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法在综合医院肿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传 李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1期174-176,共3页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肿瘤患者初诊因症状不同就诊于临床不同科室,为了使更多的肿瘤患者得到及时诊治,减少漏诊及误诊,肿瘤科也逐步纳入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范围,但是轮转时间普遍较短,因此提高带教质量尤为重要,本文...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肿瘤患者初诊因症状不同就诊于临床不同科室,为了使更多的肿瘤患者得到及时诊治,减少漏诊及误诊,肿瘤科也逐步纳入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范围,但是轮转时间普遍较短,因此提高带教质量尤为重要,本文结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运用PBL教学法的体会,对如何提高肿瘤科轮转住院医师培训效率进行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法 肿瘤科 规范化培训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消化系统肿瘤中Klf4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田川 李琦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662-665,共4页
Kruppel样因子4(Klf4)是一个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其通过调节一些下游靶基因的表达而在细胞生长、凋亡、增殖以及分化中担任重要角色,是一个具有抑癌和促癌双重功能的转录因子。本文就Klf4的结构、生物学功能以及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最新研... Kruppel样因子4(Klf4)是一个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其通过调节一些下游靶基因的表达而在细胞生长、凋亡、增殖以及分化中担任重要角色,是一个具有抑癌和促癌双重功能的转录因子。本文就Klf4的结构、生物学功能以及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uppel样因子4 转录因子 功能 消化系统肿瘤
下载PDF
肿瘤内科医学生标准化病人的培训 被引量:5
3
作者 周翡 王瑞 +5 位作者 王静珏 朱怡雯 董笑 李宁 蔡讯 李琦 《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7期81-83,共3页
标准化病人已在临床教学和考核中广泛应用,学生标准化病人易于培训,培训时间短,成本低,培训效果好,如何培训肿瘤科内科学生标准化病人鲜有报道。对学生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和考核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 学生标准化病人 培训 肿瘤内科
下载PDF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白细胞计数预测肿瘤合并静脉血栓事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尹玉林 王理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1436-1437,共2页
目的 探讨肿瘤并发静脉血栓的预测因素。方法:本文纳入了69例癌症患者,其中11例胰腺癌及12例结肠癌并发静脉血栓的患者,并以年龄、性别和肿瘤类别为配对因素,选取了22例胰腺癌和24例结肠癌无并发静脉血栓的患者形成对照组。通过收... 目的 探讨肿瘤并发静脉血栓的预测因素。方法:本文纳入了69例癌症患者,其中11例胰腺癌及12例结肠癌并发静脉血栓的患者,并以年龄、性别和肿瘤类别为配对因素,选取了22例胰腺癌和24例结肠癌无并发静脉血栓的患者形成对照组。通过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信息,应用卡方检验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问各临床指标的差异。其次,利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能预测静脉血栓发生的因素。结果:PICC史(P=O.05)、BMI(P=O.02)、WBC(P〈0.001)、PLT(P=0.01)和D-二聚体(P〈0.001)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存在差异。结论:白细胞(P=O.04)和D-二聚体(P=O.03)可作为胰腺癌及结肠癌并发静脉血栓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静脉血栓 白细胞 D-二聚体
下载PDF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肿瘤学教学模式探讨 被引量:12
5
作者 薛鹏 陈栋晖 +1 位作者 朱莉菲 王红霞 《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1期54-55,共2页
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病,然而我国临床医学本科教育阶段缺少相应肿瘤学课程系统讲授,迫切需要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进行临床肿瘤学的教学工作。文章结合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现状与肿瘤学科特点,探讨了在学员带教规... 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病,然而我国临床医学本科教育阶段缺少相应肿瘤学课程系统讲授,迫切需要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进行临床肿瘤学的教学工作。文章结合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现状与肿瘤学科特点,探讨了在学员带教规范化培训过程中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阐述了如何在临床教学与带教过程中激发学员对肿瘤学的兴趣,完善肿瘤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提高其创新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临床肿瘤学 整合课程 PBL CBL 网络资源 人文关怀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异倍体检测在鼻咽癌患者治疗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汪玉兰 胡烨 +5 位作者 赵国旗 龚燕萍 谢剑竹 胡玢婕 黄倩 程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72-377,共6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变化与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接受同步放化疗的35例NPC者,采用两两配对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法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CTC数目差异。根据细胞形态大小将CTC分为大细胞CTC...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变化与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接受同步放化疗的35例NPC者,采用两两配对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法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CTC数目差异。根据细胞形态大小将CTC分为大细胞CTC和小细胞CTC,根据8号染色体数目分为三倍体、四倍体和多倍体(五倍体及以上)三类,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大小细胞差异与患者疗效的关系。以无进展生存期为预后评价指标,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治疗前后CTC差值与预后的关系。结果NPC患者治疗前后CTC变化与年龄、性别、TNM分期、WHO分型、外周血EB病毒抗体和转移情况无关(P>0.05)。在部分缓解患者中,同步放化疗后CTC水平有所下降,特别是三倍体和四倍体的小细胞CTC下降明显(P<0.05)。治疗前后三倍体CTC差值与预后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PC患者外周血CTC亚型水平与患者疗效和预后相关,动态监测患者外周血CTC水平对于NPC治疗指导和预后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循环肿瘤细胞 异倍体细胞 疗效评估
