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3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伴肌少症患者围手术期运动方案的制定和应用效果评价
1
作者 李丹丹 李沙沙 +4 位作者 刘琼 朱萍 游孟孟 王彦艳 王培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0期3802-3806,共5页
目的 探究围手术期运动方案的制定和应用对骨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伴肌少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TKA伴肌少症患者9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 目的 探究围手术期运动方案的制定和应用对骨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伴肌少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TKA伴肌少症患者9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运动护理方案。观察两组康复情况、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身体成分指标[四肢骨骼肌量(ASM)、手握力(HGS)]、恐动心理[简版恐动症评估量表(TSK-11)]。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与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AK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TSK-11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ASM、HG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手术期运动方案的制定和应用能减轻TKA伴肌少症患者恐动心理,改善患者骨骼肌量,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肌少症 运动方案 康复情况 骨骼肌量
下载PDF
腰椎“内聚式”对称减压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的减压机制
2
作者 张春霖 侯曌华 +9 位作者 严旭 姜岩 付苏 宁永明 李东哲 董超 刘小康 王永魁 曹争明 杨腾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10-1819,共10页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手术通过“环”神经广泛式切除进行减压及摘除突出腰椎间盘,存在神经损伤造成瘫痪、腰椎失稳、突出复发、椎间隙感染以及邻椎病等多种风险及并发症。目的:提出腰椎“内聚式”对称减压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手术通过“环”神经广泛式切除进行减压及摘除突出腰椎间盘,存在神经损伤造成瘫痪、腰椎失稳、突出复发、椎间隙感染以及邻椎病等多种风险及并发症。目的:提出腰椎“内聚式”对称减压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术,观察这种新术式的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吸收现象及早期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减压机制。方法:纳入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14例,其中对照组81例行保守治疗,试验组133例接受腰椎“内聚式”对称减压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术治疗。试验组术前、术后即刻(7-14 d)及术后早期(1年以上)分别使用MRI图像测量腰椎间盘突出的体积变化,CT图像测量腰椎棘突韧带复合体后移距离以及侧隐窝宽度和高度,日本骨科学会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1)对照组:保守治疗81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171个突出腰椎间盘,平均随访时间(22.7±23.1)个月;171个突出腰椎间盘就诊时及末次随访MRI测量突出腰椎间盘体积分别为(551.6±257.9)mm3和(792.2±330.4)mm3,体积平均增大率为(53.2±44.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171个突出腰椎间盘中有4个发生了自然回缩现象,吸收比为2.3%(4/171),吸收率为(24.5±9.9)%。(2)试验组:133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285个突出腰椎间盘。①术后即刻: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即刻随访,285个突出腰椎间盘中有229个发生回缩,吸收比为80.3%(229/285),平均吸收率为(21.5±20.9)%,显著及完全吸收占6.5%;上腰椎共70个突出腰椎间盘,吸收比为85.7%(60/70),平均吸收率为(23.1±19.5)%,最大吸收率为86.6%;下腰椎共215个突出腰椎间盘,吸收比为78.6%(169/215),平均吸收率为(21.0±21.3)%,最大吸收率为83.2%;上腰椎与下腰椎显著及完全吸收分别占5.7%和6.5%,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即刻棘突韧带复合体后移平均距离为(5.2±2.8)mm;术前和术后即刻相比,左侧、右侧侧隐窝的宽度、高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即刻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由术前(10.1±3.4)分提升至(17.0±4.8)分,术后即刻有效率达95.6%;②术后早期:其中46例患者完成术后早期随访,共101个突出腰椎间盘,吸收比为94%(95/101),平均吸收率为(36.9±23.7)%,显著及完全吸收占30.6%,最大吸收率为100%;101个突出腰椎间盘中有3个体积未发生变化,体积不变率为2.97%(3/101);101个突出腰椎间盘有3个突出椎间盘体积增大,增大比为2.97%(3/101),增大率为(18.5±18.4)%;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由术前(9.3±5.1)分提升至(23.5±4.0)分,优良率达93.4%。(3)对照组和试验组术后早期突出腰椎间盘吸收比分别为2.3%及85.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4)并发症:试验组有2例发生切口渗液,延迟愈合,经换药等保守治疗切口愈合,且该组未发生神经损伤或死亡,也未再行二次手术。(5)结果显示,腰椎“内聚式”对称减压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术是一种可避免“环”神经广泛切除且可获得满意早期临床疗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新方法,不破坏腰椎关节突关节,也不改变侧隐窝基本解剖结构,完整保留突出腰椎间盘并可诱导其发生显著甚至完全的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吸收;腰椎“内聚式”对称减压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术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 对称减压 侧隐窝 自然吸收
下载PDF
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后椎间盘的高度测量及强度分析
3
作者 白亮 付苏 +2 位作者 严旭 张春霖 李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5785-5794,共10页
