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6
1
作者 赵珊珊 金兆辰 +2 位作者 虞志新 吉木森 刘竞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2例SAP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单纯组采用乌司他丁治疗,联合组采用C...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2例SAP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单纯组采用乌司他丁治疗,联合组采用CRRT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72 h后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疼痛评分,监测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治疗72 h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CRP、降钙素原、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联合组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单纯组(P<0.05);单纯组ICU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联合组(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CRRT联合乌司他丁可明显抑制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乌司他丁 急性重症胰腺炎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管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护理的应用 被引量:29
2
作者 吴永红 高丽琴 李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0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5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护理,而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管理。比较2组患者病死率、腹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5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护理,而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管理。比较2组患者病死率、腹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死率、腹痛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管理可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管理 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下载PDF
前馈控制在预防急性重症中毒患者失禁性皮炎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艳 吴永红 顾晓成 《护理管理杂志》 2017年第8期589-591,共3页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预防急性重症中毒患者失禁性皮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ICU收治的64例急性重症中毒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1月至12月ICU收治的72例急性重症中毒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预防急性重症中毒患者失禁性皮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ICU收治的64例急性重症中毒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1月至12月ICU收治的72例急性重症中毒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对失禁性皮炎的前馈控制模式,比较两组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与发生时间,评估严重程度,比较疼痛程度评分、住院天数、重返ICU率。于患者发生失禁性皮炎并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价,于患者出院时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失禁性皮炎发生率分别为32.81%与8.33%(P<0.01),发生时间为(6.25±0.65)d、(13.37±2.02)d(P<0.05),症状以Ⅰ度红肿居多。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住院天数、重返ICU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馈控制在预防急性重症中毒患者发生失禁性皮炎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不仅显著降低了其发生率,且也延迟了发生时间,经过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护理借鉴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 急性中毒 失禁性皮炎 重症监护室 护理
下载PDF
线粒体动力学在糖尿病相关微血管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黄士蒙 李小妹 +4 位作者 蒋振雄 赵思玉 高渊博 王好 陶艾彬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4期119-123,共5页
糖尿病是一组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利用障碍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物质代谢紊乱的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其主要特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糖、高脂肪、高能量食物的量不断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 糖尿病是一组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利用障碍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物质代谢紊乱的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其主要特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糖、高脂肪、高能量食物的量不断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现如今,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疾病之一。线粒体分裂与融合可维持线粒体的形态和功能,是线粒体质量控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发现,线粒体分裂与融合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糖尿病相关微血管损伤。本文讨论线粒体分裂与融合的相关分子机制及其与糖尿病的关系,为未来糖尿病相关微血管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动力学 线粒体分裂 线粒体融合 糖尿病 微血管损伤 内皮细胞
下载PDF
输注递增速度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腹内压及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31
5
