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基因突变与ERCC1、Ki-67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1
1
作者 韩义明 郑杰 +5 位作者 姜云惠 沈金花 饶兰 范婉婷 谢军花 邹先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59-763,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EGFR基因突变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Ki-67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DNA测序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免疫组化En...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EGFR基因突变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Ki-67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DNA测序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ERCC1、Ki-67蛋白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EGFR基因突变率为49.1%(143/291),多见于女性、不吸烟、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在腺癌的不同亚型中差异有显著性(P=0.008);EGFR基因突变组肿瘤直径的中位数小于野生型组(P=0.020);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淋巴结有无癌转移无相关性(P>0.050);鳞状细胞癌中ERCC1阳性率高于腺癌(P=0.039)。Ki-67表达与肺癌分化程度有关,低分化高于高、中分化(P=0.010);ERCC1、Ki-67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无相关性(P>0.050)。结论 EGFR基因突变与NSCLC患者性别、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相关,存在多种突变。EGFR基因突变与ERCC1、Ki-67表达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突变 ERCC1 KI-67
下载PDF
MST1在帕金森细胞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君 李永乐 刘洁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655-661,共7页
目的探讨沉默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MST1)基因对帕金森病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培养PC12细胞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将神经元分为对照组、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组、MST1 SiRNA+MPP+组、MST1SiRNA组,转染后培养48... 目的探讨沉默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MST1)基因对帕金森病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培养PC12细胞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将神经元分为对照组、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组、MST1 SiRNA+MPP+组、MST1SiRNA组,转染后培养48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神经元细胞MST1、自噬启动蛋白1(ULK1)、核糖体蛋白S6激酶1(S6K1)的蛋白表达;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试剂盒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转染后,MST1 SiRNA组神经元细胞中MST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01)。与对照组相比,MPP+处理后能够明显抑制PC12细胞的增殖(P<0.01),增加MDA含量,抑制SOD、CAT活性并降低GSH含量(P<0.01),增加MST1和ULK1蛋白表达,抑制p-S6K1蛋白表达(P<0.01)。与MPP+组相比,MST1 SiRNA转染后能够有效改善MPP+对PC1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P<0.05),同时降低MDA的含量,增加GSH含量和SOD、GSH、CAT的活性(P<0.01),降低MST1和ULK1的蛋白表达,增加p-S6K1的蛋白表达(P<0.05或P<0.01)。结论沉默MST1基因能够抑制氧化应激、促进细胞增殖以及发挥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 自噬启动蛋白1 核糖体蛋白S6激酶1 多巴胺能神经元 帕金森病
下载PDF
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中MMP-13、IL-17、NF-κB-p65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谭昱 肖波 +2 位作者 马春涛 陈立刚 郭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04-1309,共6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MMP)-13、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核转录因子(NF-κB)-p65在初发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骨髓中的表达水平及预测意义。方法收集76例初发MM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MMP)-13、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核转录因子(NF-κB)-p65在初发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骨髓中的表达水平及预测意义。方法收集76例初发MM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收集同期20例正常骨髓组织作为对照。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骨髓组织中MMP-13、IL-17、NF-κB-p65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MMP-13、NF-κB-p65与IL-17表达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生存分析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结果与正常骨髓组织相比,MM患者骨髓组织中MMP-13、IL-17、NF-κB-p65蛋白和mRNA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MMP-13和IL-17表达与MM患者ISS分期、肌酐、β2-微球蛋白、血小板、血红蛋白和骨髓浆细胞比例有关(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MP-13和NF-κB-p65的表达均与IL-17表达呈正相关(r=0.537,P<0.001;r=0.596,P<0.001);生存分析显示,骨髓组织中MMP-13高表达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20.00%)明显低于MMP-13低表达患者(42.86%)(Log-rank χ^2=5.741,P=0.017);骨髓组织中IL-17高表达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17.14%)明显低于IL-17低表达患者(45.71%)(Log-rank χ^2=7.244,P=0.007)。结论MMP-13、IL-17、NF-κB-p65在MM患者骨髓组织中表达量明显上调,MMP-13和IL-17低表达患者具有更高的3年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瘤 多发性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白介素-17 核转录因子-p65
