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八十年代以来的三次机构改革
- 1
-
-
-
机构
<理论与当代>资料室
-
出处
《理论与当代》
1998年第4期47-48,共2页
-
文摘
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进行了三次大的机构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一是1982年至1985年的机构改革,二是1988年中央机构改革,三是1992年至1995年的机构改革与行政体制改革。 1982年的机构改革 1981年底,国务院共设有100个部门,达到了建国以来的最高峰。从1982年开始,我国自上而下展开各级机构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次机构改革历时三年之久,是建国以来规模较大、目的性较强的一次建设和完善行政体制的努力。 在领导班子方面,明确规定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副职。 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从100个减为61个;省、自治区政府工作部门从50—60个减为30—40个;直辖市政府机构设置稍多于省政府工作部门;城市政府机构从50—60个减为45个左右;
-
关键词
机构改革
行政体制改革
八十年代以来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行政改革
国务院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办事机构
制度性建设
-
分类号
D630.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 2
-
-
-
机构
<理论与当代>资料室
-
出处
《理论与当代》
1999年第7期42-43,共2页
-
文摘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
-
关键词
中国共产
马克思主义
党的创建
共产主义小组
中国工人运动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共产党
李大钊
共产主义者
工人阶级政党
-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东南亚金融危机透视
- 3
-
-
-
机构
<理论与当代>资料室
-
出处
《理论与当代》
1998年第3期38-40,共3页
-
文摘
黑云压城城欲摧 1995年墨西哥金融风暴之后就有人撰文指出与墨西哥经济情况有相似之处的东南亚很可能成为下一个被攻击的对象,没想到两年之后这个预测果然应验。97年2月,国际投机资本开始攻击东南亚货币中的泰铢,引起泰国国内金融形势的不稳,泰股股指大幅下滑。5月,投机资本卷土重来,再次大肆抛售泰铢,泰铢与美元汇率由25:1跌至13年来的最低位26.70:1,泰国央行不得不联合新加坡和香港金融当局对市场进行干预,支持泰铢汇率。同时,泰国采取抛售美元购人本国货币。提高短期利率,禁止本银行拆借泰铢等措施,竭力阻止泰铢贬值。干预的结果,使投机资本损失3亿美元左右,泰铢汇率也基本稳定下来。但到了6月底,泰国财长辞职,又引起投机商对泰铢可能贬值的揣测,于是借势再次猛攻泰铢,泰铢与美元汇率再次跌至27.40:1,泰国股市重挫4.48%,跌至461.32点,创下8年以来的新低。至此,屡受冲击的泰国央行在“周详考虑”后终于在7月2日宣布泰铢和美元脱钩,实现浮动汇率制。
-
关键词
东南亚金融危机
东南亚国家
证券公司
货币危机
泰国
固定汇率制
经常项目赤字
房地产业
国际投机资本
资本市场
-
分类号
F833.59
[经济管理—金融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