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41
1
作者 郑冬香 卢婉娴 +4 位作者 谢佩卿 欧秀琴 成嫣 张玉生 蔡叶艳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专案改善对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误吸并发症的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3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危重症并行肠内营养患者117例,按是否实施肠内营养专案改善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9例)...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专案改善对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误吸并发症的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3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危重症并行肠内营养患者117例,按是否实施肠内营养专案改善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按常规鼻饲护理进行肠内营养;观察组按我院危重症质控小组制订的肠内营养专案改善在常规鼻饲护理基础上,加强了护理培训、鼻饲体位、营养泵使用和质量监督等管理。比较两组在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误吸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误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VS13.8%,P〈O.05)。结论肠内营养专案改善能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误吸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吸 危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 护理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预后不良预警模型构建
2
作者 林志超 潘思金 +1 位作者 谢玉龙 黄立安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421-425,共5页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的预后不良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其不良预警模型为其并发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56例AIS患者,4.5 h内均行静脉溶栓及用药后1 h内进行DWI检查,治疗3个月后按MRS评分结果分为82例预后不良组(&g...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的预后不良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其不良预警模型为其并发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56例AIS患者,4.5 h内均行静脉溶栓及用药后1 h内进行DWI检查,治疗3个月后按MRS评分结果分为82例预后不良组(>2分)和174例预后良好组(≤2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影响因素,构建其预警模型及使用ROC曲线分析模型预测效能。结果:低DWI-ASPECTS和高NIHSS评分均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1)。ROC曲线显示,当NIHSS≥5分、DWI-ASPECTS<8分、NIHSS≥5分且DWI-ASPECTS<8分时,对静脉溶栓预后不良预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率及阴性率分别为92%、47%、45%、92%,79%、80%、65%、89%,93%、73%、69%、9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IS静脉溶栓预后不良危险因素是高基线NIHSS评分和低基线DWI-ASPECTS评分,联合构建其预后不良预警模型有助于防治静脉溶栓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NIHSS DWI-ASPECTS 预警模型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康复动机评估工具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欢 郑冬香 +2 位作者 李晨 李圣娟 谢玉瑶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4年第1期19-23,共5页
本文介绍康复动机的概念、理论基础以及评估工具,总结脑卒中患者康复动机的影响因素,以期为脑卒中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动机支持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动机 评估工具 影响因素 综述
下载PDF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1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刘昱君 刘雷媛 +6 位作者 徐炳东 韩建邦 杨冰 丁燕 杨英 孟珩 张玉生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2-458,共7页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NOTCH3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主要病变血管为颅内小动脉,累...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NOTCH3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主要病变血管为颅内小动脉,累及大脑皮质和颅内大/中动脉的报道较罕见,目前缺乏特效治疗方法。本文报道1例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成功接受血管内治疗的CADASIL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旨在引起临床医师对CADASIL可累及大脑皮质和颅内大/中动脉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血管内治疗 大脑中动脉
下载PDF
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探讨脑梗死远隔丘脑和黑质损害研究
5
作者 陈丹霞 徐炳东 +1 位作者 皮凤玲 张玉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5-220,共6页