背景: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技术是一种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对突出椎间盘而言无创的创新性有效方法,但回缩术后突出颈、腰椎间盘能否保持原有的高度及生物力学强度,目前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目的:测量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 背景: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技术是一种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对突出椎间盘而言无创的创新性有效方法,但回缩术后突出颈、腰椎间盘能否保持原有的高度及生物力学强度,目前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目的:测量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手术前后突出颈、腰椎间盘相邻椎体形心高度,以分析回缩术后椎间盘生物力学强度的变化,为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技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手术治疗的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40例。应用相关软件在人工智能辅助标定下,于MRI T_(1)图像中测量患者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术前及术后各随访时间节点的颈椎、腰椎相邻椎体形心高度。以未手术的T_(1)/T_(2)和T_(12)/L_(1)节段分别作为颈椎、腰椎对照组,若术前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相邻椎体形心高度值小于其自身T_(1)/T_(2)或T_(12)/L_(1)对照节段相邻椎体形心高度值超过8%者为“高度降低组”(以下简称A组),其余为“高度不变组”(以下简称B组)。统计学分析A组和B组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手术前后相邻椎体形心高度的差异,同时根据人工智能辅助测量所得颈、腰椎突出椎间盘的体积,分析其与相邻椎体形心高度变化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40例患者,其中颈椎组60例、腰椎组80例,术后随访7 d-12个月;②颈椎组共281个椎间盘,其中对照组60个颈椎间盘,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相邻椎体形心高度平均值分别约为20.46 mm和20.17 mm,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162个颈椎间盘,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相邻椎体形心高度均值分别为16.65 mm和15.92 mm,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颈椎突出椎间盘体积均值分别是510.28 mm³和364.76 mm³,与相邻椎体形心高度改变无显著相关性(P>0.05);B组64个颈椎间盘,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相邻椎体形心高度平均值分别为20.15 mm和19.09 mm,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颈椎突出椎间盘体积平均值分别是515.32 mm³和361.98 mm³,与相邻椎体形心高度改变无显著相关性(P>0.05);③腰椎组共258个椎间盘,其中对照组80个腰椎间盘,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相邻椎体形心高度平均值分别约为33.03 mm和32.40 mm,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组59个腰椎间盘,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相邻椎体形心高度平均值分别为30.08 mm和31.67 mm,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前与术后腰椎突出椎间盘体积均值分别是690.51 mm³和496.58 mm³,与相邻椎体形心高度改变无显著相关性(P>0.05);B组119个腰椎间盘,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相邻椎体形心高度平均值分别为35.91 mm和34.12 mm,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前与术后腰椎突出椎间盘体积均值分别是698.70 mm³和535.99 mm³,与相邻椎体形心高度改变无显著相关性;④提示无论颈、腰椎突出椎间盘高度是否下降,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术后其高度都可以维持与术前一致的水平,可见突出椎间盘回缩并不影响其生物力学强度,提示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技术宜在突出节段椎间隙高度下降前实施,这样对维持自然回缩椎间盘生物力学强度更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腰椎间盘突出 颈椎间盘突出 形心 核磁共振 人工智能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影子”体验活动在骨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徐海莉 付明倜 +2 位作者 徐宏蕊 黄倩 徐慧萍 《中华护理教育》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27-1130,共4页
目的探讨“影子”体验活动在骨科护理实习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1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102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教学干预,试验组给予... 目的探讨“影子”体验活动在骨科护理实习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1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102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教学干预,试验组给予“影子”体验活动,包括培训、示范和感知,跟随、体验和换位,分享、反思和内化,每周进行考核和反馈。教学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综合素质、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成绩。结果试验组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得分为(7.68±0.84)分,对照组为(7.04±1.28)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5,P=0.004)。试验组出科理论考核成绩与实践操作成绩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影子”体验活动用于骨科护理实习生临床教学,可进一步提升护理实习生的临床综合素质、理论及实践操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护理 临床实习 医院 骨科 体验
下载PDF
