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血吸虫鸡尾酒式DNA疫苗与蛋白疫苗联合应用增强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戴洋 朱荫昌 +5 位作者 王晓婷 唐建霞 鲁飞 徐明 许永良 管晓虹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鸡尾酒式DNA疫苗与蛋白疫苗联合应用以增强免疫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分别大量制备质粒DNA:pcDNA3.1-SjC23、pcDNA3.1-SjCTPI、pcDNA3.1-(CDR3)6和重组蛋白SjC23-HD、SjCTPI、NP30。pcDNA3.1-SjC23、pcDNA3.1-SjCTPI、...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鸡尾酒式DNA疫苗与蛋白疫苗联合应用以增强免疫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分别大量制备质粒DNA:pcDNA3.1-SjC23、pcDNA3.1-SjCTPI、pcDNA3.1-(CDR3)6和重组蛋白SjC23-HD、SjCTPI、NP30。pcDNA3.1-SjC23、pcDNA3.1-SjCTPI、pcDNA3.1-(CDR3)6等量混合后即为鸡尾酒式的混合DNA疫苗,重组蛋白SjC23-HD、SjCTPI、NP30等量混合后即为鸡尾酒式的混合蛋白疫苗。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C、D、E5组,每组14只。A组为自然感染组;B组(空质粒对照组)每只小鼠分别在第0、3、6周经股四头肌注射100μlpcDNA3.1;C组(空质粒+混合蛋白对照组)每只小鼠分别在第0、3、6周经股四头肌注射100μlpcDNA3.1,第9周每鼠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100μl混合蛋白疫苗+100μl福氏完全佐剂(FCA);D组(混合DNA组)每只小鼠分别在第0、3、6周经股四头肌注射100μl混合DNA疫苗;E组(混合DNA+混合蛋白组)每只小鼠分别在第0、3、6周经股四头肌注射100μl混合DNA疫苗,第9周每鼠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100μl混合蛋白疫苗+100μlFCA。DNA免疫组末次免疫后4周,蛋白加强组末次免疫后2周,所有小鼠同时经腹部皮肤感染(40±1)条尾蚴。攻击感染后42d剖杀小鼠,计数成虫及肝脏虫卵数。首次免疫前2d及感染前2d分别经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检测IgG抗体水平、抗体亚类IgG1及IgG2a,并取小鼠脾脏制备单个脾细胞,检测细胞因子IL-2、IL-4、IFN-γ的水平。结果C、D组和E组的减虫率分别为17.70%、32.88%和45.35%,D组和E组的减虫率均显著高于C组(P均<0.01),且E组的减虫率显著高于D组(P<0.01);C、D组和E组的减卵率分别为9.39%、36.20%和48.54%,D组和E组的减卵率均显著高于C组(P均<0.01),且E组的减虫率也显著高于D组(P<0.05)。C、D、E3组小鼠血清都检测到特异性IgG抗体,抗体亚类IgG2a/IgG1比值分别为0.525、1.829、0.712。D、E两组小鼠IL-2、IFN-γ含量较空质粒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IL-4则无明显差异。结论混合DNA疫苗和混合蛋白疫苗联合应用具有一定的正协同作用,混合蛋白疫苗可显著增强混合DNA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混合DNA疫苗 混合蛋白疫苗 联合免疫
下载PDF
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与风险评估系统的研究Ⅰ疫情监测点布局与应用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孙乐平 杨坤 +8 位作者 洪青标 张键锋 高扬 谢朝勇 王琳 左引萍 姚韵怡 汪伟 梁幼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504-509,513,共7页
目的构建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与风险评估系统,为及时掌握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并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按照血吸虫病流行程度、流行类型、流域水系特点在全省设立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开展人、畜病情和螺情现场调查,并对... 目的构建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与风险评估系统,为及时掌握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并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按照血吸虫病流行程度、流行类型、流域水系特点在全省设立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开展人、畜病情和螺情现场调查,并对血检查病进行质量控制,分析、比较不同监测点人畜血吸虫感染率、螺情分布及血检漏检情况。结果在江苏省10个市26个县共设立27个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其中14个位于传播阻断村,13个位于传播控制村;15个监测点属江湖洲滩型流行区,9个水网型流行区,3个属山丘型流行区。