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宗旨是灵魂定位是生命——简论《中国美术》创刊
- 1
-
-
作者
杨会来
-
机构
《中国美术》杂志
-
出处
《中国期刊年鉴》
2014年第1期288-291,共4页
-
文摘
期刊,17世纪诞生于英格兰,18世纪现身于法国,19世纪繁荣于美国。期刊家族主要包括两大类:消费类和商业类。而消费类期刊领域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专业型和综合型。专业型期刊,顾名思义,是针对某一专门领域的周期性出版物,读者以专门从事该领域职业的群体为主。此类期刊一般发行量不大,而且有些还是非盈利性质;期刊的出版周期各有不同:有双月刊、季刊、半年刊,或间隔更长的时段。尽管发行量有限,但其中有些期刊已办刊多年,影响巨大。
-
关键词
创刊
美术
中国
生命
定位
灵魂
出版周期
消费类
-
分类号
G237.5
[文化科学]
-
-
题名中国画创新不能做无根之木
- 2
-
-
作者
高云(整理)
付万全
-
机构
《中国美术》杂志
河南大学美术馆
-
出处
《中国美术》
2023年第3期4-10,共7页
-
文摘
高云(以下简称“高”):醉心于山水田园的唐人孟浩然曾以“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二句赞咏深林佳景,无论是此间意象,如磐石、古树、池鱼、猿猴等,还是此间雅逸、闲适的情致、韵调,都与您的画作颇为相合。奔忙于现代都市的“压力人群”似乎可以在您的画作中放松地呼吸,于淡远、平静而不沉闷、冷寂的禅意空间中找到“枯山水”般的“逸趣”,从而“复得返自然”。基于此,我认为您的画作是有禅意的。这种乐观、超然的禅意是您所着意追求的吗?
-
关键词
孟浩然
山水田园
现代都市
枯山水
无根之木
情致
禅意
淡远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始于工笔而不止于工笔
- 3
-
-
作者
高云(整理)
董诗雨(整理)
-
机构
《中国美术》杂志
不详
-
出处
《中国美术》
2024年第1期4-10,共7页
-
文摘
高云(以下简称“高”):提到中国工笔画,许多人受视觉经验和审美习惯的影响,认为其就应该是鸟栖林间、蝶戏花丛的传统面貌,虽然工致细丽、刻画精微,但图式不外乎是人物或景致的装饰化再现,其中的“物”更像是技法的外化,似乎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只是“物”而已。此类观点其实是失之偏颇的。比如细观您的作品,便能发掘出一种由“物”及“悟”的特质,即不同系列的作品都聚焦于不同属性的主体物——这些主体物没有繁杂、喧宾夺主的背景,一些奇幻的观感主要是通过主体物与伴生意象的嫁接、交错和重叠来实现的,呈现出了一种“物性”的单纯。
-
关键词
中国工笔画
视觉经验
审美习惯
工笔
装饰化
喧宾夺主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笔墨是中国画的根本
- 4
-
-
作者
董诗雨(整理)
李明
-
机构
《中国美术》杂志
-
出处
《中国美术》
2023年第2期17-22,共6页
-
文摘
董诗雨(以下简称“董”):您的绘画设色清丽又不失情趣,笔下的花鸟更是犹如江南女子一般温婉可人,正如倪云林于《临王漫庆墨竹》轴中所题:“真有天真烂漫出于笔墨町畦之外的逸韵。”您是基于什么样的理念而创作出这些工致、秀美的工笔画作的呢?李明(以下简称“李”):谢谢您的赞誉!常言道,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虽然我的作品在题材上都是一些花草禽鸟和寻常器皿,但要想画出形神兼备的画作,少不了要寓情立意。