作者 李琴 吴永红 贡浩凌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5期998-1003,共6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输注递增速度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腹内压以及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喂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ICU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83例,根据肠内营养输...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输注递增速度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腹内压以及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喂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ICU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83例,根据肠内营养输注递增速度分为低速递增组62例,中速递增组61例及高速递增组60例。比较3组患者腹内压变化,EEN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肠内营养后,低速递增组治疗后的腹内压与中速递增组、高速递增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低速递增组患者在腹胀、腹泻、呕吐/反流以及胃潴留、胃肠道出血以及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方面的发生率与高速递增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低速递增组腹胀的发生率低于中速递增组(P<0.05)。高速递增组患者最先出现腹胀症状,与中速递增组患者发生腹胀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鼻空肠营养管实施EEN时,低速递增输注有利于降低患者腹腔内压力,且较少有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内压 喂养耐受性 输注速度
下载PDF
急性胃肠损伤分级营养干预策略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营养改善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李琴 王丹丹 +1 位作者 虞志新 解红文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134-137,14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的营养干预策略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区组随机方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基于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的营养干预策略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区组随机方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并发症预防及一般营养支持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营养干预策略。结果:观察组7 d喂养达标率为75%(30/40),高于对照组的45%(18/40)(χ^(2)=7.500,P<0.05);观察组7 d血清总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体质量指数分别为(62.04±5.42)、(295.10±16.36)、(2.97±0.50)、(24.69±1.42)g/L,均高于对照组的(57.47±5.91)、(273.28±13.44)、(2.31±0.17)、(22.61±1.11)g/L(均P<0.05);观察组腹胀腹痛、腹泻发生率分别为25.0%(10/40)、20%(8/40),均低于对照组的47.5%(19/40)、42.5%(17/40)(χ^(2)=4.381、4.713,均P<0.05)。结论:实施基于AGI分级的营养干预策略更有助于促进SAP患者肠内营养喂养达标,改善患者营养指标,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损伤分级 目标喂养 重症胰腺炎 早期肠内营养
下载PDF
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崔微艳 徐海峰 +7 位作者 李勇 颜骏 蔡燕 杨宏锋 刘竞 张清艳 吉木森 金兆辰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7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评价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ICU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27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CRRT治疗组,记录两... 目的:评价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ICU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27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CRRT治疗组,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病程中炎症及脏器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评价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两组共纳入27例病例,其中常规治疗组11例,CRRT治疗组16例。CRRT治疗组TBi L、Cr、WBC计数、CRP水平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需机械通气病例及平均机械通气天数低于常规治疗组。CRRT组前72 h所需液体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RT组总住院时间较常规治疗组偏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留置时间、90 d生存率等方面CRRT组亦体现出一定优势,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在SAP患者中早期执行CRRT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重要脏器功能,减少液体负荷,但其对SAP患者预后的影响尚需大样本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下载PDF
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液体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许应坤 吉木森 +2 位作者 金兆辰 徐伟楠 杨瑶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268-270,共3页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指导下的液体管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复苏液体量、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气管插管率、机械通气时间及28天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指导下的液体管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复苏液体量、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气管插管率、机械通气时间及28天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35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7例采用PiCCO监测技术指导液体管理,对照组18例采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液体量、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气管插管率、机械通气时间及28 d死亡率。结果:两组72 h内的总补液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试验组前12h补液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12~72 h间的补液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0.05);试验组48 h后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ApacheⅡ评分、气管插管率、28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SAP患者采用PiCCO监测技术能科学、定量进行液体管理,从而改善氧合指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监测 重症急性胰腺炎 液体管理
下载PDF
急危重症患者动脉全血和静脉血浆中电解质、血糖及乳酸浓度比较分析
9
