在晚二叠世处于正断活动期,并形成了台—槽相间和台内棋盘格状堑垒构造格局。基底正断活动通过对古地理的影响来实现对生物礁的控制,生物礁受张性正断层上升盘"断隆"控制,分布于基底断裂古上升盘断阶处,如环海槽的台地边缘和台地内部断垒周缘。因此,除已获得重大突破的"环海槽礁滩气藏富气带"外,在台地内部靠基底断裂带附近,礁滩也可能发育,可作为今后油气勘探重点考虑的对象。这一研究新认识有助于拓展区域油气勘探思路,并为生物礁型油气成藏理论研究提供新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基底断裂 古地理 长兴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界线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兴志 李宜真 +2 位作者 杜洋 胡杨 李烨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5-50,共6页
针对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界线划分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的野外剖面和钻井岩芯的宏观与微观观察以及对录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的分析,发现龙马溪组底部界线上下地层具有以下特征上的差异:五峰组顶部灰... 针对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界线划分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的野外剖面和钻井岩芯的宏观与微观观察以及对录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的分析,发现龙马溪组底部界线上下地层具有以下特征上的差异:五峰组顶部灰质含量较高,腕足类化石丰富,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低伽马高电阻率,TOC值较低,矿物组分中方解石含量较高;而龙马溪组底部不含灰质,不含腕足类化石,笔石化石丰富,测井曲线上呈高伽马低电阻率,高黏土和石英含量,TOC出现峰值。研究认为检测灰质含量和对比电测曲线是现场划分龙马溪组底界最快捷和准确的方法,能为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龙马溪组 底界 五峰组 下志留统
下载PDF
基于开发流体势场的低渗储层剩余油分布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俊威 徐怀民 +4 位作者 何翠 郑可 徐朝晖 陈建文 孙盼科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693-1698,共6页
针对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相对较低、剩余油分布复杂的问题,采用低渗油藏开发流体势理论模型研究关键参数评价及实例区应用的方法,建立了低渗油藏不同开发阶段的流体势理论模型。基于模型建立庄36区长8油藏流体势定量分布图,对长8油藏剩余... 针对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相对较低、剩余油分布复杂的问题,采用低渗油藏开发流体势理论模型研究关键参数评价及实例区应用的方法,建立了低渗油藏不同开发阶段的流体势理论模型。基于模型建立庄36区长8油藏流体势定量分布图,对长8油藏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开发流体势包括位能、压能、动能及界面能,提出了3类低势能控制的剩余油分布区,即低位能低势潜力区、低压能低势潜力区及低界面能低势潜力区。针对不同类型低势能潜力区提出不同的挖潜措施,应用上述方案在研究区取得了较好的现场应用效果,可为低渗油藏剩余油的分布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开发 剩余油 低渗透油藏 流体势 挖潜措施
下载PDF
安县运动对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地层划分对比与油气勘探的意义 被引量:35
11
作者 罗启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27,122-123,共7页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包括原来川西北地区所称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煤系(组)和盆地其余地区所称香溪群。一直以来,对这2套地层各段间的对比关系存在着激烈争论,有多种对比意见,但都缺乏有力证据。安县运动的发现并被证实广泛存在于四川盆地中西...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包括原来川西北地区所称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煤系(组)和盆地其余地区所称香溪群。一直以来,对这2套地层各段间的对比关系存在着激烈争论,有多种对比意见,但都缺乏有力证据。安县运动的发现并被证实广泛存在于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为解决上述问题找到了一条路径。分析认为:盆地中西部地区上三叠统原来划分的香一段中海相化石层的广泛分布以及孢粉的组合特征,表明这些地区存在卡尼克—诺利克期的沉积;香一段顶部侵蚀面的被发现、香二段砂岩超覆在香一段的不同层位上,以及区域地震大剖面解释成果,均表明安县运动也强烈影响到这些地区。以安县运动所形成的侵蚀面为界,可将该区上三叠统划分为上、下两部分沉积。由此可知,川西北地区的须二段砂岩应在川中和川西地区南部香二段砂岩之下,改变了原来"砂对砂"、"泥对泥"的格局,出现了须二段大套砂岩往川中方向尖灭,往川西地区南部变为原香一段中上部的粉、细砂岩夹泥岩的现象;须四、须五段横向上的岩性也有明显变化,并往川西北方向尖灭。这一对比结果,为在该区寻找地层尖灭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指示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县运动 四川盆地 中西部 晚三叠世 侵蚀面 划分对比 地层尖灭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下载PDF