-
关键词
倪云林
形神兼备
工笔画
中国画
笔墨
天真烂漫
高于生活
-
分类号
J212
[艺术]
-
-
题名发现优秀青年艺术家
- 5
-
-
作者
高云(整理)
董诗雨(整理)
-
机构
《中国美术》杂志
不详
-
出处
《中国美术》
2023年第5期14-19,共6页
-
文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点明了当前思想引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武装青年和感召青年。为贯彻这一时代要求,并响应《“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中培养扶持一批青年艺术家的号召,本刊继“发现优秀艺术家”专栏之后,特别推出“发现优秀青年艺术家”专栏,重点关注青年艺术家的成长之路,从美术学术和出版的角度助力青年艺术家的发展和进步,以期向社会输送一批经得起时代考验的优秀青年艺术家。优秀的艺术家总是与时代紧密相连,能够把握时代脉搏和传达时代精神,其创作对人民群众以及其他创作者都具有良好的引导和引领作用。本专栏依托优秀艺术家提名推荐、院校及艺术机构推选、社会公开征集这三种形式,认真、审慎地遴选出了一批以“传神”“日新”为宗的优秀青年艺术家。我们将在每期推出一至三位青年艺术家,以主编访谈、创作自述和作品展示的形式,深入、全面地呈现他们的创作面貌与艺术精神。我们相信,在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青年艺术家定会在守正创新中砥砺前行,正所谓“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
关键词
文化发展规划
提名推荐
中国式现代化
作品展示
成长之路
战略性工作
引领作用
时代精神
-
分类号
J03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万物静观皆自得
- 6
-
-
作者
高云(整理)
章梓依
-
机构
《中国美术》杂志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中国美术》
2023年第3期11-16,共6页
-
文摘
高云(以下简称“高”):从形式语言来看,综合材料绘画实现了对画种局限的突破,使传统的画面关系和画面秩序得以重构。在你看来,此类创作究竟是精神导向的,还是视觉导向的?相较于直抒胸臆式的客观勾勒物象,你选择综合材料的创作初衷是什么?创作综合材料绘画时,该如何把握画面的节奏?
-
关键词
视觉导向
形式语言
创作初衷
综合材料绘画
精神导向
直抒胸臆
如何把握
自得
-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
-
题名再塑“无声之生”与“极繁之静”
- 7
-
-
作者
高云(整理)
董诗雨(整理)
张廷波
-
机构
《中国美术》杂志
不详
台州学院艺术与科技研究院
-
出处
《中国美术》
2023年第4期4-10,共7页
-
文摘
高云(以下简称“高”):南朝刘勰以老庄哲学为源,于《文心雕龙》中提出了“神与物游”的概念。中国山水画与之相通,同样宗法“自然之道”,追求天地气息在方寸纸间的流动和游走。正因如此,中国山水画本质上是动态化的--天地气韵还在周转,则画面气息必然灵动。这种“灵动”当然不只依托于笔墨语言,画中“人”的适时介入同样重要。在您塑造的山水时空中,“游走”和“迁移”的动作显然是由“人”来完成的。无论行走还是休憩,他们的存在似乎使水墨造化有了“动”的意义。换言之,这些画中人被您塑造成了有主角风范的配角。我很好奇的是,您通常如何设定山水情境与人文活动之间关系的比重?您认为这对中国画中的意境营造有何帮助?