27个监测点共采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筛查16617人,检出血清学阳性326人,血检阳性率为1.96%,其中男性阳性率为2.17%,女性阳性率为1.80%;采用尼龙绢集卵孵化法查病326人,在江滩型地区查出阳性2例,监测点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0.01%。调查762名流动人员,查出血检阳性10人,血检阳性率为1.31%,未查出粪检阳性病例。检查479头散放家畜,未发现阳性。共调查746个环境,查出钉螺面积240.70 hm2,钉螺平均密度为0.06只/0.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7个监测点共检测780份质控血清,总符合率为95.13%,其中误检率为1.28%,漏检率为19.23%。结论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布局合理,全省血吸虫病疫情呈低度流行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疫情 风险评估 监测预警系统 江苏省
原文传递
血吸虫对吡喹酮的抗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汪伟 梁幼生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291-296,299,共7页
吡喹酮是高效、低毒的口服抗血吸虫首选药物,自1970年代研制出至今,已被大规模反复用于现场30余年。血吸虫是否会在药物选择压力下对吡喹酮产生抗药性已引起了高度关注。该文对血吸虫抗药性的定义、吡喹酮抗药性的实验和现场研究近况... 吡喹酮是高效、低毒的口服抗血吸虫首选药物,自1970年代研制出至今,已被大规模反复用于现场30余年。血吸虫是否会在药物选择压力下对吡喹酮产生抗药性已引起了高度关注。该文对血吸虫抗药性的定义、吡喹酮抗药性的实验和现场研究近况、抗药性产生机制、血吸虫对吡喹酮敏感性的检测、抗药性产生的相关因素及控制措施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吡喹酮 抗药性
下载PDF
重组日本血吸虫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蛋白对小鼠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
4
作者 余传信 李健 +5 位作者 殷旭仁 吴宇迪 华万全 宋慧卓 梁幼生 高琪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2-15,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胞浆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融合蛋白在抗血吸虫感染中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亲和层析方法制备纯化表达的重组SOD融合蛋白。用重组SOD融合蛋白加福氏佐剂,免疫C57BL/6J小鼠,4周后用(45±2)条日本血吸虫尾... 目的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胞浆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融合蛋白在抗血吸虫感染中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亲和层析方法制备纯化表达的重组SOD融合蛋白。用重组SOD融合蛋白加福氏佐剂,免疫C57BL/6J小鼠,4周后用(45±2)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45d后剖杀小鼠,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组织切片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实验组减虫率为35.63%,减卵率为31.17%。实验组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数比对照组少,单个肉芽肿的平均直径比对照组小22.32%,血清抗SOD融合蛋白特异性抗体亚类IgG1、IgG2a、IgG2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重组SOD分子能诱导一定水平的抗日本血吸虫感染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超氧化物歧化酶 免疫 保护作用 小鼠
下载PDF
体内电穿孔增强日本血吸虫核酸疫苗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
5
作者 戴洋 朱荫昌 +6 位作者 唐建霞 王晓婷 鲁飞 章辉 徐明 许永良 管晓虹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61-167,共7页
目的探讨体内电穿孔技术增强日本血吸虫核酸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分别大量制备质粒pcDNA3.1-SjC23、pcDNA3.1-SjCTPI、pcDNA3.1-(CDR3)6和重组蛋白SjC23-HD、SjCT-PI与NP30。上述3种质粒DNA以等量混合后即为鸡尾酒式DNA疫苗,3种蛋... 目的探讨体内电穿孔技术增强日本血吸虫核酸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分别大量制备质粒pcDNA3.1-SjC23、pcDNA3.1-SjCTPI、pcDNA3.1-(CDR3)6和重组蛋白SjC23-HD、SjCT-PI与NP30。上述3种质粒DNA以等量混合后即为鸡尾酒式DNA疫苗,3种蛋白以等量混合后即为鸡尾酒式蛋白疫苗。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C、D、E5组,每组14只。