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史学:历史学者的永恒追求——并以此纪念《史学月刊》创刊300期 被引量:6
1
作者 周祥森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12,共8页
作为史学发展进程中一种带有规律性的史学现象的新史学,是历史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历史学者的永恒追求。史学史表明,历史学的发展历程,在本质上就是一个一代一代的历史学者在传承既有史学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追求新史学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作为史学发展进程中一种带有规律性的史学现象的新史学,是历史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历史学者的永恒追求。史学史表明,历史学的发展历程,在本质上就是一个一代一代的历史学者在传承既有史学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追求新史学的永无止境的过程。历史学者对新史学的追求,是历史学者史家主体意识的鲜明而集中的体现。历史学者所追求的新史学,虽有明确的方向性,但一般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正是通过、并且正是在历史学者对新史学孜孜不倦的永恒追求中,史学不断实现着对自身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史学 史学史 历史学者 主体意识 孔子 司马迁 郑樵 梁启超
下载PDF
论道与开新:社科类学术期刊选题策划的根本指向——以《史学月刊》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徐莹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第5期112-115,共4页
学术期刊不应仅仅被动地反映学术成果,而是应该以敏锐的学术眼光去发现新的学术动向,发现社会历史进步的方向,积极主动地通过期刊的选题策划组织学术成果的创造,引领学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就人文社科期刊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体系... 学术期刊不应仅仅被动地反映学术成果,而是应该以敏锐的学术眼光去发现新的学术动向,发现社会历史进步的方向,积极主动地通过期刊的选题策划组织学术成果的创造,引领学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就人文社科期刊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体系的关系而言,前者是后者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应该围绕实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总任务而进行,论社会进步之道;就人文社科期刊自身的使命而言,其选题策划主要是承担引领学术发展方向的社会责任,开学术研究之新。论道与开新,是社科类学术期刊选题策划的根本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人文社会科学 选题策划 根本指向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的史学方法论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振宏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1-111,共11页
20世纪中国史学方法论研究 ,是一笔丰厚的史学遗产。从梁启超的《新史学》,到三四十年代一系列史学理论方法论读本的出版 ,再到当代台湾的史学方法论研究 ,是新史学派史学方法发展的大体脉络。从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介绍和宣传 ... 20世纪中国史学方法论研究 ,是一笔丰厚的史学遗产。从梁启超的《新史学》,到三四十年代一系列史学理论方法论读本的出版 ,再到当代台湾的史学方法论研究 ,是新史学派史学方法发展的大体脉络。从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介绍和宣传 ,到郭沫若所代表的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历史的尝试和实践 ,再到翦伯赞的《历史哲学教程》的出版 ,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第一阶段 ;从 5 0到 70年代是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广泛普及和曲折发展的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的 2 0年 ,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上方法论研究空前繁荣和活跃的时期。总结百年来的史学方法论研究 ,给新世纪史学发展留下了诸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史学 史学方法论 史学理论 新史学派 马克思主义史学
下载PDF
1997—1999年史学评论状况评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周祥森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4-111,共8页
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史学评论及其理论研究越来越受到史学界的重视,出现了学术书评建设、学风与学术规范建设、世纪末中国史学回顾等史学评论热潮。但从整体来看,史学评论在数量上还远远低于专业学术文章,在质量上则参差不齐,相当... 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史学评论及其理论研究越来越受到史学界的重视,出现了学术书评建设、学风与学术规范建设、世纪末中国史学回顾等史学评论热潮。但从整体来看,史学评论在数量上还远远低于专业学术文章,在质量上则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评论学术质量不高;在史学评论学科与理论建设方面,则存在着明显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思想倾向。因此,当代中国的史学评论尚不能真正实践其矫正史学发展方向和规范史学活动的学科目标,史学评论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史学 史学评论 学术书评 学风 学术规范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的史学方法论研究(续)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振宏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04-110,共7页
关键词 史学方法论 “四人帮” 历史科学 历史教训 唯物史观 “文化大革命” 历史学科 中国共产党 十一届三中全会 检讨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变迁的跨学科考察——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综述