目的探讨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体素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对检测脑梗死患者远隔丘脑和黑质继发性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招募19例首次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 目的探讨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体素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对检测脑梗死患者远隔丘脑和黑质继发性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招募19例首次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行MRI三维全脑扫描,应用VBM方法分析丘脑和黑质体积的变化。结果VBM结果显示,与发病1周时相比,脑梗死患者在发病1个月和3个月时同侧丘脑体积减小(体素值分别缩小637 mm^(3)、1488 mm^(3),P<0.01),且体积萎缩部位主要位于丘脑背内侧核。同样,与发病1周时相比,脑梗死患者在发病1个月和3个月时同侧黑质体积减小(体素值分别缩小64 mm^(3)、76 mm^(3),P<0.05)。结论VBM技术可在脑梗死后1~3个月检测MCA供血区脑梗死患者同侧丘脑和黑质体积缩小,可用于检测其继发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素形态学分析 大脑中动脉 脑梗死 丘脑 黑质 远隔损害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局灶性脑梗死继发逆行性神经纤维变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6
作者 梁志坚 刘斯润 +7 位作者 曾进胜 凌雪英 徐安定 余剑 王芳 凌莉 侯清华 邢世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11-714,共4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imaging,DTI)技术前瞻性动态观察皮质下或脑干局灶性脑梗死后,病灶上方继发的神经纤维逆行性变性的过程,探讨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具有单侧内囊区或脑干的独立病灶的脑梗死患...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imaging,DTI)技术前瞻性动态观察皮质下或脑干局灶性脑梗死后,病灶上方继发的神经纤维逆行性变性的过程,探讨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具有单侧内囊区或脑干的独立病灶的脑梗死患者16例,选择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6名作为对照组。患者分别在发病的第1周(W1)、第4周(W4)、第12周(W12)进行DTI检测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和Barthel生活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计算半卵园中心的DTI参数和各临床评分在观察期内变化的百分数绝对值,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灶上方半卵园中心的部分弥散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减少(患者组W1:(0.43±0.02),W4:(0.39±0.01),W12:(0.33±0.02),分别与对照组比较:(0.46±0.01),P<0.01),而平均弥散量(mean diffusivity,MD)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从W1至W12,半卵园中心FA值减少的百分数的绝对值与NIHSS评分减少百分数的绝对值之间(r=-0.49,P<0.05)及与FM增加百分数的绝对值之间(r=-0.56,P<0.05)呈负相关,与BI变化的百分数的绝对值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局灶性皮质下脑梗死可引起神经纤维逆行性的继发性变性,而且这种逆行性的神经纤维继发性变性会持续存在并可能阻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逆行性变性 弥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
下载PDF
不同浓度外源性内皮素1刺激大鼠脑皮质神经元增加释放一氧化氮:首次国内实验直接证实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安定 谭泽峰 +3 位作者 谭少华 狄静芳 曾子华 郑仕富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92-94,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内皮素1刺激大脑皮质神经元增加释放一氧化氮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03/2003-02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组织移植与免疫实验中心实验室进行。①取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细胞,神经元体外原代培养至...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内皮素1刺激大脑皮质神经元增加释放一氧化氮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03/2003-02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组织移植与免疫实验中心实验室进行。①取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细胞,神经元体外原代培养至第7天,以10,100nmol的内皮素1刺激神经元,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以硝酸还原酶法测定间接反映一氧化氮的含量,检验内皮素1对神经元释放一氧化氮的累积效应。分别检测加药前、加药后30min,6h培养基中的一氧化氮浓度。②将培养的神经元分成5组,对照组,10nmol/L内皮素1组、10nmol/L内皮素1+3μmol/L选择性内皮素受体A抗拮剂BQ123组、10nmol/L内皮素1+3μmol/L选择性内皮素受体B抗拮剂BQ788组、10nmol/L内皮素1+3μmol/L非特异性内皮素受体抗拮剂PD145065组。测定加药后6h各培养液中一氧化氮浓度。结果:①10nmol/L,100nmol/L内皮素1组在加药后30min一氧化氮浓度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加药后6h培养液中一氧化氮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②10nmol/L内皮素1组和100nmol/L内皮素1组在加药30min和6h时一氧化氮浓度基本一致(P>0.05)。③不同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外源性内皮素1刺激神经元释放一氧化氮的影响:10nmol/L内皮素1组、10nmol/L内皮素1+3μmol/L选择性内皮素受体A抗拮剂BQ123组一氧化氮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10nmol/L内皮素1+3μmol/L选择性内皮素受体B抗拮剂BQ788组、10nmol/L内皮素1+3μmol/L非特异性内皮素受体抗拮剂PD145065组明显低于10nmol/L内皮素1组(P<0.01)。