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纪初诗歌与社会功能的对话
1
作者 张立群 《中外诗歌研究》 2009年第3期34-35,共2页
张立群:谈及诗歌的社会功能,无疑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这种趋势的出现,极有可能与某种公众主题或者集体心理密切相关。近年来,诗歌对底层的关注,以及诸多社会大事对于诗歌的影响,都使诗歌的社会功能问题提到议事Lt程上来。在此前提... 张立群:谈及诗歌的社会功能,无疑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这种趋势的出现,极有可能与某种公众主题或者集体心理密切相关。近年来,诗歌对底层的关注,以及诸多社会大事对于诗歌的影响,都使诗歌的社会功能问题提到议事Lt程上来。在此前提下,我们应持何种认识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功能 诗歌 对话 集体心理 认识态度 张立群
下载PDF
祁人的诗
2
作者 祁人 《西部(新文学)(上)》 2009年第8期91-93,共3页
关键词 小孤山 白崖寨
原文传递
潘洗尘的诗
3
作者 潘洗尘 《作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90-192,共3页
关键词 苦难 名字
原文传递
唱给五月的时节(组诗)
4
作者 陈美明 《中国铁路文艺》 2013年第4期83-85,共3页
关键词 永远年轻 如鲠在喉 棺钉 黑玫瑰 明与暗 不谐和音 汲汲顾影 月光下 冰溪 虹霓
原文传递
陈美明抒情诗选
5
作者 陈美明 《中国铁路文艺》 2014年第3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断章 洋面 绒山羊 山溪 说爱 上帝之手 列车提速 酸腐 皮鼓 地钻
原文传递
歌,或返乡路径的诗意图示——玄武《孤乡》印象
6
作者 芦苇岸 《黄河》 2018年第A01期8-10,共3页
很显然,在读到第19首也是《孤乡》的最后一首《我有卑微的责任写出其名:南彰坡》时,我被一股强烈情绪感染.对于“南彰坡,我在这个村生活了十三年,然后家搬走了”的作者注解,有文学感知经验的,几乎都能明白其所蕴含的意味,或者说,诗人的... 很显然,在读到第19首也是《孤乡》的最后一首《我有卑微的责任写出其名:南彰坡》时,我被一股强烈情绪感染.对于“南彰坡,我在这个村生活了十三年,然后家搬走了”的作者注解,有文学感知经验的,几乎都能明白其所蕴含的意味,或者说,诗人的意图被无情暴露,为一个生活了十三年的村庄,写下内心莫名的感触,当然,忧伤是难免的,而又似乎不单单如此,关于乡土记忆,以及“乡”这个人文策源地,如今只能以遗憾收尾.对诗人来说,世间万物的原本模样是他诗歌写作的灵感所在.在第一首《它站在山崖前,仿佛随时跌倒》里,诗人让那棵开花的杏树引领我们进入他的“孤乡”.那些“粉色的细碎的杏花/发出世界原初的光/昏黄而蛮野的土崖上唯一的光”,可以照见诗人孤弱的童年,以及纯净的初心.这些既是久远的记忆,也是岁月的遗照,可触摸可感知.“它站在山崖前,仿佛随时跌倒/它仿佛率领着身后奔腾的群山”,这样的画面,透露出一股乐观的豪迈之气,诗句如此光彩夺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间 杏花 孤乡 文学 记忆 遗照 村庄 山崖 诗人
原文传递
潘洗尘的诗(六首)
7
作者 潘洗尘 《绿风》 2010年第5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视线模糊 活着 黑白颠倒 伤痕累累 生下来 辛苦劳作 钢筋水泥 第一声 种下的 嗅觉失灵
原文传递
左岸短诗9首
8
作者 左岸 《中国铁路文艺》 2016年第8期89-90,共2页
每一次想你都骨瘦如柴每一次是多少次想你时。
关键词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原文传递
恰博旗叙事(组诗)
9
作者 潘洗尘 《诗歌月刊》 2010年第12期4-11,2,共9页
关键词 记忆 闷热 村支书 田野 三十年 火车 人类 电视屏幕 长大 寒冷
原文传递
啊,野麦岭(组诗)
10
作者 左岸 《岁月(原创)》 2017年第3期3-5,2,共3页
北方 一只斯文尼亚火狐站在 三月的裸岩瞭望 北方的春天还在蛋壳里听 编钟的音乐,泥土比先前膨松了许多 目光低行就可以轻快抵达原野的尽头 英纳河的水流有些陌生。
关键词 组诗 北方 原野
原文传递
大地之灯(组诗四首)
11
作者 韩东林 《辽河》 2014年第11期87-88,共2页
寻找:云朵的走向 对于树或另外一些风景 云朵总是匆匆的过客 时间无语天空的镜面 总会留下爱的痕迹
关键词 诗歌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原文传递
冷色调
12
作者 张恩浩 《作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1-72,共2页
原文传递
时光里的眺望(组诗)
13
作者 王跃强 《岁月(原创)》 2019年第3期3-4,2,共3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