A组为自然感染组;B组(电脉冲空质粒对照组)每只小鼠分别在第0、3、6周经股四头肌注射100μlpcDNA3.1,每次注射时辅以体内电穿孔;C组(电脉冲空质粒+混合蛋白对照组)空质粒免疫及体内电穿孔同B组,但于第9周每鼠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100μl混合蛋白疫苗+100μl福氏完全佐剂(FCA);D组(电脉冲混合DNA组)每只小鼠分别在第0、3、6周经股四头肌注射100μl混合DNA疫苗,每次免疫时辅以体内电穿孔;E组(电脉冲混合DNA+混合蛋白组)混合DNA免疫及体内电穿孔同D组,但于第9周每鼠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100μl混合蛋白疫苗+100μlFCA。DNA免疫组末次免疫后4周,蛋白加强组末次免疫后2周,所有小鼠同时经腹部皮肤感染(40±1)条尾蚴。攻击感染后42d剖杀小鼠,计数成虫及肝脏虫卵数。首次免疫前2d及感染前2d分别经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检测IgG抗体水平、抗体亚类IgG1及IgG2a,并取小鼠脾脏制备单个脾细胞,检测细胞因子IL-2、IL-4、IFN-γ的水平。结果C、D组和E组的减虫率分别为18.09%、45.00%和57.09%,D组和E组的减虫率均显著高于C组(P均<0.01),且E组的减虫率高于D组(P<0.05);C、D组和E组的减卵率分别为12.49%、50.88%和59.26%,D组和E组的减卵率均显著高于C组(P均<0.01),且E组的减卵率高于D组(P<0.05)。C、D、E3组小鼠血清都检测到特异性IgG抗体,抗体亚类IgG2a/IgG1比值分别为0.394、3.518、0.914。D、E2组小鼠IL-2、IFN-γ含量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IL-4则无明显差异。结论体内电穿孔技术可显著提高日本血吸虫核酸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鸡尾酒式DNA疫苗 鸡尾酒式蛋白疫苗 体内电穿孔 联合免疫
下载PDF
血吸虫种株间18S小亚基单位核糖体核酸基因的同源性及其PCR法检测单个尾蚴的敏感性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洪军 梁幼生 +4 位作者 戴建荣 陶永辉 汪伟 曲国立 魏剑英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18-422,共5页
目的探索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菲律宾株及曼氏血吸虫18S小亚基单位核糖体核酸基因(18S-rRNA)序列的同源性及采用该基因建立PCR法检测水体中低密度血吸虫尾蚴的可能性。方法提取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菲律宾株及曼氏血吸虫基因组DNA,... 目的探索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菲律宾株及曼氏血吸虫18S小亚基单位核糖体核酸基因(18S-rRNA)序列的同源性及采用该基因建立PCR法检测水体中低密度血吸虫尾蚴的可能性。方法提取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菲律宾株及曼氏血吸虫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检测上述基因组中同一目的DNA片段,比较其同源性;分别以经沸水加热处理、氨水处理及NaOH、HCl、乙醇沉淀处理和未经处理的单个尾蚴标本为模板,采用PCR法扩增,比较对单个尾蚴的检出率。结果以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菲律宾株和曼氏血吸虫基因组DNA为模板,均能扩增出长度为469bp的DNA片段。经氨水处理和NaOH、HCl、乙醇沉淀法处理的单个尾蚴标本,PCR方法均能扩增到目的基因。在未经处理或沸水加热处理的单个尾蚴标本中,仅有50%标本能扩增到目的基因。结论血吸虫不同种株间18S-rRNA基因具有广泛同源性。经氨水处理或NaOH、HCl、乙醇沉淀法处理的标本,采用PCR法对低密度尾蚴的检出率高于未经处理或经沸水加热处理的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曼氏血吸虫 尾蚴 PCR 18S小亚基单位核糖体核酸基因 敏感性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蛋白质质谱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黄玉政 徐明 +3 位作者 王玠 周永华 许永良 梁幼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46-349,共4页
目的通过对感染日本血吸虫兔血清进行蛋白质质谱分析,确定有潜在诊断意义的标志蛋白,为日本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不同感染时期的兔血清,利用WCX磁珠纯化试剂盒富集血清蛋白,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同质谱... 目的通过对感染日本血吸虫兔血清进行蛋白质质谱分析,确定有潜在诊断意义的标志蛋白,为日本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不同感染时期的兔血清,利用WCX磁珠纯化试剂盒富集血清蛋白,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同质谱(MAIDI—TOF-MS)技术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兔血清蛋白指纹图谱比较,在Mr1000-12000区段,不同感染时期实验兔血清分析共有63个蛋白峰,其中7种蛋白有显著差异,利用BrukerClinProTools软件分析,在感染后第6天,Mr1787蛋白有显著上调(P〈O.05);感染后第9天,Mr2834蛋白有极显著上调(P〈0.01),另外Mr3483蛋白有显著上调(P〈0.05),Mr4018蛋白有显著下调(P〈0.05);在感染后第12天,Mr3151蛋白有显著下调(P〈0.05),而Mr4018蛋白在感染后第12天,则出现极显著下调(P〈0.01),两者趋势一直持续至感染后第30天。