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经验和形而上学 被引量:1
1
作者 蔡翔 《文艺评论》 1986年第2期45-51,共7页
法国历史学家雷蒙·阿隆在他的《历史哲学导论》中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概念:神秘的余数,意谓任何分析都不可能阐明一切,因而必然会有无法解释的剩余部分。倘若我们把这个概念移用到文学领域中,就会发现:大凡真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总有... 法国历史学家雷蒙·阿隆在他的《历史哲学导论》中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概念:神秘的余数,意谓任何分析都不可能阐明一切,因而必然会有无法解释的剩余部分。倘若我们把这个概念移用到文学领域中,就会发现:大凡真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总有着它的“神秘的余数”。自《红楼梦》问世以来,评家蜂起,然而有哪一家、哪一派敢宣称自己已经完全洞悉了这部伟大作品的全部底蕴?莎士比亚创造了不朽的《哈姆雷特》,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不解之谜;歌德解释过它,别林斯基洋洋洒洒地评述过它,而到了弗洛依德的信徒手中,则成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红楼梦》 经验世界 中国传统文学 有限性 基本特征 语言 《哈姆雷特》 《浮士德》 情节模式
下载PDF
文学杂志的评价怪圈及其他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斌华 《扬子江(评论)》 2007年第6期59-62,共4页
本期"名刊观察"栏目推出《文学杂志的评价怪圈及其他》和《"海拔诗群":正在崛起的诗歌海军——〈海拔〉民刊简介》。前者尖锐地指出了文学期刊评价机制的误区,对于文学期刊的办刊实践和理论批评界都有一定的参考价... 本期"名刊观察"栏目推出《文学杂志的评价怪圈及其他》和《"海拔诗群":正在崛起的诗歌海军——〈海拔〉民刊简介》。前者尖锐地指出了文学期刊评价机制的误区,对于文学期刊的办刊实践和理论批评界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当然,期刊界和批评界也可能有不同意见,我们欢迎就此问题展开争鸣;后者对海南的诗歌民刊《海拔》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介绍。从《今天》开始,诗歌民刊对于"文革"后诗歌的传播与接受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有力地改变了文学期刊的精神版图,李少君的文章为我们拓宽了视野。2008年,本刊将以专辑的形式较为集中、深入地评介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民刊,敬请垂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生态 文学期刊 市场化转型 杂志 自我认同 诗歌 评价机制 发行量 自我评价 读者
下载PDF
寻根派的文化自觉——郑万隆触及人文核心的人格重建 被引量:2
3
作者 蔡翔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3-68,共2页
1985年4月,韩少功在《作家》杂志上发表了《文学的根》,由此开始了当代大陆的文学寻根运动。不过,迄今为止,对“寻根派”仍无一个明确的科学界定,不仅因为这场运动缺少一个统一的理论纲领,而且投身于其中的作家,比如阿城、贾平凹、郑义... 1985年4月,韩少功在《作家》杂志上发表了《文学的根》,由此开始了当代大陆的文学寻根运动。不过,迄今为止,对“寻根派”仍无一个明确的科学界定,不仅因为这场运动缺少一个统一的理论纲领,而且投身于其中的作家,比如阿城、贾平凹、郑义等,在对“根”(传统文化)的理解上也是各执一词。相同的地方也许在于他们的创作心态,一般来说,这批人既不满于平板的写实手法,又对引进西方现代派的运动中所引生的“主题横移”现象感到不安。拉美作家的成功鼓励了他们回到民族文化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写实手法 大陆 文化自觉 主题 艺术感觉 郑万隆 寻根派 人文核心 人格重建
下载PDF
迟子建的江河——从《北极村童话》到《候鸟的勇敢》 被引量:1
4
作者 来颖燕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8-82,共5页
迟子建偏爱以中篇作为表现现世生活的载体,而自然的命题则是其创作和思考的核心。从最初的《北极村童话》到新近发表的《候鸟的勇敢》,迟子建的中篇小说创作,既保持着稳定的节奏和美学追求,又不断尝试在题材和创作角度上的突破。中篇的... 迟子建偏爱以中篇作为表现现世生活的载体,而自然的命题则是其创作和思考的核心。从最初的《北极村童话》到新近发表的《候鸟的勇敢》,迟子建的中篇小说创作,既保持着稳定的节奏和美学追求,又不断尝试在题材和创作角度上的突破。中篇的江河一直环绕在迟子建的身边,也流淌在她的内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中篇小说 自然 气韵
下载PDF
途中的风景——王迅印象
5
作者 来颖燕 《创作与评论》 2016年第4期13-15,共3页
赫拉克利特的那句“性格即命运”交代了人生转圜的终极理由。事实上,性格也即文学乃至哲学。文字是最明心见性的东西,对小说家和诗人如此,对文学评论者,同样如此,只是这个普泛的命题在其中的呈现会更隐匿也更深层。王迅总是给人以... 赫拉克利特的那句“性格即命运”交代了人生转圜的终极理由。事实上,性格也即文学乃至哲学。文字是最明心见性的东西,对小说家和诗人如此,对文学评论者,同样如此,只是这个普泛的命题在其中的呈现会更隐匿也更深层。王迅总是给人以谦逊而执着的印象,正暗合了他文字踏实内敛的气质。他是我们刊物的作者,平日里的交流即便是通过网络隔空进行,我依然能感受到他对文学评论的热忱和用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象 风景 文学评论 赫拉克利特 明心见性 小说家 评论者 性格
