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世纪文学中的“底层文学”论纲 被引量:64
1
作者 李云雷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5-33,共9页
一、何谓“底层文学”? 2004年以来,“底层文学”逐渐成为文艺界关注的一个中心。“底层文学”是在新世纪出现的一种新的文艺思潮,它与中国现实的变化,与思想界、文学界的变化紧密相关,是中国文艺在新形势下的发展,也是“人民文... 一、何谓“底层文学”? 2004年以来,“底层文学”逐渐成为文艺界关注的一个中心。“底层文学”是在新世纪出现的一种新的文艺思潮,它与中国现实的变化,与思想界、文学界的变化紧密相关,是中国文艺在新形势下的发展,也是“人民文艺”或文艺的“人民性”在新时代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文学 新世纪文学 中国文艺 文艺思潮 人民文艺 文艺界 思想界 文学界
原文传递
我们能否理解这个世界?——“非虚构”与文学的可能性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云雷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8-42,共5页
2010年,《人民文学》杂志开设了“非虚构”栏目,发表了一系列作品,“非虚构”这一新的文体也开始为文学界所瞩目,此后伴随着《人民文学》“非虚构与文学的可能性”研讨会的召开,以及“人民大地”写作计划的公开招募,“非虚构”更... 2010年,《人民文学》杂志开设了“非虚构”栏目,发表了一系列作品,“非虚构”这一新的文体也开始为文学界所瞩目,此后伴随着《人民文学》“非虚构与文学的可能性”研讨会的召开,以及“人民大地”写作计划的公开招募,“非虚构”更是成为了文学界的一个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文学》 可能性 虚构 世界 2010年 写作计划 文学界
原文传递
工人生活、历史转折与新的可能性——简评《钢的琴》 被引量:5
3
作者 李云雷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0-72,共3页
张猛导演的《钢的琴》有一个巧妙的构思:下岗工人陈桂林为了在离婚时挽留住女儿,需要一架钢琴,但是他既没有钱买,去偷又搬不动,最后他决定自己制造一架钢琴。于是他一一寻找铸造厂下岗的旧日同事,杀猪的、修锁的、打麻将的、做小... 张猛导演的《钢的琴》有一个巧妙的构思:下岗工人陈桂林为了在离婚时挽留住女儿,需要一架钢琴,但是他既没有钱买,去偷又搬不动,最后他决定自己制造一架钢琴。于是他一一寻找铸造厂下岗的旧日同事,杀猪的、修锁的、打麻将的、做小买卖的,以及退休的“汪工”等,他将这些人联合起来,在废弃的工厂开始铸造一架“钢的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琴 工人生活 历史转折 可能性 简评 下岗工人 铸造厂 导演
原文传递
《建国大业》:新“模式”及其问题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云雷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4-77,共4页
本文从"主旋律影片"与"中国式大片"的不同模式入手,分析了《建国大业》如何将这两种不同的模式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制作与发行模式,并对这一新"模式"的特点及其局限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以文化研... 本文从"主旋律影片"与"中国式大片"的不同模式入手,分析了《建国大业》如何将这两种不同的模式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制作与发行模式,并对这一新"模式"的特点及其局限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以文化研究的方法,对影片制作方式对影片内容与艺术风格的影响,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叙述中国革命史、围绕"外籍演员"身份的争论,如何理解民族主义与民主政治等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分析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旋律影片 制作方式 中国革命史 发行模式 文化研究 艺术风格 影片内容 民主政治
原文传递
我们为什么而讲故事?——从《疯狂的赛车》说起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云雷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0,共3页
近年的中国电影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一部影片无法讲述一个完整精彩的故事,在《英雄》、《无极》等“中国式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叙事的破碎与不知所云。之所以如此,不仅在于创作者对“现代主义”艺术方式的迷恋,而且... 近年的中国电影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一部影片无法讲述一个完整精彩的故事,在《英雄》、《无极》等“中国式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叙事的破碎与不知所云。之所以如此,不仅在于创作者对“现代主义”艺术方式的迷恋,而且在于他们没有办法讲述一个完整的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故事 赛车 疯狂 中国电影 《英雄》 《无极》 艺术方式 现代主义
原文传递
肯·洛奇的双重挑战与超越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云雷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6-100,共5页