6
作者 郭常英 姚兆余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6-101,共6页
在南京举行的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几次学术研讨会,集中讨论了20世纪中国农业和农村变迁问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生态等方面。交叉性、时代性、前瞻性,是本次研讨会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 20世纪 农业发展 农村变迁 会议综述
下载PDF
“史学期刊发展研讨会”在开封召开
7
作者 周祥森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8-128,共1页
4月14-18日,河南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主办了"史学期刊发展研讨会".应邀前来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世界历史>、<近代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 4月14-18日,河南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主办了"史学期刊发展研讨会".应邀前来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世界历史>、<近代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研究>,<光明日报>社理论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报刊复印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史学史研究>,黑龙江大学<求是学刊>,吉林大学<史学集刊>,山东大学<文史哲>,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江汉论坛>,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史学>,厦门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等期刊,以及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单位的20多位代表,<中国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史林>等刊物的代表因故未能出席会议,但对举办这样一次会议都表示支持和赞同.这是建国以来史学期刊界第一次举行这样的联谊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理论研究 历史系 近代史研究 史学史研究 历史研究 世界史 抗日战争 代表 党史研究室 中共党史研究
下载PDF
“实践的思维”、史学观念与世界史学科的发展
8
作者 周祥森 《学海》 CSSCI 2004年第1期35-35,45-48,共5页
2 0 0 3年 11月 2 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 ,主要内容是“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齐世荣教授和钱乘旦教授运用现代化理论谈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体会。11月 2 6日 ,《人民日报》以《进一... 2 0 0 3年 11月 2 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 ,主要内容是“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齐世荣教授和钱乘旦教授运用现代化理论谈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体会。11月 2 6日 ,《人民日报》以《进一步认识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增强推动改革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为题 ,报道了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 ,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 ,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在以往历史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历史。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治史、学史、用史的传统。在新形势下 ,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 ,不仅要学习中国历史 ,也要学习世界历史 ,不仅要有深远的历史眼光 ,而且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胡锦涛的讲话对新世纪中国历史学 ,特别是中国的世界史学科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推进意义。为了推动中国的世界史学科发展和倡导“治史、学史、用史”的风气 ,本刊特组织一批专家学者 ,以笔谈的形式 ,各抒己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观念 世界史 学科发展 马克思主义 叙事化 实践思维
下载PDF
研究性论文之学术史的撰写与学术规范——以史学类论文为中心
9
作者 汪维真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8-111,共4页
广泛获取相关研究信息 ,是科学研究的前提 ,是学术规范的本质要求。诚实撰写研究性论文之学术史 ,是实现学术规范的一项实质性措施。在撰写学术史时 ,应以全面性、客观性为原则。对研究信息的获取 ,力求广泛 ;对前贤成果的评析 ,务求客... 广泛获取相关研究信息 ,是科学研究的前提 ,是学术规范的本质要求。诚实撰写研究性论文之学术史 ,是实现学术规范的一项实质性措施。在撰写学术史时 ,应以全面性、客观性为原则。对研究信息的获取 ,力求广泛 ;对前贤成果的评析 ,务求客观 ;对学术研究中的创新 ,也须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性论文 学术史 学术规范
下载PDF
我与史学评论——《史学的批评与批评的史学》后记
10
作者 周祥森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4-130,共7页
“后记”的写法因人而异,要在真切地表达出学术主体在进行学术作品生产实践过程中所走过的心路历程。述自己的家族身世,梳理自己的学术和思想历程,对于我来说,一则是效法《太史公自序》,二则是谨遵祖训,并可略补唐史有关记载之漏和订留... “后记”的写法因人而异,要在真切地表达出学术主体在进行学术作品生产实践过程中所走过的心路历程。述自己的家族身世,梳理自己的学术和思想历程,对于我来说,一则是效法《太史公自序》,二则是谨遵祖训,并可略补唐史有关记载之漏和订留仙记述之讹。我走上史学评论的学术道路,既是偶然,也有一定的必然性。如果说我在史学评论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点成绩,那么这都应该归功于许多前辈学者和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阳五坦周氏 史学评论科学 思想历程
