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41例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吴韶清 廖灿 +4 位作者 黄以宁 李焱 沙文琼 李发涛 李东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100-4102,共3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状况和基因亚型分布。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技术(HybriMax)对广州地区6936例女性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检测,并对HPVDNA亚型、多重感染率和年龄分布进行分... 目的:了解广州市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状况和基因亚型分布。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技术(HybriMax)对广州地区6936例女性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检测,并对HPVDNA亚型、多重感染率和年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6936例女性共检出HPV多重感染患者541例,多重阳性率为7.80%。高危混合型、高低危混合型和低危混合型分别是55.45%、41.59%、2.96%。多重阳性感染者中,双重感染最多,为399例,占73.75%。21个亚型中共有20个亚型被检出。在各年龄组中,≤20岁女性多重阳性感染率最高,为22.73%,各年龄组HP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36,P=0.000<0.05)。结论:广州地区女性HPV的多重感染率较低,但以高危混合型为主;用HybriMax法对HPVDNA进行多重感染的检测和分型,对宫颈病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亚型 多重感染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与母婴分娩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劲松 梁绮华 《广州医药》 2020年第2期110-116,共7页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及导致不良分娩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通过现场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2017年9月—2017年11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分娩并且在本院孕检的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及导致不良分娩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通过现场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2017年9月—2017年11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分娩并且在本院孕检的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把调查对象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与非妊娠期糖尿病组。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非参数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良分娩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在882例调查对象中,GDM孕妇共173例(19.6%)。研究结果表明,GDM孕妇与正常孕妇剖宫产率和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剖宫产率和住院天数增加,GDM产妇胎儿心脏畸形的风险增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孕妇孕次≥3次(OR值为0.399,95%CI为0.189~0.840,P=0.016)、产2次(OR值为0.283,95%CI为0.158~0.507,P<0.001)、产3次或以上(OR值为0.241,95%CI为0.112~0.520,P<0.001)、分娩孕周<37周(OR值为0.380,95%CI为0.180~0.804,P=0.011)是孕妇剖宫产的影响因素;分娩孕周<37周(OR值为16.028,95%CI为7.013~36.629,P<0.001)是孕妇住院天数>5天的影响因素。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可增加孕妇剖宫产率、住院天数以及胎儿心脏畸形的发生率;怀孕3次或以上的孕妇采用剖宫产的可能性与怀孕1次的孕妇相比风险降低;分娩2次或以上的孕妇采用剖宫产的可能性与分娩1次的孕妇相比风险降低;分娩孕周<37周的孕妇采用剖宫产的可能性较分娩孕周≥37周孕妇降低;分娩孕周<37周使孕妇住院天数>5天的风险增加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结局 影响因素 现况调查
下载PDF
孕11~13^(+6)周胎儿额面角与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相关性 被引量:6
3
作者 罗青 万均辉 +3 位作者 戴常平 肖清华 江锦雄 曹小祯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73-1175,共3页
