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平均体积在监测大动脉炎疾病活动及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治琴 庞琳烜 吴振彪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939-941,共3页
目的评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在大动脉炎(TA)疾病活动及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西京医院临床免疫科住院及随访的152例TA患者(活动组86例,非活动组66例)MPV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年龄及性别匹配的180例... 目的评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在大动脉炎(TA)疾病活动及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西京医院临床免疫科住院及随访的152例TA患者(活动组86例,非活动组66例)MPV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年龄及性别匹配的18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TA患者组MPV(f L)低于健康人对照组(10.1±1.78 vs 11.6±1.35,P<0.01)。TA疾病活动组MPV(f L)低于TA非活动组(9.5±1.45 vs 10.88±1.28,P<0.01)。TA患者MPV(f L)经强的松等治疗后升高(9.5±1.45 vs 10.5±1.81,P<0.01)。在TA患者中,MPV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中性粒细胞计数(Neu)和血小板计数(PLT)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239、-0.266、-0.282、-0.506,P均<0.01),与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呈正相关(r=0.300,P<0.05)。TA活动组MPV与ESR、Neu均呈负相关(r=-0.366,-0.390,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TA患者MPV与ESR独立相关(标准化的β系数为-0.028,P<0.05)。结论 MPV可能在监测TA疾病活动及评估疗效中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平均体积 血沉 大动脉炎
下载PDF
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特定靶抗原/抗体的临床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胡朝军 罗静 +15 位作者 张蜀澜 邓垂文 张欣 赵丽珂 彭清林 朱平 黄慈波 王国春 刘升云 方勇飞 陈小三 柳乐 李庆春 李纪阳 李梦涛 曾小峰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02-608,共7页
目的 研究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抗核抗体(ANA)特定靶抗原/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多中心研究.2016年4至7月对6家合作医院收集的811份标本,采用CLIA和免疫印迹法(LIA)开展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抗史密斯(Sm)抗体、抗干燥... 目的 研究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抗核抗体(ANA)特定靶抗原/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多中心研究.2016年4至7月对6家合作医院收集的811份标本,采用CLIA和免疫印迹法(LIA)开展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抗史密斯(Sm)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SSA/Ro60)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SSB/La)抗体、抗着丝点蛋白B(CENPB)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核小体(Nuc)抗体和抗核糖体P蛋白(Rib-P)抗体的平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抗体检出率、检测特异性以及检测符合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高度特异性抗体(包括抗Sm、dsDNA、Nuc和Rib-P抗体)的差异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复测,并结合SLE临床诊断信息进行McNemar检验分析.结果 CLIA与LIA在检测ANA特定靶抗原/抗体时,具有相当的抗体检出率和特异性.两种方法在检测抗RNP、SSA/Ro60、SSB/La和CENPB抗体时,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5),而在检测抗Sm、dsDNA、Nuc和Rib-P抗体时,一致性一般(0.4〈Kappa〈0.75).抗Sm、dsDNA、Nuc和Rib-P这4个SLE特异性抗体的差异标本经ELISA复测,结果显示CLIA与ELISA在抗Sm抗体(χ^2=3.333,P=0.067)和抗Rib-P抗体(χ^2=0.888,P=0.345)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LIA与ELISA在抗Sm抗体(χ^2=5.444,P=0.019)、抗dsDNA抗体(χ^2=5.812,P=0.015)、抗Nuc抗体(χ^2=12.071,P〈0.001)和抗Rib-P抗体(χ^2=25.861,P〈0.001)检测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合差异标本诊断信息分析,结果显示CLIA抗dsDNA抗体(χ^2=1.132,P=0.249)和抗Nuc抗体(χ^2=0.571,P=0.449)的检测结果与SLE临床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LIA在抗Sm抗体(χ^2=21.125,P〈0.001)、抗dsDNA抗体(χ^2=59.507,P〈0.001)、抗Nuc抗体(χ^2=38.4,P〈0.001)和抗Rib-P抗体(χ^2=6.259,P=0.012)的检测结果与SLE临床诊断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CLIA检测ANA特定靶抗原/抗体时与LIA具有相当的抗体检出率和特异性.两种方法在检测抗RNP、SSA/Ro60、SSB/La和CENPB抗体时具有良好一致性,但在检测抗Sm、dsDNA、Nuc和Rib-P抗体时一致性一般.