川东北普光地区礁滩型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海芳 杨辉廷 +2 位作者 陈培元 曾超 刘瑜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3年第3期9-12,19,共5页
根据岩心、铸体薄片、压汞、扫描电镜、物性等资料,对四川盆地普光地区长兴-飞仙关组礁滩型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岩石成分非均质性、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孔隙类型非均质性、裂缝类型非均质性)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普光地区长兴... 根据岩心、铸体薄片、压汞、扫描电镜、物性等资料,对四川盆地普光地区长兴-飞仙关组礁滩型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岩石成分非均质性、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孔隙类型非均质性、裂缝类型非均质性)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普光地区长兴-飞仙关组储层在岩石成分和孔隙结构上表现出较强的微观非均质性,而在孔隙类型和裂缝类型上表现出弱非均质性。综合分析认为,普光地区长兴-飞仙关组礁滩型储层为中等微观非均质性储层。该研究方法对相似地区的礁滩型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研究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兴-飞仙关组 礁滩型储层 微观非均质性 普光地区 四川盆地东北部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成藏条件及勘探有利区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范增辉 欧阳诚 +2 位作者 李乐 王静 赵园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26-29,共4页
通过对已发现油气与有利沉积相带、局部构造、断裂及裂缝分布等关系的分析,结合试油资料与储层厚度、储层物性与录井显示关系的统计分析以及成藏要素匹配关系,开展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成藏条件及其与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研究,提出本区下... 通过对已发现油气与有利沉积相带、局部构造、断裂及裂缝分布等关系的分析,结合试油资料与储层厚度、储层物性与录井显示关系的统计分析以及成藏要素匹配关系,开展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成藏条件及其与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研究,提出本区下古生界油气富集三元主控的地质新认识:有利相带、局部构造背景、断裂及裂缝共同控制油气富集,指出须家河组下步勘探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主控因素 须家河组 川西坳陷中段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东地区中-下寒武统膏岩特征及对寒武系龙王庙组勘探的启示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君 张帆 范毅 《石化技术》 CAS 2019年第1期197-198,共2页
四川盆地安岳大气田的发现,表明寒武系龙王庙组蕴含着巨大勘探潜力。但目前四川盆地内寒武系海相地层,仅川中地区获得突破。已有研究表明,继承性抬升的川中古隆起是安岳气田形成寒武系龙王庙组滩相储层乃至最终成藏的首要控制因素,但是... 四川盆地安岳大气田的发现,表明寒武系龙王庙组蕴含着巨大勘探潜力。但目前四川盆地内寒武系海相地层,仅川中地区获得突破。已有研究表明,继承性抬升的川中古隆起是安岳气田形成寒武系龙王庙组滩相储层乃至最终成藏的首要控制因素,但是否也控制或影响古隆起以外地区沉积还没有确凿证据。以开展川东地区下寒武统膏盐岩特征研究作为切入点,提出了寒武系勘探的新思路,认为川东区域中-下寒武统膏岩迁移沉积特征受到川中古隆起抬升作用控制,其膏岩层的时空分布,不仅对研究区域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成藏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也间接指明了川东地区寒武系勘探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气田 寒武系 膏岩层
下载PDF
深盆气藏勘探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增辉 欧阳诚 +5 位作者 张晓斌 赵园 王泽发 王静 蒲莉萍 徐文圣 《四川地质学报》 2014年第1期29-32,共4页
深盆气藏是发育在构造下倾方向或下部层位、气源岩与致密储层邻接的天然气聚集。其成藏机理表现为天然气从构造下倾部位或致密储层底部对储层中原始地层水的活塞式推进,而常规圈闭气藏则表现为天然气与地层水的置换式运移,两者在成藏机... 深盆气藏是发育在构造下倾方向或下部层位、气源岩与致密储层邻接的天然气聚集。其成藏机理表现为天然气从构造下倾部位或致密储层底部对储层中原始地层水的活塞式推进,而常规圈闭气藏则表现为天然气与地层水的置换式运移,两者在成藏机理上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调研大量国内外深盆气藏勘探开发实践的基础上,对深盆气藏的地质条件、成藏主控因素以及勘探开发现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四川盆地川西坳陷的石油地质特点进行类比,认为川西坳陷可能存在深盆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盆气 勘探开发现状 发展趋势 川西坳陷
