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间歇性缺氧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姚力 蔡若蔚 +6 位作者 何剑波 李会琪 杨美丽 黄银辉 许盈盈 张恒 陈振杰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82-187,共6页
目的观察慢性间歇性缺氧(CIH)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神经元形态结构、细胞凋亡、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ell lymphoma/leukemia-2gene,Bcl-2)、Bax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可能的神经损害作用机制。方... 目的观察慢性间歇性缺氧(CIH)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神经元形态结构、细胞凋亡、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ell lymphoma/leukemia-2gene,Bcl-2)、Bax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可能的神经损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制CIH系统对SD大鼠进行干预,然后采用Zea Longa等方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动物模型。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模型组(n=12)、CIH 4周组(n=12)、CIH8周组(n=12),光镜观察受损脑组织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脑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脑细胞凋亡情况,TTC染色检测梗死体积,利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TUNEL染色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坏死灶的周边和皮质区。CIH8周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细胞凋亡数高于模型组和CIH 4周组(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CIH8周组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增强(P<0.05),Bcl-2/Bax比值降低(P<0.05),CIH4周组Bcl-2蛋白表达及Bcl-2/Bax比值亦较模型组降低(P<0.05)。而CIH8周组和CIH4周组间Bcl-2、Bax蛋白表达及Bcl-2/Bax比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CIH可增加脑缺血再灌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梗死体积。(2)随CIH时间延长,大鼠脑缺血后缺血半暗带的细胞凋亡增加,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cl-2/Bax的变化可能参与了CIH对脑缺血后细胞凋亡过程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再灌注损伤 BCL-2相关X蛋白质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福建回族与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姚炳炬 林胜辉 +2 位作者 温开镇 王毅 林友榆 《中国医药》 2013年第12期1690-1692,共3页
目的探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福建省晋江市回、汉两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福建省晋江市56例回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回族高血压组)、50例回族体检健康人(回族对照组)... 目的探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福建省晋江市回、汉两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福建省晋江市56例回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回族高血压组)、50例回族体检健康人(回族对照组)、67例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汉族高血压组)和60例汉族体检健康人(汉族对照组)ACE基因I/D多态性,观察DD、ID、II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ACE基因3种基因型(II、ID和DD)和等位基因(I、D)频数分布,汉族对照组分别为:19例(32.1%)、25例(41.7%)、16例(26.4%)、63频数(52.5%)、57频数(47.5%);回族对照组为15例(30.0%)、23例(46.0%)、12例(24.0%)、53频数(53.0%)、47频数(47.0%);汉族高血压组为23例(34.3%)、28例(41.7%)、16例(24.0%)、74频数(55.2%)、60频数(44.8%);回族高血压组为19例(33.9%)、22例(39.2%)、17例(26.9%)、60频数(53.6%)、52频数(46.4%)。回族对照组高血压组、汉族对照组高血压组、回族高血压组汉族高血压组、回族对照组汉族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CE基因多态性与福建省晋江市回族和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回族 汉族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3
作者 庄金红 李荣传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4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按照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2021年1月—2023年6月于晋江市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分为BSCI组(60例,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与联...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按照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2021年1月—2023年6月于晋江市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分为BSCI组(60例,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与联合组(60例,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丁苯酞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效果,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氧(ROS)]、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CA)、搏动指数(PI)],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SCI组(98.33%vs.85.00%,χ^(2)=6.982,P=0.008)。治疗2周后,2组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BSCI组(P<0.01);2组血清SOD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MDA、ROS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BSCI组(P<0.01);2组VMCA高于治疗前,PI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BSCI组(P<0.01)。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BSCI组(3.33%vs.13.33%,χ^(2)=3.927,P=0.048)。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减轻炎性反应与氧化应激反应,修复受损的神经元,增加脑血流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右莰醇 丁苯酞 炎性因子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发病前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5