结论:10nmol/L和100nmol/L内皮素1对培养液中一氧化氮的影响基本接近,提示内皮素1对皮质培养神经元释放一氧化氮增加的作用在10~100nmol/L间无剂效关系。选择性内皮素受体B抗拮剂BQ788或非特异性内皮素受体抗拮剂PD145065可完全阻断内皮素1刺激神经元释放一氧化氮的作用,选择性内皮素受体A抗拮剂BQ123对内皮素1刺激神经元释放一氧化氮无影响,提示内皮素1是通过内皮素受体B刺激神经元释放一氧化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内皮缩血管肽1 一氧化氮 受体 内皮缩血管肽/拮抗剂和抑制剂 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内皮素1增高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安定 杨万勇 +4 位作者 曾子华 狄静芳 苗海锋 吴宜娟 卓文燕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201-203,共3页
背景:作为一种强效血管和神经活性肽,内皮素1在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病理生理情况下表达增加,可能对神经组织产生有害作用。然而,增高的内皮素1有无直接诱导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内皮素1有无直接诱导原代培养神经元凋亡的作... 背景:作为一种强效血管和神经活性肽,内皮素1在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病理生理情况下表达增加,可能对神经组织产生有害作用。然而,增高的内皮素1有无直接诱导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内皮素1有无直接诱导原代培养神经元凋亡的作用。设计:以细胞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和一所大学的病理学教研室、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组织与移植免疫实验中心。材料:实验于2001-03/2002-02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和生命科学和技术学院组织移植与免疫研究所实验室进行。来自于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的原代神经元培养,新生大鼠由中山大学医学中心动物研究所提供。干预:原代大脑皮质神经元培养5d后分别加入0.2,20nmol/L内皮素1处理24h,用AnnexinV,Hoechst33258染色半定量测定细胞凋亡。再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定量检测内皮素受体A拮抗剂或内皮素受体B拮抗剂对20nmol/L内皮素1诱导神经元凋亡的效果。对照组加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内皮素1直接诱导培养神经元凋亡的作用,以及其通过的ET受体亚型。结果:加入0.2nmol/L内皮素124h后,Annexin-V和Hoechst33258阳性染色细胞率分别为(23.00±9.96)%,(9.82±0.9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犤(Annexin-V:(13.50±3.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缩血管肽 细胞凋亡 神经元 受体 内皮缩血管肽/拮抗剂和抑制剂 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RNA干扰endophilin A2抑制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囊泡内吞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吉凤 尹义臣 +2 位作者 杨万勇 谭明会 郭国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9-824,共6页
目的:探讨内吞蛋白(endophilin)A2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囊泡内吞的影响。方法:设计干扰endophilin A2的小分子干扰片段,通过Western blot的方法筛选出针对endophilin A2有效的特异性干扰片段;用免疫荧光的方法验证干扰片段对神经元内源... 目的:探讨内吞蛋白(endophilin)A2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囊泡内吞的影响。方法:设计干扰endophilin A2的小分子干扰片段,通过Western blot的方法筛选出针对endophilin A2有效的特异性干扰片段;用免疫荧光的方法验证干扰片段对神经元内源性endophilin A2的干扰效果;利用双全细胞膜片钳的方法,记录不同刺激方案下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EPSCs)的情况,以明确endophilin A2对突触囊泡循环的影响。结果:(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endophilin A2的干扰片段能显著减少海马神经元内源性endophilin A2的表达(P<0.05);(2)双全细胞膜片钳结果显示,0.1 Hz的低频刺激下,干扰endophilin A2表达的神经元EPSCs大小与阴性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而无论是单串高频刺激下还是多串高频刺激下,干扰endophilin A2表达的神经元标准化EPSCs的下降程度都明显增强(P<0.05)。结论:(1)成功筛选出特异性干扰endophilin A2的有效干扰片段;(2)干扰endophilin A2的表达不影响海马神经元突触囊泡胞吐;(3)干扰endophilin A2的表达可抑制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囊泡内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吞蛋白A2 突触囊泡 内吞 RNA干扰
下载PDF