家兔感染后第9~12天,血清中Mr3530蛋白有显著上调(P〈0.05),Mr1716蛋白显著下调(P〈0.05);第12~30天血清中Mr3151、3530蛋白有显著下调(P均〈0.05)。结论MALDI-TOF-MS结合磁珠富集技术可发现及检测日本血吸虫病具有潜能的早期生物标志物,为从蛋白质水平研究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及寻找新的治疗靶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血清学诊断
下载PDF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文献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钱熠礼 汪伟 +1 位作者 洪青标 梁幼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6期626-631,共6页
目的对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产出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Pub Med、Web of Science、BIOSIS和Google Scholar等数据库中检索有关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 目的对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产出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Pub Med、Web of Science、BIOSIS和Google Scholar等数据库中检索有关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的文献,并进行相关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 2004-01-01至2014-09-30共发表94篇有关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其中中文文献78篇,占82.98%;英文文献16篇,占17.02%。中文文献共发表在21种期刊上,《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发表论文最多,占全部文献的37.23%;16篇英文文献发表在12种英文期刊上,其中《PLo 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刊载论文最多,为3篇。94篇文献著者隶属于37家机构,其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16篇)、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12篇)、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所(9篇)发文量居前3位;94篇文献共有157位署名作者,其中汪**、周**、张**发文量居前3位。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已在全国广泛推广实施,应加大经验总结,并积极向国际上宣传已取得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传染源 综合防治 文献计量学
原文传递
体外杀灭寄生虫虫卵及其幼虫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伟 梁幼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1-234,共4页
体外杀灭寄生虫虫卵及幼虫是控制寄生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体外杀灭寄生虫虫卵及其幼虫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寄生虫 虫卵 幼虫 体外
原文传递
流式细胞术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玉政 徐明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8-450,共3页
本文主要阐述了流式细胞术在寄生虫病诊断、分子免疫学以及抗寄生虫药物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流式细胞术在寄生虫学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寄生虫学 寄生虫病
原文传递