下载PDF
外泌体检测在肿瘤放化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俊俊 涂文志 刘勇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1-18,共8页
本文就外泌体的提取、富集、追踪及其在放化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目前外泌体提取与富集的主要方法包括超速离心法,层析法和色谱法等,外泌体可通过荧光素酶标记进行追踪。由于外泌体具有特异的表面标志物及其在体液中广泛存在的特点... 本文就外泌体的提取、富集、追踪及其在放化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目前外泌体提取与富集的主要方法包括超速离心法,层析法和色谱法等,外泌体可通过荧光素酶标记进行追踪。由于外泌体具有特异的表面标志物及其在体液中广泛存在的特点,使其成为潜在的肿瘤标志物之一。此外,外泌体在肿瘤的辐射敏感性与辐射损伤、肿瘤的靶向治疗和多重耐药等放化疗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放疗 化疗 肿瘤 综述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肿瘤治疗抵抗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林宇 贺思佳 黄倩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96-1000,共5页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重要疾病,也是造成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技术的进步,肿瘤治疗的手段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等新兴治疗手段也相继得到发展。虽然治疗肿瘤的手段众多,但是肿瘤治...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重要疾病,也是造成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技术的进步,肿瘤治疗的手段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等新兴治疗手段也相继得到发展。虽然治疗肿瘤的手段众多,但是肿瘤治疗的效果却不尽人意。肿瘤治疗效果不佳与早期诊断困难、治疗不充分等因素有关,治疗抵抗的出现也给肿瘤治疗带来了极大的障碍。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与肿瘤治疗抵抗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发现,HMGB1能通过参与细胞自噬、DNA损伤修复、抗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促进血管生成、促进免疫逃逸和促进炎性反应等机制而造成肿瘤细胞对各种治疗手段产生抵抗。该研究将就近年来关于HMGB1与肿瘤治疗抵抗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肿瘤 治疗抵抗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凌静 李琦 《医学综述》 2018年第17期3371-3376,共6页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位于前列。现缺乏一种简便易行、重复性好、无创或微创的检查手段实现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全程评估。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是一种非侵入的血液检测方法,可获得完...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位于前列。现缺乏一种简便易行、重复性好、无创或微创的检查手段实现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全程评估。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是一种非侵入的血液检测方法,可获得完整的肿瘤细胞以供分析,已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CTCs可辅助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监测肿瘤复发和转移、判断预后和治疗效果,有效地反映肿瘤在机体内的发生、发展、转移、复发等情况,对临床实践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循环肿瘤细胞 液体活检
下载PDF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容萱 王坚 +1 位作者 朱莉菲 王红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1-287,共7页
目的·分析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收集2003年11月—2012年7月发表的140例DSRCT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收集2003年11月—2012年7月发表的140例DSRCT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或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使用对数秩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确定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患者中位年龄为(23.2±12.7)岁(4~74岁),男女比例3.12:1;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35.7%)和腹部包块(20.0%);腹腔或盆腔肿瘤106例,其余34例为腹腔外肿瘤;接受常规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减瘤手术、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或一线化疗的患者分别占76.4%、52.1%、17.1%、47.9%和38.6%,部分患者接受辅助放射治疗(17.1%)、高温腹腔化疗(4.1%)和骨髓移植(7.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无转移、有效减瘤术、化疗和多模式治疗与OS延长相关(均P<0.05);原发肿瘤部位、腹腔外肿瘤、无转移和有效减瘤手术与PFS改善相关(均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效减瘤手术和化疗是独立的良性预后因素。结论·可通过手术、辅助治疗清除肿瘤的多模式治疗方式来提高DSRCT患者生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 手术 化学治疗 预后因素
下载PDF
伊立替康化疗方案联合高频热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翡 张海燕 +4 位作者 王静珏 朱怡雯 董笑 李宁 李琦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470-474,共5页