下载PDF
p53、CyclinD1、Ki-67在甲状腺Hurthle细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丁莉 姜云惠 +1 位作者 郑杰 杨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1700-1703,共4页
目的:探讨p53、CyclinD1、Ki-67在甲状腺Hurthle细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石蜡包埋Hurthle细胞肿瘤组织标本73例,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CyclinD1、p53、Ki-67的表达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依据是否有浸润及肿瘤直径,... 目的:探讨p53、CyclinD1、Ki-67在甲状腺Hurthle细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石蜡包埋Hurthle细胞肿瘤组织标本73例,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CyclinD1、p53、Ki-67的表达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依据是否有浸润及肿瘤直径,将Hurthle细胞肿瘤分为4组:1级27例(<2 cm,未见浸润),2级18例(2~3.9 cm,未见浸润),3级21例(≥4 cm,未见浸润),4级7例(见有浸润,不论直径)。各组肿瘤中,p53阳性率为29.6%、55.6%、90.5%、100.0%;CyclinD1阳性率为7.4%、22.2%、52.4%、100.0%;Ki-67阳性率为0.0%、5.6%、9.5%、28.6%;p53及CyclinD1阳性率与肿瘤分级呈正相关。有效随访49例,其中2例复发,均表现为p53(+)/CyclinD1(+),其中1例Ki-67>5%。结论:p53、CyclinD1、Ki-67在浸润性Hurthle细胞肿瘤中表达升高,检测p53、CyclinD1及Ki-67可能有助于Hurthle细胞肿瘤危险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rthle细胞肿瘤 免疫组化 P53 CYCLIND1 KI-67
下载PDF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与EBV-DNA定量分析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7
5
作者 肖波 毛金娥 陈万新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14-116,120,共4页
目的评价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异淋)形态学的检查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技术检测 EB病毒 DNA定量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1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分别抽取... 目的评价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异淋)形态学的检查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技术检测 EB病毒 DNA定量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1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分别抽取其发热初期和1周后抗凝静脉血做外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技术检测EBV-DNA定量。结合患儿初诊时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异型淋巴细胞>10%及 EBV-DNA定量超过1.0&#215;103拷贝为阳性。结果在21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中,发热初期外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82例异型淋巴细胞阳性,100例外周血 EBV-DNA定量阳性。1周后复检外周血,156例异型淋巴细胞阳性,最高可达56%;180例 EBV-DNA定量阳性。联合检测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异型淋巴细胞及 EBV-DNA定量,发热初期,阳性125例,较单纯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异型淋巴细胞检测(χ2=17.45,P<0.01)及 EBV-DNA定量检测(χ2=5.92,P<0.05)均明显提高;但1周后,阳性190例,较单纯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异型淋巴细胞检测明显升高(χ2=18.16,P<0.01),但与 EBV-DNA定量检测比较,无明显提高(χ2=2.12,P>0.05)。结论联合检测外周血细胞学形态及 EBV-DNA定量对早期诊断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十分重要,结合临床表现,能提高诊断的及时性及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异型淋巴细胞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 EPSTEIN BARR virus(EBV)
下载PDF
眼眶透明细胞型脑膜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6
作者 姜云惠 袁小星 柯昌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7-208,共2页
目的探讨眼眶透明细胞型脑膜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眼眶透明细胞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形态进行观察,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镜下见肿瘤为弥漫片块状分布的透明细胞,细胞较温和,边界尚清,中间交织透明变性的胶原纤维,... 目的探讨眼眶透明细胞型脑膜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眼眶透明细胞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形态进行观察,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镜下见肿瘤为弥漫片块状分布的透明细胞,细胞较温和,边界尚清,中间交织透明变性的胶原纤维,可见乳头状结构,未见脑膜瘤内常见的旋涡状结构和砂砾体。免疫组化染色标记EMA及vimentin阳性,CK、GFAP和S-100均阴性。结论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肿瘤 脑膜瘤 透明细胞
下载PDF
NUT中线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7
作者 姜云惠 袁小星 柯昌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80-1281,共2页