双氢青蒿素抗日本血吸虫作用的体内实验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洪军 梁幼生 +4 位作者 戴建荣 陶永辉 曲国立 汪伟 魏剑英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8-472,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血吸虫对双氢青蒿素的敏感性,探索双氢青蒿素抗日本血吸虫的效果。方法采用尾蚴腹部贴片法感染小鼠,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条;在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灌服用药,于感染后50 d解剖小鼠,收集成虫,计算减虫率和减... 目的观察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血吸虫对双氢青蒿素的敏感性,探索双氢青蒿素抗日本血吸虫的效果。方法采用尾蚴腹部贴片法感染小鼠,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条;在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灌服用药,于感染后50 d解剖小鼠,收集成虫,计算减虫率和减雌率。①在小鼠感染后2 h,3、5、7、10、14、18、21、28 d和35 d灌服双氢青蒿素(300 mg/kg),观察双氢青蒿素对不同发育阶段血吸虫的作用效果。②以不同剂量双氢青蒿素分别给感染后7 d或35 d的小鼠用药,观察双氢青蒿素抗日本血吸虫作用的量-效关系。③以不同药物剂量分别在感染后第7天和第35天给药(共2次),观察双氢青蒿素对日本血吸虫的作用效果。结果300 mg/kg双氢青蒿素一次灌服用药对7 d龄童虫和35 d龄成虫有明显杀灭作用,减虫率分别为64.81%和60.47%,减雌率分别为73.81%和90.48%。以200、300、400 mg/kg和600 mg/kg双氢青蒿素治疗感染后7 d小鼠,减虫率分别为46.84%、60.63%、59.55%和60.21%,减雌率分别为59.73%、72.29%、72.58%和76.61%;治疗感染后35 d小鼠,减虫率分别为47.23%、62.33%、76.31%和83.63%,减雌率分别为59.73%、89.36%、89.65%和93.96%;在感染后第7天和第35天共治疗2次,减虫率分别为58.16%、82.66%、83.42%和83.79%,减雌率分别为68.69%、90.43%、93.74%和94.63%。结论双氢青蒿素具有一定的抗日本血吸虫作用,对7 d童虫和35 d成虫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双氢青蒿素 效果
原文传递
埃及血吸虫的发现及其生物学 被引量:3
12
作者 汪伟 洪青标 梁幼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15-218,共4页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被忽略的热带病。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曼氏血吸虫(S.mansoni)、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um)、间插血吸虫(S.intercalatum)和湄公血吸虫(S.m...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被忽略的热带病。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曼氏血吸虫(S.mansoni)、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um)、间插血吸虫(S.intercalatum)和湄公血吸虫(S.mekongi)5种。作为最早发现的一种血吸虫(1852年),人体埃及血吸虫感染与膀胱癌发病密切相关,但相关生物学资料甚少。本文主要综述了埃及血吸虫的发现历程及其形态、生活史和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及血吸虫 生活史 毛蚴 尾蚴 虫卵 成虫 形态结构
原文传递
非洲输入性血吸虫病在中国的传播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被引量:35
13
作者 梁幼生 汪伟 +1 位作者 洪青标 戴建荣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21-225,共5页
中国香港和深圳地区相继出现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藁杆双脐螺孳生地;在我国援非项目和赴非务工人员数量剧增的同时,赴非洲回国人员中感染曼氏或埃及血吸虫的报道亦逐渐增多;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大环境下,非洲血吸虫病会否在中国境内传... 中国香港和深圳地区相继出现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藁杆双脐螺孳生地;在我国援非项目和赴非务工人员数量剧增的同时,赴非洲回国人员中感染曼氏或埃及血吸虫的报道亦逐渐增多;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大环境下,非洲血吸虫病会否在中国境内传播或流行,再度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从生物学和流行病学角度,就其传播风险作一剖析,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血吸虫病 藁杆双脐螺 输入性病例 传播风险 应对措施
原文传递
CDCD4~+T细胞亚群在血吸虫感染中的动态变化及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范小琳 高琪 杨俊齐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2-668,共7页