下载PDF
史学期刊发展研讨会纪要
11
作者 洪煜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67-168,共2页
关键词 史学期刊 研讨会 学术规范 学术评价体系
下载PDF
絜矩:一个已消亡的文化概念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振宏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26,共10页
“絜矩之道”是《礼记·大学》篇所提出的一个思想文化概念,后经朱熹的重新阐发,在宋元明清时代有重要影响。其基本含义有君子应重视对人民大众行为的师范表率作用、恕道、均平思想等。但是,这个文化概念在近代以后则湮灭不彰。其... “絜矩之道”是《礼记·大学》篇所提出的一个思想文化概念,后经朱熹的重新阐发,在宋元明清时代有重要影响。其基本含义有君子应重视对人民大众行为的师范表率作用、恕道、均平思想等。但是,这个文化概念在近代以后则湮灭不彰。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基本思想内涵被消解在已有的更成熟的也更为深刻的文化概念中,它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均平”思想的另一种解说,而缺乏一个文化概念所应具有的独立性品格。思想的历史证明,思想概念的生命力,永远属于那些新生的富有活力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絜矩之道 《礼记》 《大学》 儒家思想 朱熹 均平思想
下载PDF
论“先秦学术体系”的汉代生成 被引量:29
13
作者 李振宏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2,共12页
我们现在所了解的"先秦学术体系",先秦诸子的学派划分,形成于汉代;汉人根据他们的时代需要,对先秦诸子学进行新的阐释或改造,而这种改造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先秦学术的真实面貌,已经不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掘先秦学术的... 我们现在所了解的"先秦学术体系",先秦诸子的学派划分,形成于汉代;汉人根据他们的时代需要,对先秦诸子学进行新的阐释或改造,而这种改造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先秦学术的真实面貌,已经不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掘先秦学术的思想价值。另一方面,按照学派的划分去认识先秦思想,也容易造成这样的弊端:对于某一学派内部,重其共性而忽视个性,而学派内部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对于不同学派之间的个性来说,又造成重视个性而忽视共性,忽视各学派共同的思想文化前提,忽视三代文化对于先秦学术的奠基意义。先秦时期留下来的可以名家的学者并不很多,分别称为某学某学即可,如老学、孔学、庄学、孟学、荀学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学术体系 诸子学 汉代学术
下载PDF
中国古代“平均赋役”的文化考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振宏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7-67,共11页
平均赋役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和赋役政策的指导思想 ,以往研究古代赋役、赋税制度或思想的大量论著 ,对这一指导思想都缺乏研究 ,有所忽略 ,更没有从文化的角度考察这一制度、政策和思想的基本特征。从政治文化、思想文化和社会心理的角... 平均赋役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和赋役政策的指导思想 ,以往研究古代赋役、赋税制度或思想的大量论著 ,对这一指导思想都缺乏研究 ,有所忽略 ,更没有从文化的角度考察这一制度、政策和思想的基本特征。从政治文化、思想文化和社会心理的角度 ,考察“平均赋役”的文化内涵 ,不论对于认识古代赋役制度、赋役政策和赋役思想的基本特点 ,还是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的均平文化 ,都是必须要做的基础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役制度 政策 考察 平均 赋税制度 文化 基础性工作 指导思想 角度 基本特点
下载PDF
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中的重要地方制度:行政督察专员制度 被引量:11
15
作者 翁有为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1-58,共8页
行政督察专员制度是各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普遍实行的督察、管理县级及其以下政权的层级政府制度,它直接援引国民党地方行政层级中的专员制度,间接起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介于省、县苏维埃政权之间的特区苏维埃政府制度。专员制度随着抗... 行政督察专员制度是各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普遍实行的督察、管理县级及其以下政权的层级政府制度,它直接援引国民党地方行政层级中的专员制度,间接起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介于省、县苏维埃政权之间的特区苏维埃政府制度。专员制度随着抗日根据地的形成、发展和壮大而得到了推行。专员制度及其管理经验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权的建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政府制度建设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根据地 政权建设 地方制度 行政督察专员制度 专员制度
下载PDF
新旧中西的冲突:关于学术规范讨论的思考 被引量:13
16
作者 周祥森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8-107,共10页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学术悄然进入一个范式大转变的多元化发展时期。在社会和学术双重转型的时代背景下 ,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界引人注目地出现了学术规范大讨论。在讨论中 ,来自不同学科的学术从业者基于学科发展的需要 ,就学术规...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学术悄然进入一个范式大转变的多元化发展时期。在社会和学术双重转型的时代背景下 ,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界引人注目地出现了学术规范大讨论。在讨论中 ,来自不同学科的学术从业者基于学科发展的需要 ,就学术规范的内容及其体系结构、学术规范的作用与功能、学术规范传统的继承与发扬等重要问题 ,发表了很好的意见。这场历时十余年的学术规范讨论 ,既是社会转型期新旧中西冲突和学术范式转换的产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规范 学术范式 学术从业者