骨科手术时间与术后谵妄的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郑文迪 赵亮 +3 位作者 王玉强 马克 马俊豪 王利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10期1750-1753,共4页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时间与术后谵妄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96年1月至2016年3月Pub Med、Elsevier Science Direct电子期刊、Springer电子期刊,查找关于骨科手术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同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以补...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时间与术后谵妄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96年1月至2016年3月Pub Med、Elsevier Science Direct电子期刊、Springer电子期刊,查找关于骨科手术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同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以补充获取相关文献。文种限英文。检索词包括postoperative delirium、orthopedic surgery、risk factor。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e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个研究,共1 396个标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与术后谵妄的发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手术时间越长,谵妄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术后谵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骨关节炎中枢纽基因及在免疫浸润中作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鉴定
6
作者 蔡溦 朱御坤 许建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747-3757,共11页
背景:低度慢性炎症被认为在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核心作用,但是具体的分子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目的:筛选和探讨骨关节炎中的潜在枢纽基因及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方法:将来自GPL570平台的GSE206848数据集与来自GPL96平台的GSE55235和G... 背景:低度慢性炎症被认为在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核心作用,但是具体的分子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目的:筛选和探讨骨关节炎中的潜在枢纽基因及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方法:将来自GPL570平台的GSE206848数据集与来自GPL96平台的GSE55235和GSE55457数据集合形成原始数据集。使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去除离群样本,随后鉴定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此外,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使用Cytoscape软件中的两种不同算法筛选枢纽基因。利用CIBERSORT算法评估骨关节炎样本与正常对照之间免疫细胞浸润比例的差异。通过对收集到的骨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样本进行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实验,并结合来自GPL96测序平台的GSE12021数据集作为独立数据集,验证枢纽基因对骨关节炎的诊断能效。结果与结论:①在去除5个离群样本后,共鉴定出34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括159个上调基因和181个下调基因。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和Cytoscape共获得了6个枢纽基因。②CIBERSORT分析显示,骨关节炎组织中多种类型免疫细胞浸润比例与正常组织相比存在差异,6个枢纽基因的表达水平与骨关节炎中多种免疫细胞的相对比例密切相关。③RT-qPCR结果表明,6个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相对于正常组织呈下调趋势,但是NFKBIA和PTGS2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原始和外部数据集中的ROC曲线表明,6个枢纽基因对骨关节炎具有较强的诊断能力(AUC>0.8)。④结论:最终确定了4个枢纽基因,分别为CDKN1A、MYC、CXC趋化因子配体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可能通过介导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成为未来治疗骨关节炎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滑膜组织 枢纽基因 免疫浸润 生物信息学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下载PDF
骨科脊柱手术围术期血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赵亮 郑文迪 +3 位作者 王玉强 朱忠培 王利民 霍守松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5期804-807,共4页
目的探讨骨科脊柱手术围术期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1996年至2016年3月)、Elsevier Science Direct电子期刊(1996年至2016年3月)、Springer电子期刊(1996年至2016年3月),查找脊柱手术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相... 目的探讨骨科脊柱手术围术期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1996年至2016年3月)、Elsevier Science Direct电子期刊(1996年至2016年3月)、Springer电子期刊(1996年至2016年3月),查找脊柱手术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同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以补充获取相关文献。文种限英文。检索词包括spinal surgery、deep venous thrombosis、venous thromboembolism、risk factor。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研究,共859 312例样本。最终统计骨科脊柱手术围术期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为0.464%;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est of WMD=0:Z=6.23,P=0.000)、性别(Test of OR=1:Z=3.08,P=0.002)、手术时间(Test of WMD=0:Z=3.26,P=0.001)为骨科脊柱手术围术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性别、手术时间与骨科脊柱手术围术期血栓形成有相关性,高龄、男性为骨科脊柱手术围术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手术时间与骨科脊柱手术围术期血栓形成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脊柱手术 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骨科老年糖尿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3
8
作者 鲍恒 王义生 +2 位作者 陈凤苞 孙保国 张毓洲 《医药论坛杂志》 2004年第18期15-16,共2页
目的 探讨骨科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特点。方法 对自 2 0 0 1年 7月~ 2 0 0 4年 5月骨科手术病人中的 31例并存糖尿病的老年患者的血糖水平及术后伤口愈合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病人术前空腹血糖水平 :6 4~ 8 3mmol/L。... 目的 探讨骨科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特点。方法 对自 2 0 0 1年 7月~ 2 0 0 4年 5月骨科手术病人中的 31例并存糖尿病的老年患者的血糖水平及术后伤口愈合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病人术前空腹血糖水平 :6 4~ 8 3mmol/L。 31例病人中Ⅰ期愈合 2 9例 ,Ⅱ期愈合 2例。无血栓形成、低血糖、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围手术期严格要求控制血糖 ,及术后有效的功能锻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手术期间 并发症 骨科