血吸虫病是一种主要以肝、肠虫卵肉芽肿和随之伴随的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免疫病理性疾病。一般认为,CD4+T细胞亚群在抗血吸虫感染及免疫调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辅助性T(T helper,Th)细胞1(Th1)、2(Th2)是主要的效应性CD4+T细胞亚群... 血吸虫病是一种主要以肝、肠虫卵肉芽肿和随之伴随的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免疫病理性疾病。一般认为,CD4+T细胞亚群在抗血吸虫感染及免疫调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辅助性T(T helper,Th)细胞1(Th1)、2(Th2)是主要的效应性CD4+T细胞亚群,而调节性T(Regulatory T,Treg)细胞在血吸虫感染免疫病理机制中总体起免疫下调作用,新近发现的Th17细胞也积极参与抗血吸虫免疫反应。随着血吸虫感染的进展,这4种CD4+T细胞亚群数量及功能呈现不同变化趋势,但均对血吸虫感染发生、发展及纤维化病理进程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此外,这些CD4+T细胞亚群之间也存在复杂的相互调节(Cross-talk)。本文就血吸虫感染过程中Th1、Th2、Th17和Treg细胞亚群及其效应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与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纤维化 CD4+T细胞 TH17细胞 调节性T细胞
原文传递
组分抗原斑点金标免疫渗滤法检测血吸虫短程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晓婷 朱荫昌 华万全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6-418,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可用于检测血吸虫病人短程抗体的斑点金标免疫渗滤法(dot immuno-gold filtration assay,DIG-FA)。方法将血吸虫可溶性虫卵组分抗原(107~121 kDa)包被于混纤膜上,以胶体金标记的抗人IgG为二抗,建立组分抗原-DIGFA。用... 目的建立一种可用于检测血吸虫病人短程抗体的斑点金标免疫渗滤法(dot immuno-gold filtration assay,DIG-FA)。方法将血吸虫可溶性虫卵组分抗原(107~121 kDa)包被于混纤膜上,以胶体金标记的抗人IgG为二抗,建立组分抗原-DIGFA。用该法检测慢性血吸虫病人、健康人、卫氏并殖吸虫病人和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同时与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DIGFA比较。结果检测54份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组分抗原-DIGFA敏感性为94.4%,SEA-DIGFA敏感性为96.3%,两种方法检测50份正常人血清的特异性均为100%。检测19份卫氏并殖吸虫病人血清和30份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SEA-DIGFA敏感性分别为26.3%和10.0%,组分抗原-DIGFA均未检出阳性反应。结论应用组分抗原-DIGFA检测血吸虫短程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与其他吸虫病几乎无交叉反应,特异性优于SEA-DIGF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可溶性虫卵抗原 组分抗原 斑点金标免疫渗滤法
原文传递
日本血吸虫硫氧还蛋白谷胱甘肽还原酶免疫功能的研究
16
作者 宋丽君 余传信 +10 位作者 殷旭仁 沈双 高玒 张伟 金一 姚媛 刘茜 王玠 柯雪丹 许永良 杨静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硫氧还蛋白谷胱甘肽还原酶(Thioredoxin Glutathione Reductase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SjTGR)的免疫原性及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性作用。方法 75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PBS组、CpG2免疫组、TGR免疫组和...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硫氧还蛋白谷胱甘肽还原酶(Thioredoxin Glutathione Reductase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SjTGR)的免疫原性及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性作用。方法 75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PBS组、CpG2免疫组、TGR免疫组和TGR+CpG2联合免疫组,免疫3次。首次免疫前及第3次免疫后2周经尾静脉采血,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血清中抗SjTGR蛋白IgG、IgG1和IgG2a的抗体水平。第3次免疫后2周,每只小鼠经腹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2条,42 d后剖杀,收集成虫和虫卵,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制备各组小鼠单个脾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high、CD4+CD44high或CD8+CD44high水平;用SjTGR刺激免疫小鼠脾细胞72 h,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脾细胞的IL-2、IL-4、IL-10和IFN-γ的水平。结果第3次免疫后2周TGR与CpG2+TGR免疫组小鼠血清抗SjTGR抗体的IgG滴度均达1:200 000以上,IgG2a与IgG1的比值(IgG2a/IgG1)随时间的延长缓慢增高。