目的通过超声测量孕11~13+6周胎儿额面角,探讨超声软指标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相关性,并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于孕早期11~13+6周用传统超声标记物和血清学指标对658例孕妇进行风险评估,对331例高风险孕妇行产前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所... 目的通过超声测量孕11~13+6周胎儿额面角,探讨超声软指标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相关性,并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于孕早期11~13+6周用传统超声标记物和血清学指标对658例孕妇进行风险评估,对331例高风险孕妇行产前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所有核型正常组(627例)与非整倍体组(31例)间额面角超声数据差异,同时用回归模型分析额面角与颈部透明膜厚度(NT)、妊娠相关蛋白(PAPP-A)和游离人绒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fβ-HCG)的关联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额面角测量对于识别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孕早期染色体非整倍体胎儿额面角(91.5±5.0)°显著大于正常组(82.6±3.9)°(P<0.05);额面角与NT(r=0.006,P=0.843)、PAPP-A(r=0.016,P=0.802)和fβ-HCG(r=0.109,P=0.841)均无显著关联;ROC曲线表明当额面角为88.6°时,对于提示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敏感性达到68.4%,特异性为81.4%,曲线下面积为0.776。结论额面角与孕早期胎儿染色体异常显著相关,可作为孕早期提示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补充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面角 孕早期 超声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非整倍体
下载PDF
一例罕见的新的TCIRG1基因杂合性突变引起的婴儿恶性石骨症 被引量:11
4
作者 胡彬 曾秉辉 +4 位作者 胡悦林 赵强 景象一 张永玲 王一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37-1241,共5页
目的:研究1例婴儿恶性石骨症患者的致病基因及其突变。TCIRG1和CLCN7是婴儿恶性石骨症最常见的致病基因。前者被认为是纯合性致病基因,国外只有6例其杂合性改变也致本病的报导,而我国无杂合性突变导致本病的报道。方法:通过骨组织X线检... 目的:研究1例婴儿恶性石骨症患者的致病基因及其突变。TCIRG1和CLCN7是婴儿恶性石骨症最常见的致病基因。前者被认为是纯合性致病基因,国外只有6例其杂合性改变也致本病的报导,而我国无杂合性突变导致本病的报道。方法:通过骨组织X线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确诊1例散发性婴儿恶性石骨症患者。提取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TCIRG1和CLCN7基因外显子及其剪切位点序列,对PCR产物直接测序。用TCRIG1基因附近的微卫星标记和SNP构建患者及其父母的单倍型。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对患者及其母亲进行TCIRG1基因拷贝数目变异的检测。结果:患者TCIRG1基因第5号外显子内发现一个4个碱基的缺失突变c.449_452del AGAG(p.Gln149Glnfs16),该突变使得基因3’端编码的666个氨基酸被截断,失去了整个ATP酶V0复合结构域。患儿双亲TCIRG1和CLCN7基因的突变检测及单倍体构建证实该突变来源于患者父亲。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未发现患儿及其母亲携带有任何累及TCIRG1及CLCN7基因的拷贝数目变异。结论:本研究发现了1例TCIRG1基因新的杂合性突变所致的婴儿恶性石骨症。这是我国TCIRG1基因杂合性突变引起婴儿恶性石骨症的首例报道。这个发现可用于婴儿恶性石骨症的分子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恶性石骨症 TCIRG1基因 缺失突变
下载PDF
孕11~13^(+6)周胎儿静脉导管搏动指数与肝动脉搏动指数在唐氏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罗青 万均辉 +3 位作者 戴常平 肖清华 江锦雄 曹小祯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82-1185,共4页
目的评价孕11~13+6周胎儿静脉导管搏动指数(DV-PIV)与肝动脉搏动指数(HA-PI)在唐氏早孕期联合筛查高风险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早孕期唐氏筛查高风险且颈项透明层(NT)测量值正常的单胎孕妇223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早孕期唐氏筛查... 目的评价孕11~13+6周胎儿静脉导管搏动指数(DV-PIV)与肝动脉搏动指数(HA-PI)在唐氏早孕期联合筛查高风险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早孕期唐氏筛查高风险且颈项透明层(NT)测量值正常的单胎孕妇223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早孕期唐氏筛查低风险、NT测量值正常且与观察组年龄、孕周相似的孕妇25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胎儿DV-PIV和HA-PI的差异,比较观察组唐氏胎儿与对照组胎儿DV-PIV和HA-PI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DV-PIV和HA-PI诊断21三体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胎儿DV-PI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胎儿HA-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唐氏胎儿DV-PIV显著高于对照组胎儿(P<0.05),而HA-PI显著低于对照组胎儿(P<0.05)。ROC曲线显示,DVPIV(截断值为2.1)用于预测21三体的敏感性为86.1%,特异性为96.2%;HA-PI(截断值为1.0)用于诊断21三体的敏感性为70.9%,特异性为94.1%。结论早孕期唐氏筛查中增加DV-PIV和HA-PI的检测可提高唐氏综合征筛查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早期 唐氏筛查 静脉导管搏动指数 肝动脉搏动指数
