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镇(街道)专业社会工作发展中互为主体性建构研究——以广东“双百计划”为例 被引量:25
1
作者 张和清 廖其能 《社会工作》 CSSCI 2020年第5期30-34,共5页
中国社会工作起步虽晚,但经过短短三十余年的发展,得到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高度认同。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的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 中国社会工作起步虽晚,但经过短短三十余年的发展,得到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高度认同。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的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习近平,2020)。为了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基层群众的作用,当前民政部以及全国多个省区正紧锣密鼓推动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民政部部长李纪恒在2020年10月17日加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上强调:“力争‘十四五’末,实现乡镇(街道)都有社工站,村(社区)都有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社会工作的作用得到更加充分发挥”②。在全国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即将全面铺开的背景下,笔者根据广东省“双百计划”的实践经验谈谈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中专业主体性建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社会工作 互为主体性 中国社会工作 民政部部长 社会工作站 乡镇(街道) 疫情防控 建构研究
下载PDF
“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笔谈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思斌 李斌 +4 位作者 陈涛 刘战旗 马良 张和清 廖其能 《社会工作》 CSSCI 2020年第5期3-8,108-110,共9页
主持人语:《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这是对我国农村全面建成小康... 主持人语:《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这是对我国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历程的具体壁画。在聚力新阶段、迈入新征程中,中共中央要求畅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①,这是新时代赋予的使命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 会议公报 区域发展差距 乡村振兴 生活水平差距 社会工作者 乡镇(街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实践探索——以广东社工“双百”为例 被引量:42
3
作者 张和清 廖其能 李炯标 《社会建设》 CSSCI 2021年第2期3-34,共32页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然而专业社会工作仍然面临专业发展核心因素界定不清晰、社会性缺失和认受性危机等发展困境,制约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可持续发展。基于广东&...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然而专业社会工作仍然面临专业发展核心因素界定不清晰、社会性缺失和认受性危机等发展困境,制约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可持续发展。基于广东"双百"本土社会工作实践,运用行动研究方法搜集资料,系统探索中国特色本土化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核心因素、社会性和实务模式,从中得出结论:首先,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实践应该由政策实践、行动研究、成人继续教育和互为主体等核心因素构成,四个因素在专业实践中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其次,社会性作为专业社会工作的本质属性,体现在重视服务对象问题的社会根源分析,"人与环境"双重焦点确定介入目标、方法策略等,还需重视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资产建设在发挥人的社会性功能方面的作用;最后,中国本土化专业社会工作必须扎根城乡社区,深度理解服务对象日常生活问题与优势资产,整合运用本土化专业方法,推动个案救助与社区共治协同发展,促使国家福利政策保障和社区发展协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实践探索 社会性 实务模式 中国特色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实践探索
4
作者 张和清 廖其能 李炯标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1年第7期141-142,共2页
《社会建设》2021年2期,40000字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若要抓住这难得的发展机遇,促使我国社会工作在回应国计民生和促进社会公正过程中彰显自身的社会性和专业... 《社会建设》2021年2期,40000字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若要抓住这难得的发展机遇,促使我国社会工作在回应国计民生和促进社会公正过程中彰显自身的社会性和专业性,从而获取专业认受性,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并突破本土化专业发展道路、社会性和实务模式等方面的困境,探索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实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务模式 社会工作专业 治理能力现代化 社会治理体系 可持续发展 实践模式 民生保障 实践探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