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我看近年散文
- 1
-
-
作者
张守仁
-
机构
<十月>杂志
-
出处
《艺术广角》
2006年第2期4-7,共4页
-
-
关键词
散文文体
中国当代
改革开放
文艺样式
艺术散文
90年代
新时期
个性化
中长期
解放后
-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长篇小说的魅力——宁肯访谈录
被引量:6
- 2
-
-
作者
宁肯
王春林
-
机构
<十月>杂志社
-
出处
《百家评论》
2014年第5期49-57,共9页
-
文摘
王春林:首先谢谢宁肯应允接受我的访谈。大多数作家的小说写作都是由中短篇小说起始,在积累了一定写作经验之后,然后再转入长篇小说的写作。但宁肯的小说写作却并非如此,一起步就涉足长篇小说领域。最起码在我,最早知道你是从长篇小说《蒙面之城》开始的。请问,你的小说写作为什么会从长篇小说开始呢?宁肯:我是一个迷恋时间的人,当我开始有了自我意识的时候,我就开始了迷恋时间,觉得时间神奇,生命与时间一样神奇。时间从我身上经过,
-
关键词
小说家
政治
马尔克斯
略萨
文学
王春林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百年风雨识杨骚——读杨西北《流云奔水话杨骚》
- 3
-
-
作者
苏予
-
机构
<十月>杂志
-
出处
《漳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2年第4期43-53,共11页
-
文摘
杨西北撰写的《流云奔水话杨骚——杨骚纪传》,生动真实地讲述了一个诗人与战士的诞生和成长,同时对杨骚的内心感情有令人感动的开掘、理解与描摹。杨骚与白薇关系,虽然是一幕爱情的悲剧,但他们在一起时,在文学创作上相互影响,著译丰富,引人瞩目,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
-
关键词
西北
风雨
水
相互影响
文学创作
感动
-
分类号
F426.6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TU74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
-
题名每一次抵达
- 4
-
-
作者
宁肯
-
机构
<十月>杂志
-
出处
《艺术广角》
2015年第1期89-96,共8页
-
文摘
去道德。《美国往事》是一部黑社会题材的电影,表现的却是人性与普遍性,成长、爱恨、友谊、背叛,被一种黑色的抒情方式笼罩,构成美国往事,值得深究。略萨说"政治要为文学服务"的观点应让我们不再畏惧现实。中国巨大的权力场构成的现实不应让纯文学畏惧,关键看能否写出人的普遍性。冒险,就是没把握,人就是在没把握之中发现自己潜能的。写作就该这样把自己投入到没把握之中,然后惊讶地发现自己。这时的发现还往往具有创造性,因为不是预设的,
-
关键词
《美国往事》
社会题材
抒情方式
普遍性
纯文学
权力场
创造性
畏惧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七月的秘径
- 5
-
-
作者
宁肯
-
机构
<十月>杂志
-
出处
《艺术广角》
2015年第5期94-96,共3页
-
文摘
有时,一个句子或一个词,就是一条秘径。是呵,一株草的枯荣是多么神圣,没有通灵的感觉是不会理解这种神圣的。实际上神也安排着人,只不过与安排植物和动物不一样,要耗费精力得多,也更晦涩。写作,譬如小说,就是解读这种晦涩,猜测神的意图:它究竟要将人怎样呢?夜晚写作的人,白天写作的人,前者年轻,带着夜的影子,后者天已过午,有着阳光的静。都是好时期,可以写出无可替代的这个时令独有的文字。反过来年轻人白天写作,年长者夜晚写作一般不太好,可能平庸,可能会很衰。但或许也有特例,一般说凡突破局限就是大好。
-
关键词
写作
年轻人
晦涩
夜晚
小说
-
分类号
I054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等待摩西》以及作者的那些事儿
被引量:2
- 6
-
-
作者
宁肯
-
机构
<十月>杂志社
-
出处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52,共5页
-
文摘
2018年《十月》第一期发表了莫言新作《等待摩西》,此前因为一些缘起对莫言也有等待性质。莫言获诺奖后缄默了五年,人们等待了五年,莫言会以什么样的文字重返公众的视野?这是一个巨大的悬念。众所周知莫言是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不要说作品本身的意义,就是结束了一年一度中国人的焦虑,本身就意义重大。
-
关键词
摩西
作者
诺贝尔文学奖
《十月》
中国作家
莫言
中国人
意义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当代俄罗斯批评:从危机到复兴
- 7
-
-
作者
瓦列里娅.普斯托瓦娅
陈方
-
机构
莫斯科<十月>杂志批评部
中国人民大学俄语系
-
出处
《中国文学批评》
2016年第2期111-115,128,共6页
-
文摘
除传统文学杂志上的"大型批评"外,俄罗斯当代文学批评开始出现依靠互联网等媒体的"小型批评",即所谓"亚批评"。俄罗斯当代批评的危机在于与文学理论和文学文本脱节,远离读者的直接感受。但危机中也孕育着希望,一种"综合批评"正在形成,它追求由文化派生的各种手法的合成,追求当代文明提供的各种沟通方式的合成。各种激进的、边缘化的批评手法的出现,正是俄罗斯当代批评转型最鲜明的体现。
-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批评
大型批评
亚批评
-
分类号
I512.0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谷禾的诗
- 8
-
-
作者
谷禾
-
机构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十月>杂志社
-
出处
《诗探索》
2007年第4期185-188,共4页
-
-
关键词
在乡下
宋红
生下来
诗图
野薄荷
京哈铁路
婆婆丁
货运列车
洗碗工
麦杆
-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李浩的诗
- 9
-
-
作者
李浩
-
机构
<十月>杂志
-
出处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5年第6期60-,共1页
-
-
关键词
安德洛玛克
电暖气
高窗
奥林匹斯山
赫克托尔
白桦林
明长城
冰臼
阴阳学
银锭桥
-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蓝色
- 10
-
-
作者
宁肯
-
机构
<十月>杂志社
-
出处
《绿叶》
2006年第6期73-73,共1页
-
文摘
想拥有一条河的两岸,就得经常渡河。一整天了,老人的牛皮船像是专为等我。他没有什么乘客,笑着把我迎上船。这是冬天的河流,蓝,清,湍急,牛皮舟一到水上就横过来。老人撑舟,顺流而下。
-
关键词
卵石
碎石土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一条河的两岸
- 11
-
-
作者
宁肯
-
机构
<十月>杂志社
-
出处
《绿叶》
2006年第8期62-62,共1页
-
-
关键词
五毛钱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