下载PDF
CMV-IgG亲和力鉴别孕妇原发性CMV感染的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戴永辉 何天文 +6 位作者 林琳 石文 尚陈宇 罗福东 林莉 林馥嘉 徐建华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59-1061,共3页
目的检测孕妇样本CMV-IgG抗体亲和力,对排除和确认原发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性能进行分析,为孕妇CMV感染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符合要求的114例血清样本,根据血清学状态分为原发感染组(第1组)、既往感染组(第2组)以及无血清转... 目的检测孕妇样本CMV-IgG抗体亲和力,对排除和确认原发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性能进行分析,为孕妇CMV感染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符合要求的114例血清样本,根据血清学状态分为原发感染组(第1组)、既往感染组(第2组)以及无血清转换记录的CMV感染待定组(第3组),测定样本CMVIgG抗体亲和力,根据第1组和第2组结果分析该方法排除或确认原发性CMV感染的性能,并通过测定无血清转换记录的样本CMV-IgG亲和力来说明该方法在临床检测中的意义。结果第1组CMV-IgG抗体亲和力结果显示27例(93.1%,27/29)孕妇的AI处于20%~45%,1例孕妇CMV-IgG抗体AI>50%。第2组41例(91.1%)孕妇AI>50%,35例(77.8%)孕妇AI>60%,显示高亲和力。第3组12例(30.0%)孕妇AI<45%,2例(5.0%)孕妇CMV-IgG抗体亲和力中等(45.0%~55.0%),26例(65.0%)孕妇AI>60%。结论 CMV-IgG亲和力测定确认和排除CMV近期感染的性能良好、提高了血清学诊断,能够有效防止侵入性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V 抗体亲和力 产前诊断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低氧预处理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环状RNA筛选 被引量:1
7
作者 孙逊沙 吴洁莹 +6 位作者 陈劲松 陆琰 喻秋霞 李茹 王丹 李焱 吴韶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8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在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低氧预处理和常氧培养中表达谱的差异。方法利用芯片技术检测3例低氧预处理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相应对照的常氧培养细胞的环状RNA表达,分析两者差异表达的环状RNA及其结合mi RNA。... 目的探讨环状RNA在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低氧预处理和常氧培养中表达谱的差异。方法利用芯片技术检测3例低氧预处理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相应对照的常氧培养细胞的环状RNA表达,分析两者差异表达的环状RNA及其结合mi RNA。结果在检测的13 617条环状RNA中,有分析结果的环状RNA12 114条,低氧和常氧培养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差异表达环状RNA共102条,其中低氧中表达上调的85条,下调的17条(倍数变化>1.5倍且P<0.05),而表达差异倍数变化大于2倍以上的环状RNA有27条,且均为上调表达。每个环状RNA预测到5个结合mi RNA。结论低氧预处理使得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的环状RNA表达谱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环状RNA可能和低氧预处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 环状RNA 表达谱
下载PDF
染色体多态性是体外受精胚胎多核形成的重要相关因素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志恒 杨丽 +2 位作者 易翠卿 刘俊 孙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探讨不孕夫妇不同类型染色体多态性与胚胎多核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1145对首次接受IVF/ICSI周期的不孕夫妇,术前常规进行染色体核型筛查,根据染色体分成2大组:正常对照组及染色体多态组;染色体多态组再分为... 目的探讨不孕夫妇不同类型染色体多态性与胚胎多核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1145对首次接受IVF/ICSI周期的不孕夫妇,术前常规进行染色体核型筛查,根据染色体分成2大组:正常对照组及染色体多态组;染色体多态组再分为染色体臂间倒位亚组、D/G组染色体多态亚组及(1,9,16)qh+多态亚组。