作者 徐娟 韩月 彭辉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20期2846-2848,共3页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患者动脉全血和静脉血浆中电解质、血糖(Glu)及乳酸(Lac)浓度的差异性。方法收集30例急危重症患者标本和资料,采用自身配对设计,比较动脉全血和静脉血浆中电解质、Glu及Lac浓度;使用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T 403-2012)和...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患者动脉全血和静脉血浆中电解质、血糖(Glu)及乳酸(Lac)浓度的差异性。方法收集30例急危重症患者标本和资料,采用自身配对设计,比较动脉全血和静脉血浆中电解质、Glu及Lac浓度;使用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T 403-2012)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的允许总误差判断标本之间偏差是否具有临床意义;通过相关性分析比较标本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并计算相关系数;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并计算模型的决定系数。结果与动脉全血相比,静脉血浆中钾离子(K^(+))、钠离子(Na^(+))、钙离子(Ca 2^(+))、Lac水平偏高(P<0.05),氯离子(Cl^(-))、Glu水平偏低(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动脉全血和静脉血浆中K^(+)、Na^(+)、Cl^(-)、Glu水平比较差异无临床意义,而Ca、Lac水平比较差异有临床意义。此外,动脉全血和静脉血浆中K^(+)、Na^(+)、Cl^(-)、Glu、Lac水平均呈正相关(r=0.92、0.94、0.97、0.94、0.82,P<0.05),相关性强且具有较好的拟合度。结论动脉全血和静脉血浆之间电解质、Glu及Lac浓度存在差异性,可通过线性方程由动脉全血中K^(+)、Na^(+)、Cl^(-)、Glu、Lac结果计算出静脉血浆中相应指标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患者 动静脉血 电解质 葡萄糖 乳酸
下载PDF
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特征潜在类别与未满足需求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魏兰芝 罗彩凤 +1 位作者 路星星 方秀敏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3期392-398,共7页
目的 :探索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特征潜在类别,分析各类别与未满足需求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8月—12月在镇江市2所医院肿瘤内科接受化疗的249名胃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测... 目的 :探索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特征潜在类别,分析各类别与未满足需求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8月—12月在镇江市2所医院肿瘤内科接受化疗的249名胃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测评问卷和癌症患者未满足需求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疲乏发生率(100.0%)和严重程度[2.00(2.00,3.00)分]均最高,未满足需求得分为(49.10±14.12)分。患者症状特征有症状轻微组,高心理症状、低躯体症状组,高躯体症状、低心理症状组和症状困扰组4组。化疗周期、手术方式和是否有营养不良风险对类别分类有预测作用(均P<0.05)。不同组别患者未满足需求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症状困扰组,高心理症状、低躯体症状组,高躯体症状、低心理症状组,症状轻微组。结论 :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有4个类别,且与未满足需求关系密切,提示应针对不同组别的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缓解其症状困扰,进而满足患者个体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化疗 症状 未满足需求 预测指标 潜在剖面分析
下载PDF
连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监测对预测心脏骤停后亚低温治疗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珊珊 金兆辰 +2 位作者 李勇 杜启光 王纯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7-441,共5页
目的研究连续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监测是否可预测心脏骤停(CA)后亚低温治疗(MHT)患者短期及远期神经功能预后。方法前瞻性收集2013年6月至2017年11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ICU收治的CA后恢复自主循环并且MHT的患者共计130例,收集患... 目的研究连续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监测是否可预测心脏骤停(CA)后亚低温治疗(MHT)患者短期及远期神经功能预后。方法前瞻性收集2013年6月至2017年11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ICU收治的CA后恢复自主循环并且MHT的患者共计13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监测入科第1、2、3、4天NSE值,观察30d神经功能预后及6个月神经功能预后,根据脑功能分级(CPC)将30 d CPC1~2级者定为A组,30 d CPC3~5级定为B组,6个月CPC1~2级定为C组,6个月CPC3~5级定为D组,分别比较各时间点A、B两组及C、D两组NSE值,同时采用ROC曲线分析每天NSE值是否与短期及长期预后存在相关性。结果①A、B两组及C、D两组分别进行组间比较,一般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CA原因、CA前心律、APACHEⅡ评分、初始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B两组比较,第1天A组NSE值为(60.32±14.00)ng/mL,B组NSE值为(69.04±20.91)ng/mL;第2天A组NSE值为(84.63±9.01)ng/mL,B组NSE值为(101.65±15.07)ng/mL;第3天A组NSE值为(57.35±13.03)ng/mL,B组NSE值为(72.51±6.85)ng/mL;第4天A组NSE值为(48.84±12.34)ng/mL,B组NSE值为(62.73±12.03)ng/mL;各时间点A组NSE明显低于B组(P<0.05);C、D两组比较,第1天C组NSE值为(57.66±10.13)ng/mL,D组NSE值为(68.51±20.66)ng/mL,第2天C组NSE值为(85.41±9.08)ng/mL,D组NSE值为(97.30±15.98)ng/mL,第3天C组NSE值为(56.26±11.81)ng/mL,D组NSE值为(66./9±14.17)ng/mL,第4天C组NSE值为(48.81±10.92)ng/mL,D组NSE值为(57.43±12.60)ng/mL,各时间点C组NSE明显低于D组(P<0.05)。③通过ROC曲线分析,预测30dCPC值,第1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624(P<0.05),第2天AUC0.903(P<0.001),第3天AUC0.920(P<0.001),第4天AUC0.905(P<0.001),均对预后有预测意义。④通过ROC曲线分析,预测6个月CPC值,第1天AUC 0.651(P<0.05),第2天AUC0.773(P<0.001),第3天AUC0.798(P<0.001),第4天AUC0.788(P<0.001),均对预后有预测意义。结论对于CA后MHT患者,动态监测NSE值可预测短期及长期神经功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心脏骤停(CA) 亚低温治疗(MHT)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休克早期血小板下降幅度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颜骏 杨宏锋 +2 位作者 徐娟 吉木森 金兆辰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6期516-519,共4页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休克早期血小板下降幅度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27例脓毒症休克患者资料,将确诊前后48 h内血小板下降比例<30%或血小板计数升高者作为对照组,血小板下降比例> 30%者作为研究组,通过比较两组病例乳酸值、...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休克早期血小板下降幅度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27例脓毒症休克患者资料,将确诊前后48 h内血小板下降比例<30%或血小板计数升高者作为对照组,血小板下降比例> 30%者作为研究组,通过比较两组病例乳酸值、全身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感染部位、血小板下降比例,对影响28 d累积生存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28 d累积生存率(9. 8%)明显低于对照组(75.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 1,P <0. 01);二元Logistic回归提示确诊脓毒症休克24 h内SOFA评分和确诊前后48 h内血小板下降比例> 30%这两项指标与患者死亡结局有相关性(P <0. 01); ROC曲线提示在脓毒症休克早期血小板下降比例> 30%比血小板计数<100×109/L对死亡结局预测的特异性更好。结论:脓毒症休克早期血小板下降比例超过30%预示患者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脓毒症休克 血小板减少 全身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 预后