下载PDF
电脑前的古玉
6
作者 赵丽宏 《上海艺术家》 2012年第3期50-51,共2页
我喜欢玉,玉中折射着中国人的历史和文化,也凝集着中国人的智慧和情感。玉的生成,经历亿万年,在自然的怀抱中形成它们纯美莹洁的品质,而经人类的开采,经艺人的雕琢,成为美妙的艺术品,这个过程,萌蕴着哲理,也饱涵着无穷的奇思妙想。中国... 我喜欢玉,玉中折射着中国人的历史和文化,也凝集着中国人的智慧和情感。玉的生成,经历亿万年,在自然的怀抱中形成它们纯美莹洁的品质,而经人类的开采,经艺人的雕琢,成为美妙的艺术品,这个过程,萌蕴着哲理,也饱涵着无穷的奇思妙想。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憧憬,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玉 电脑 中国人 奇思妙想 审美情趣 艺术品 雕琢
下载PDF
劝学与惜时
7
作者 赵丽宏 《政策》 2007年第4期58-58,共1页
古人写过不少劝学诗,流传很广,所有的读书人,童年时都学过这样的诗句。譬如《神通诗》:“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再譬如“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当然,还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 古人写过不少劝学诗,流传很广,所有的读书人,童年时都学过这样的诗句。譬如《神通诗》:“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再譬如“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当然,还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类。从前教子,人们在这些诗句中各取所需,让孩子背诵。我小时候,就抄过其中的句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句 读书人 才学 劝学诗
下载PDF
题画若干
8
作者 赵丽宏 《秘书》 2015年第1期44-44,共1页
独奏人去场空。
关键词 题画 灯光 独奏
下载PDF
纯文学期刊在当下的应对和出路
9
作者 来颖燕 《编辑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8-82,共5页
多媒体时代,素以不迎合市场和潮流著称的纯文学纸质期刊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文章从一个纯文学期刊编辑的视野出发,探究如何从编辑职能的演进和拓展出发、从纯文学的特点入手,积极寻找应对策略,在危机中寻找转机和出路,让纯文学期刊焕发... 多媒体时代,素以不迎合市场和潮流著称的纯文学纸质期刊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文章从一个纯文学期刊编辑的视野出发,探究如何从编辑职能的演进和拓展出发、从纯文学的特点入手,积极寻找应对策略,在危机中寻找转机和出路,让纯文学期刊焕发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文学 编辑 选稿 策划 立体
原文传递
来自电影圈外的评议——“中国电影现状与中国文化”研讨实录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纪霖 倪乐雄 +6 位作者 蔡翔 吴俊 何平 徐甡民 郑向虹 张振华 顾晓鸣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17,共14页
1992年3月21日,本刊在华东化工学院文化研究所的同志的大力协助下,邀请了数位上海文艺界、学术界的中、青年理论家、评论家,在沪召开了“中国电影现状与中国文化”研讨会。虽然参加会议的同志大多来自电影圈外,但是他们从广泛的角度,尤... 1992年3月21日,本刊在华东化工学院文化研究所的同志的大力协助下,邀请了数位上海文艺界、学术界的中、青年理论家、评论家,在沪召开了“中国电影现状与中国文化”研讨会。虽然参加会议的同志大多来自电影圈外,但是他们从广泛的角度,尤其是从中国文化的视角,对于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电影的创作实践、艺术评论、理论研究等方面的状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与评议。现刊出研讨会上的发言,以飨电影界人士及广大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第五代电影 中国电影理论 文化意蕴 中国电影现状 文化研究 电影艺术 战争影片 新时期 文化意味
原文传递
我的舅舅
11
作者 赵丽宏 《江苏政协》 2005年第9期47-48,共2页
前些日子,去无锡看望舅舅,老人家90岁了。舅舅董致平,无锡天主教的总铎。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已在无锡生活了20多年。无锡的天主教友都熟悉他,爱戴他,人们亲切地叫他"董神父"。这次去无锡,是参加他晋铎60周年庆祝活动。晋铎... 前些日子,去无锡看望舅舅,老人家90岁了。舅舅董致平,无锡天主教的总铎。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已在无锡生活了20多年。无锡的天主教友都熟悉他,爱戴他,人们亲切地叫他"董神父"。这次去无锡,是参加他晋铎60周年庆祝活动。晋铎,是教会的名词,就是晋升为神父的意思。舅舅的大半世人生,是在教堂里度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平 庆祝活动 相貌堂堂 来去匆匆 告诉我 我自己 第二年 这个世界 《上海文学》 一本
原文传递