4
作者 黄银辉 李明媚 +7 位作者 林友榆 杨美丽 许盈盈 卓识途 陈振杰 李隽静 张碧月 蔡若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讨发病前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2006年4月到2012年11月连续收集发病6 h内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前有无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将... 目的探讨发病前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2006年4月到2012年11月连续收集发病6 h内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前有无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将上述患者分为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组和未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组。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181例患者中发病前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的溶栓治疗组34例,未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的溶栓治疗组147例。两组在90 d内溶栓预后良好率(47.06%vs 57.82%,P=0.255)、颅内出血的发生率(11.76%vs 6.12%,P=0.251)、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8.82%vs 4.08%,P=0.252)及病死率(8.82%vs 4.76%,P=0.350)均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头颅CT有早期缺血改变、溶栓前NIHSS评分是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溶栓前头颅CT早期缺血改变、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前血糖、溶栓前收缩压、症状性颅内出血是影响溶栓预后的因素。结论发病前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前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 疗效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姚伯昕 黄银辉 +2 位作者 陈雅芳 欧阳宛炯 蔡若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044-2047,共4页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符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条件的16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符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条件的16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1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6分),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对两组患者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根据mRS评分,90 d时预后良好88例。90 d预后不良74例。预后良好组患者的年龄、溶栓前NIHSS评分、血糖、INR及溶栓后2 h收缩压、24 h收缩压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P〈0.01),糖尿病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比例低于预后不良组(P〈0.01),两组在其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糖尿病、溶栓前血糖、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2 h收缩压、溶栓后24 h收缩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均是溶栓预后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会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溶栓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9
6
作者 黄银辉 李明媚 +4 位作者 陈振杰 林友榆 欧阳宛炯 卓识途 蔡若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81-586,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治疗后7 d内行头颅CT检查,根据头颅有无出血性转化分为HT组及无HT组,比...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治疗后7 d内行头颅CT检查,根据头颅有无出血性转化分为HT组及无H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HT组(33例)与无HT组(138例)相比,既往有糖尿病者较多(P=0.008),溶栓前头颅CT有早期缺血改变者较多(P=0.040),溶栓前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高(P=0.033),起病-溶栓时间(onset to treatment time,OTT)较长(P=0.043),溶栓后2 h收缩压、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较高(P=0.008、P=0.049、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溶栓前头颅CT有早期缺血改变者、溶栓前NIHSS评分高、溶栓后2 h及24 h收缩压高者与溶栓后HT发生显著相关。结论溶栓前头颅CT有早期缺血改变、溶栓前NIHSS评分的分值偏高、溶栓后2 h及24 h收缩压偏高是溶栓后HT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转化 因素
下载PDF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 被引量:14
7
作者 欧阳宛炯 陈雅芳 +2 位作者 林友榆 蔡若蔚 黄银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88-292,共5页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4例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将研究对象分为脑室-腹腔分流术组,无脑室-腹腔分流术组。结果 23例行脑室-...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4例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将研究对象分为脑室-腹腔分流术组,无脑室-腹腔分流术组。结果 23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治愈率78.26%,平均住院天数(106.00±11.97)d,其两性霉素B平均应用天数(90.17±10.95)d。对照组31例,治愈率48.39%,其治愈者平均住院天数(153.03±28.35)d,两性霉素B平均应用天数(127.70±28.93)d。两组在治愈率、恶化率、治愈者平均住院天数、治愈者两性霉素B平均应用天数等临床疗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6、0.032、0.000、0.000)。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可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腹腔分流术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疗效
下载PDF
溶栓前血糖与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黄银辉 林友榆 +6 位作者 姚力 李明媚 卓识途 张碧月 李隽静 陈振杰 蔡若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600-2602,共3页