目的探讨伴睾丸核蛋白NUT(the nuclear protein ofthe testis,NUT)基因重排中线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NUT中线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讨论,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NUT中线癌镜下示肿瘤由片状排列的低分化或... 目的探讨伴睾丸核蛋白NUT(the nuclear protein ofthe testis,NUT)基因重排中线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NUT中线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讨论,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NUT中线癌镜下示肿瘤由片状排列的低分化或未分化肿瘤细胞构成,核仁明显,部分区域可见纤维间质内呈巢状排列的瘤细胞,未见有细胞内外黏液。瘤细胞有不同程度的鳞状上皮分化。免疫组化标记NUT及PCK阳性,CK7、CK20、p63及EMA不同程度表达,SMA、CgA、Syn、CD45、S-100及HMB-45均阴性。结论 NUT中线癌是一种少见的高侵袭性恶性肿瘤,结合临床病理学特征、NUT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等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线癌 NUT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血吸虫合并曼氏裂头蚴双重感染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肖波 陈万新 杨真荣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1313-1315,共3页
目的 总结血吸虫合并曼氏裂头蚴双重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血吸虫合并曼氏裂头蚴双重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患者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查体数处可触及皮下结节,既往... 目的 总结血吸虫合并曼氏裂头蚴双重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血吸虫合并曼氏裂头蚴双重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患者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查体数处可触及皮下结节,既往曾在疫区生活,有饮生井水、生食蛇胆及蛇肉等史;外周血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比值增高,血清血吸虫抗体及曼氏裂头蚴抗体均为阳性,皮下包块活检可找到曼氏裂头蚴虫体。给予吡喹酮治疗3个周期后痊愈。结论 血吸虫合并曼氏裂头蚴双重感染较为罕见,单纯给予吡喹酮治疗效果好,对于反复发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且在疫区生活的患者,应给予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曼氏裂头蚴感染 双重感染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超声引导无负压穿刺在甲状腺微小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肖波 陈万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8期1118-1120,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在超声引导无负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的特点、鉴别诊断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106例,在超声引导下行无负压穿刺检查,对其临床表现及FNAC特点,以及细胞学诊断与组织病理诊断...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在超声引导无负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的特点、鉴别诊断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106例,在超声引导下行无负压穿刺检查,对其临床表现及FNAC特点,以及细胞学诊断与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结果106例顺利完成了无负压FNAC,经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106例中,恶性86例,占81.13%,良性15例,占14.15%,漏诊、误诊3例,占2.83%,不能诊断2例,占1.89%,未出现假阳性病例。结论无负压穿刺是诊断甲状腺肿瘤的可靠、最接近组织病理诊断的方法,尤其对甲状腺结节小于10mm的TMC诊断,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癌 超声引导 无负压穿刺 细胞学诊断
下载PDF
Bmi1与EZH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洁 柯昌庶 王艳霞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305-307,共3页
目的探讨Bmi1与EZH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对食管鳞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患者的食管鳞癌组织石蜡标本以及癌旁组织石蜡标本,分析Bmi1与EZH2在食管鳞癌患者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肿瘤... 目的探讨Bmi1与EZH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对食管鳞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患者的食管鳞癌组织石蜡标本以及癌旁组织石蜡标本,分析Bmi1与EZH2在食管鳞癌患者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Bmi1与EZH2的免疫反应(IS)得分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78例中,Bmi1高表达组17例,占21.8%;低表达组61例,占78.2%。食管癌组织中Bmi1高表达和低表达组患者在不同性别、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有无远处转移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ZH2高表达组48例,占61.5%;EZH2低表达组30例,占38.5%。两组患者在不同性别、临床分期以及有无远处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高表达组食管鳞癌患者2~5年以及5年以上生存期明显低于Bmi1低表达组(P<0.05),EZH2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食管鳞癌患者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鳞癌患者的Bmi1与EZH2的表达异常影响患者的病情的发生和发展及术后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I1 EZH2 食管鳞癌 生存率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胫骨粒细胞肉瘤1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波 陈万新 胡兵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8年第10期627-628,共2页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胫骨 粒细胞肉瘤
下载PDF
乳腺癌中COX-2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及微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12