本文通过对肯·洛奇新世纪主要作品的分析,试图探讨他在思想与艺术上新的突破与挑战,这既包括他对资本主义世界的挑战,也包括他对无产阶级艺术以及"自我"的挑战,文章认为他的"双重挑战",不仅为当代电影艺术的发... 本文通过对肯·洛奇新世纪主要作品的分析,试图探讨他在思想与艺术上新的突破与挑战,这既包括他对资本主义世界的挑战,也包括他对无产阶级艺术以及"自我"的挑战,文章认为他的"双重挑战",不仅为当代电影艺术的发展,也为改变不平等的世界格局与阶级关系提供了一种方向与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世界 电影艺术 无产阶级 阶级关系 世界格局
原文传递
我们能否重建一个新的价值世界?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云雷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25,共4页
本文从近年影响颇大的电影与电视剧切入,通过"传统价值观的瓦解与重建"、"如何重新讲述革命的故事"、"现实中的精神与道德困境"等不同层面,探讨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问题。本文力图通过对影视作品的具体分... 本文从近年影响颇大的电影与电视剧切入,通过"传统价值观的瓦解与重建"、"如何重新讲述革命的故事"、"现实中的精神与道德困境"等不同层面,探讨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问题。本文力图通过对影视作品的具体分析,呈现出当代中国道德、伦理现状的复杂性及其历史与社会根源,并探讨重建一种新的价值观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世界 传统价值观 当代中国人 道德困境 影视作品 社会根源 电视剧 复杂性
原文传递
红色题材影视剧的传承与新变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磊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6-56,共11页
2012年8月30日下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当代文艺批评中心主办的第十五期"青年文艺论坛"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本期论坛的主题是"红色题材影视剧的传承与新变",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 2012年8月30日下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当代文艺批评中心主办的第十五期"青年文艺论坛"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本期论坛的主题是"红色题材影视剧的传承与新变",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编辑部主任王磊博士主持,著名评论家李陀、著名编剧翟晓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副所长祝东力以及院内外约30余名青年学人出席了本次论坛。本期论坛围绕"红色题材影视剧的传承与新变"所展开的讨论,深入地揭示了红色题材影视剧及其社会症候和时代处境,更全面、更准确地指出了当前文化思潮的变动趋势,从而有助于在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盛行的当下,形成我们自身更健康的文化立场。本刊特刊发此次论坛的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题材 影视剧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传承 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艺理论与批评》 文艺批评 编辑部主任
原文传递
看不到的“铁人”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云雷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8-81,共4页
《铁人》是一部关于工人阶级的电影,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在银幕上看到了消失已久的工人阶级的形象与力量。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我们的银幕明显带有精英化的色彩,并且似乎形成了一种“价值观”上的偏见,凡是具有工人阶级立场的电影一... 《铁人》是一部关于工人阶级的电影,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在银幕上看到了消失已久的工人阶级的形象与力量。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我们的银幕明显带有精英化的色彩,并且似乎形成了一种“价值观”上的偏见,凡是具有工人阶级立场的电影一定不好看。但是,《铁人》的出现,让我们发现,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我们同样可以拍出好看的电影,或许这是《铁人》这部影片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人阶级 市场经济 阶级立场 电影 精英化 价值观 银幕
原文传递
贺绍俊:站在文学界的最前沿
10
作者 李云雷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0-104,共5页
贺绍俊先生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在很多场合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他总是笑眯眯的,温和、宽厚、善良,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长者的风范,他爱开玩笑但不过分,喜欢喝酒但又自律颇严。对于像我这样的后辈,他总是尽其所能地给予帮助,
关键词 文学界 文学评论家 贺绍俊 当代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