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术期刊主编笔谈:学习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京希 刘曙光 +3 位作者 陈双燕 李孝弟 郑珊珊 陈颖 《海峡人文学刊》 2021年第2期1-13,共13页
《文史哲》杂志创刊70周年之际,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高度肯定《文史哲》创刊70年来取得的非凡成绩,同时对坚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锻造高品质学术期刊提出了殷切期望,在学术界和学术期... 《文史哲》杂志创刊70周年之际,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高度肯定《文史哲》创刊70年来取得的非凡成绩,同时对坚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锻造高品质学术期刊提出了殷切期望,在学术界和学术期刊界引发热烈反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史哲》 学术期刊 全体编辑人员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习近平 编辑部 回信
下载PDF
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理论前提与可行路径 被引量:7
2
作者 郭昌盛 《兰州学刊》 2023年第1期49-59,共11页
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已经难以适应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各种挑战。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也已经成为未来我国退休年龄制度的改革方向。然而,由于社会上对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仍然存在诸多质疑,导致实施方... 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已经难以适应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各种挑战。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也已经成为未来我国退休年龄制度的改革方向。然而,由于社会上对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仍然存在诸多质疑,导致实施方案迟迟未能出台。延迟法定退休年龄需要立法先行,充分吸收各界意见,为延迟退休年龄提供合法性和正当性,确保改革载法治框架性进行。同时,在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做好政策解读和宣传,消解社会公众对改革方案的质疑。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可行路径是实施弹性退休制、确定合理的目标与实施节奏,且可在公职人员率先试点,为全面推行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法定退休年龄 弹性退休
下载PDF
国家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税法阐释
3
作者 郭昌盛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31,共12页
国家与国民收入分配所要解决的主要是国民税收负担适度的问题,宏观税负是衡量国家与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指标,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体现了国家与国民的“取予关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宁和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调... 国家与国民收入分配所要解决的主要是国民税收负担适度的问题,宏观税负是衡量国家与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指标,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体现了国家与国民的“取予关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宁和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调整经历了由侧重于国家收入向侧重于国民收入的转变,国民的税收负担也经历了由低到高再逐渐降低的过程。同时,我国在通过税法对国家与国民收入分配进行调整时仍然面临一定的困境,亟待在今后的税制改革中不断完善,进一步将国民的税收负担保持在适度的范围或者合理的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 宏观税负 结构性减税 税制改革 税收法治
原文传递
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理论前提与可行路径
4
作者 郭昌盛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3年第2期164-165,共2页
一、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立法的法治评估目前,我国的退休制度非常不规范,不同工种、不同岗位、不同性别,都有不同的退休年龄。总体上,我国退休年龄存在着整体退休年龄较低、男女退休年龄差距较大、女性退休年龄相对男性严重偏低、提前退休... 一、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立法的法治评估目前,我国的退休制度非常不规范,不同工种、不同岗位、不同性别,都有不同的退休年龄。总体上,我国退休年龄存在着整体退休年龄较低、男女退休年龄差距较大、女性退休年龄相对男性严重偏低、提前退休较为严重等问题。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一项关系到人事制度、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法治建设等各方面建设的系统工程和重大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定退休年龄 法治评估 提前退休 退休制度 可行路径 男女退休年龄 人事制度 法治建设
原文传递
公共财产法的理论困境及反思
5
作者 郭昌盛 《北大法律评论》 2021年第1期159-181,共23页
公共财产法理论的提出旨在揭示财税法的本质属性,试图将财税法从经济法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然而,公共财产法理论本身就存在逻辑上难以自洽的理论缺陷。公共财产法理论赖以建构的两大核心概念--公共财产和公共财产权--在内涵和外延上... 公共财产法理论的提出旨在揭示财税法的本质属性,试图将财税法从经济法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然而,公共财产法理论本身就存在逻辑上难以自洽的理论缺陷。公共财产法理论赖以建构的两大核心概念--公共财产和公共财产权--在内涵和外延上仍然十分模糊,公共财产法下的公共财产概念不仅在范围上有歧义,而且在认定公共财产的标准上也有不同意见。此外,公共财产法下的公共财产概念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赋予的公共财产的规范意义存在冲突。公共财产权试图对财政权进行法学解析和重构,但从公共财产法论者对公共财产权的解释来看,公共财产权与财政权在本质上并无二致。除了公共财产法理论的核心概念存在理论瑕疵外,公共财产法理论对于公共财产法与财税法的关系认知也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公共财产法论者认为公共财产法是财税法的本质属性,并将公共财产法分为财税法和非财税法两部分,同时又声称公共财产法和财税法是相互交叉的概念,这就导致公共财产法和财税法既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又是交叉重合的关系,在逻辑上自相矛盾。公共财产法论者主张公共财产法有学说理论、法律体系、顶层设计等三个位阶的功能价值,但对于这些功能价值具体是怎么发挥的并没有论述,这也进一步使得该理论的说服力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税法 公共财产法 公共财产权 公共财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