比较各组卵裂期胚胎的多核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的差异。结果 1145对夫妇中有139对夫妇(6.10%)至少一方存在染色体多态性,不同染色体多态组与正常对照组在女方年龄、体质量指数、基础促卵泡生成素水平、平均促性腺激素剂量、扳机日雌激素水平、平均获卵数、受精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组胚胎多核率分别为:臂间倒位亚组8.23%,D/G组染色体多态亚组4.65%,较正常对照组(2.69%)显著增高(P<0.05),(1,9,16)qh+多态组胚胎多核率(2.77%)与对照组(2.69%)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孕夫妇染色体中臂间倒位和D/G组染色体多态性会增加胚胎多核率(1,9,16)qh+多态对胚胎多核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染色体多态性 多核胚胎 妊娠结局
下载PDF
胎盘间叶发育不良1例 被引量:5
9
作者 何丽娟 高秋 +1 位作者 叶明光 李东至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158-158,共1页
患者女性,42岁。停经31周,血压升高半个月,B超示羊水少入院。后发现胎死官内,遂行利凡诺引产。术中见胎儿无明显异常,脐带扭转约30多圈,胎盘子面近脐根部最大直径18cm范围有多条血管扩张淤血。临床诊断:死胎、羊水过少、重度子... 患者女性,42岁。停经31周,血压升高半个月,B超示羊水少入院。后发现胎死官内,遂行利凡诺引产。术中见胎儿无明显异常,脐带扭转约30多圈,胎盘子面近脐根部最大直径18cm范围有多条血管扩张淤血。临床诊断:死胎、羊水过少、重度子痂前期、脐带扭转。孕妇拒绝胎儿尸检,只同意胎盘病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 间叶发育不良 I临床病理
下载PDF
新生儿体外膜肺氧合患者肝素抗凝抗Xa因子活性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监测评价
10
作者 梁绮华 郑浩 +1 位作者 曾兰兰 陈劲松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3期1821-1823,1827,共4页
目的探讨抗Xa因子活性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新生儿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中的监测价值,分析抗Xa因子活性与APTT的相关性,分析抗凝血酶(AT)、总胆红素和血红蛋白对抗Xa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 目的探讨抗Xa因子活性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新生儿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中的监测价值,分析抗Xa因子活性与APTT的相关性,分析抗凝血酶(AT)、总胆红素和血红蛋白对抗Xa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17例ECMO支持治疗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集患者静脉血并检测抗Xa因子活性、APTT、AT、血红蛋白和总胆红素水平。分析抗Xa因子活性与APTT的相关性,并分析血红蛋白、总胆红素及AT对抗Xa因子活性的影响。结果新生儿ECMO支持治疗期间,抗Xa因子活性与APTT比较,抗Xa因子活性相对于APTT在治疗范围内的比例较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抗Xa因子活性与APTT呈明显正相关,AT水平与APTT呈弱相关,AT水平与抗Xa因子活性相关性不显著,所有抗Xa因子活性与APTT均未能同时达到治疗范围。结论单项指标不能准确对新生儿ECMO支持治疗使用肝素进行监测,确定最佳的监测方案需要更多的凝血指标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 新生儿 抗Xa因子活性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下载PDF
脐血造血细胞含量与白血病脐血移植疗效分析
11
作者 许遵鹏 廖灿 +3 位作者 吴洁莹 陈劲松 谢闺娥 陆琰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56-60,共5页
目的分析4711份库存脐血造血细胞含量及探讨脐血造血细胞含量与白血病脐血移植疗效的关系。方法分析4711例库存脐血总有核细胞数(TNC)和CD34+细胞数分布情况,探讨不同的造血细胞输入量、供受者HLA不相合数、受者性别、年龄、体重和疾病... 目的分析4711份库存脐血造血细胞含量及探讨脐血造血细胞含量与白血病脐血移植疗效的关系。方法分析4711例库存脐血总有核细胞数(TNC)和CD34+细胞数分布情况,探讨不同的造血细胞输入量、供受者HLA不相合数、受者性别、年龄、体重和疾病类型间植入率和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4711例库存脐血TNC和CD34+细胞中位数分别为1.14×109/kg和4.06×106/kg,按3.7×107/kg有效TNC输入量计算,93.2%脐血可供体重50 kg以下受者移植。89例白血病患者移植后植入75例,植入率为84.3%。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血小板≥20×109/L和≥50×109/L的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7、34和46 d。75例植入病例中,长期无病存活47例,死亡26例,2例复发;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Ⅰ~Ⅱ度、Ⅲ~Ⅳ度和慢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54.7%、20.0%、9.3%。影响移植植入率的因素包括受者年龄、TNC和CD34+细胞输入量;影响生存率的因素包括受者年龄、体重和输入CD34+细胞数。结论在无法找到HLA全相合骨髓供者时,可选择脐血作为替代骨髓的造血干细胞来源治疗儿童与成人白血病,TNC和CD34+细胞数仍是选择脐血移植物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血 造血细胞含量 白血病