下载PDF
伊拉克A油田白垩系Khasib组生物碎屑灰岩油藏水平井精细描述及三维地质建模研究
16
作者 邓亚 黄婷婷 +6 位作者 许家铖 陈明江 张文旗 王峻岭 田中元 刘达望 王宇宁 《石油科技论坛》 2022年第2期92-103,共12页
为精细表征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及准确预测储层物性参数,以伊拉克地区孔隙型生物碎屑灰岩油藏为对象,地震、测井、地质、油藏、钻采等多专业资料为基础,静态和动态资料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基于水平井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综合分析岩心、... 为精细表征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及准确预测储层物性参数,以伊拉克地区孔隙型生物碎屑灰岩油藏为对象,地震、测井、地质、油藏、钻采等多专业资料为基础,静态和动态资料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基于水平井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综合分析岩心、测井响应特征,建立了水平井水平段分别位于小层内及小层间穿行时的测井响应模式。通过旋回厚度方法,在水平井水平段上确定一系列层面节点,采用“地震层面约束+趋势线控制+虚拟井局部优化”方法,将直井和水平井充分耦合,建立精细三维构造模型。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和测井等资料,建立目标油藏岩石类型模型。基于岩石类型模型,采用序贯高斯模拟,利用地震古地貌作为协同约束参数,建立不同岩石类型下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模型,并结合实钻井及生产动态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岩心实测渗透率与预测值符合率高,模型预测的构造顶面深度、物性参数与实测结果吻合度高,符合精度要求,可有效指导油藏动态分析、数值模拟、剩余油预测及开发方案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拉克 白垩系 Khasib组 生物碎屑灰岩 地层对比 岩石类型 水平井 地质建模 测井响应模式
下载PDF
页岩气储层孔隙连通性及其对页岩气开发的启示——以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海杰 蒋裕强 +6 位作者 周克明 付永红 钟铮 张雪梅 漆麟 王占磊 蒋增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31,共10页
大型水力压裂后,页岩气储层中的不连通含气孔隙有可能转变成"潜在可采孔隙",而目前的主流页岩气储层孔隙分类方法没有考虑上述不连通孔隙,对储层孔隙有效性评价的准确性有影响。为此,以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 大型水力压裂后,页岩气储层中的不连通含气孔隙有可能转变成"潜在可采孔隙",而目前的主流页岩气储层孔隙分类方法没有考虑上述不连通孔隙,对储层孔隙有效性评价的准确性有影响。为此,以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柱塞样和碎样岩心孔隙度、饱和盐水后离心+渐变干燥核磁共振和核磁冻融实验,分析页岩气储层不连通孔隙体积、主要发育位置、主要孔径分布范围,划分页岩气储层孔隙系统,确定页岩含气连通孔隙有效孔径的下限,开展页岩气储层全孔隙有效性评价,并探讨页岩中不连通孔隙对于页岩气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页岩气储层存在着大量的不连通孔隙,占比高达30.23%,孔径分布介于5~30 nm,主要发育于有机质和少量的黏土矿物中;②该区页岩气储层黏土束缚水核磁T2截止值为0.26 ms,对应孔径为5.35 nm,此为该区页岩气储层有效孔径的下限;③大型水力压裂可改善页岩气储层中孔径超过5.35 nm的不连通孔隙,实现页岩气有效开发;④水力压裂改造后的不连通孔隙可增加压裂液在基质中的储存空间,吸收裂缝中的压裂液,置换孔隙中的页岩气,促使页岩气储层自动缓解水锁,提高页岩气单井产量。结论认为,采用"离心+渐变温度干燥"法,结合核磁共振实验可实现页岩孔隙中流体赋存状态和孔隙系统的定量划分,高速离心+核磁共振实验可以确定可动水和毛细管束缚水,渐变干燥+核磁共振实验可以确定毛细管束缚水和黏土束缚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连通孔隙 孔隙系统 孔隙有效性 黏土束缚水T2截止值 自动缓解水锁 页岩气储层 四川盆地南部
下载PDF
页岩气析出过程中的H同位素分馏及地质意义
18
作者 马勇 李大华 +4 位作者 黄越 罗彤彤 汪生秀 张海鹏 钟宁宁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3,共11页
