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影像打捞记忆 用消逝见证变迁——《见证·影像志》的选题策略及其它 被引量:1
1
作者 姚友霞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8-50,共3页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好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A Country Without Documentaries is like a Family Without a Photo Album)。智利纪录片导演顾兹曼形象而质朴地点中了纪录片的意义。《见证·影像志》一直致力于用影像打捞记忆...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好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A Country Without Documentaries is like a Family Without a Photo Album)。智利纪录片导演顾兹曼形象而质朴地点中了纪录片的意义。《见证·影像志》一直致力于用影像打捞记忆,用消逝见证变迁,力争为快速发展和变化的中国留下一份影像档案,成为“国家相册”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档案 选题策略 记忆 打捞 变迁 Family Photo 纪录片
原文传递
纪录片与灾难的相遇——纪录片《生者·绵竹》创作手记 被引量:2
2
作者 贾丁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9-72,共4页
纪录片《生者》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不久,中央电视台《见证》栏目的一次举全栏目之力的拍摄;而系列纪录片《生者一年间》则是再次跟踪纪录的产物。在拍摄中,大家分赴灾区的不同地方,我作为其中一集的编导,以四川省绵竹... 纪录片《生者》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不久,中央电视台《见证》栏目的一次举全栏目之力的拍摄;而系列纪录片《生者一年间》则是再次跟踪纪录的产物。在拍摄中,大家分赴灾区的不同地方,我作为其中一集的编导,以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为记录对象,完成了《生者·绵竹》和《生者一年间·绵竹》两部单本纪录片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手记 纪录片 绵竹市 5.12汶川大地震 《见证》栏目 灾难 2008年 中央电视台
原文传递
寻找历史的质感——文献纪录片《一个时代的侧影》创作谈
3
作者 朱乐贤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66,共3页
迄今为止,文献纪录片《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31—1945》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第十套、第九套多次播出。 200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见证·影像志》栏目特别策划了30集、900分钟的文献纪录片《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 迄今为止,文献纪录片《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31—1945》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第十套、第九套多次播出。 200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见证·影像志》栏目特别策划了30集、900分钟的文献纪录片《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31—1945》。在当年所有纪念抗战的节目中,《一个时代的侧影》的角度是最独特的:它摒弃以往的英雄史观、宏大叙事和悲情述说,第一次以民众的个人经历作为叙述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纪录片 创作 质感 历史 抗日战争胜利 中央电视台 英雄史观 宏大叙事
原文传递
精心操控的探险——纪录片《森林之歌》的“故事化”创作尝试
4
作者 李文举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6-60,共5页
运用商业化模式创作的首部大型生态纪录片《森林之歌》于2007年底问世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本期"荧屏谈艺"栏目刊登了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编导李文举的文章《精心操控的探险》。文章从《森林之歌》的"故事化&qu... 运用商业化模式创作的首部大型生态纪录片《森林之歌》于2007年底问世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本期"荧屏谈艺"栏目刊登了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编导李文举的文章《精心操控的探险》。文章从《森林之歌》的"故事化"叙事入手,从制造悬念到情感置换,从脚本设计到实地拍摄,多角度地探讨了运用商业化模式创作自然生态类纪录片的可行性和规律。文章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之歌》 创作理念 纪录片 故事化 探险 国家财政部 创作实践 故事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