下载PDF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核型正常的骨骼系统发育异常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乔丽 符芳 +6 位作者 李茹 张永玲 杨昕 韩瑾 潘敏 甄理 廖灿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6-311,共6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核型正常的骨骼系统发育异常(skeletal anomalies,SA)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因骨骼系统发育异常伴或不伴有其他异常而到广州市妇...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核型正常的骨骼系统发育异常(skeletal anomalies,SA)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因骨骼系统发育异常伴或不伴有其他异常而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43例患儿。所有患儿均行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核型结果正常者按照美国Affymetrix公司CytoScan750K芯片的标准操作流程进一步行全基因组CMA检测,并通过配套的CHAS软件及相关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检测结果。结果43例患儿中,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2例患儿染色体核型异常,核型异常比例为4.65%。41例核型结果正常的患儿进一步行全基因组CMA检测。在CMA检测的患儿中,分为单纯SA组17例,SA合并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组6例,SA合并其他系统结构畸形组18例。CMA检测结果提示9例患儿基因组发生了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致病性CNVs的总体检出率为21.95%。其中,单纯SA组、SA合并精神发育迟缓组以及SA合并其他系统结构畸形组的致病性CNVs检出率分别为17.65%(3/17)、33.33%(e/6)以及22.22%(4/18)[P=0.576(17.65%vs.33.33%)、P=1.000(17.65%VS.22.22%)和P=0.618(33.33%vs.22.22%),Fisher’s检验]。结论全基因组高分辨率CMA技术在核型正常的骨骼系统发育异常患儿中能够将致病性检出率额外提高了21.95%,建议染色体核型结果正常的骨骼系统发育异常患者进一步行CMA检测。单纯SA组、SA合并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组以及SA合并其他结构畸形组之间其致病性CNVs检出率没有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拷贝数变异 骨骼系统发育异常 基因型-表型关系分析
原文传递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室间隔缺损胎儿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邓琼 符芳 +7 位作者 李茹 景象一 雷婷缨 杨昕 潘敏 甄理 韩瑾 廖灿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9-704,共6页
目的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探讨胎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病因。方法选取248例产前超声提示为VSD伴或不伴其他结构畸形的胎儿,将其分为单纯VSD组、VSD合并其他心内... 目的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探讨胎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病因。方法选取248例产前超声提示为VSD伴或不伴其他结构畸形的胎儿,将其分为单纯VSD组、VSD合并其他心内异常组、VSD合并心外异常组(包括其他畸形和超声软指标异常)以及VSD合并心内外异常组。对所有胎儿进行常规染色体分析,对6例核型为异常者以及部分核型为正常者进一步进行CMA检测,随访所有胎儿的妊娠结局,对新生儿随访至1岁。结果在248例胎儿中,共发现60例核型异常(包括50例数目异常、7例结构异常、3例嵌合体),检出率为24.2%。CMA检测明确了6例核型异常者衍生染色体的来源和性质,其中2例的缺失区段包含Wolf-Hirschhorn综合征的关键区域,其中包含的WHSCl、LBXl、LDB3、BBS10等可能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候选致病基因。在143例核型正常的胎儿中,CMA在11例中发现了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s,CNVs),检出率为7.70A(11/143),其长度介于0.33~4.53Mb,其中9例为已知的微缺失或微重复综合征,包括22qli.2微缺失综合征、17p11.2微缺失综合征(Smith-Magenis综合征)、17p13.3微缺失综合征(Miller-Dieker综合征)、1p36微缺失综合征、lq21.1微重复综合征和4q缺失综合征。其致病性CNVs所包含的可能与VSD相关的致病基因包括TBX1、LZTR1、FAT1、AKAP10、SKI、PRDM26、GJA5、ERCC4以及YWHAE。在CMA结果正常的新生儿中,48.4%的VSD在出生后1年内自然闭合。结论CMA技术可将胎儿VSD的遗传学病因检出率提高7.7%,但不同组别的VSD胎儿之间致病性CNVs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对于染色体核型正常的VSD胎儿,建议进一步行CMA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 产前诊断 DNA拷贝数变异
