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检察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 被引量:5
1
作者 冯向辉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3-148,共6页
当代中国检察制度是在以列宁法律监督思想为指导、学习和借鉴前苏联检察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改革开放后还吸纳了大陆、英美法系国家检察制度中的一些合理性因素,同时承继中国政治法律文化传统并结合基本国情实现了历史性的创新与发... 当代中国检察制度是在以列宁法律监督思想为指导、学习和借鉴前苏联检察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改革开放后还吸纳了大陆、英美法系国家检察制度中的一些合理性因素,同时承继中国政治法律文化传统并结合基本国情实现了历史性的创新与发展。当代中国检察改革集中体现在检察制度基本框架的探索和建立、检察权配置及其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完善、检察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创新与发展上。在纪念建国60周年之际,认真总结当代中国检察改革的成果,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改革 检察制度 检察体制 检察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
下载PDF
原初契约论的哲学方法论意义
2
作者 贾中海 温丽娟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52,共4页
原初契约论是罗尔斯证明其公平正义原则的理性方法,具有重大的哲学方法论意义。罗尔斯通过思辨的哲学设计提出了原初状态,并运用"反思的平衡"方法论证了正义两个原则是处在原初状态中自由、平等、理性的人们达成的契约的结果... 原初契约论是罗尔斯证明其公平正义原则的理性方法,具有重大的哲学方法论意义。罗尔斯通过思辨的哲学设计提出了原初状态,并运用"反思的平衡"方法论证了正义两个原则是处在原初状态中自由、平等、理性的人们达成的契约的结果。"原初状态"的思辨设计为社会价值的合理性提供了一种证明方法,是作为公共反思和自我澄清的手段来发挥作用的。而"反思的平衡"方法则是辩证法在当代的一种表现形态,是理性思辨与经验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是发现社会价值与寻求意义的一种新的辩证思维方法。"反思的平衡"方法是思辨设计与反思地获得,是直觉与经验、选择与推理、理想与现实、理性与常识的辩证综合与统一的理性思维方法。这种辩证法对发现社会价值与寻求意义,寻求价值判断的合理性,无论是其理论合理性还是实践合理性,都具有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初状态 思辨的设计 反思的平衡 辩证思维方法
下载PDF
青春的散场:“残酷青春”影片分析——以《十三棵泡桐》、《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修磊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13-114,共2页
本文试图以"残酷青春"类型电影的经典代表作品《十三棵泡桐》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为模本,深入探讨这类影片如何重新书写、发现、评价"青春"这一艺术世界的永恒话题。在解构与颠覆传统"青春"价值的前提... 本文试图以"残酷青春"类型电影的经典代表作品《十三棵泡桐》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为模本,深入探讨这类影片如何重新书写、发现、评价"青春"这一艺术世界的永恒话题。在解构与颠覆传统"青春"价值的前提下,这类影片运用独特的叙事方式传达出被放逐的青春的呐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 解构 超越 审判
下载PDF
伟大的历史转折
4
作者 龚军 《理论学习与探索》 1998年第S1期65-68,共4页
20年前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集中体现这一转折的是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从封闭转到开放,从固守成规转到各方面的改革”的转变,正是以这三大转为... 20年前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集中体现这一转折的是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从封闭转到开放,从固守成规转到各方面的改革”的转变,正是以这三大转为标志,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才开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学说 文化大革命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两个凡是”
下载PDF
关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铁路党的先进性建设”征文活动的启事
5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05年第6期87-87,共1页
关键词 党的先进性建设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铁路 铁道
下载PDF
试论吉登斯结构化理论 被引量:49
6
作者 张云鹏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4-277,共4页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试图超越西方社会学史上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宏观与微观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吉登斯的结构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反复涉及到的规则和资源,结构二重性表现为社会结构既是由行动者的行动建构起来的,同...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试图超越西方社会学史上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宏观与微观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吉登斯的结构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反复涉及到的规则和资源,结构二重性表现为社会结构既是由行动者的行动建构起来的,同时,它又是人们的行动得以可能的桥梁和中介。而规则主要指行动者在行动时所依赖的各种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以及有意义的符号;资源可以划分为配置性资源和权威性资源。权威性资源是指行动者所拥有的权威、社会资本等等,而配置性资源则是指各种物质实体性资源。吉登斯认为,他的结构二重性概念以及结构化理论的提出可以解决社会学方法论中二元论问题,同时,运用这个理论还可以解释社会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现代性与自我认同问题。其实,从本质上讲,他的以二重性为核心的结构化理论仍然是另一种形式的乌托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理论 吉登斯 社会学方法论 社会转型过程 宏观与微观 再生产过程 非正式制度 行动者 二重性 客观主义 主观主义 社会学史 思维方式 二元对立 社会结构 社会资本 自我认同 权威性 资源 实体性 二元论 现代性 乌托邦
原文传递
发扬五四精神推进民主法治——青年法学工作者笔谈会
7
作者 王晨光 高鸿钧 +14 位作者 徐友军 顾昕 饶戈平 冯向辉 李呜 方人 邱水平 俞荣根 于晓光 马小红 杜飞进 陈兴良 钱明星 张骐 周振想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8-36,共9页
"五四"运动过去整整七十年了。有些历史事件的非凡价值往往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会被人们逐渐认识。"五·四"运动也是这样。当人们面对着人类文化的宏大视野,回首审视七十年前暴发在国土上的伟大事件时发现,在中... "五四"运动过去整整七十年了。有些历史事件的非凡价值往往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会被人们逐渐认识。"五·四"运动也是这样。当人们面对着人类文化的宏大视野,回首审视七十年前暴发在国土上的伟大事件时发现,在中国文化沿革史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终结了一个古老岁月和开启了新的纪元,而且还在于它指示的方向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五·四"运动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贡献,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会过高。它在中国法律文化史上的功绩更是如此。今天,我们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继承"五·四"的革命精神,去推动民主法治建设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七十年后的中国,又一次经历着伟大的历史性变革;七十年后的青年,深刻地意识到新一代庄严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 七十年 五四运动 五四精神 法律文化现代化 科学与民主 中国法律文化 民主法治 法学研究 以法治国
原文传递
历史理性科学化的进程及其逻辑内涵
8
作者 张慧彬 李雁虹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01-202,共2页
历史理性科学化的进程及其逻辑内涵《人类探索自身历史脚步的追寻——西欧历史理性的形成发展及科学化趋势》,赵天成、李娟芬著。35.1万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3月出版。责任编辑:王景海。西欧历史理性几千年发展的基本线... 历史理性科学化的进程及其逻辑内涵《人类探索自身历史脚步的追寻——西欧历史理性的形成发展及科学化趋势》,赵天成、李娟芬著。35.1万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3月出版。责任编辑:王景海。西欧历史理性几千年发展的基本线索如何?它是如何萌生、发展的?又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理性 逻辑内涵 社会历史观 唯物史观 人类理性 形成发展 人类意识 理性宗教 科学理性 主客体矛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