-
关键词
神与物游
《文心雕龙》
人文活动
自然之道
意境营造
老庄哲学
笔墨语言
画中人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8
-
-
作者
高云(整理)
董诗雨(整理)
陈知保
-
机构
《中国美术》杂志
不详
青岛西海岸新区文化馆美术摄影部
-
出处
《中国美术》
2023年第6期4-9,共6页
-
文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点明了当前思想引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武装青年和感召青年。为贯彻这一时代要求,并响应《“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中培养扶持一批青年艺术家的号召,本刊继“发现优秀艺术家”专栏之后,特别推出“发现优秀青年艺术家”专栏,重点关注青年艺术家的成长之路,从美术学术和出版的角度助力青年艺术家的发展和进步,以期向社会输送一批经得起时代考验的优秀青年艺术家。优秀的艺术家总是与时代紧密相连,能够把握时代脉搏和传达时代精神,其创作对人民群众以及其他创作者都具有良好的引导和引领作用。本专栏依托优秀艺术家提名推荐、院校及艺术机构推选、社会公开征集这三种形式,认真、审慎地遴选出了一批以“传神”“日新”为宗的优秀青年艺术家。我们将在每期推出一至三位青年艺术家,以主编访谈、创作自述和作品展示的形式,深入、全面地呈现他们的创作面貌与艺术精神。我们相信,在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青年艺术家定会在守正创新中砥砺前行,正所谓“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
关键词
文化发展规划
提名推荐
中国式现代化
作品展示
成长之路
战略性工作
引领作用
时代精神
-
分类号
J218.3
[艺术—美术]
-
-
题名用“谷穗精神”诠释乡土文明
- 9
-
-
作者
高云(整理)
董诗雨(整理)
任祚旺
-
机构
《中国美术》杂志
不详
西北大学中国画艺术研究院
-
出处
《中国美术》
2023年第4期11-16,共6页
-
文摘
高云(以下简称“高”):“长安有高楼,不见陇西州。可怜陇头水,日夜东北流。”一曲“陇头流水歌”,道尽家乡貌,诉尽离别情。作为陇西人,您对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牵绊甚深,这一点在您的画作中显现得极为完全。我发现,您对画中人的观照不是出于旁观者视角,故而塑造出的人物不是模式化的“西北符号”,而是活生生的家乡人民--他们中的很多人虽然面容和装扮朴素,但微笑的动作几乎一以贯之。您对题材的选择和人物精神的塑造是怎样考虑的?主要是出于乡情吗?
-
关键词
乡土文明
家乡人民
画中人
模式化
西北地区
陇头水
一以贯之
陇西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艺术如风,蔚然生长
- 10
-
-
作者
董诗雨(整理)
高云
李宇琛
-
机构
不详
《中国美术》杂志
中央美术学院
-
出处
《中国美术》
2023年第3期17-22,共6页
-
文摘
高云(以下简称“高”):蔚然者,草木茂盛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曾在诗中以“不见野蔓草,蓊蔚有华姿”一句咏竹。葱翠欲滴、节节生长之竹又与成长中的青年有着品质相通之处,而中央美术学院(以下简称“央美”)2023年毕业季的主题便是“蔚然生长”。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在你看来,中国画的青春特质要如何才能从画面中蔚然生长出来?
-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中央美术学院
柳宗元
相通之处
中国画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阮荣春作品
- 11
-
-
作者
阮荣春
-
机构
日本早稻田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美术研究》杂志
中国艺术家协会
-
出处
《文化艺术研究》
2022年第3期I0002-I0013,F0003,共13页
-
-
分类号
J
[艺术]
-
-
题名艺术需要理性的张力
- 12
-
-
作者
高云(整理)
董诗雨(整理)
林皖
-
机构
《中国美术》杂志
不详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
-
出处
《中国美术》
2023年第1期10-14,共5页
-
文摘
高云(以下简称“高”):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出于个人对古典美的分析和研究,米开朗琪罗根据一件古典人物躯干雕塑而总结出了一项审美原则,即“一定要以金字塔形的、蛇形的和摆成一种、两种或三种姿态的形体作为自己的构图基础”。在您的中国画作品中,也隐隐贯穿着一套受人物形体约束的审美原则。以“造物主”系列作品为例,人物与几何形体之间形成一种曲与直、生与死的对峙,光影和线条精确得犹如几何定理,既有古典特质,又颇具现代张力。您是如何逐步确立下这样的创作手法的?