一氧化氮及谷氨酸在内皮素-1诱导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安定 吴宜娟 +6 位作者 苗海锋 狄静芳 卓文燕 曾子华 谭少华 余科 陈明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8-289,共2页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 (NO)和谷氨酸在内皮素 (ET) 1诱导培养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神经元培养取自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培养 5天后分 4组 :对照组、ET 1组 (2 0nM)、ET 1 +L NAME(N 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 ,NO合酶抑制剂 ,1 0 0mM)组...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 (NO)和谷氨酸在内皮素 (ET) 1诱导培养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神经元培养取自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培养 5天后分 4组 :对照组、ET 1组 (2 0nM)、ET 1 +L NAME(N 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 ,NO合酶抑制剂 ,1 0 0mM)组和ET 1 +APV组 (N 甲基 D 天冬氨酸型受体拮抗剂 ,1 0 0 μM)。培养 2 4h后 ,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凋亡率。上清液中NO水平通过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亚硝酸盐浓度反映 ,谷氨酸浓度测定用高压液相法。结果  2 0nMET 1处理后 2 4h,培养神经元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0 1 )。L NAME和APV分别明显阻断ET 1诱导神经元凋亡的作用 ,与ET 1组比较 ,凋亡率降幅分别为 40 % (P<0 0 5)和 80 % (P <0 0 0 1 )。ET 1作用 2 4h后。神经元培养液中NO和谷氨酸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0 1 ) ,L NAME完全抑制了ET 1引起的培养液中NO的升高。结论 NO和谷氨酸参与了ET 1诱导培养大鼠大脑神经元凋亡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1 神经元 凋亡 一氧化氮 谷氨酸
下载PDF
复发性面神经炎一例
11
作者 陈丹霞 麦鸿成 +2 位作者 董大伟 徐炳东 张玉生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1479-1480,共2页
面神经炎是因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损伤,多为单向病程,较少复发。复发性面神经炎又称为复发性面神经麻痹(recurrent facial palsysis,RFP),是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反复出现在同侧或对侧面部2次或以上者。因复发性面... 面神经炎是因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损伤,多为单向病程,较少复发。复发性面神经炎又称为复发性面神经麻痹(recurrent facial palsysis,RFP),是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反复出现在同侧或对侧面部2次或以上者。因复发性面神经炎发病率低,故其诊断、发病机制及预后等均无指南推荐,本文旨在通过总结一例先后发生5次面神经炎的患者病史,初步探讨复发性面神经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面神经炎 诊断 发病机制 免疫异常 预后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人力资源调配策略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旭 郭永 +5 位作者 张广健 刘佳 王冰倩 武楠 徐安定 吕军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201-204,共4页
2020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如何做好疫情期间人力资源调度工作,特别是医疗、护理人员医院内部、外部人力资源调... 2020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如何做好疫情期间人力资源调度工作,特别是医疗、护理人员医院内部、外部人力资源调配平衡问题是战胜此次疫情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针对在疫情期间医院人力资源调配问题进行浅析,为疫情防控期间各医院人力资源调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员管理 医院 卫生人力 人员开发 人员配备和时间安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人力资源
下载PDF
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神经系统表现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合并脑积水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锐意 周泳芬 +3 位作者 罗日鑫 曾昭豪 毕伟 朱丽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7-59,共3页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其致病菌种主要为隐球菌属中的新生变种、格鲁比变种及格特变种[1],为条件致病菌[2]。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为亚急性或慢性病程,临床表现通常为发热、头痛、精神状态改变、恶心和呕吐;累积脑...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其致病菌种主要为隐球菌属中的新生变种、格鲁比变种及格特变种[1],为条件致病菌[2]。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为亚急性或慢性病程,临床表现通常为发热、头痛、精神状态改变、恶心和呕吐;累积脑实质时可引起肢体瘫痪、共济失调、意识障碍等;有少数患者为脑炎后继发脑室系统积水以肌强直、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姿势步态异常等帕金森综合征为首发症状[3],给诊断带来困难,导致误诊率和死亡率升高。现报道1例以发热、头痛、帕金森综合征为表现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合并脑积水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 帕金森综合征 脑积水 神经影像
下载PDF
基层医院绿色通道流程改进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主要时间节点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袁定新 詹华清 +8 位作者 鲁观春 余一海 骆晓敏 佟铁钢 冯瑞兴 陈小华 梁振铭 毕伟 于新发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218-221,共4页
