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文学术期刊的国际化之路——以《中国比较文学》杂志为例
1
作者 周乐诗 《中国期刊年鉴》 2018年第1期484-486,共3页
人文学术期刊的国际化问题是近年来人文学界的一个很大的焦虑,因为这是中国人文学术界开展国际交流的一个重要的指针。尽管我们的学者和学生已经获得大量的与海外学界学者的交流机会,但是如果他们的学术成果,特别是一些高质量的学术成果... 人文学术期刊的国际化问题是近年来人文学界的一个很大的焦虑,因为这是中国人文学术界开展国际交流的一个重要的指针。尽管我们的学者和学生已经获得大量的与海外学界学者的交流机会,但是如果他们的学术成果,特别是一些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不能被众多海外学者看到,那么学界交流的局限是显然的,中国学者的成果就不被重视,中国学者的地位就不能确立,对中国人文学术的评价也就不可能客观和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者 学术期刊 人文学 国际化 杂志 学术成果 国际交流 学术界
下载PDF
"我与《中国比较文学》"征文
2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8-188,共1页
2005年是比较文学在中国当代发展20年纪念年,《中国比较文学》今年第3期恰逢创刊60期,我们计划做一个纪念专号。'专号'将设'我与《中国比较文学》'一栏,欢迎各位新老读者来稿谈谈您和《中国比较文学》杂志结缘的小故事... 2005年是比较文学在中国当代发展20年纪念年,《中国比较文学》今年第3期恰逢创刊60期,我们计划做一个纪念专号。'专号'将设'我与《中国比较文学》'一栏,欢迎各位新老读者来稿谈谈您和《中国比较文学》杂志结缘的小故事。字数在3000字左右。所有来稿者都将获得编辑部赠送的纪念品一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比较文学 杂志 《中国比较文学》编辑部 来稿
原文传递
“我与《中国比较文学》”征文奖揭晓
3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9-89,共1页
关键词 中国比较文学 文学院 同学
原文传递
第二届“《中国比较文学》杂志优秀学术论文双年奖”揭晓
4
作者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3-213,共1页
《中国比较文学》编辑部和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比较文学》杂志优秀学术论文双年奖"经通报全国学会理事推选,按得票数获得推荐论文11篇,再经终评委通讯投票,最终刘耘华、赵稀方、叶隽、成桂明、傅修延5位... 《中国比较文学》编辑部和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比较文学》杂志优秀学术论文双年奖"经通报全国学会理事推选,按得票数获得推荐论文11篇,再经终评委通讯投票,最终刘耘华、赵稀方、叶隽、成桂明、傅修延5位学者的论文获奖。祝贺获奖者,感谢全国学会各位理事的参与,感谢各位评委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比较文学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 学术论文
原文传递
《中国比较文学》杂志优秀学术论文双年奖评奖章程
5
作者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4-214,共1页
一、奖项名称:"《中国比较文学》杂志优秀学术论文双年奖"。二、奖励宗旨: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比较文学》学术质量,鼓励学术创新,也为激励青年学者的成长,《中国比较文学》杂志和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自2017年起,每2年联合举办... 一、奖项名称:"《中国比较文学》杂志优秀学术论文双年奖"。二、奖励宗旨: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比较文学》学术质量,鼓励学术创新,也为激励青年学者的成长,《中国比较文学》杂志和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自2017年起,每2年联合举办优秀学术论文"双年奖"。论文从之前2年《中国比较文学》杂志发表的论文中遴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论文 中国比较文学
原文传递
美华文学中的美国语言与本地性传统——以汤亭亭作品中知识分子形象为视角
6
作者 郭思聪 胡荣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43-149,共7页
汤亭亭的作品中反复刻画着来自中国的父亲与惠特曼•阿新、书生与嬉皮士这样一对文化形象,其目的不在于呈现华人-美国人的二元选择,而是本土语言之于经验、历史积累作用的反映。强调自己美国现代作家身份的汤亭亭有意识地梳理自沃尔特•... 汤亭亭的作品中反复刻画着来自中国的父亲与惠特曼•阿新、书生与嬉皮士这样一对文化形象,其目的不在于呈现华人-美国人的二元选择,而是本土语言之于经验、历史积累作用的反映。强调自己美国现代作家身份的汤亭亭有意识地梳理自沃尔特•惠特曼以来的“美国语言”,与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一样,她在惠特曼•阿新这一人物的创作中延续并发展这一传统,即用生活的、实践的语言进行创作;同时,由于华裔身份与全球化时代文化流动的影响,她扩充了“美国英语”定义与反映的范围,在创作中构筑现代的、多元的美国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文学 美国语言 汤亭亭 知识分子形象
下载PDF
新文科时代如何文学?——兼及莫莱蒂的“远读”理论 被引量:6
7
作者 宋炳辉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8-10,共3页