下载PDF
可降解镁合金作为骨科应用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义生 王建儒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9年第1期75-77,共3页
关键词 金属生物材料 骨科应用 镁合金 可降解 金属材料 生物相容性 断裂韧性 机械强度
下载PDF
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洪文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1034-1037,共4页
手术是骨科患者常见治疗方式,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促进患者身体康复。由于骨科手术后患者需长期卧床休养,极易诱发各种并发症,从而进一步延长患者术后康复时间,不利于患者预后改善。相关研究表明^([1]),给予骨科手术住院患者有效的护理... 手术是骨科患者常见治疗方式,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促进患者身体康复。由于骨科手术后患者需长期卧床休养,极易诱发各种并发症,从而进一步延长患者术后康复时间,不利于患者预后改善。相关研究表明^([1]),给予骨科手术住院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但常规护理无法满足患者及临床需求。预防性护理是一种以预防为主的护理模式,通过采取一系列预防性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身体康复^([2])。现阶段,预防性护理被逐步应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护理中,均取得满意效果^([3])。本研究对49例骨科手术住院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对其并发症的影响,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护理 身体康复 临床需求 促进骨折愈合 预防为主 骨科患者 减少并发症 长期卧床
下载PDF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永乐 王义生 +1 位作者 张世清 王晓 《中国伤残医学》 2012年第7期36-37,共2页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复合对流冲洗在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作用。方法:将45例患者均行清创或骨折复位固定术,术后分为改良VSD组21例,常规换药组24例;2组患者待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2期行创面修复,比较2组的创面清洁时间、创...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复合对流冲洗在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作用。方法:将45例患者均行清创或骨折复位固定术,术后分为改良VSD组21例,常规换药组24例;2组患者待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2期行创面修复,比较2组的创面清洁时间、创面缩小程度、换药次数、抗生素费用、创面愈合时间、总住院日,评估疗效。结果:改良VSD组与常规换药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VSD复合对流冲洗技术比较传统换药,在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并皮肤软组织缺损中,更有利于创面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冲洗 四肢开放性骨折 皮肤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初级纤毛介导成骨前体细胞系MC3T3-E1传代衰老减低成骨分化能力
12
作者 高丰 王纪亮 +3 位作者 王洪波 杨永胜 刘源 付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741-3746,共6页
背景:在大段骨缺损修复中,由于种子细胞传代等多种因素可引起成骨类细胞衰老,造成组织工程骨植入体内后成骨分化活性降低。近年来,初级纤毛介导细胞衰老的机制已被广泛研究,但“传代衰老-成骨活性减低”的初级纤毛相关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背景:在大段骨缺损修复中,由于种子细胞传代等多种因素可引起成骨类细胞衰老,造成组织工程骨植入体内后成骨分化活性降低。近年来,初级纤毛介导细胞衰老的机制已被广泛研究,但“传代衰老-成骨活性减低”的初级纤毛相关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的:探讨初级纤毛调控成骨性MC3T3-E1细胞传代衰老的可能机制。方法:成骨前体细胞系MC3T3-E1细胞传代至第10代(早期传代)及第40代(晚期传代),同时使用siRNA沉默IFT88阻碍初级纤毛生成,即将细胞分为第10代组、第40代组、第10代+siRNA IFT88-组、第40代+siRNA IFT88-组。各组细胞成骨诱导3 d,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衰老标志物CDKN2A(P16)的表达、成骨活性标志物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磷酸酶的表达、Hedgehog通路IHH的表达;茜素红染色和初级纤毛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初级纤毛形态;对初级纤毛阳性率与IHH、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成骨诱导3 d,第40代组MC3T3-E1细胞的CDKN2A(P16)表达显著高于第10代组,而在siRNA IFT88-干预后差异消失;②第10代组的初级纤毛细胞阳性率高于第40代组,siRNA IFT88-则显著性抑制第10代与第40代细胞的初级纤毛表达;③第10代组MC3T3-E1细胞的碱性磷酸酶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转录活性和蛋白表达均高于第40代组,通过siRNA抑制初级纤毛表达后,上述差异减低或者消失;④初级纤毛细胞阳性率与IHH蛋白表达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果表明:初级纤毛介导了成骨性MC3T3-E1细胞的传代衰老,可调控成骨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3T3-E1细胞 初级纤毛 衰老 成骨分化 传代 骨形态发生蛋白2 HEDGEHOG通路 组织工程细胞
下载PDF
质量评价指标在骨科疼痛护理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李娇丽 苏智慧 +1 位作者 韩梅 耿婷婷 《临床研究》 2019年第9期178-179,共2页