下载PDF
伴应激性高血糖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动态血糖监测 被引量:7
13
作者 吕韶燕 吉木森 +2 位作者 孔宪如 蔡燕 金兆辰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497-499,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real-time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RT-CGMS)对伴有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重颅脑外伤患者血糖控制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伴应激性血糖升高的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颅脑外伤患者117例,采用随机...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real-time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RT-CGMS)对伴有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重颅脑外伤患者血糖控制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伴应激性血糖升高的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颅脑外伤患者117例,采用随机分层方法分为RT-CGMS组59例和普通血糖仪指尖血糖监测组(GM组)58例,两组均佩戴RT-CGMS 72 h(GM组盲法),比较两组血糖变异、低血糖发生率、ICU入住时间以及30 d死亡率差异。结果:RT-CGMS组血糖变异、低血糖发生率、ICU入住时间及死亡率明显低于GM组(P均<0.05)。结论:RT-CGMS较指尖血糖监测指导胰岛素治疗更有助于平稳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不良事件,通过优化血糖控制,减少ICU入住时间,降低应激性血糖升高的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糖监测 危重颅脑外伤患者 高血糖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清艳 金兆辰 +2 位作者 吉木森 杨宏锋 蔡燕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5期452-454,457,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rhBNP组(n=23)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按照2012年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进行治疗,rhBNP组在...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rhBNP组(n=23)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按照2012年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进行治疗,rhBNP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rhBNP(冻干粉),负荷剂量为1.5μg/kg,维持剂量速率为0.007 5~0.01μg/kg·min^(-1),治疗24~72 h。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指数、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血乳酸、每小时尿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MAP、CVP、心指数、GEDV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BNP组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BNP组治疗后心率、GEDVI、ELWI、乳酸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心指数、尿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hBNP有助于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脓毒性休克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对早期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颜骏 吉木森 金兆辰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520-522,525,共4页
目的:通过对早期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观察氧合和肺力学变化,评价俯卧位通气的效果。方法:对26例早期肺内源性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6 h,分别监测俯卧位通气前、通气0.5,2,4,6 h氧合指数(PaO2/FiO2)及... 目的:通过对早期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观察氧合和肺力学变化,评价俯卧位通气的效果。方法:对26例早期肺内源性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6 h,分别监测俯卧位通气前、通气0.5,2,4,6 h氧合指数(PaO2/FiO2)及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呼吸系统顺应性等肺力学变化。结果:患者在改为俯卧位通气2 h后氧合指数(224.86±30.84)较俯卧位通气前(192.45±46.81)明显改善(t=-2.37,P=0.03);通气4 h后氧合指数(286.38±36.67)较通气2 h(224.86±30.84)进一步升高(t=-5.53,P=0.00);通气6 h氧合指数(287.46±38.84)则较通气4 h(286.38±36.67)无明显改善(t=0.03,P=0.98)。俯卧位通气前后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呼吸系统顺应性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早期肺内源性ARDS患者的氧合,以持续通气4 h改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 氧合 呼吸力学
下载PDF
ICU护士对患者分级化早期活动知识评估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顾晓成 高燕 +1 位作者 周艳 周双凤 《护理管理杂志》 2018年第10期728-731,共4页
目的调查ICU护士对患者分级化早期活动的知识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患者分级化早期活动知识评估问卷对110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对患者分级化早期活动知识评估得分为(21.51±2.90)分,处于中等水... 目的调查ICU护士对患者分级化早期活动的知识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患者分级化早期活动知识评估问卷对110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对患者分级化早期活动知识评估得分为(21.51±2.90)分,处于中等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科室、专科护士资质及是否接受分级化早期活动培训是ICU护士对患者分级化早期活动知识评估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 ICU护士对患者分级化早期活动知识评估水平不容乐观,需要临床ICU护士、医生、医院管理者等相关人员予以重视,强化分级化早期活动知识的培训和指导,更新观念,逐步完善相关的护理实践指南和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重症监护病房 患者 早期活动 护理管理
下载PDF