《张承志代表作》前言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翔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0-40,共1页
无论在哪一种意义上,张承志都是中国当代最为优秀的作家之一,其前行者的姿态一直为当代作家所推崇。 在80年代,张承志主要以一个小说家的形象出现。他的小说擅用长句,绚丽而又不失朴实,并且有着极为丰富的色彩层次。但是,张... 无论在哪一种意义上,张承志都是中国当代最为优秀的作家之一,其前行者的姿态一直为当代作家所推崇。 在80年代,张承志主要以一个小说家的形象出现。他的小说擅用长句,绚丽而又不失朴实,并且有着极为丰富的色彩层次。但是,张承志真正为人所称道的,还不仅仅是他的小说的独有的艺术魅力,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代表作》 张承志 文学作品 小说 散文
原文传递
作为诗人的批评者 被引量:1
13
作者 来颖燕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6-30,共5页
张定浩的文章有一种独特的吸附力,能让人沉入他的世界,追随他的思想,待得掩卷,有一种恍然的感觉,却并不因此而丧失自己的判断——他只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让我们接近自己的心。在文学批评的圈子,他可算得上是一种“另类”... 张定浩的文章有一种独特的吸附力,能让人沉入他的世界,追随他的思想,待得掩卷,有一种恍然的感觉,却并不因此而丧失自己的判断——他只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让我们接近自己的心。在文学批评的圈子,他可算得上是一种“另类”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者 诗人 文学批评 “另类”
原文传递
执著是我创作的理由——与王新军对话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大隆 《黄河文学》 2006年第4期78-81,78,共4页
  徐:我是读了你的《大地上的村庄》才注意到你的,觉得你笔下所描写的人和事,都非常有特色,这些鲜活的形象极有动感,是你所刻意追求的一种创作风格?……
关键词 《上海文学》 评论家 《坏爸爸》
原文传递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张定浩印象记
15
作者 崔欣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31,共2页
当年求学复旦,他在文科楼七楼中文系,我在八楼古籍所,楼上楼下,也许曾经挤过同一部电梯而彼此不知。毕业后进了出版社,福州路上世纪出版大楼,他在十四楼,我在二十楼,又是楼上楼下,同一个食堂吃过饭而彼此不识。之后各自辗转,... 当年求学复旦,他在文科楼七楼中文系,我在八楼古籍所,楼上楼下,也许曾经挤过同一部电梯而彼此不知。毕业后进了出版社,福州路上世纪出版大楼,他在十四楼,我在二十楼,又是楼上楼下,同一个食堂吃过饭而彼此不识。之后各自辗转,迂回曲折,殊途同归,先后进入上海作协,这一次,依然是楼上楼下——他在二楼《上海文化》,我在三楼《上海文学》。楼梯上碰面,留下的印象只是“黑瘦高个男生”,纵使相逢应不识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象 君子 《上海文学》 上海文化 殊途同归 出版社 中文系 福州路
原文传递
并不遥远的风景——读刘继明的《江河湖》
16
作者 项静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1,共4页
关键词 江河 知识分子群体 风景 近代以来 果戈理 场所 心灵史 战斗
原文传递
为大地解蔽——谈王新军的小说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立民 《黄河文学》 2006年第4期85-87,共3页
  读古人诗文,常常感慨作者们与自然间的切近关系,出现在他们笔下的常常是春花秋月的季节轮换,是秋水长天的自然景观,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与"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草木荣枯,总而言之,人与自然不隔,语言直抵于物....   读古人诗文,常常感慨作者们与自然间的切近关系,出现在他们笔下的常常是春花秋月的季节轮换,是秋水长天的自然景观,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与"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草木荣枯,总而言之,人与自然不隔,语言直抵于物.如小儿皆熟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至今读来仍觉花瓣带雨清新异常,人与万物不分彼此融为一体.这种境界不由得让人想起沈从文笔下的翠翠:"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动物
原文传递
平庸·疲沓·小说的内在张力——对当下中短篇小说创作的看法
18
作者 周立民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70,共5页
关键词 小说创作 内在张力 短篇 平庸 未成年人 文学爱好者 战国时代 文学格局 创作方式
原文传递
退守与匮乏:晚近诗歌的精神内伤(节选)
19
作者 杨斌华 《诗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40-41,共2页
有的人会强调沉潜前行的晚近年代的诗歌创作,获得了更为自由的写作空间,日常性和个人化经验及其文化立场同样标示了一个时代的特性。然而,这可能更多仅是一种理论描述,令人难以忍受的庸常乏味、苍白无力的顾影自怜。
关键词 历史境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