目的探讨溶栓前血糖与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从2009年2月到2013年2月连续收集发病4.5h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根据Rankin... 目的探讨溶栓前血糖与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从2009年2月到2013年2月连续收集发病4.5h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根据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1分)及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6分),并根据溶栓前血糖水平分为3组:血糖〈7.8mmol/L组(血糖正常组),7.8~11.1mmol/L组(血糖偏高组),血糖〉11.1mmol/L组(高血糖组)。结果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糖尿病、血糖,溶栓后2h及24h收缩压是影响溶栓预后的因素。血糖偏高组和高血糖组颅内出血发生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病死率、预后不良发生率与血糖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前血糖是影响溶栓预后的独立因素,溶栓前血糖i〉7.8mmol/L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糖 预后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宁腿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叶励超 黄银辉 +2 位作者 蔡若蔚 蔡少荣 陈继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641-1642,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legssyndrome,RL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卒中后RLS的因素。方法运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募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93例,以2013年5月1日至10月31...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legssyndrome,RL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卒中后RLS的因素。方法运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募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93例,以2013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观察起始点,有症状卒中发生后1个月为随访终点。其中并发卒中后RLS38例为RLS组,余355例为对照组,分别比较2组的危险因素、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结果单因素分析比较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LS组的年龄较大,性别、伴周期性肢体运动(periodiclegmovementsinsleep,PLMS)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比例较对照组高(P〈0.05,P〈0.01),两组在其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女性、PLMS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RLS显著相关。卒中后RLS组20例(52.6%)下肢感觉正常,16例(42.1%)下肢感觉减退,2例(5.3%)感觉过敏。22例(57.9%)下肢肌力3—4级,8例(21.1%)下肢肌力5级,8例(21.1%)下肢肌力0—2级。头颅磁共振显示卒中责任病灶18例(47.4%)位于皮层下,8例(21.1%)在脑干,7例(18.4%)在皮层,3例(7.9%)在小脑,但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人群中,年龄大、女性、伴PLMS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卒中后RLS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不宁腿综合征 危险因素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曲唑酮联合托吡酯治疗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的疗效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金英 黄银辉 +5 位作者 林荣章 陈雅芳 蔡若蔚 陈川珍 杨美丽 林友榆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7期507-510,共4页
目的:评估曲唑酮联合托吡酯疗法治疗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将105例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MOH)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服用托吡酯治疗,观察组53例,在托吡酯治疗的同... 目的:评估曲唑酮联合托吡酯疗法治疗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将105例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MOH)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服用托吡酯治疗,观察组53例,在托吡酯治疗的同时加用曲唑酮,疗程均为3个月。所有受试者接受治疗期间撤去急性期止痛药及其他药物。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戒断性焦虑,评估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接受治疗后第7天、15天、30天、90天,观察组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3%,高于对照组的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6.98%)与对照组(15.3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曲唑酮联合托吡酯治疗药物过度使用所致的戒断性焦虑、头痛有良好疗效,耐受性好,可用于MOH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 曲唑酮 托吡酯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下载PDF
慢性间断性缺氧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NF-κB及其靶基因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美丽 黄银辉 +6 位作者 姚力 曾奕明 卓识途 李明媚 许盈盈 张碧月 蔡若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03-1306,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皮质炎症因子[核转录因子κB(NF-κB p65)]及其靶基因TNF-α的表达,探讨慢性间断缺氧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影响。方法将SD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慢性间断缺氧组、线栓组、慢性间断缺氧+线栓组,每组... 目的观察大鼠脑皮质炎症因子[核转录因子κB(NF-κB p65)]及其靶基因TNF-α的表达,探讨慢性间断缺氧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影响。方法将SD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慢性间断缺氧组、线栓组、慢性间断缺氧+线栓组,每组6只。