目的分析绿色通道流程改进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主要时间节点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2月期间在佛山市顺德区北滘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流程改进前组(对照组)20例,流程改进后组(... 目的分析绿色通道流程改进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主要时间节点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2月期间在佛山市顺德区北滘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流程改进前组(对照组)20例,流程改进后组(观察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至完成CT扫描时间、入院至签署知情同意书时间、入院至溶栓治疗开始时间(DNT)、发病至溶栓治疗开始时间(OTT)和DNT≤60 min所占比例。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到签署知情同意书时间中位数由对照组的56.5 min降至26.0 min、DNT中位数由62.5 min降至29.0 min、OTT中位数由126.5 min降至97.0 min,DNT≤60 min所占比例由45.0%上升至9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绿色通道流程改进能显著缩短AIS患者静脉溶栓主要节点所需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通道 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阿替普酶 时间节点
下载PDF
胰酶快速消化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谭少华 徐安定 +1 位作者 苗海锋 吴宜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8期4-6,共3页
目的探索更简易可行的原代神经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在文献报道方法的基础上,注射器抽吸制备神经细胞匀浆,0.125%胰酶(含0.2‰EDTA)短时消化脑组织3~5min,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接种于经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预处理的... 目的探索更简易可行的原代神经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在文献报道方法的基础上,注射器抽吸制备神经细胞匀浆,0.125%胰酶(含0.2‰EDTA)短时消化脑组织3~5min,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接种于经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预处理的六孔板上,24h后加入终浓度为10μM的阿糖胞苷(arabinofuranoside cytosine,Ara-C)抑制胶质细胞生长,48h后更换培养液终止Ara-C的作用。以后每2~3d更换培养液,神经细胞在含95%CO2培养箱中培养7d后,用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染色鉴定神经元纯度。结果培养细胞成熟后,神经细胞生长良好,NSE染色鉴定证实,神经元纯度超过95%。结论改良后的胰酶快速消化原代神经细胞培养方法,可减少实验动物用量,减少细胞损伤及污染机会,方法确切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 原代培养 胰酶
下载PDF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合并肩关节撞击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晓婷 曾昭豪 +3 位作者 汪露 黄坤玉 徐叶子 毕伟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539-541,共3页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ultifocal motor neuropathy,MMN)是一种罕见的获得性运动神经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抗GM1抗体相关,多种下运动神经元疾病易与之混淆。肩关节撞击综合征又称肩峰下撞击综合征,通常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肩峰与肱骨头之间...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ultifocal motor neuropathy,MMN)是一种罕见的获得性运动神经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抗GM1抗体相关,多种下运动神经元疾病易与之混淆。肩关节撞击综合征又称肩峰下撞击综合征,通常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等软组织结构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损挤压后引发病理性的损伤。当多灶性运动神经病合并肩关节病变时,症状的相似掺杂增加了此病确诊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下运动神经元病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利福平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17
作者 周泳芬 袁琼茹 +3 位作者 周锐意 罗日鑫 朱丽红 毕伟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804-807,共4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利福平(Rifampicin,Rif)作为一种传统的抗生素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实质,具有抑制异常蛋白质沉积、抗炎、抗氧化应激、抗凋亡等保护作用。这说明利福平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基础理论支持和实用临床价...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利福平(Rifampicin,Rif)作为一种传统的抗生素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实质,具有抑制异常蛋白质沉积、抗炎、抗氧化应激、抗凋亡等保护作用。这说明利福平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基础理论支持和实用临床价值。本文将对关于利福平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成果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 神经退行性疾病 异常蛋白质沉积 氧化应激 炎症 抗凋亡
下载PDF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节选)——第2章卒中组织化管理推荐意见 被引量:3
18
作者 楼敏 丁晶 +8 位作者 张玉生 胡波 万艳 张珂萌 费贝尼 徐炳东 谭泽锋 徐安定 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撰写工作委员会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7期822-828,共7页