作者 郑玲玲 李兴普 +2 位作者 徐华 刘洁 陈艳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及其与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icro lymphatic tube density,MLV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乳腺癌组织中COX-2、CD105、D2-40的表达,分析COX-2表...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及其与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icro lymphatic tube density,MLV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乳腺癌组织中COX-2、CD105、D2-40的表达,分析COX-2表达强度及与癌组织中MVD、MLVD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OX-2阳性45例,其中弱阳性者3例,阳性者13例,中等阳性者21例,强阳性者8例;COX-2阳性强度与MVD、MLVD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COX-2表达与新生脉管的生成有关,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COX-2 微血管密度 微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3226例TCT结果分析及其质量控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涛 刘洁 肖波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TCT(液基薄层细胞学)与阴道镜下活检的吻合程度,分析不同医生的诊断吻合度,最大限度提高TCT作为宫颈癌筛查手段的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10年9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妇科体检TCT异常病例3 226人次的TCT诊断报告与阴道镜... 目的:探讨TCT(液基薄层细胞学)与阴道镜下活检的吻合程度,分析不同医生的诊断吻合度,最大限度提高TCT作为宫颈癌筛查手段的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10年9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妇科体检TCT异常病例3 226人次的TCT诊断报告与阴道镜活检诊断结果进行比较,以病理活检作为最后诊断。结果:三位主治医生中甲的阅片吻合率为73.98%,乙的吻合率为77.04%,丙的吻合率为82.30%,总的吻合率为78.18%,三者间比较差异极显著(χ2=22.42,P<0.000 1)。结论:1)TCT细胞学检查与传统的细胞学方法相比取材方便,无创,确诊率高,是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方法。2)医生经验在诊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养,适时培训是提高TCT确诊率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T(液基薄层细胞学) 宫颈癌筛查 阴道镜活检 质量控制
下载PDF
黄芪多糖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U266增殖、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清平 刘会群 蔡萼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20年第8期1083-1089,共7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系U266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U266细胞,用不同浓度(6、8和10 mg/mL)的APS作用U266细胞24、48和72 h,或8 mg/mL的APS作用于转染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系U266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U266细胞,用不同浓度(6、8和10 mg/mL)的APS作用U266细胞24、48和72 h,或8 mg/mL的APS作用于转染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表达质粒(pcDNA3.1-TRAF6)的U266细胞48 h,CCK-8法检测U266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U266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U266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cyclin D1、p21、Bax、Bcl-2、E-cadherin、MMP-2和TRAF6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PS组U266细胞抑制率、凋亡率、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均显著升高(P<0.05),cyclin D1、Bcl-2、MMP-2和TRAF6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21、Bax、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APS+pcDNA3.1组比,APS+pcDNA3.1-TRAF6组U266细胞抑制率、凋亡率、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0.05),cyclin D1、Bcl-2、MMP-2和TRAF6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21、Bax、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APS可能通过下调TRAF6蛋白表达抑制U266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U266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APS TRAF6 凋亡 迁移
下载PDF
大鼠臂丛神经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再生轴突的路径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玲玲 肖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不同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再生轴突的路径选择,探讨运动功能恢复与再生的关系。方法:选用6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根性切断组、根性挫伤组、干性切断组、干性挫伤组和对照组。术后2个月进行Grooming实...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不同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再生轴突的路径选择,探讨运动功能恢复与再生的关系。方法:选用6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根性切断组、根性挫伤组、干性切断组、干性挫伤组和对照组。术后2个月进行Grooming实验,检测其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肌皮神经肌支或皮支注射荧光金逆行追踪标记,3天后取脊髓C5-7节段标本,计数再生脊髓运动神经元数。结果:各组肌支标记的神经元数均远多于皮支。运动功能恢复4级以上百分比,根性切断组(0)<根性挫伤组(17%)<干性切断组(50%)<干性挫伤组(75%)<对照组(100%)。结论:臂丛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再生轴突的路径为肌支路径。不同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程度不同,其与再生轴突的路径及再生轴突的数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皮神经 运动神经元 再生
下载PDF
乳腺胶原小体病2例报道 被引量:3
16