TGR免疫组和TGR+CpG2联合免疫组细胞上清中的IFN-γ和IL-2水平与空白组、PBS组、CpG2免疫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TGR免疫组与TGR+CpG2免疫组小鼠脾细胞的CD44high、CD8+CD44high及CD4+CD44high与空白组和PBS组相比细胞比值增加(P<0.05)。TGR免疫组和CpG2+TGR免疫组的减虫率分别为9.4%,10.5%,减卵率分别为9.2%和32.8%。结论 SjTGR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诱导小鼠免疫反应向Th1型极化,但不足以产生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效应。CpG2 ODN可能是一种有效的Th1型免疫佐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硫氧还蛋白谷胱甘肽还原酶 免疫原性 免疫保护
原文传递
不同流行程度下日本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方法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鑫瑶 杨坤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25,29,共9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综合评价不同流行程度下间接血凝实验(IH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的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效果。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建立数据库,采用Meta-disc和R软件进行阈值检验、异质性... 目的通过Meta分析,综合评价不同流行程度下间接血凝实验(IH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的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效果。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建立数据库,采用Meta-disc和R软件进行阈值检验、异质性检验、效应量加权定量合并及SROC曲线拟合等Meta分析。结果共有6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IHA在重、中度及低度流行区的灵敏度分别为0.84、0.76和0.94,特异度分别为0.73、0.64和0.73;ELISA在重、中度及低度流行区的灵敏度分别为0.88、0.80和0.93,特异度分别为0.59、0.59和0.62;DDIA在重、中度及低度流行区的灵敏度分别为0.93、0.81和0.93,特异度分别0.66、0.69和0.59。IHA、ELISA与DDIA的加权合并灵敏度分别为0.83、0.87和0.90;加权合并特异度为0.69、0.60和0.62。IHA、ELISA和DDIA的总体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96和0.92。结论不同流行程度下,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的检验效能存在一定差异。血吸虫病诊断试剂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需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间接血凝实验(IHA)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 灵敏度 特异度 检验效能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用双氢青蒿素连续给药及与吡喹酮伍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洪军 陶永辉 +5 位作者 戴建荣 曲国立 汪伟 邢云天 李幼子 梁幼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4-538,共5页
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连续多次给药及与吡喹酮伍用对日本血吸虫童虫和成虫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腹部贴片感染小鼠,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1)条后随机分组。分别在感染后第6天或第34天,用双氢青蒿素200、300、400mg/kg或600mg/kg... 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连续多次给药及与吡喹酮伍用对日本血吸虫童虫和成虫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腹部贴片感染小鼠,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1)条后随机分组。分别在感染后第6天或第34天,用双氢青蒿素200、300、400mg/kg或600mg/kg灌服治疗,日1次,连服3d。在小鼠感染后第7天或第35天,分别灌服双氢青蒿素或吡喹酮各300mg/kg以及2种药物剂量同时灌服,或双氢青蒿素于小鼠感染后第7天或第35天灌服,而吡喹酮则在感染后第6天或第8天,以及第34天或第36天给药。2次试验各设有1组不治疗的对照。治疗组和对照组小鼠均于感染后50d解剖,收集成虫,计算减虫率和减雌率。结果在感染后第6天,连续3次灌服剂量分别为200、300、400mg/kg和600mg/kg双氢青蒿素,小鼠减虫率分别为69.16%、80.68%、87.11%和90.62%,减雌率分别为62.19%、75.61%、83.65%和92.16%。