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给患者及社会发展带来了沉重负担。组织化管理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卒中医疗质量,但医疗机构后勤服务支撑能力的异质性为卒中组织化管理的效果带来不确定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 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给患者及社会发展带来了沉重负担。组织化管理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卒中医疗质量,但医疗机构后勤服务支撑能力的异质性为卒中组织化管理的效果带来不确定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提升卒中治疗的科学性及系统性,本指南就院前急救系统及卒中急诊的组织化管理、急诊多学科协作团队的管理、绿色通道的持续质量改进、卒中单元及卒中门诊的组织化管理、卒中中心的区域协同网络建设、医疗质量评估与改进等多个方面,形成了推荐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组织化管理 建议 多学科团队 卒中单元
下载PDF
双侧丘脑注射β淀粉样肽42寡聚体是构建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的新方法
19
作者 丁燕 朱培植 +2 位作者 宋萍萍 刘昱君 张玉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6-1144,共9页
目的:通过双侧丘脑注射β-淀粉样肽42(amyloidβ-peptides 42,Aβ_(42))寡聚体构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小鼠动物模型。方法:将12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溶剂组和Aβ组,每组40只。Aβ组利用立体定位技术将A... 目的:通过双侧丘脑注射β-淀粉样肽42(amyloidβ-peptides 42,Aβ_(42))寡聚体构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小鼠动物模型。方法:将12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溶剂组和Aβ组,每组40只。Aβ组利用立体定位技术将Aβ_(42)寡聚体注射至双侧丘脑。术后3、7、14和28 d分别利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动物神经功能;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双侧丘脑神经元核抗原(neuronal nuclear antigen,NeuN)、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和磷酸化tau蛋白[p-tau(Ser396)]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和溶剂组相比,Aβ组小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和在原平台所在象限游泳时间显著减少(P<0.05),Aβ组小鼠GFAP、Iba1和p-tau(Ser396)水平显著升高,而NeuN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Aβ_(42)寡聚体小鼠双侧丘脑注射法是构建AD动物模型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肽 丘脑 阿尔茨海默病 小鼠模型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特征与急性脑梗死面积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方桂婷 井珍 +3 位作者 张华国 李金花 赖晓敏 钟兴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特征与急性脑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收集就诊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行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的患者80例,其中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脑梗死组),无脑梗死患者24例(对照组)。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头颅磁共振... 目的:分析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特征与急性脑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收集就诊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行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的患者80例,其中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脑梗死组),无脑梗死患者24例(对照组)。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扩散加权成像序列(DWI)显示脑梗死面积大小,分为大面积脑梗死组24例,小面积脑梗死组32例,比较大、小面积脑梗死组和对照组3组间的颈动脉斑块的超声造影特征差异。结果:颈动脉斑块的超声造影半定量参数显示,大面积脑梗死组Ⅰ级占比为8.33%,Ⅱ级占比为25.00%,Ⅲ级占比为66.67%;小面积脑梗死组Ⅰ级占比为21.87%,Ⅱ级占比为40.63%,Ⅲ级占比为37.50%;对照组Ⅰ级占比为37.50%,Ⅱ级占比为41.67%,Ⅲ级占比为20.83%,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4,P=0.01)。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定量参数显示,大面积脑梗死组、小面积脑梗死组、对照组3组间的增强强度(E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1,P=0.01)。其中大面积脑梗死组的EI(4.23±3.06)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2.87±1.81)及对照组(1.95±1.17),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的峰值强度(P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4,P=0.01),其中大面积脑梗死组为(5.69±2.71)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3.97±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面积脑梗死组(3.97±2.48)高于对照组(3.53±1.6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半定量分级及定量参数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及梗死面积有关,颈动脉斑块造影有助于预测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脑梗死 超声造影 定量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