目的研究在骨科疼痛护理管理中实施科学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提升骨科疼痛护理管理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参阅学科文献和疼痛管理评价体系,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多维度骨科疼痛评价体系。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 目的研究在骨科疼痛护理管理中实施科学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提升骨科疼痛护理管理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参阅学科文献和疼痛管理评价体系,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多维度骨科疼痛评价体系。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入院手术患者436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8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疼痛对照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外加疼痛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入院疼痛情况评估、健康宣教知晓、术后镇痛效果评价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实施疼痛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管理后,患者入院疼痛情况评估、健康宣教及疼痛护理记录合格率分别为92.66%、89.45%、91.2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1.10%、61.47%、66.97%(均P <0.01);护理人员疼痛评估合格率为89.47%较方案实施前52.63%提升明显(P <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满意度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63.16%(P <0.05);患者护理满意度95.87%较实施前满意度79.36%改善明显;同时,观察组患者疼痛满意度(9.135±0.324)分显著优于对照组(7.031±0.415)分(均P <0.01)。结论在骨科疼痛护理管理中实施科学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提升骨科疼痛护理管理质量效果明显,并能有效改善患者和护理人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骨科 手术 疼痛 指标
下载PDF
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围术期评估和处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贾水淼 孟赛克 +1 位作者 王利民 刘宏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447-2450,共4页
目的探讨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围术期评估及处理,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76例,将其中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的3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合并其他... 目的探讨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围术期评估及处理,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76例,将其中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的3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合并其他系统并发症的3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部位记录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术期。两组中颈椎手术、腰椎手术、四肢大关节手术、四肢小关节手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术前正确地评估、合理地干预后,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老年骨科患者能够耐受手术,安全度过围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骨科 心血管疾病 围手术期医护 老年人
下载PDF
医院-家庭一体化干预模式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癌痛、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牛雅丽 朱永乐 +1 位作者 郭彩娟 刘莹莹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5期1726-1729,共4页
目的 探讨医院-家庭一体化干预模式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癌痛、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20例肺癌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医院-家庭一体... 目的 探讨医院-家庭一体化干预模式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癌痛、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20例肺癌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医院-家庭一体化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癌痛缓解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癌痛缓解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AS、PSQI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SDS、SAS、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KPS评分、EORTC 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KPS评分、EORTC 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医院-家庭一体化干预模式应用于晚期肺癌化疗患者,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负性情绪,提高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医院-家庭一体化干预模式 生活质量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三维有限元技术联合PBL教学在骨科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时利军 高福强 +2 位作者 孙伟 王培旭 李智卓 《医学新知》 CAS 2021年第5期400-404,共5页
目的评价三维有限元技术联合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在骨科研究生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基地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的42名硕士研究生,随机分为A、B、... 目的评价三维有限元技术联合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在骨科研究生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基地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的42名硕士研究生,随机分为A、B、C三组,对同一课程内容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教学。A组为三维有限元技术联合PBL教学,B组为PBL教学,C组为传统教学,通过考试及自评式问卷评估教学效果。结果 A组学生成绩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78.57%vs. 35.71%)、C组(78.57%vs. 21.43%),A组学生对授课的满意度、知识的掌握度以及课程感兴趣度亦显著高于B、C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维有限元技术联合PBL教学模式能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改善教学质量,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技术 PBL 教学 研究生