新文科建设实践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应对新时代学术转型的新挑战,在探索学科交叉融合的路径与方法时,还需尊重人文学科自身的特点,聚焦其自身的问题。莫莱蒂的“远读”理论为文学研究引入数字人文方法提供了有益尝试,但其方法论的前提与... 新文科建设实践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应对新时代学术转型的新挑战,在探索学科交叉融合的路径与方法时,还需尊重人文学科自身的特点,聚焦其自身的问题。莫莱蒂的“远读”理论为文学研究引入数字人文方法提供了有益尝试,但其方法论的前提与效果有待进一步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学科分化与融合 莫莱蒂 远读
下载PDF
中国科幻也有了经典
8
作者 宋炳辉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共1页
经典是语文教学最核心的内涵,这一点毋庸置疑。但经典也非天生,而是经不断阅读和解释的循环中逐步生长而成。文学经典凝聚了民族智慧、文化记忆和审美创造,通过阅读经典,文化艺术传统得以代代相传。不过正因累积了太多的阐释经验,每部... 经典是语文教学最核心的内涵,这一点毋庸置疑。但经典也非天生,而是经不断阅读和解释的循环中逐步生长而成。文学经典凝聚了民族智慧、文化记忆和审美创造,通过阅读经典,文化艺术传统得以代代相传。不过正因累积了太多的阐释经验,每部经典都跟随了一篇篇、一部部高头讲章。教师往往没有太多发挥余地不说,学生有时也难免有畏难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记忆 语文教学 阅读经典 审美创造 民族智慧 高头讲章 文学经典
下载PDF
论汉语翻译文学的多学科视域 被引量:1
9
作者 宋炳辉 《东吴学术》 2024年第6期5-15,21,共12页
翻译文学是世界文学进程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文学存在形态,又是中外文学史展开的重要场域,也是人文科学诸多相关学科共同关注的领域。近代以来的汉语文化空间涌现了大量汉语翻译文学,这一体量可观的跨文化存在,有待诸多学科从不同角度切入... 翻译文学是世界文学进程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文学存在形态,又是中外文学史展开的重要场域,也是人文科学诸多相关学科共同关注的领域。近代以来的汉语文化空间涌现了大量汉语翻译文学,这一体量可观的跨文化存在,有待诸多学科从不同角度切入研究。本讲演录意在从世界文学和世界翻译文学的系统中,分析作为跨文化实践及其产品的汉语翻译文学,讨论翻译文学的多学科意义,以及相关学科的协同对翻译文学研究的拓展与深入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翻译文学 强对应性文本 弱对应性文本 翻译向度 多学科视域
原文传递
“拿来”的必要与急切——“新世纪文学反思录”之六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家新 宋炳辉 +1 位作者 高兴 何言宏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7-112,共6页
主持人的话:新世纪以来,我们的外国文学翻译与出版工作非常繁荣,国外的很多文学作品,毋论地区、年代与国别,都受到了我们不同程度的重视。很多翻译实践,甚至在翻译界、文学界、文化界以至于整个社会都引起了反响,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引人... 主持人的话:新世纪以来,我们的外国文学翻译与出版工作非常繁荣,国外的很多文学作品,毋论地区、年代与国别,都受到了我们不同程度的重视。很多翻译实践,甚至在翻译界、文学界、文化界以至于整个社会都引起了反响,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引人注目的热点。我们现在越来越认识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成就 翻译家 翻译出版 文学反思 翻译文学 赫塔·米勒 凯尔泰斯 文学作品 昆德拉
原文传递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台湾当代文学编译与出版
11
作者 张曼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0-94,共5页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英译台湾当代文学选集主要由美国和中国香港出版,台湾地区的市场则相对滞后。美国出版的文选在编译策略上再现原文文学性的同时,开始强调殊相的台湾社会现实,从而使大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与台湾介入社会的乡土文学交...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英译台湾当代文学选集主要由美国和中国香港出版,台湾地区的市场则相对滞后。美国出版的文选在编译策略上再现原文文学性的同时,开始强调殊相的台湾社会现实,从而使大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与台湾介入社会的乡土文学交汇。香港的文学虽然在1980年代才起步,却开拓出编译与出版台湾当代文学抒情传统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当代文学 1980年代 编译与出版 文学性 抒情传统
原文传递
寄语黄河
12
作者 宋炳辉 《黄河文学》 2019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原文传递
致读者
13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9-69,共1页
关键词 读者 开本 文字
原文传递
征稿启事
14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3-183,共1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