在感染后第34天,连续3次灌服给药组小鼠减虫率分别为73.90%、74.99%、84.19%和85.49%,减雌率分别为83.84%、92.91%、94.05%和95.27%。在童虫期(感染后7d),单剂量双氢青蒿素(300mg/kg)与吡喹酮(300mg/kg)联合给药组小鼠减虫率为19.66%;单剂量双氢青蒿素(300mg/kg)第7天服用,吡喹酮第6天或第8天给药组小鼠减虫率分别为42.96%和57.46%。在成虫期(感染后35d),双氢青蒿素(300mg/kg)与吡喹酮(300mg/kg)联合给药组小鼠减虫率为70.21%,吡喹酮第34天或第36天给药组小鼠减虫率分别为60.82%和81.51%。结论双氢青蒿素在童虫期和成虫期连续给药可增强其抗日本血吸虫作用效果。在童虫期,双氢青蒿素与吡喹酮伍用或吡喹酮第6天用药可降低抗日本血吸虫作用效果;在成虫期,双氢青蒿素与吡喹酮伍用或吡喹酮第36天用药可增强抗日本血吸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双氢青蒿素 吡喹酮 杀虫效果 联合用药
原文传递
氯硝柳胺悬浮剂杀灭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光滑双脐螺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戴建荣 汪伟 +3 位作者 李洪军 陶永辉 Gerald C Coles 梁幼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氯硝柳胺悬浮剂(SCN)对光滑双脐螺的杀灭效果。方法用SCN、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和氯硝柳胺原药分别配制成药物有效浓度为1.000、0.500、0.250、0.125 mg/L和0.063 mg/L的溶液,在实验室浸泡光滑双脐螺成螺,计算L... 目的观察氯硝柳胺悬浮剂(SCN)对光滑双脐螺的杀灭效果。方法用SCN、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和氯硝柳胺原药分别配制成药物有效浓度为1.000、0.500、0.250、0.125 mg/L和0.063 mg/L的溶液,在实验室浸泡光滑双脐螺成螺,计算LC50。采用上述3种剂型的氯硝柳胺分别配制成药物有效浓度为0.500、0.250、0.125、0.063mg/L和0.032 mg/L的溶液,浸泡螺卵,计算LC50。结果将成螺浸泡在SCN、WPN和氯硝柳胺溶液中,24 h LC50分别为0.218、0.218 mg/L和0.203 mg/L;48 h LC50分别为0.189、0.203 mg/L和0.189 mg/L;72 h LC50分别为0.165、0.218 mg/L和0.177 mg/L。将螺卵浸泡在SCN、WPN和氯硝柳胺溶液中,24 h LC50分别为0.153、0.173 mg/L和0.171 mg/L;48 hLC50分别为0.085、0.096 mg/L和0.155 mg/L;72 h LC50分别为0.077、0.097 mg/L和0.087 mg/L。结论SCN对光滑双脐螺成螺和螺卵均具有与WPN和原药相同的杀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硝柳胺悬浮剂 氯硝柳胺 光滑双脐螺 曼氏血吸虫 杀螺效果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地理株间成虫蛋白质组分的差异 被引量:3
20
作者 曲国立 陶永辉 +4 位作者 李洪军 戴建荣 汪伟 魏剑英 梁幼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5-319,共5页
目的分离、鉴定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不同地理株间成虫差异表达蛋白。方法分别收集、制备日本血吸虫不同地理株成虫可溶性蛋白,经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凝胶银染,并用PDQuest8.0凝胶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点... 目的分离、鉴定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不同地理株间成虫差异表达蛋白。方法分别收集、制备日本血吸虫不同地理株成虫可溶性蛋白,经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凝胶银染,并用PDQuest8.0凝胶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点并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飞行时间质谱仪进行鉴定。结果湖南株、江西株和江苏株雄虫分别检出698±10、650±19、629±23个蛋白点,雌虫分别检出670±12、682±22、625±28个蛋白点,约90%蛋白点分子量处于20~90kD范围内,蛋白等电点在5~8之间。不同地理株雌虫与雄虫分别两两比较,雄虫发现14个差异点,雌虫发现18个差异点。对其中7个雄虫差异表达蛋白及3个雌虫差异表达蛋白经MALDI-TOF-MS鉴定分析,获得其肽质量指纹图谱、等电点、分子量等相关信息。7个雄虫差异表达蛋白分别为:SJCHGC00821蛋白、SJCHGC00475蛋白、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谷胱甘肽转移酶片段、谷胱甘肽-S-转移酶、D-核酮糖-5-磷酸-3-表异构酶、G蛋白α亚基AgGq1,3个雌虫表达蛋白分别为:预测蛋白、GAF型传感器信号转导组氨酸激酶、组织蛋白酶B样半胱氨酸蛋白酶前体。结论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不同地理株虫体间蛋白质存在差异,部分蛋白表达差异与虫体对吡喹酮敏感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蛋白质组学 双向电泳 质谱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