下载PDF
河南史学动态
17
《史学月刊》 1964年第10期40-40,共1页
河南省历史学会于9月19日在开封举行了有关李秀成评价问题的座谈。参加座谈会的有开封师范学院,河南省历史研究所、史学月刊编辑部、开封各中学的会员同志们三十余人。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一、关于李秀成“自述”的问题:有些同志认为... 河南省历史学会于9月19日在开封举行了有关李秀成评价问题的座谈。参加座谈会的有开封师范学院,河南省历史研究所、史学月刊编辑部、开封各中学的会员同志们三十余人。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一、关于李秀成“自述”的问题:有些同志认为在“自述”中到处体现出李秀成既有悔恨之心,又有乞降之意。他贬低自己,丑化革命,美化敌人,向敌人出谋献策,企图瓦解革命队伍,充分表露了一幅叛徒嘴脸。因此,李秀成“自述”既不是“革命文献”,也不是‘太平天国革命经验的总结”,而是一本叛徒的“自白书”,“投降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秀成 太平天国革命 历史研究 历史学 评价问题 叛徒 自白书 革命经验 投降书 河南省
下载PDF
南京国民政府行政督察专员制度探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翁有为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6-31,共6页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一改此前地方行政管理三级制发展的趋势,采取省县两级管理体制。而自1931年开始而后逐步确立并推及全国的行政督察专员制度,遂又使省县两级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在迄今有关民国地方政制的研究中,对行政督察专员制研...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一改此前地方行政管理三级制发展的趋势,采取省县两级管理体制。而自1931年开始而后逐步确立并推及全国的行政督察专员制度,遂又使省县两级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在迄今有关民国地方政制的研究中,对行政督察专员制研究甚为薄弱。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行政督察专员制创设的缘由,探讨了行政督察专员制酝酿试办之初创时期、分途并立之正式实施时期和统一体制及划一实施之定型时期诸阶段的历史概貌与演变轨迹,论述了行政督察专员制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行政督察专员制 行政层级
下载PDF
客观世界与文本世界的交锋——对新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评论的评论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祥森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9-92,共14页
蒋大椿先生提出的“唯物辩证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系统史观” ,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发展史上 ,是一种全新理论形态的历史观。无论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 ,还是对于新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来说 ,它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 蒋大椿先生提出的“唯物辩证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系统史观” ,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发展史上 ,是一种全新理论形态的历史观。无论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 ,还是对于新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来说 ,它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 ,由于评论者悬置客观实在的现实社会和历史 ,沉溺于马克思恩格斯文本建构起来的文本世界 ,加上评论者和蒋大椿先生之间在探索的问题、言说的平台和所处思想时段等方面的差距 ,因此 ,他们没有能够发现蒋先生的真问题和《思潮与发展》一文所具有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综览目前公开的评论 ,只能说这是一场极不相称的客观世界与文本世界之间的交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大椿 “唯物辩证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系统史观” 马克思主义传统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 客观世界 文本世界
下载PDF
“五四”前后陈独秀对“封建”意涵的探索——中共“反封建”话语的初步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翁有为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5-99,共15页
推翻晚清帝制、民国建立后,政治并未像辛亥革命者所期盼的那样使人民永享太平,反呈政纲失序、军人乱政、国家分裂的危险境地。在此情景下,胸怀拯救民族、改造国家的"新青年"知识分子逐渐积聚到一起,其中一部分进而转变为共产... 推翻晚清帝制、民国建立后,政治并未像辛亥革命者所期盼的那样使人民永享太平,反呈政纲失序、军人乱政、国家分裂的危险境地。在此情景下,胸怀拯救民族、改造国家的"新青年"知识分子逐渐积聚到一起,其中一部分进而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核心人物正是陈独秀。他站在五千年文明中国与近代西方文明交汇的"五四"潮头,挟欧风美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新知,提出了关于近代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课题。其中,"五四"前后十余年间关于"封建"意涵的探讨和"反封建"思想理论的构建,主要是由他提出并逐步形成初步的理论支点的。这些理论在中共早期的理论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和特殊价值,值得系统梳理和认真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五四”前后 “封建” 军阀 地主 “反封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