下载PDF
降钙素原、D-二聚体、C反应蛋白、血沉、血常规在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俊杰 娄朝晖 《中外医疗》 2020年第15期47-49,共3页
目的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血沉、血常规在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方便选择2018年9月—2019年4月期间创伤骨科诊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为未感染组和感染组,比对两组病患PC... 目的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血沉、血常规在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方便选择2018年9月—2019年4月期间创伤骨科诊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为未感染组和感染组,比对两组病患PCT、D-D、CRP、血沉、血常规等指标,并分析在这些指标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结果未感染组术后2 d的血沉(36.34±5.36)mm/h、CRP(47.64±4.36)mg/L、D-二聚体(2.43±1.01)mg/L、PCT(2.36±1.32)ng/mL、白细胞(14.19±4.31)×10^9/L、中性粒细胞(71.32±8.34)%,感染组术后2 d的血沉(40.34±4.24)mm/h、CRP(75.46±5.42)mg/L、D-二聚体(3.76±1.36)mg/L、PCT(4.34±3.15)ng/mL、白细胞(16.34±3.21)×10^9/L、中性粒细胞(77.35±8.49)%,比对后得知两组患者术后2 d的血沉、CRP、D-D水平、PCT、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感染组患者术后2 d的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患者术后2 d的水平(P<0.05)。结论血沉、CRP、D-D、PCT、血常规等检测指标各有优缺点,其中不乏特异性高、敏感性高的检查指标,应该根据疾病种类和情况选择适合的检查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D-二聚体 C反应蛋白 血沉 创伤骨科
下载PDF
中医院校在读男护生职业认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高祥 蔡立柏 《中国临床护理》 2022年第11期695-699,共5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中医院校本科在读男护生对从事护理职业的认知及感受,为男护生职业规划及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7月-12月河南省某中医院在读的20名男护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中医院校本科在读男护生对从事护理职业的认知及感受,为男护生职业规划及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7月-12月河南省某中医院在读的20名男护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及提炼主题。结果男护生对护理职业的认知、感受及发展规划可归纳为3个主题:(1)专业选择认知不同;(2)职业情感体验多样化;(3)多种因素影响男护生的职业规划。结论男护生在职业规划发展上存在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困扰和需求,高校和医院应密切关注其情感体验及发展需求,并提供针对性地心理疏导和多层次地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院校 在校大学生 男护生 职业认同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在校本科大学生无偿献血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晓雯 蔡立柏 《中国临床护理》 2023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 了解在校本科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的体验和感受,旨在为高校献血知识教育的开展和相关部门制定更有效的无偿献血规范化流程和服务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采用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对18名参与过无偿献血... 目的 了解在校本科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的体验和感受,旨在为高校献血知识教育的开展和相关部门制定更有效的无偿献血规范化流程和服务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采用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对18名参与过无偿献血的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并利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整理分析。结果 针对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的体验提炼出4个主题:缺乏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献血体验欠佳;多种因素影响再次献血意愿;期望更完善的献血制度。结论 高校要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并积极向大学生群体普及献血知识,在提高采血机构服务质量的同时,应注重献血者的心理支持,进而提高在校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在校大学生 体验 献血意愿 质性研究
下载PDF
第一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趾骨外露 被引量:5
20
作者 胡金明 闫保平 吴学建 《中原医刊》 2006年第18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第一跖背动脉(FMDA)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趾骨外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运用FMDA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趾骨外露患者5例,观察皮瓣的成活率、质地、色泽、感觉。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5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拇趾骨外露创... 目的探讨第一跖背动脉(FMDA)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趾骨外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运用FMDA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趾骨外露患者5例,观察皮瓣的成活率、质地、色泽、感觉。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5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拇趾骨外露创面均获得覆盖。供区创面顺利愈合。皮瓣感觉获得一定的恢复。皮瓣质地、弹性均正常,皮色与受区一致,无溃疡发生。结论FMDA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趾骨外露具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皮瓣厚薄适中,弹性好,色泽与受区一致,利于抗磨、耐压,防止溃疡和损伤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跖背动脉 岛状皮瓣 逆行 拇趾骨外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