作者 姜云惠 柯昌庶 袁小星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3-244,共2页
乳腺胶原小体病(collagenous spherulosis,CS)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由Clement[1]在1987年首先描述,多是在镜下偶然所见,呈单灶或多灶性分布。此病变常与其他良、恶性增生性病变相伴随,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胶原小体病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宫颈乳头状腺纤维瘤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洁 王涛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23期3641-3641,共1页
1病倒分析患者,女,40岁,因经量增多,经期延长2月,一般治疗无效入院,一般体征稳定。病理检查:宫颈赘生物,灰白肿块,质硬。直径1.5cm,包膜完整.切面灰白,分叶状。镜下观察:瘤组织由上皮和间叶组织构成。间叶纤维组织被覆柱... 1病倒分析患者,女,40岁,因经量增多,经期延长2月,一般治疗无效入院,一般体征稳定。病理检查:宫颈赘生物,灰白肿块,质硬。直径1.5cm,包膜完整.切面灰白,分叶状。镜下观察:瘤组织由上皮和间叶组织构成。间叶纤维组织被覆柱状上皮,且可伴有灶性鳞状上皮化生,被覆柱状上皮形成许多钝乳头状结构(见图1),部分柱状上皮形成腺腔,大小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赘生物 乳头状腺纤维瘤 柱状上皮 鳞状上皮化生 乳头状结构 经期延长 一般治疗 病理检查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Bcl-2、NF-κB、C-myc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清平 刘洁 +1 位作者 黎艳 肖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370-1372,共3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Bcl-2、核因子κB(NF-κB)、C-myc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7例DLBCL患者淋巴瘤组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21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患者淋巴结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Bcl-2、核因子κB(NF-κB)、C-myc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7例DLBCL患者淋巴瘤组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21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患者淋巴结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组织中Bcl-2、NF-κB、C-myc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三者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Bcl-2、NF-κB、C-myc蛋白在DLBCL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21%、62.69%、77.61%,在RH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19.05%、23.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表达与DLBCL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结外部位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患者临床分期、IPI分级显著相关(P<0.05);NF-κB蛋白表达与DLBCL患者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患者发病部位、临床分期、IPI分级以及血清LDH水平显著相关(P<0.05);C-myc蛋白表达与DLBCL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血清LDH水平以及结外部位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患者临床分期、IPI分级显著相关(P<0.05)。Bcl-2与NF-κB在DLBCL组织中表达呈较强正相关(r=0.671,P<0.05),而与C-myc无相关性(P>0.05),NF-κB与C-myc在DLBCL组织中表达呈较弱正相关(r=0.293,P<0.05)。结论 Bcl-2、NF-κB、C-myc表达与DLBCL临床分期、IPI分级密切相关,三者可作为评价DLBCL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BCL-2 核因子ΚB C-myc
下载PDF
抑制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对Hela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洁 朱清 +7 位作者 江梅 丁涛 姜经航 曹玉平 王开秀 蔡丽丽 王婷婷 邵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3281-3285,共5页
目的探讨抑制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la细胞并分为对照组、Cyclopamine 10μmol组、Cyclopamine 20μmol组、Cyclopamine 40μmol组;以不同剂量的Shh信号通路抑制... 目的探讨抑制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la细胞并分为对照组、Cyclopamine 10μmol组、Cyclopamine 20μmol组、Cyclopamine 40μmol组;以不同剂量的Shh信号通路抑制剂Cyclopamine抑制Shh信号通路后,通过CCK?8检测各组Hela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ELISA法检测细胞Caspase?3和Caspase?9含量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1)随着Cyclopamine药物浓度的增大,Shh信号通路抑制情况更加明显;(2)与对照组相比,抑制Shh信号通路后能够明显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3)与对照组相比,Cyclopamine抑制Shh信号通路后,与增殖有关蛋白PCNA以及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量显著下调(P<0.01),而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量升高(均P<0.01)。结论抑制Shh信号通路能够明显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其作用可能与PCNA蛋白表达逐渐下降,抑制Hela细胞DNA合成及分裂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 CYCLOPAMINE HELA细胞 凋亡
下载PDF
垂体结核1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文学 官兵 +1 位作者 刘涛 姜云惠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87-188,共2页
垂体结核临床上比较罕见,曾有文献报道鞍区结核约占颅内占位性病变的0.15%,且多继发于结核的血行播散、结核性脑膜炎或鼻窦结核的直接蔓延。也有部分患者无结核病感染及接触史,我科曾收治1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垂体结核 颅内占位性病变 结核性脑膜炎 血行播散 鼻窦结核 接触史 结核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