原文传递
清远地区MTHFR基因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钟小烨 黎璐珊 +5 位作者 陈瑞坚 符芳 雷婷樱 邓琼 张雯雯 杜坤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0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发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清远地区71例URSA患者与76例两次正常生育妇女作为对照,采用实时定量PCR分析技术检测...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发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清远地区71例URSA患者与76例两次正常生育妇女作为对照,采用实时定量PCR分析技术检测MTHFR基因C677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情况,并用χ^2检验分析URSA组与对照之间的C677T位点基因型的差异。结果 URSA组MTHFR(C677T)基因纯合突变型TT及等位基因T的频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清远地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发生与MTHFR基因C677T位点纯合突变型TT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HFR C677T 复发性流产 清远
原文传递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妇女的年龄及其亚型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发涛 廖灿 +2 位作者 李焱 吴韶清 汤雪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345-4347,共3页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阳性妇女的年龄及其亚型分布,为预防HPV感染及宫颈癌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分型检测,根据芯片上HPV基因亚型分布图进行阳性或阴性及单重或多重...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阳性妇女的年龄及其亚型分布,为预防HPV感染及宫颈癌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分型检测,根据芯片上HPV基因亚型分布图进行阳性或阴性及单重或多重感染判断。结果4210例HPV阳性病例中,HPV感染年龄段分布前5位依次为26~30、21~25、31~35、36~40、41~45岁,分别占25.89%、20.07%、17.91%、13.63%、8.08%;感染率排在前10位的HPV亚型依次为HPV52、16、58、6、11、CP8304、53、68、18、33,分别占阳性病例数的25.44%、17.86%、13.14%、12.71%、9.86%、9.17%、9.05%、6.53%、5.99%、5.82%;其中,单一和多重感染率分别为70.14%、29.86%;随年龄的增长,HPV52、16、58感染率逐渐增加,HPV6、11亚型感染率逐渐下降。结论HPV感染阳性妇女主要集中在21~40岁年龄段,HPV52、16、58、6是最主要的感染亚型,HPV感染以单一亚型感染为主,不同年龄段HPV感染的优势亚型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基因分型 年龄 流行病学调查
原文传递
广州地区6493例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吴韶清 廖灿 +4 位作者 黄以宁 李焱 沙文琼 李发涛 李东至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53-456,共4页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状况和基因亚型分布。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0年2月,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技术(HybriMax)对广州地区6493例女性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并对HPVDNA亚型、感染率和年龄分布...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状况和基因亚型分布。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0年2月,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技术(HybriMax)对广州地区6493例女性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并对HPVDNA亚型、感染率和年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6493例女性中检出HPV阳性1947例,阳性率为29.99%。阳性感染者中,单一型感染最多,为1436例,占73.75%,其中高危单一型感染者1143例,占58.71%,低危单一型感染者293例,占15.05%;混合型感染者511例,占26.25%,主要为双重感染,占19.41%。15个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HPV高危亚型阳性率为25.24%,6个低危亚型HPV感染阳性率为7.98%。排在前十位的亚型分别是HPV52(25.22%)、HPV58(14.20%)、HPV16(13.56%)、HPV6(9.76%)、HPV11(8.32%)、HPV53(7.70%)、HPV33(6.73%)、CP8304(6.68)、HPV68(6.63)、HPV18(6.52%)。在各年龄组中,小于20岁女性感染率最高,为52.5%,各年龄组HP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26,P<0.05)。不同来源患者的HPV阳性率分别是30.66%,19.24%,28.24%,3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74,P<0.05)。结论广州地区女性有相当高比例的HPV感染,HPV52、58、16、6亚型是最主要的感染亚型,进行HPVDNA检测和分型对宫颈病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亚型 广州
