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西安历史述略(选刊连载七)
- 1
-
-
-
机构
<西安历史述略>编写组
-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73-84,共12页
-
文摘
第五节郊区地主庄园和人民生活唐长安官僚贵族骄奢淫逸寄生生活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凭借自己庞大的庄园剥削农民而维持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分析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点时指出:“封建的统治阶级——地主、贵族和皇帝,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农民则很少土地,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农民用自己的工具去耕种地主、贵族和皇室的土地,并将收获的四成、五成、六成。
-
关键词
唐长安城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
旧唐书
官僚地主
贵族
统治阶级
唐高宗
公元
新唐书
京兆尹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西安历史述略(选刊连载六)
- 2
-
-
-
机构
<西安历史述略>编写组
-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4期83-92,共10页
-
文摘
第四节蓬勃发展的中外文化交流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封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发展,唐代文化对于亚洲国家乃至其他地区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又吸收其他国家文化中的新鲜的养料,使唐代文化更加发扬光大。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出现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局面,长安城在蓬勃发展的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放射出奇光异彩。马克思指出:“城市,就此字的本身含义来讲,只有在对于对外贸易特别有利的地方,或是在国家元首及其权臣因需要用自己收入(剩余产品)换取劳动,而把它作为工作基金支付出去的地方才能形成。”唐长安和拜占廷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是东西两大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据《唐六典》记载,当时有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和唐朝有友好交往,后来因互相攻伐、兼并。
-
关键词
中外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
长安城
唐代文化
唐长安
经济文化交流
唐高宗
封建政治
公元
友好往来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选刊连载二:西安历史述略
- 3
-
-
-
机构
<西安历史述略>编写组
-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4期82-87,共6页
-
文摘
第四章秦咸阳第一节秦迁都咸阳前的居处定都在咸阳的秦,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在历史上曾经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秦最初的都城并不在咸阳,其祖先大概是以畜牧业为主的部落,最早生活居住在今甘肃天水市一带。天水市古名秦州,这一带的秦亭、秦安等地,应和秦人有关。但秦人也和周人一样,随着自己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逐步向东迁移:
-
关键词
咸阳市
秦咸阳
中央集权制
阿房宫
公元前
秦始皇
封建王朝
甘肃天水
史记
六国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西安历史述略(选刊连载)
- 4
-
-
-
机构
<西安历史述略>编写组
-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3期73-81,共9页
-
文摘
“秦中自古帝王州”。西安,古称长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之一,历史悠久,富有革命传统。历史上有十一个朝代在这里建都,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如唐末的冲天大将军黄巢和明末闯王李自成也在这里建立过农民革命政权。前后历时一千一百多年。西安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的重要舞台。在源远流长的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放射出灿烂的光辉。长安城的整体布局、建制、规模、人口和建设成就,在国内、国外都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在中外城市建设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辉煌的篇章。“一唱雄鸡天下白”。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日,古城西安获得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西安“旧貌变新颜”,焕发了新的青春,成为一座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新兴工业城市,成为陕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为了适应西安日益发展的形势需要和满足中外人士希望了解西安历史的愿望,陕西省委指示省博物馆、文管会组成由工人、干部和专业人员三结合的编写小组,在武伯纶同志原《西安历史述略》(一九五九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上,进行改编。这次修改,突出了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这条红线,着重阐明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一伟大真理,并结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丰富多彩的文物考古新收获,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新的分析和探讨。全书共七章,十八万字。为了先饷广大读者,我们拟将其中主要内容,即:周、秦、汉、唐部分连续在本刊上发表。同时也带有征询意见的性质。恳望同志们将看后意见及时报告本刊编辑部或省博物馆《西安历史述略》编写组,使这部著作更臻完善,早日与广大读者见面。
-
关键词
中外文化交流
周武王
长安城
古代政治
起义领袖
奴隶制国家
奴隶主贵族
奴隶社会
公元前
周文王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