建立SD大鼠慢性间断缺氧联合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皮质中NF-κB p65、TNF-α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IH、CIR、CIH+CIR均可促使NF-κB p65及TNF-α的表达增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IH与CIR存在交互作用(P<0.05),CIH+CIR与CIH及CIR比较可促使NF-κB p65及TNF-α表达明显增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脑皮质NF-κB p65与TNF-α呈正相关(r=0.90,P<0.01)。结论慢性间断性缺氧可使大鼠脑缺血再灌注NF-κB p65及其靶基因TNF-α的表达显著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间断性缺氧 缺血再灌注 核转录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小霞 李国前 +3 位作者 洪渚权 留晓强 林进 王毅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9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CWI)的类型和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38例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的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改变。结果皮层前型81例,占34.0%,病灶在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供血交界区,呈楔型,临床表现偏瘫、经皮层性...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CWI)的类型和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38例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的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改变。结果皮层前型81例,占34.0%,病灶在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供血交界区,呈楔型,临床表现偏瘫、经皮层性运动性失语、智能减退等症状。皮层后型92例,占38.6%,病灶在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供血的交界区,呈楔型,临床表现为轻偏瘫、情感淡漠为主要表现。皮层下型65例,占27.3%,病灶在大脑中动脉皮层支和深穿支的边缘带,常位于侧脑室额角后外方和基底节区,呈长条状、三角形。结论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表现复杂,诊断主要依据头颅CT、M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1例被误诊为皮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MOG抗体相关性脑炎的病例报道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雅芳 黄银辉 +1 位作者 张金英 林智强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7期2589-2590,共2页
自身免疫性脑炎(AE)主要指一类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脑实质多发性或弥散性炎性改变,可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如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认知功能下降等,包括:抗-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边缘性脑炎、其他AE综合征[1]。髓鞘少突胶质细... 自身免疫性脑炎(AE)主要指一类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脑实质多发性或弥散性炎性改变,可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如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认知功能下降等,包括:抗-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边缘性脑炎、其他AE综合征[1]。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相关性脑炎属于自身免疫性急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现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经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疗效转归诊断的MOG抗体相关脑炎的病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自身免疫性脑炎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下载PDF
奥扎格雷钠联合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智强 张宇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年第24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SIP)的疗效。方法 78例SI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巴曲酶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于治疗前、治疗14d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SIP)的疗效。方法 78例SI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巴曲酶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于治疗前、治疗14d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检测、不良反应观察。结果治疗组有1例因血浆纤维蛋白原(FIB)<0.5g/L而退出本研究。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除FIB外其他指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后FIB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巴曲酶治疗SIP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奥扎格雷钠 巴曲酶 疗效
下载PDF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 提高护理质量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素兰 陈川珍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0年第12期193-196,共4页
从病人、医院、护理人员及社会环境等方面总结了护理风险的成因。提出了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医院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素质、规范护理操作流程,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开展健康教育、... 从病人、医院、护理人员及社会环境等方面总结了护理风险的成因。提出了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医院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素质、规范护理操作流程,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开展健康教育、增强群众健康意识等。认为不断识别护理风险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前提,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是降低护理风险的保障,是提高护士防范风险意识和能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风险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下载PDF
关于急性前庭综合征的床边检查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隽静 黄银辉 蔡若蔚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3年第5期478-481,共4页
