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城市·雕塑·建筑 |
赵知敬
于化云
马国馨
曹春生
范伟民
殷双喜
孙伟
王中
翁云鹏
张宝贵
|
《建筑创作》
|
2005 |
0 |
|
2
|
从九届全国美展的雕塑展区看中国雕塑的末世面貌 |
朱其
|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
1999 |
0 |
|
3
|
“穿行·裂变”——傅新民现代艺术展览暨学术研讨会 |
殷双喜
刘骁纯
范迪安
奚静之
贾方舟
苏叔阳
谢春彦
邱志杰
宋伟光
刘龙庭
刘传铭
李忠信
赵树林
徐里
|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
2009 |
2
|
|
4
|
时空回转的苍古之美——谈黄剑《明皇贵妃马球图》的空间性 |
宋伟光
|
《北京规划建设》
|
2008 |
0 |
|
5
|
运斤成风 敲出一片天地——郭氏兄弟“铁板浮雕”解读 |
陈培一
|
《美术大观》
|
2008 |
0 |
|
6
|
环境雕塑与生态建设——《雕塑》杂志社社长范伟民访谈录 |
本刊记者
范伟民
|
《雕塑》
|
2006 |
0 |
|
7
|
新世纪中国雕塑的走向 |
范伟民
钱绍武
王熙民
于化云
吉信
朱尚熹
包林
展望
王明贤
黄笃
殷双喜
陆志成
包泡
赵萌
|
《雕塑》
|
2001 |
2
|
|
8
|
关于雕塑与公众关系的一次笔谈 |
郅敏
张伟
沈烈毅
夏天
刘礼宾
尚荣
宋伟光
孟禄新
|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9
|
雕塑空间形态的轨迹与延伸——第十七届中国雕塑论坛主题阐述 |
范伟民
|
《雕塑》
|
2011 |
1
|
|
10
|
非语言交流的语言方式——谈景育民的雕塑语式 |
宋伟光
|
《美术》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1
|
对艺术守与变的一点认识——由传统雕塑的方式引发的思考 |
宋伟光
|
《雕塑》
|
2008 |
1
|
|
12
|
低碳时代的雕塑开启--记北京首届低碳雕塑创作营 |
朱尚熹
|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
2018 |
0 |
|
13
|
沙场秋点兵——太原美术馆“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雕塑展”综述 |
徐永涛
|
《雕塑》
|
2014 |
0 |
|
14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纪念雕塑荟萃 |
徐永涛
|
《雕塑》
|
2015 |
0 |
|
15
|
卢浮宫的巴洛克雕塑 |
宋伟光
|
《雕塑》
|
2013 |
0 |
|
16
|
雕塑与抽象——第十八届中国雕塑论坛主题阐述 |
范伟民
|
《雕塑》
|
2012 |
0 |
|
17
|
雕塑与传播——第十六届雕塑论坛主题陈述 |
范伟民
|
《雕塑》
|
2010 |
0 |
|
18
|
雕塑与设计——第二十届中国雕塑论坛主题阐释 |
范伟民
|
《雕塑》
|
2015 |
0 |
|
19
|
对于全国美展雕塑金奖连续空缺的反思 |
范伟民
|
《雕塑》
|
2015 |
0 |
|
20
|
我们的平台你做主——谈谈雕塑专业毕业生作品展的目的 |
范伟民
|
《雕塑》
|
200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