对差异标本分析显示,CLIA结果与ELISA结果更有可比性,且CLIA结果与临床诊断信息更加符合.由于具备全自动、全定量、随机上样和灵活组合等显著特点,因此CLIA能够更好地满足ANA特定靶抗原/抗体定量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研究 抗体 抗核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干燥综合征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原文传递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和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治琴 郑朝晖 +4 位作者 杜望磊 庞琳烜 李颖 吴振彪 朱平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13-718,共6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西京医院临床免疫科住院的大动脉炎患者289例(大动脉炎组),并从西京医院健... 目的 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西京医院临床免疫科住院的大动脉炎患者289例(大动脉炎组),并从西京医院健康体检中心选取年龄和性别与大动脉炎组相匹配的健康者280例(对照组).另外,根据Kerr评分将大动脉炎患者分为活动组(Kerr评分≥2分,180例)和非活动组(Kerr评分≤1分,109例).对两组间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PLR和NLR与Kerr评分、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判断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界值.结果 大动脉炎组的PLR和NLR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37.33(97.38,193.37)比120.55(96.86,144.60)和2.38(1.76,3.57)比1.66(1.35,2.08),P均〈0.001].活动组的PLR和NLR均高于非活动组[分别为163.43(123.64,224.15)比110.53(84.22,147.24)和2.59(1.96,3.94)比1.95(1.53,2.86),P均〈0.001].活动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PLR和NLR均低于治疗前[分别为104.67(77.22,138.43)比164.05(123.29,226.29)和2.15(1.67,2.60)比2.58(1.96,3.91),P均〈0.001].PLR与Kerr评分(r=0.439,P〈0.001)、CRP(r=0.328,P〈0.001)和ESR(r=0.410,P〈0.001)均呈正相关;NLR与Kerr评分(r=0.235,P〈0.001)、CRP(r=0.169,P=0.005)和ESR(r=0.123,P=0.037)也均呈正相关.PLR判断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最佳界值为176.709(敏感度为44.6%,特异度为93.0%,ROC曲线下面积为0.766);NLR判断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最佳界值为2.128(敏感度为70.9%,特异度为47.7%,ROC曲线下面积为0.691).结论 PLR和NLR可能有助于判断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KAYASU动脉炎 血小板 淋巴细胞 Kerr评分
原文传递
三种不同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对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波 冯媛 +4 位作者 张震 唐伟革 冯斌 宋伟 任永红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年第29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治疗方法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5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组、椎体成形术(PVP)组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组,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半年、1年...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治疗方法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5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组、椎体成形术(PVP)组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组,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半年、1年、1年半用定量cT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L2-4 椎体),并进行比较。结果PVP组及PKP组治疗前后、随访期间骨密度改变不明显,治疗后3个月骨密度较治疗前稍下降,其中PVP组由(86.12±8.21)mg/cm3下降至(85.23±8.31)mg/cm3,PKP组由(86.32±8.38)mg/cm3下降至(84.98±8.26)mg/cm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骨密度恢复到受伤前水平。保守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及半年随访发现骨量丢失明显,骨密度下降显著[(74.42±8.36)、(76.10±8.31)mg/cm3比(86.87±8.27)mg/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和PKP组治疗后3个月和半年骨密度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85.23±8.31)、(84.98±8.26)mg/cm 比(74.42±8.36)mg/cm3和(86.23±8.05)、(86.41±8.17)mg/cm3比(76.10±8.31)mg/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及1年半,三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积极方法,能够减少骨量丢失,早期行功能锻炼,防止脆性骨折和椎体压缩性骨折进一步加重,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密度 椎体成形术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