目的观察FOLFIRI联合高频热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毒性反应和生活质量。方法共入组55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观察组(24例)采用FOLFIRI化疗联合高频热疗,共4个周期。对照组(31例)采用FOLFIRI化疗,共4个周期。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 目的观察FOLFIRI联合高频热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毒性反应和生活质量。方法共入组55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观察组(24例)采用FOLFIRI化疗联合高频热疗,共4个周期。对照组(31例)采用FOLFIRI化疗,共4个周期。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毒性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的近期疗效分别为50.0%和38.7%,毒性反应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 FOLFIRI联合高频热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毒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直肠癌 化疗 高频热疗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转录因子Klfs家族影响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笑 李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48-351,共4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其发生与发展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明确。Krüppel样因子家族(Klfs)是具有锌指结构的高度保守的转录因子家族,共包括17个家族成员。近年来,关于Klfs与肝癌...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其发生与发展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明确。Krüppel样因子家族(Klfs)是具有锌指结构的高度保守的转录因子家族,共包括17个家族成员。近年来,关于Klfs与肝癌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Klf2、Klf4、Klf5等家族成员参与肝癌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浸润转移等过程。本文就Klfs家族成员的功能以及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Krüppel样因子 肝细胞癌 抑癌基因 癌基因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Kruppel样因子4与叉头框蛋白M1基因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川 叶庆旺 +3 位作者 姚姗姗 高勇 杨宁 李琦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5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人肝细胞癌中核转录因子Kruppel样因子4(KLF4)与叉头框蛋白M1(FOXM1)基因表达相关性,以及两种转录因子表达对肝细胞癌生长和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0例肝细胞癌患者肝癌组织及8株肝癌细胞中KLF4m RNA和FO... 目的探讨人肝细胞癌中核转录因子Kruppel样因子4(KLF4)与叉头框蛋白M1(FOXM1)基因表达相关性,以及两种转录因子表达对肝细胞癌生长和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0例肝细胞癌患者肝癌组织及8株肝癌细胞中KLF4m RNA和FOXM1 m 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KLF4过表达质粒和KLF4 si RNA分别转染人肝癌细胞Hep3B和BEL-740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印迹实验检测KLF4 m RNA、FOXM1m RNA及KLF4蛋白、FOXM1蛋白表达水平;通过CCK8实验检测KLF4和FOXM1基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肝癌组织和细胞中KLF4低表达,而FOXM1高表达,两者呈负相关(r=-0.462,P=0.001);KLF4基因过表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而FOXM1基因过表达促进肝癌细胞增殖,FOXM1基因过表达能恢复KLF4对肝癌细胞抑制增殖作用。结论在肝细胞癌中,KLF4和FOXM1基因表达呈负相关,两者不同的表达水平可影响肝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Kruppel样因子4 叉头框蛋白M1 增殖
下载PDF
循环游离DNA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14
作者 朱怡雯 李琦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855-859,共5页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高危人群筛查的开展及内镜技术的发展,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有所提高,但多数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时已处于中晚期,预后较差。循环游离DNA(cf DNA)作为一种新型潜在肿瘤标记物近年来得到广泛...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高危人群筛查的开展及内镜技术的发展,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有所提高,但多数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时已处于中晚期,预后较差。循环游离DNA(cf DNA)作为一种新型潜在肿瘤标记物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其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化疗方案的选择、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等方面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cf DNA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循环游离DNA 肿瘤生物标记物
下载PDF
“凤凰涅槃”——细胞“生”与“死”的辩证统一体
15
作者 黄倩 李川源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5-187,共3页
尽管近一二十年来各种诊断技术不断改进和革新,各种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甚至生物治疗方法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无法改变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的趋势,恶性肿瘤已成为人类目前面临的最大健康问题!
关键词 辩证统一 细胞 凤凰 治疗方法 恶性肿瘤 诊断技术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下载PDF
外泌体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薛颖 李琦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72-276,共5页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预后极差。HCC的发生涉及多种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突变,但具体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外泌体是细胞外囊泡的一种,可介导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近年来发现外泌体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具...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预后极差。HCC的发生涉及多种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突变,但具体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外泌体是细胞外囊泡的一种,可介导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近年来发现外泌体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可应用于肝癌的诊断与治疗。