-
关键词
审美原则
金字塔形
几何形体
几何定理
西方文艺复兴
中国画作品
张力
系列作品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写照生活处,传神实有灵
- 13
-
-
作者
高云(整理)
孙文龙
-
机构
《中国美术》杂志
天津市静海区书画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
天津市美术家协会
-
出处
《中国美术》
2023年第1期15-19,共5页
-
文摘
高云(以下简称“高”):宋人方回曾于《治圃杂书二十首其一》中写道:“乱花红雪舞,远岫翠屏围。”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举办的“传神·日新——青年艺术家作品展”中,您的作品《一任秋风乱花红》细丽工整、气息淳厚,颇具宋人诗意,乃蕴雅韵、秋思于鲜妍之中的没骨花鸟佳作。诚如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评述徐熙笔下花卉时所言:“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谓之‘没骨图’。”任何艺术形式的创新发展都有赖于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加以继承和开拓,没骨画创作亦是如此。请结合您个人的没骨花鸟创作经历,谈谈您认为应该如何为传承千载的没骨画注入时代新风。
-
关键词
人民美术出版社
《梦溪笔谈》
秋思
雅韵
创作经历
传神
花红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情怀构筑“写意精神”
- 14
-
-
作者
高云(整理)
杨娜
-
机构
《中国美术》杂志
天津美术学院
中国国家画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
-
出处
《中国美术》
2023年第1期4-9,2,F0004,共8页
-
文摘
高云(以下简称“高”):明人陈子龙曾以“小桃枝下试罗裳,蝶粉斗遗香”一句描绘春景的明丽。您近年来创作了许多构图灵动活泼、设色清丽雅致的没骨花鸟画,与陈氏笔下诗意同具妙趣。这些作品典雅中蕴藏古意、朴拙中迸发生趣。您在创作时,有没有特意融入一些青年特质和时代新趣?
-
关键词
写意精神
没骨花鸟画
朴拙
陈子龙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人民美术出版社喜迎成立60周年
- 15
-
-
作者
苗菁
-
机构
《中国美术》杂志编辑
-
出处
《美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7,共1页
-
文摘
8月15日,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60周年系列展开幕式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李长春、刘云山、刘延东、严隽琪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发来贺信,提出人民美术出版社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自身优势,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提高编辑出版质量,加快‘走出去’步伐,多出优秀作品,多出优秀人才,努力做大做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美术出版社,为促进我国美术事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关键词
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国美术馆
国家领导人
邓小平理论
科学发展观
国际竞争力
-
分类号
D923.41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
-
题名用朴真的观照为时代生活塑形
- 16
-
-
作者
董诗雨(整理)
高云
何勇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中国美术》
2023年第2期11-16,共6页
-
文摘
高云(以下简称“高”):在雕塑领域有着重要影响力的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飞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内而外开放的。同样,在美丽的雕刻中,常潜伏着强烈的内心的颤动。这是古代艺术的秘密。”作为青年雕塑家,您怎样理解雕塑作品中所潜藏的“强烈的内心的颤动”?
-
关键词
雕塑作品
雕塑家
生命之花
颤动
影响力
-
分类号
J305
[艺术]
-
-
题名王雄熙艺术简介:壮歌西部高原——读王雄熙山水画
- 17
-
-
作者
徐恩存
-
机构
《中国美术》杂志主编
-
出处
《东方美术》
2007年第1期40-42,共3页
-
文摘
1965年生于甘肃秦安,1988年毕业于天水师范学院美术系,2000年结业于“全国第二届全国画家高研班”。作品入选“2000年全国中国画大展”、“第四届、第五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大展”等多项大展。《中国美术》、《中国向导》、《东方美术》、《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等四十多家刊物对其作品均有专题介绍,并多次举办个展及联展。出版《王雄熙中国水墨画作品集》,其作品具有独特的西部高原山水绘画风格,壮美粗犷、气势雄浑。现为甘肃省美协会员、天水市美协副秘书长、天水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
关键词
中国山水画
王雄
高原
西部
中国画研究院
天水师范学院
《中国书画报》
简介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