急性前庭综合征是以急性持续性头晕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本文综合各项临床研究阐述通过有效的床边检查鉴别周围及中枢性病因。HINT三联动床边眼动检查法在鉴别后颅窝卒中有较高敏感性及特异性,并且排除卒中比早期MRI DWI更有效。
关键词 急性前庭综合征 鉴别诊断 眼动检查 HINTS三联动检查
下载PDF
1例颅内窦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巨淋巴结病的案例分析
17
作者 张金英 黄银辉 +5 位作者 陈雅芳 林智强 李弥弥 杨美丽 林友榆 蔡若蔚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4期2111-2112,共2页
窦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巨淋巴结(Rosai-Dorfman)病是一种良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因大多发生于淋巴结内,又称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淋巴结病,发病率低,且25%~43%发生于淋巴结外,如眼眶、皮肤、呼吸道、软组织、颅内、脊柱等.原发于中枢神经系... 窦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巨淋巴结(Rosai-Dorfman)病是一种良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因大多发生于淋巴结内,又称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淋巴结病,发病率低,且25%~43%发生于淋巴结外,如眼眶、皮肤、呼吸道、软组织、颅内、脊柱等.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Rosai-Dorfman病在该病中所占构成比低于4%,主要表现为幕上累及硬脑膜的实性肿块,术前多误诊为脑膜瘤,发生于脑实质内较为罕见,易误诊为淋巴瘤、脑转移瘤[1].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某些病毒感染有关,如人疱疹病毒6、EB 病毒、HIV 等,但尚未证实[2].本研究对1例颅内Rosai-Dorfman病案例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巨淋巴结病 中枢神经系统 病理学 影像学
下载PDF
卒中亚型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
18
作者 杨滢霞 黄银辉 陈雅芳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卒中亚型与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以收集发病4.5h内给予rt-PA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并根据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1分)... 目的探讨卒中亚型与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以收集发病4.5h内给予rt-PA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并根据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1分)及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6分)。记录溶栓后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及90d时病死率。结果预后良好组(55例)与预后不良组(46例)相比,两组在卒中亚型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94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卒中亚型与溶栓预后无关(P=0.608,OR为0.605,95%CI为0.089~4.123),也与症状性颅内出血无关(P=0.267,OR为0.974,95%CI为0.929~1.020)。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相比较,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型的卒中患者在90d内溶栓预后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是P=0.987,P=0.763,P=0.578)。结论卒中亚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亚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下载PDF
微创锥颅置管引流术中硬通道与脑动脉血管网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2
19
作者 林友榆 施清晓 +6 位作者 黄银辉 陈海默 林智强 林胜利 陈秋杰 沈一坚 吴培基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6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硬通道微创锥颅置管术治疗脑出血时,穿刺路径与脑动脉血管网构筑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对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在福建省晋江市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0例脑出血患者行简易立体定向电驱动锥颅置管术治疗,术后待血肿引流量〉90%... 目的探讨应用硬通道微创锥颅置管术治疗脑出血时,穿刺路径与脑动脉血管网构筑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对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在福建省晋江市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0例脑出血患者行简易立体定向电驱动锥颅置管术治疗,术后待血肿引流量〉90%后,拔管前行脑血管造影成像(CTA),以了解穿刺针及血肿穿刺路径与脑动脉血管网构筑的关系。结果对所有脑出血患者在微创锥颅置管术后CTA分析发现,穿刺针在穿刺血肿靶点的路径中均可安全滑过相关颅脑动脉,标点穿刺针位置准确;未见置管及引流过程中穿刺针明显损伤,相关重要脑动脉血管引流效果好。患者术后恢复快,预后良好率达到61.67%。结论硬通道微创锥颅置管术及术后引流过程中,穿刺针不易损伤脑动脉血管网,穿刺路径较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锥颅置管术 脑动脉血管网
下载PDF
软、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林友榆 林智强 +5 位作者 黄银辉 施清晓 陈海默 林胜利 陈秋杰 沈一坚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4年第5期397-400,共4页
目的对比软通道及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78例首次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进行了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患者或接受软通道或硬通道微创手术,每组各39例。主要观察指标:术... 目的对比软通道及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78例首次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进行了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患者或接受软通道或硬通道微创手术,每组各39例。主要观察指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与死亡率。结果两组在90 d颅内积气的发生率(0.00% vs 0.00%,P=1.00)、再发出血的发生率(5.13%vs 7.69%,P=0.664)、继发颅内血肿的发生率(2.56% vs 5.13%,P=0.556)、颅内感染的发生率(0.00% vs 0.00%,P=1.00)、脑脊液漏的发生率(2.56% vs 2.56%,P=1.000)、死亡率(2.56% vs 2.56%,P=1.000)及治疗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P=0.993)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软、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均疗效确切,治疗效果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通道 硬通道 微创手术 基底节区脑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