本文就外泌体的组成与功能及其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外泌体 肿瘤演进 诊断 信号通路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大鼠FGF-23、骨代谢指标、骨超微结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戴静华 赵儒义 +4 位作者 常晓岑 郑德禄 温晶 刘媛媛 赵玉岩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325-329,333,共6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抵抗(IR)大鼠血清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骨代谢指标和骨超微结构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将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NC)组13只和高脂饮食(HF)组13只,建立IR大鼠模型,高血浆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实... 目的观察胰岛素抵抗(IR)大鼠血清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骨代谢指标和骨超微结构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将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NC)组13只和高脂饮食(HF)组13只,建立IR大鼠模型,高血浆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实验进行模型鉴定。测定大鼠血清FGF-23、血糖、胰岛素、脂代谢及骨代谢指标。扫描电镜观察骨组织超微结构。结果HF组大鼠GIR60-120较NC组明显降低(P<0.05),提示IR大鼠模型成功建立。HF组大鼠血清FGF-23、降钙素(CT)较NC组均降低(均P<0.05),血清钙、磷、镁离子较NC组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激素(iPTH)、骨钙素(OC)较NC组均明显增高(均P<0.05)。HF组大鼠血清FGF-23水平与体重、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呈负相关(r=-0.844、-0.895、-0.942,均P<0.05),与血清钙、磷、镁、CT、OC、ALP及iPTH无相关性。电镜扫描结果示HF组较NC组骨小梁数目减少,骨小梁间隙增宽,部分区域骨小梁出现裂痕。结论高脂饮食诱导的IR大鼠血清FGF-23水平降低,并存在骨代谢异常及骨超微结构改变,有骨质疏松倾向。FGF-23参与葡萄糖代谢过程,导致IR的发生,同时参与骨质疏松的形成和发展。FGF-23是否可作为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一个早期监测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3 骨代谢 骨超微结构
下载PDF
自噬与鼻咽癌放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熙宇 赵国旗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8,共8页
自噬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具有抑瘤和促瘤双重作用。自噬在NPC发生、发展及转归中起重要作用:低水平、基础自噬有利于细胞的自我保护与新陈代谢,是NPC放、化疗抵抗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水平、过度自噬则可导致自噬性细... 自噬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具有抑瘤和促瘤双重作用。自噬在NPC发生、发展及转归中起重要作用:低水平、基础自噬有利于细胞的自我保护与新陈代谢,是NPC放、化疗抵抗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水平、过度自噬则可导致自噬性细胞死亡,是基于自噬靶点的NPC治疗基础。自噬剂的研发与应用是实现自噬水平调控的关键环节,自噬抑制剂或自噬诱导剂可增敏NPC放、化疗甚至诱导其自噬性细胞死亡,但其作用机理颇为复杂且迄今尚未完全明了。本文着重综述自噬与NPC放疗研究进展,并探讨自噬作为新靶点的NPC治疗前景,尤其X射线作为自噬剂以诱导NPC发生治疗性的自噬性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自噬 放射治疗 自噬剂
下载PDF
去泛素化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贾雪冰 李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60-264,共5页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UPP)是细胞内蛋白降解的重要调节系统。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去泛素化酶在肝癌中发挥重要作用。去泛素化酶可以逆转蛋白质泛素化降解过程,进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包括凋亡和自噬、肿...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UPP)是细胞内蛋白降解的重要调节系统。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去泛素化酶在肝癌中发挥重要作用。去泛素化酶可以逆转蛋白质泛素化降解过程,进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包括凋亡和自噬、肿瘤的信号通路、细胞周期的调节和DNA损伤等。小分子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去泛素化酶的功能起到抗肿瘤作用。本文对去泛素化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特异性去泛素化酶小分子抑制剂进行综述,为寻找肝癌新的药物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去泛素化酶 去泛素化酶抑制剂
下载PDF
乳腺癌类器官共培养技术的建立和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天浩 辛肇晨 +4 位作者 杜少倩 曹源 许静轩 劳曾红 王红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17-1024,共8页
目的·改进乳腺癌类器官培养传代方法,建立富集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的共培养体系。方法·采用不同类型胶原酶(Ⅰ型、Ⅲ型、Ⅳ型)处理5例乳腺癌新鲜肿瘤组织,通过细胞计数法计数组织消化后... 目的·改进乳腺癌类器官培养传代方法,建立富集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的共培养体系。方法·采用不同类型胶原酶(Ⅰ型、Ⅲ型、Ⅳ型)处理5例乳腺癌新鲜肿瘤组织,通过细胞计数法计数组织消化后的细胞数量,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活性;采用含有不同含量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7,FGF7)、FGF10以及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的培养基对乳腺癌原发灶单细胞进行三维培养,对比观察不同细胞因子含量对类器官培养成功率和状态的影响;采用不同离心速度,对比类器官传代方法优劣,简化传代步骤。建立原代CAFs与类器官共培养体系,CCK8实验研究CAFs对类器官生长的影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类器官的形态变化。结果·相比于Ⅰ型胶原酶和Ⅲ型胶原酶,Ⅳ型胶原酶消化乳腺癌组织可得到较高的细胞回收效率(P=0.045,P=0.017),并保持较高的细胞活性(P=0.005,P=0.048);优化类器官培养基成分(不添加FGF7和FGF10,添加低浓度EGF),并提高离心转速至900×g,可得到更经济、有效、快速的类器官培养传代方法。相比单独培养的类器官,CAFs与类器官共培养,进一步提高类器官体外生长速度(P<0.05),增加类器官形态的异质性。结论·优化后的类器官培养体系可显著增加乳腺癌类器官培养成功率,简化培养步骤并降低培养成本。原代CAFs和类器官共培养体系的建立为研究乳腺癌异质性和肿瘤微环境提供了良好的体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类器官 改进培养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共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