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3
1
作者 魏延秋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35-140,共6页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党军关系理论与实践发展和稳固时期。在这一时期,通过对党内错误思潮的肃清以及与国民党顽固势力的斗争,进一步确立和稳固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在既联合又斗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背景下,对共产党领导军队...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党军关系理论与实践发展和稳固时期。在这一时期,通过对党内错误思潮的肃清以及与国民党顽固势力的斗争,进一步确立和稳固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在既联合又斗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背景下,对共产党领导军队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符合形势特点的设计和调整;通过舆论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和整风运动,理顺了党和军队的关系,夯实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观念,最终在抗日战争实践中强化了这一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下载PDF
2010年《军队政工理论研究》征订启事
2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2009年第6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理论研究 军队政工 军队政治工作研究 服务对象 军队思想政治建设 启事 机关政治工作 综合性期刊 信息化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
原文传递
论马克思政治社会化思想的分析理路
3
作者 黄丹 《长白学刊》 2014年第5期42-46,共5页
马克思的政治社会化思想从"现实中的个人"出发,在"个人-社会-国家"的互动中揭示了政治社会化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在对意识形态的批判中阐释了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与功能,从而发现了统治阶级所主导的意识形态占据统治... 马克思的政治社会化思想从"现实中的个人"出发,在"个人-社会-国家"的互动中揭示了政治社会化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在对意识形态的批判中阐释了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与功能,从而发现了统治阶级所主导的意识形态占据统治地位的秘密,揭示出阶级社会进行政治社会化的内在规律,并为人们指出了最终摆脱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束缚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社会化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从“元曲四大家”杂剧看连词“怕”的语法化 被引量:2
4
作者 何鑫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71-74,共4页
元杂剧中"怕"分别有动词、副词、连词等用法。从语法化的角度来看,其中副词"怕"的形成是经历了"怕"动词实义的逐渐减弱及其句法功能的扩大。在副词"怕"的基础上,由于本身的语义及所处的句法位... 元杂剧中"怕"分别有动词、副词、连词等用法。从语法化的角度来看,其中副词"怕"的形成是经历了"怕"动词实义的逐渐减弱及其句法功能的扩大。在副词"怕"的基础上,由于本身的语义及所处的句法位置,加之语境的诱因,最终"怕"产生了表假设的连词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连词 语法化
下载PDF
一·二八淞沪抗战研究综述
5
作者 魏延秋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5年第6期26-28,共3页
对一·二八淞沪战役的研究,学界历来比较重视,成果颇丰。从国民政府对日政策、战役相关情况,以及历史地位、意义等方面,对这一重要课题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可以推动这一课题研究的深入。
关键词 一·二八淞沪抗战 抗日战争 研究综述
原文传递
广义内部劳动市场、政府干预与强激同主体缺位——对转型期国有企业经理激励扭曲的比较制度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再胜 赵子忱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06年第3期82-100,共19页
本文旨在对转型期国有企业经理激励扭曲提供了一个比较制度分析框架。我们的分析表明,传统体制下,在国有企业之外存在着与一个行政组织紧密相连的广义内部劳动市场,蕴含于其中的基于行政考核的政治晋升能够给国有企业经理提供充分激励... 本文旨在对转型期国有企业经理激励扭曲提供了一个比较制度分析框架。我们的分析表明,传统体制下,在国有企业之外存在着与一个行政组织紧密相连的广义内部劳动市场,蕴含于其中的基于行政考核的政治晋升能够给国有企业经理提供充分激励。转轨时期,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和政府干预退出的不完全,造成国有企业经理政治晋升激励的退化和经济激励的不足。国有企业经理强激励主体的"双重缺位",引发企业控制权激励的异化,进而造成经理自激励的泛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内部劳动市场 政府干预 强激励主体 国有企业经理
原文传递
基层党员民主权利保障的途径创新 被引量:1
7
作者 黄丹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3年第7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基层党员 民主权利 保障机制 民主制度
原文传递
论公民品德养成的制度环境
8
作者 黄丹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现代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转依赖于公民品德与公民素质的提升,公民品德养成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恰恰是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制度与品德具有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但是制度的建构与德性相对于个人及公民德性具有优先性。因此,必须... 现代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转依赖于公民品德与公民素质的提升,公民品德养成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恰恰是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制度与品德具有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但是制度的建构与德性相对于个人及公民德性具有优先性。因此,必须将民主政治作为公民品德养成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公民品德 制度
原文传递
声明
9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2013年第1期4-4,共1页
正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作者著作权使用费同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将文字编入数据库,请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关键词 声明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