羟氯喹促进ERK1/2磷酸化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秀兰 邵东华 +3 位作者 马晓冬 罗红 谢云斌 夏艳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R)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分为6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低剂量羟氯喹预处理组(HCQ250组)、中剂量羟氯... 目的:探讨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R)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分为6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低剂量羟氯喹预处理组(HCQ250组)、中剂量羟氯喹预处理组(HCQ500组)、高剂量羟氯喹预处理组(HCQ1000组)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1/2,ERK1/2)抑制剂U0126预处理组(U0126组),每组均为12只。采用线栓法行短暂性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建立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I/R组行MCAO后2 h再灌注,HCQ250组、HCQ500组、HCQ1000组和U0126组分别在MCAO前72 h、48 h和24 h经侧脑室注射8μL 250、500、1 000和1 000μmol/L HCQ,其中U0126组在每次注射1 000μmol/L HCQ后12 h再经侧脑室注射8μL 1 000μmol/L U0126;对照组不栓塞大脑中动脉,其余处理同I/R组。再灌注6 h时将每组一半大鼠断头取脑,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缺血半暗带脑组织ERK1/2、p-ERK1/2、抗凋亡因子Bcl-2和促凋亡因子cleaved caspase-3、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 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磷酸化CREB(p-CREB)、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再灌注24 h时采用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量表检测剩余大鼠的神经功能,再断头取脑后采用2%TTC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其余5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显著降低,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p-ERK1/2、cleaved caspase-3、p-CREB和p-Akt表达显著增高,Bcl-2表达降明显低(P均<0. 05);与I/R组比较,HCQ250组、HCQ500组、HCQ1000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升高,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少,pERK1/2、Bcl-2、p-CREB、p-Akt表达明显增高,cleaved caspase-3表达降低明显(P均<0. 05);与HCQ1000组比较,U0126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大,p-ERK1/2、Bcl-2、p-CREB和p-Akt表达降低显著,cleaved caspase-3表达明显增高(P均<0. 05)。结论:羟氯喹可能通过CREB/Akt信号通路促进p-ERK1/2表达,参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内源性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羟氯喹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 蛋白激酶B
下载PDF
目标导向血糖监测方案在多发伤患者血糖调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永红 朱艳萍 周艳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23期2137-2140,共4页
目的探讨便于护理人员掌握的目标导向血糖调控方案在多发伤患者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68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我科自行设计的目标导向血糖调控方案进行血糖调控,对照组应用... 目的探讨便于护理人员掌握的目标导向血糖调控方案在多发伤患者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68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我科自行设计的目标导向血糖调控方案进行血糖调控,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进行血糖控制管理;两组血糖导向控制目标值为7.8~10mmol/L。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平均值(MEAN)、标准差(SD)、血糖波动均值(GM)、血糖波动系数(GV)、高血糖及低血糖发生率、ICU住院时间及30d病死率等。结果两组平均血糖值在目标范围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达到目标血糖时间、MEAN、SD、GV、GM值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住院时间及30d病死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目标导向血糖监控方案能减少多发伤患者血糖波动,降低多发伤患者血糖波动风险,更快地达到血糖控制目标,更安全有效,并可改善多发伤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导向血糖监测方案 多发伤 血糖调控 护理
下载PDF
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孕妇的护理管理策略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永红 贡浩凌 高燕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10期110-112,共3页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2013年确诊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以来,截止到2013年5月13日我国共确诊病例130例,死亡30例[1]。我院作为定点收治医院,于2013年4月5...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2013年确诊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以来,截止到2013年5月13日我国共确诊病例130例,死亡30例[1]。我院作为定点收治医院,于2013年4月5日收治了全球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孕妇感染重症病例,由于应对及时,经43天治疗护理,患者于2013年5月13日康复出院,医务人员均未发生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孕妇感染 护理管理 INFLUENZA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定点收治医院 确诊病例 重症病例
下载PDF
负压引流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学明 李玲 +3 位作者 丁国文 刘竞 徐蓓 高继宾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308-313,共6页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胸腔镜下闭式引流治疗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诊疗经历,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胸腔镜下闭式引流治疗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诊疗经历,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及口腔科治疗的3例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伴DN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3例患者,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41~53岁,经颌面颈胸部CT检查确诊,均在全麻下行颈部切开VSD联合胸腔镜下闭式引流,颈部VSD装置于术后1周左右在全身麻醉下取出,胸腔闭式引流管置管约36 d,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8 d(44~57 d),术后随访33~50个月,感染未复发。结论:VSD联合胸腔镜下闭式引流治疗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DNM,引流效果可靠、手术创伤小,患者满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胸腔镜 多间隙感染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