原文传递
早孕期胎儿颈项透明层增厚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的研究
17
作者 张伟娟 廖灿 +3 位作者 魏佳雪 韩瑾 潘敏 李东至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年第12期88-89,共2页
关键词 不良妊娠结局 颈项透明层 早孕期 增厚 胎儿 染色体异常 超声观察 结构异常
原文传递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符芳 廖灿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60-766,共7页
出生缺陷约占新生儿总数的3%,出生缺陷的原因有遗传学因素、环境因素或者是两者共同作用。在高风险胎儿中,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检出率为200~3%。而在产前超声检查提示结构发育异常的胎儿中,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检出率高达3... 出生缺陷约占新生儿总数的3%,出生缺陷的原因有遗传学因素、环境因素或者是两者共同作用。在高风险胎儿中,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检出率为200~3%。而在产前超声检查提示结构发育异常的胎儿中,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检出率高达35%。传统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通过对羊水、绒毛及脐血细胞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产前诊断 染色体核型分析 微阵列 异常检出率 应用 产前超声检查 出生缺陷
原文传递
广州地区4247例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易翠兴 李东至 +6 位作者 刘晗 袁思敏 钟惠珠 万均辉 柯茗 潘敏 廖灿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4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羊水细胞染色体异常核型与产前诊断各指征之间的联系。方法对4247例高危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4247例孕妇羊水培养成功4244例,成功率99.91%。发现异常核型189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4.45%... 目的探讨羊水细胞染色体异常核型与产前诊断各指征之间的联系。方法对4247例高危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4247例孕妇羊水培养成功4244例,成功率99.91%。发现异常核型189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4.45%。超声软指标异常的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最高,占39.29%。染色体数目异常107例,占56.61%。结论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是常用的产前诊断检查技术,能够有效的对异常胎儿进行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水细胞 染色体 核型分析
原文传递
广州地区370例孕早期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易翠兴 李东至 +5 位作者 刘晗 袁思敏 钟惠珠 万均辉 柯茗 廖灿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4年第2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孕早期绒毛染色体异常核型与产前诊断各指征之间的联系。方法对370例高危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绒毛进行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370例孕妇羊水培养成功357例,成功率96.49%。发现异常核型86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23.24%。结论... 目的探讨孕早期绒毛染色体异常核型与产前诊断各指征之间的联系。方法对370例高危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绒毛进行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370例孕妇羊水培养成功357例,成功率96.49%。发现异常核型86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23.24%。结论绒毛染色体检查是常用的孕早期产前诊断检查技术,能够有效的对异常胎儿进行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 染色体 核型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