通过长时间储层温度下页岩气现场解吸实验,揭示页岩气析出过程中气体赋存状态变换与气体组分及甲烷H、C稳定同位素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与解吸气甲烷C同位素(δ^(13)C_(1))早期变化幅度较小、后期持续变重的现象不同,甲烷H同位素(δD(CH_... 通过长时间储层温度下页岩气现场解吸实验,揭示页岩气析出过程中气体赋存状态变换与气体组分及甲烷H、C稳定同位素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与解吸气甲烷C同位素(δ^(13)C_(1))早期变化幅度较小、后期持续变重的现象不同,甲烷H同位素(δD(CH_(4)))具有先变轻后变重的规律,且在解吸至40%~50%阶段后与δ^(13)C_(1)变重同步。依据δD(CH_(4))变化规律及页岩含气性、气体渗流特征,可将页岩气析出过程划分为游离气压差渗流、游离气渗流–吸附气解吸扩散共存和吸附气解吸扩散3个阶段:阶段Ⅰ裂隙及基质孔隙中的游离气在压差作用下渗流,产出页岩气的δD(CH_(4))和δ^(13)C_(1)基本不变;阶段Ⅱ游离气渗流与吸附气解吸扩散共存,质量较轻的12CH_(4)优先脱附,吸附气的补给使产出气体的δD(CH_(4))显著变轻(变轻4‰~10‰),而δ^(13)C_(1)变轻的现象不显著;阶段Ⅲ析出的气体主要来自吸附气解吸,受吸附–解吸和扩散作用的共同影响,产出气体的δD(CH_(4))(变重15‰~20‰)和δ^(13)C_(1)(变重21.9‰~32.9‰)显著变重。δD(CH_(4))对页岩气析出过程气体赋存状态变换的响应比δ^(13)C_(1)更敏感和有效,因此有望建立一种基于页岩气析出过程中δD(CH_(4))变化规律预测页岩气产量的定量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H同位素 C同位素 同位素分馏 赋存状态
下载PDF
从优质烃源岩到储层:构造—沉积分异格局下的四川盆地中西部下寒武统页岩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9
19
作者 梁霄 李香华 +5 位作者 徐剑良 何嘉 韩友平 崔健 李郭琴 寇一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0-41,共12页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筇竹寺组是继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后的又一个页岩气重点勘探开发层系,但关于该盆地中西部地区下寒武统地层划分比对尚存在着争议,因而制约了对该区下寒武统页岩气的研究和评价。为此,在系统梳...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筇竹寺组是继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后的又一个页岩气重点勘探开发层系,但关于该盆地中西部地区下寒武统地层划分比对尚存在着争议,因而制约了对该区下寒武统页岩气的研究和评价。为此,在系统梳理作为常规油气烃源岩的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下寒武统地层与时间框架、黑色泥页岩形成与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其深埋藏—强隆升—强改造的构造背景,研究了下寒武统页岩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与页岩气富集条件,并指出了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①参照国际寒武纪地层与时间对比序列,该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的时间—空间分布关系受震旦系—寒武系界面差异性控制,麦地坪组—筇竹寺组并不都是纯黑色岩系;②构造—沉积分异格局下的四川盆地中西部麦地坪组—筇竹寺组厚度差异大,绵阳—长宁拉张槽中北段内是富有机质黑色页岩的沉积中心,是页岩气的最佳富集区;③麦地坪组—筇竹寺组在四川盆地存在局部中等成熟度的分布区域。结论认为,在有效解决4000 m深层工程压裂技术问题的基础上,除了四川盆地威远构造以东资阳—内江—大足为最有利勘探地区以外,川西坳陷北段前陆扩展变形带的矿山梁—碾子坝—河湾场地区与米仓山前缘地区也可以作为下一步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下寒武统 麦地坪组—筇竹寺组 构造—沉积分异 地层对比 页岩气 成熟度 富集机理
下载PDF
四川盆地麦地坪组—筇竹寺组沉积充填规律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立可 李文皓 +6 位作者 和源 周红飞 刘冉 李亚 王尉 钟原 王莹莹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0年第3期30-38,共9页
为进一步深化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烃源岩的地质认识,弄清烃源岩层的沉积演化过程及天然气成藏规律,重点通过岩性特征、测井响应及地球化学示踪等分析,对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筇竹寺组进行沉积旋回序列划分与对比,揭示烃源岩层系在绵阳—长宁... 为进一步深化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烃源岩的地质认识,弄清烃源岩层的沉积演化过程及天然气成藏规律,重点通过岩性特征、测井响应及地球化学示踪等分析,对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筇竹寺组进行沉积旋回序列划分与对比,揭示烃源岩层系在绵阳—长宁裂陷槽及周缘不同区域的沉积充填规律,并结合各旋回有机碳含量探讨天然气勘探领域。研究结果表明:①裂陷槽区域麦地坪组—筇竹寺组沉积最为完整,典型井如GS17井、Z4井自下而上可划分出5个沉积旋回序列SC1、SC2、SC3、SC4和SC5,并依次对应于麦地坪组、筇一段、筇二段、筇三段以及筇四段;②裂陷槽周缘台地区域下部地层往往缺失而上部地层保留,典型井如GS1井、WT1井仅可识别出最上部的一个筇四段回序列SC5;③沉积旋回横向对比发现,麦地坪组与筇竹寺组一段、二段、三段主要分布在裂陷槽内,而筇四段则以广覆式分布为特征,进一步结合筇竹寺组沉积旋回有机质含量特征发现,筇一段至筇三段厚度大且有机碳含量相比最高;筇竹寺组天然气的勘探今后仍需紧紧围绕裂陷槽及周缘展开,且北斜坡将是下一步重点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沉积旋回划分与对比 裂陷槽 早寒武世 麦地坪组 筇竹寺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